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营造轻松氛围
在聊天时,要注意对方的心理变化以及反应,要让对方有一个心理承受过程,不要急于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否则,会引起对方反感。如果有些内容自己知道对方难以接受但又非说不可时,可以采取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娓娓道来。
与人聊天时,可以在引入话题时利用周围的环境和某些常见的事物,这样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有效调节谈话的气氛,避免尴尬。因此,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先说上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以引起对方的兴趣,然后再切入主题。
人与人之间的聊天其实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你要想让对方对你畅所欲言,必须首先形成一种兴奋的情绪,使对方的思维展开,这时人的心理才具有容纳性,才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和劝导。当然这需要看准对方的兴奋点,善于发现、捕捉对方的兴奋点,见机行事。当然,还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他的一些基本的东西要熟记于心,这样你才能占据主动。
(二)学会使用客套话
在与人的交际中,客套话是必然要用的工具。
客套话,是人际交往中相当普遍的语言现象。交际往来常用的应酬套语,往往就如润滑社交齿轮的油,能减少“摩擦”、“噪声”。请人办事说一声“劳驾”,送客临别讲一句“慢走”,显示出你礼貌周到、谈吐文雅。擅长外交的人士,像精通交通规则一般熟谙客套。正如培根所说,得体的客套同美好的仪容一样,是永久的推荐书。
“客套”在服务业尤为常用,愈显重要。有的外国商店就对使用频率高的最必要的客套用语做了规定,以便店员能熟练运用。顾客买好东西,店员马上会说:“谢谢您经常光顾。”顾客提出某种要求,店员会回答:“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即使店员很快把顾客要的东西递上,也常常打招呼:“让您久等了。”如果店员一时忙得来不及接待,那更是连连致歉:“对不起,对不起!”不用说,这些彬彬有礼、热情洋溢的话语,一定会使顾客如沐春风,备感贴心。
客套要自然、真诚,还要言必由衷,富有艺术性。上海大酒店的一位门厅服务员就是这么做的。
一位姓孟的先生第一次到达上海大酒店,这位服务员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欢迎您光临我们酒店。”第二次来店的时候,这位服务员迅速地认出他来,边行礼边说:“孟先生,欢迎您再次到来,我们经理有安排,请上楼。”随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楼。时隔数日,孟先生第三次来到该酒店,在刚刚踏入酒店大门之时,那位服务员脱口而出:“欢迎您又一次光临。”孟先生十分高兴地称赞这位服务员:“不呆板,不机械,有水平。”
(三)注意空间距离
交际时,必须把握好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过近不好,过远的做法同样也不可取。
一般来讲,在一些公开的、正式的场合要谨慎,彼此保持适中的距离是最佳的;一些私下或非正式的场合,交谈双方可以稍靠得近些。
传统上,欧洲人习惯于“近距离”交往,而澳大利亚人却倾向于“中距离”交往。
一对刚移居澳大利亚首都悉尼不久的年轻的丹麦夫妇,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一个青年俱乐部,当他们开始进行交流的时候,澳大利亚女性开始对丹麦男人产生了讨厌的情绪,原因是他们太放荡,对女人过分殷勤。澳大利亚男人却自作多情,认为丹麦女子水性杨花,似乎想和任何男人“结交”。其实,这是澳大利亚人的错误判断。
因此,在交往时把握好双方交往的距离,是社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有位女青年,她酷爱写作。后来,这位女青年与一位才貌双全的男青年由相识发展到相爱。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都喜欢诗文。在两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在狄金森、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的文字世界中一起行走,两人很快进入了最为热烈的恋爱阶段。一次,他们两个人一起来到了武夷山,想要在大自然中捕捉灵感。他们乘上木排,在九曲十八道弯中穿行,两人乘船荡漾在青山绿水之中,倾听着船夫讲述玉女峰和大王峰恋爱的传说。
上岸后,男青年为女青年写了一首诗,可是,她却从他的诗中,感觉这个男人缺乏开阔的意境,诗写得很空洞、乏味。从此,一道阴影深深地刻在了女青年的心中。在两个人以后交往的日子里,女青年越来越发觉男青年“心胸狭隘,两人性格不合,没有共同语言了”。于是,女青年心思渐渐“冷”了下来,她对男青年提出了分手。正在这个时候,男青年被派到了祖国的边疆去驻防,两个人暂时分别了。
一年后,当他们再次见面时,都发现对方同以往大不一样了,都发现对方更具魅力了,性格也变得更加完善、更完美了。于是,两个人重归于好,而且彼此爱得更炽热、更深沉。
正像莫洛亚说的:“朋友间要学会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能够给双方美化升华的机会。”合适的社交关系需要的是含蓄和沉着,不需要太过于袒露自己的一切。
有些人与自己的上级交谈凑得很近,这种做法往往侵犯了上级的个人空间,使得他不得不步步后退,以此来暗示彼此之间的等级差别和疏密关系。因此,与人交往中需要“微调”不和谐的交际距离,以便在一个较为舒适的心理及空间环境中进行交谈。
在人际交往中,应该要注意,尽量避免与职位比自己高的人或手握某种权力和拥有某种绝对优势的人靠得太近,对人家拍拍打打,不分彼此。这样一来,极容易引起对方的戒备心理,认为你是在与他“套近乎”,或者让对方对你产生厌烦,甚至瞧不起你。此外,这样的举动,还能引起别人的嫉妒等,会影响你的交际效果。
然而,与亲密的朋友、相知已久的熟人交谈,彼此保持“过远”的距离,就会让对方感到别扭、不舒服,很容易导致彼此间相互猜疑,产生误会,影响正常的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