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出生入死:①
生之徒,②十有三;③
死之徒,④十有三;
人之生,⑤动之于死地,⑥亦十有三。⑦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⑧。
盖闻善摄生⑨者:
陆行不遇兕⑩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
虎无所措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入〕死地。
注释
①出生入死:出生,表示新增的人;入死,表示死亡的人。犹言现今的人口出生与死亡率,大概是怎样的。
②生之徒:徒,讲为什么一类的人。这里指属于长寿一类的人。
③十有三:中国古分数的表示法,相当于现今的33.3%。有,即今之“又”。
④死之徒:短寿的一类的人。
⑤人之生:指新出生的人。
⑥动之于死地:动之,意外变故伤害。死地,即死亡入地。句义为天灾人祸死亡的一类人。
⑦亦十有三:即各十分之三。“亦”,古腋字,两相须之义;故此句要讲为各十分之三。
⑧生生之厚:生生,不绝之辞。之,结构助词。厚,增多。句义为人口在绵延不绝中越来越多。
⑨摄生:养生保全长寿于生命。
⑩兕(sì):犀牛类的凶猛动物。
入军不被甲兵:被,“披”的借字。甲,古代军人所穿的革及金属制作的护身服。甲兵,在本文中是指披甲的士兵,与六十七章之“甲兵”表义不同。不披甲兵即不穿盔甲的特殊军人。
夫何故:这里是设问为什么兕虎兵不能伤有些人的原因的。
以其无[入]死地:本句的“无”字后省去了“入”字。其,指上所说“善摄生者”所陈述的人、事。死地,死亡的境地。
意译
现实人口出生与死亡数,大概情况是这样的:属于长寿的人约占33.3%,短寿的人33.3%,初生和天灾人祸死亡的人各占33.3%。为什么要讨论人口问题呢?是因为未来人口会越来越多、会人满为患。听说有这样一类所谓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虎的攻击,参军却不穿护身铠甲。对于这类特殊的人,凶犀当然无法投其角,猛虎当然无法伸其爪,兵刃当然无法伤其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类特殊的“善养生”的人,根本就没有进入那危险死亡的境域。
智慧解析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贪生怕死、趋利避害的。也有一些敢于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人,虽然成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豪杰,其实他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或者说是很偶然的事。我们人的一生就几十年,与天地的永存以及数千年的人类社会相比,是不可比拟的。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又如流星一闪,十分的短暂。如此有限的时光又有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又有谁真的愿意去死呢?
不管我们是不是怕死,还是不得已而死,死是谁也逃脱不了的。因为有生就会有死,生是为死作铺垫的,而人的悲剧是在出生以后就知道自己是在走向死亡。就拿一国之君来说,他握有生杀大权,他可以随意叫人去死,也可以使人生存,但是他却不能让自己或他人长生不老,永远不死。很多国王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永远都统治天下,于是便穷其所有的办法和钱财,找人炼些长生不老的丹药,但是至今为止,好像还没有一个人炼成,也未见一个吃了这种丹药的人长生不老的。由此可见,人是没有可能长生的,人早晚是要死的。
那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生死关呢?
我们都听过评书《杨家将》或是《岳飞传》,就算没听过,也有所耳闻。在这两部书中都提到打仗的时候排兵列阵部署一种阵法,然后引敌人入阵。这阵法里有生门,有死门,入生门者生,进死门者亡。懂得阵法奥妙的人,可以在冷静地观察分析后,找到生门,不仅把阵破了,取得了胜利,还保证了自己生命的安全。其实,人生就像这阵法一样,只不过生死之门不仅是确定的,而且是没法选择的。走进人生,我们就是生,所面临的唯一道路就是走向死亡。但是,就看我们是不是懂得人生这座大阵的奥妙,能不能掌握破解这座大阵的方法了。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顺其自然,生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生,不要去自寻烦恼;死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地死,没有留恋和惋惜。如果一味的贪生怕死,反而会更快地死去。战场上那些勇往直前的人,是有生机的,只要打死了敌人,他就能生;而那些贪生怕死的人,不敢向前的人,没有消灭敌人的人,要么被敌人消灭,要么被自己人所制裁。所以,当我们走入人生的这座大阵之后,就看我们所持有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了。如果我们把持的是一种平静的心态,笑看生死,把生死当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能冷静地处身阵中,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就会生存得长久一些。如果我们持着一种紧张的心态,一天到晚担心自己死掉,不仅不知道阵法的奥妙,身处阵中还不能冷静度势,不马上死掉已经是不错的奖赏了,还谈什么活得长久。
古时候有一个小山村,在山村里有两个年轻人,都靠打猎为生,其中一个开朗豁达,而另一个阴郁消沉。有一天村里的一个老猎人,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跌到山下摔死了,尸体被村里人抬回来。这两个年轻人看到后,都觉得很惨,那个开朗的就说:“前车之鉴,我以后在打猎的时候要小心一些。”说完话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依然像过去一样每天出去打猎,只是在这以后的每一次出猎时,都安安稳稳的,既不害怕自己会摔死,也不去做冒险的事,他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直到八十六岁才寿终正寝。而那个阴郁的人看过之后,心里万分害怕,生怕自己也像老猎人一样从山上摔下来死去,于是就整天提心吊胆,连出猎都不敢去了,但是又没有吃的,在家呆了几天后,只得上山打猎,由于这几天老是东想西想的,没吃好也没睡好,导致精神恍惚,到山上后眼前老是有老猎人的尸体在晃动,走路也东倒西歪的,结果一个没留神,摔了一跤,头磕在山石上晕了过去,被出外觅食的野狼咬死,等到村里人发现时,只剩下一堆烂衣服和骨头了。
老子说,我们人一生下来就预示着死,不想死都不行。在我们的一生中,生长是一关,衰老是一关,死亡是最后一关。而这死亡是怎么提前来临的呢?老子说:“人之生,动之死者地亦十之有三。”意思是说,为了保全性命而死的,占十分之三。到底怎么回事?老子又说了一句:“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原来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我们人类为了保住我们这副皮囊,怕受辱受宠,怕吃亏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我们那颗心整天缩成像瘪气球一样,像是虫吃鼠咬过,怎么可能不死。只能是越怕死,死来得越快。
我们必须明白出生入死是自然规律,是我们人力所无法控制和改变的,既然是这样,那我们是让有限的生命更轻松一些、更自由自在一些好呢,还是让自己已经很痛苦的人生更加痛苦、更加紧张一些好呢?孰重孰轻,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事了,俗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