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聆听者,在聆听时除了能对他人有个了解,增长见识之外,事实上还应对别人的说话艺术及风格有所关注。吸取积极经验,总结错误教训,以使自己日后在说话时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总而言之,聆听者可以在聆听中获得以下几条说话经验。
作为聆听者,一定能注意到,人们平常的说话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对说话者的情绪,表达的内容产生直接的影响。说话的特定效果,也是在特定的场合中获得的。因此,说话要适应当时的环境。这环境指社会环境、场合环境、关系环境、时间环境等。
首先看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大的宏观背景,包括时代、社会、民族、地域、文化等。时代是最重要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内容,人们所说的话必然都打上时代的烙印,即使讲古代的内容也要讲出时代的特征。
说话要合时宜,首要的是指符合时代的大背景。如我们今天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国时代的趋向,而你在讲话时还左一句计划经济,右一句计划经济,这显然是不合潮流的。再如,我们强调的是说普通话,而说话者还在满口之乎者也,这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料。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说话人要注意不要闯“红灯”。比如小李和小王同在一个科室工作,小李是西北某地区人,而小王是北京人。一次两人在业余时间闲聊,谈得正起劲,小李看见小王的头发有点长了,就随口说:“你头上毛长了,该理一理了。”不料小王听了勃然大怒:“你的毛才长了呢?”
结果两人不欢而散。无疑,问题就出在小李的一个“毛”字。小李那个地方的人都管头发叫做“头毛”,小李刚来北京时间不长,言语之中还带着方言,因此不自觉地说了出来。而北京却把“毛”看作是一种侮辱性骂人的话,什么“杂毛”、“黄毛”之类,无怪乎小王要勃然大怒了。
还有许多其他的语言习惯,如北方称老年男子为老先生,但上海、嘉定人听来,就会当是侮辱他。安徽人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是尊敬她,而在浙江,称朋友的母亲为老太婆简直就是骂人了。
各地的风俗不同,说话上的忌讳也不相同,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不然,一旦说出口就会伤害别人。这在社交场合非常重要。
其次,注意说话的场合。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场合对说话的影响比其他因素更为具体直接。场合多种多样,从性质方面看,场合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场合指从事公务活动的场所,如报告集会、会尝办公室等,非正式场合指日常交往的娱乐场所,如家庭、商店、街头、电影院等。
一般说来正式场合社会制约性较强,人员众多、庄重典雅,说话时要注意做到准确规范,而非正式场合比较宽松、随便,说话也不必一本正经,应以平易、通俗、幽默为宜。
从氛围方面看,场合有悲痛和喜庆之分。在喜庆的场合应讲一些轻松、明快、诙谐、幽默的话语,在悲痛的场合应讲一些与场合的氛围相融洽的话语。
这是起码的要求。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说话就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如:从前有一个人说话没有数,不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有一次他妹家生了一个孩子,许多人都去祝贺,他老婆告诉他,去祝贺时只管吃饭,一句话都不要说。这位先生表现不错,可在即将回去的时候,他说出了一句话,惹得妹妹一家人不高兴。他说:“这次我一句话也没说,如果你的小孩死了,可不关我的事了。”
这位先生说的话可谓不分场合,如果他是一位傻子,情有可原,除此,非受谴责不可。
从对象的数量看,场合有大小之分。有的场合人数较少,甚至只有一个对象,这种场合说话一般较为自由;有的场合人数较多,说话时要考虑到大多数。
再次,关系环境的影响。所谓关系环境是指亲疏远近而形成的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含义很多,至少包括血缘关系、工作关系、临时关系等。关系深浅不同,说话也应深浅不同。倘若对方不是相知很深,只是临时关系,你也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则显得你没有修养;你与他不是诤友,却见面劝其这样那样,这显得你冒昧,忌言逆耳。因此,对关系不深的人,大可聊聊闲天,海阔天空吹一吹,对于个人的私事还是不谈为好。但这并不是说对任何事都遮遮盖盖,见面绝不超过三句话。如果是关系不一般,则可以不断地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如果对方遇到困难,可帮助对方出出主意,排忧解难。
总之,说话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凡是成功的说话都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说话要做到说话内容与环境的统一,说话形式与说话环境的统一,说话者的外部形象和说话环境的统一。
聆听者听后要有所获益,不能白听一常有道是,人不可以犯相同的错误,既然别人已经提供了失败的教训,那么聆听者就当吸取前车之鉴,也不枉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