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人事天,莫如啬①。
夫惟啬②,是谓早服。
早服是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③。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蒂④,长生久视之道。
注释
①莫如啬: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的了。
②夫惟啬:爱惜精力行事。
③有国:治理国家。
④深根固蒂:根深蒂固。
意译
治理国家顺自然天性,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的了。爱惜精力行事,就是早做准备,早做准备就能增善积德。增善积德就可以战胜一切。什么都能战胜就无法知道他能力的界限。无法知道能力界限的人,就可以治理国家。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可以保持长久。这就是所说的根深蒂固,是长久地生存的大道。
智慧解析
有一种诗词上的修辞方法叫“顶真”,就是句尾压句首,一层一层地递进,老子对这种修辞方法运用的极其熟练。所以老子不仅是哲学家、思想家,还是个诗人,老子的诗不但有文采,还拥有哲理和智慧。
老子没有想过要成为诗人,但无意中却成为大诗人。老子没想做诗,但出口成章、合辙压韵,这便是老子的无为之举。老子并不刻意,一刻意便失去自然。自然是诗乃至一切事物的天性,失去了自然,便如同丧生失命。老子说,作诗有作诗的规矩,但不可刻意守成;治国有治国的原则,但不要遵循意志。做人跟作诗和治国是一样的,也有应顺其自然的道理。
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什么?啬是收藏,是涵养。古人讲的摄生养年,是生命的精致浩然之气。世界上没有比这对人更重要的了,所以必须认真保养,使生命圆满。一个气球如果内里气不充足,就不会圆滚,它的弹性就会减弱,一个人如果内里精气不足,说话做事就无精打采没有活力。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内在气质,那就会失去生机。因此道德涵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从外表是看不出谁有道德,谁没有道德的,然而在具体的行为上,就会显露出来。
每个人的头脑不可能是空的。从一生下来,里面就像棉花一样的洁白无暇、稚嫩娇弱。稚嫩娇弱会渐渐地成熟,可洁白无暇却不可被慢慢染黑啊。但是人们很容易地就在成熟的过程中,把那像棉花一样的洁白玷污了,换上了好看绚丽但过于花哨的颜色,迷乱了人心,迷惑了我们的大脑。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着“洗脑”的活动,把前一天装进的东西,按类分减,留下自身认为有用的,剔除掉没用的。只不过有的人在把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把坏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剔除,而有的人却是把好的剔除,把坏的留下,有的甚至把好的变成坏的,然后再留下,而也因此变成了魔鬼而不自知。这正如有的人吃了东西变成肌肉,有的人吃了东西长成恶性肿瘤一样。
涵养是在分辨、消化、静观、默视中,历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及查证,再慢慢地、一点点地吸收、分解,将所有来自外在的因素,经过自己认真地筛选后,转化成纯正的营养,把自己的灵魂培养得健康而周正。
仔细地想想,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贤能之士,都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他们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做人做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把自己与大道相融合,使自身素质在全面稳定的基础上,成就更大更多的利国、利民的事业。
圣贤之士虽然不少,但是在茫茫人海中,仍然只是沧海千粟。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崇尚道德修养,以“啬”作本,顺应自然天性,才能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安宁的社会中。
人最基本的东西就是在精神中有着高尚的道德范畴和纯朴的本质,这不仅是做人的根柢,更是人类得以良好生存和幸福快乐的基础。有了这个东西,才可谈战无不胜,才可预言国基永固。在这方面,老子是这样说的:“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