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①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②故德交归焉。
注释
①莅:治理。
②夫两不相伤: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
意译
治理国家就像烹调精美的小菜一样。用大道来治理天下,那些鬼神就不会来闹事。不是那些鬼神不闹事,因为它们闹事也伤害不了人。非但鬼神伤害不了人,圣人也不伤害人的。鬼神和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人们以德相守而安宁相和。
智慧解析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又是老子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寥寥数字就把治国之理分析得清清楚楚,不仅为中国人所熟知,即使在欧、美、日等地亦被一些政治家及企业家奉为治国、治企业的重要法则。除了前美国总统里根于1987年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曾引用之外,新日本制铁公司总经理武田丰也在同年,与发达国家五国财长会议结束后,针对日元升值的日经济形势而借用这句名言,来批评财经界不采取稳妥政策,而造成外汇市场急剧动荡,使经济发展遇到麻烦。由此可见,“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管理命题对治国及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我们怎能不折服于老子的智慧呢?
所谓“烹小鲜”,就是煎小鱼的意思。煎小鱼时,不可乱动;乱翻动,小鱼就碎了。这句名言的背后精粹,是要求领袖在治理国家时不可妄为而存私心;通俗一点说,就是不要“乱来”,否则便会把事情的局面破坏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企业创富部高级顾问梁永忠认为,老子《道德经》的哲学体系内的思想精粹,很大程度上可以在实际商业社会之中,甚至可为如何建立企业的领导才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道德经》的社会价值是多么的高,对于国家和企业的治理及发展,能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而且应用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还可以被推广到人才培训当中,这一点恐怕是老子自己根本没有想到的。
治理一个国家就像烹调一条小鱼,或是一道精美的小菜,需要按规律、按步骤一点点地来,既不能着急,也不可乱动。因为着急了,就会乱了分寸;乱动就会搅得一塌糊涂。所以圣贤之人都会遵循大道的规律、顺其自然的法则去治理国家,使所有的人都感觉到春风拂面般的欣慰,让所有人在心灵深处体会到大道德性的淳朴率真。这样人们就不会被自私狭隘、邪恶无耻的念头所左右,它们也无法在人们心中存活和作乱了。如果一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拥有这样的心境,都有这样的觉悟,那又何愁国家不兴旺昌盛呢?治理一个国家是这样,管理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只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和风尚,又何愁企业不发展壮大呢?
那么,具体到一个人,如果能将自己的行为以道德的范畴为基准,时刻将大道的德性紧存在心里,用它作为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法则,那又何愁自己不被他人敬仰,又何愁自己不能成为圣明的领导者呢?
有一个商人,做的是收购糖的买卖。每天向村民们收购完糖后,他总是在家将糖装进箩筐或者麻袋里,然后再运到镇子上或外地去卖掉。就在他集中或者分装糖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掉下一些糖,而他却从来不在乎,觉得损失那点儿糖算不了什么。
不过,商人的妻子却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每次丈夫分装完糖以后,地上都会洒些糖,觉得很可惜,就偷偷把那些糖重新收起来,装进麻袋里。不知不觉之间居然攒了四大麻袋糖。
后来,有一段时间蔗糖突然短缺,商人很长时间收不到糖,生意一时间没办法做了,几乎蚀了本。妻子想起自己平时存下的糖,就拿了出来,化解了商人的燃眉之急,还小挣了一笔钱。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镇子上。镇子上有对夫妻开了一家文具店,妻子听说这件事,先是感动,后来又觉得很受启发,心里也很想在关键时刻帮助丈夫。于是,她开始趁丈夫不注意时把报纸、记事本、日历等货物偷偷收藏起来,以备货物紧缺时用。过了大约两年时间,妻子觉得到了给丈夫一个惊喜的时候了,就洋洋得意地叫丈夫到后房去看。丈夫不看还好,一看险些昏过去。那些妻子收藏起的东西不是过时了,就是发霉了,还有谁会要呢?
只要我们的心中是以大道的德性为行动指南的,就不会犯文具店老板娘的这种愚蠢的错误,就不会有单纯的拿来主义的思想,就会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那时又怎会治理不好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那时又怎会不懂为人处世的真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