原文
天之道①,其犹张弓与?②
高者抑之③,下④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⑤不足⑥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⑦;
人之道则不然⑧,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⑨,
其不欲见⑩贤。
注释
①天之道:天指自然。道,指规则、规律。
②其犹张弓与: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
③高者抑之:高,指弦位高。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
④下:弦位低了。
⑤有余者损之:有余,指弦的长度有余。损,减少。
⑥不足:指弦的长度短了。
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的法则,是减少多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老子以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总结出自然界的这一规律。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诸如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它们都是均衡统一的;而这种均衡统一,既不是外力作用的,也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自然而然,由自身运动表现出的一种互补、和谐、均衡。
⑧人之道则不然: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现实规则。则不然,却不像这样。老子认为,自然法则体现出一种均衡、合理,而人类社会则恰恰相反,是减少不足的来补充有余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人世间到处可见这种“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情形,老子对此深恶痛绝;而他回归自然的理想,却始终不能在现实中实行。“人之道”与“天之道”始终背道而驰。
⑨处:占有,享有。
⑩见:同现,表现。
意译
自然的法则,岂不像弓拉开了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抬起来一点;弦长有多余的,就加以减少,不足的则加以补充。自然的规则,是减少有余的,用来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的现实法则,就不是这样了,它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供给天下(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如此)。因此有“道”的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聪明才干。
智慧解析
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每个事物既是边缘又是中心,都能够得到大自然的恩惠。从自然的角度来说,它本身永远是平衡的,永远都是公正的,不管是对待山川大河,还是对待花草蝼蚁,都会给予相同的待遇。它又像一条巨大的溪流,总是从高流向低,从满流到亏,始终保持着平衡。
老子在这里将大道比喻成射箭时的状态,我们在射箭时要瞄准目标,所以要与目标保持相对的平衡,才有可能射中,不然只会浪费一支箭羽。因此当箭把高了的时候,就往下放一放,低了的时候,就往上抬一抬。如果弓弦长了就减短一些,而要是短了,就加长一些,总之是要保持平衡状态,才能箭无虚发。
自然大道的规律就是这样的,盈满多余的地方就会自然减少,而欠缺不足的地方会自然增加。我们都知道地震中有一种现象叫地陷,它的产生就是地壳在自然运动中,发现某个地方是空的,是不足的,就会塌陷使它变成实的、足的。这就是大道的自然平衡的体现。
但是我们人类却不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去做事的。我们常说:越有钱的越有钱,越有权的越有权;而贫穷无钱的,就越贫穷无钱。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因为它是与大道的平衡相违背的,是无法得以长存的。因此圣贤的人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知道在自己富足的时候不要炫耀,否则就会招来灾祸,使自己蒙受损失。应该在自己富裕的时候,拿出一些来去补足那些欠缺的人,为社会的平衡尽一份心,添一份力。这样别人得到了自己的好处,会变得不太欠缺了,而自己虽然减少了一些财富,但是却不会有灾祸了。
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乞丐在路边摆了一个小摊卖苹果,有一个商人从他面前经过,顺手向乞丐收钱的盒子里放了一些零钱,然后又接着前行。过了一会儿,那个商人又返回来了,他对乞丐说:“对不起,刚才我忘了拿我买的苹果。毕竟你我都是商人嘛。”几年过去了,一次这位商人参加一个商务酒会,有一位穿着体面的先生走过来向他敬酒,并且对他说:“我就是那个几年前曾经在路边向你卖苹果的乞丐。是你对我的平等态度改变了我的人生。”想不到这一句“毕竟你我都是商人”竟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差别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而已,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之处。所以,领先一步的人根本没有必要自鸣得意。给他人一些帮助,使他人感受到真诚的平等,会得到他人永远的感谢。所以最大的名气,不是显露的名气;最大的财富,不是炫耀的财富;真正的平衡是顺道自然的平等。我们若是显露名气,天道就会在我们的名气上加上一点秽气;我们若是炫耀财富,天道就会在我们的财富上加上一名盗贼或者点一把火。这是天道使然,谁也奈何不得,这就是天道的平等,是谁也无法抗拒的。
不以名为名,就可以在名分上跳舞;不以财为财,就可以在财富上睡觉。这是难得的自由,是一种放掉沉重包袱的轻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