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5500000005

第5章 谈写作(1)

许多人说作文难,尤其是开头,不知如何下笔。也有很多读者问我,怎么会对身边很平常的事都有感动。

现在谈一些我写作的心得,由五要素、搜集素材、掌握灵感、格物致知,到陈述的方法、“分数”的考量和精简的技巧,希望对“提笔难”的朋友能有些帮助。

精与博

读书的微量元素

而在那些课外读物中学到的东西,

又常常是别人不知道的。

于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赛,

势均力敌之际,

可能就靠那“多出的一点点”而获胜。

从年轻,我就有气喘的毛病,尤其到冬天,常犯。

但是最近我吃完两剂“十全大补汤”,气喘居然很有改善,连已经服用五六年的药都停了。就问医生,怎么这些最普通的树皮草根,对我好像有奇效。

那医生居然回答:“八成碰巧里面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怪你平常太偏食了。”

我立刻抗议说:“我平常吃得非常小心,不吃肥肉,不吃糖,甚至不吃淀粉,而且很少上馆子,吃得这么健康,怎可能缺什么呢?”

没想到那医生又笑道:“就因为你平常吃得太标准,好像一个把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却从来不看课外书籍的好学生,除了课本以外,连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都不知道。结果,树皮草根里正好有你从来都不碰,身体却需要的‘微量元素’,就一下子把身体调养好了。”

他提到的“微量元素”,我也在书上读过,书上说:有机蔬菜之所以比用化肥种出来的好,是因为有机蔬菜用了堆肥,里面什么营养都有,好比“食补”;至于用化肥则好像吃维生素药丸,ABCD一路下去,看来含量很多,但在那A与B、B与C之间的微量元素却被忽略了,所以用化肥种出的蔬菜,连颜色都不如用有机肥的绿。

我举前面两个例子,是要告诉你,如果只读课本,虽然能应付考试,但是长久下来,却会“错失”一些东西。

很简单!你想想,在学校固然有课本,难道你进入社会之后还有课本吗?那时候就要看你平常的“摄取”,够不够丰富和全面了。

我的女儿是个很会K书的高中生,她一天到晚忙于功课和练小提琴,过去很少看电视,但是最近我发现她吃完晚饭,总要花好长一段时间粘在电视前面。

我问她电视那么好看吗?

她说不见得,但是因为同学都看,在学校里会聊到,她如果不看就不能进入情况、不能跟人打成一片;久了,会变成边缘人,所以就算不喜欢,也得看。

我也听一位政治人物说他除了看报、看专业的书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书店逛逛,看看畅销书,也看看别人在读什么。他说一本书畅销,没什么稀奇,但是如果畅销很久,或同类的书都好卖,就一定有它的社会原因,从政的人不能不知道。相反的,如果自以为是地说“我绝不看那种书”,非但不表示清高,还可能显示跟时代脱了节。

由此可知,看课外书籍能够帮助你感觉时代的脉动。

看课外书还有个好处,就是你能以轻松的心情去享受。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

学期开始,新书发下来,每一页都带着油墨香,加上里面可能有漂亮的插图,使那些书看来活像小说和故事集。但是一正式上课,那可爱的课本就变得可怕了。

为什么?

因为你有了得失心,开始以现实和功利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书。

读课外书籍则没这种负担,你既然因为喜欢而买它,就会以欣喜的态度去阅读;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非读完不可,于是你可以随时拿起、随时放下;你也不必为考试而去背,甚至不必全都搞懂。但正因此,你达到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的境界。闲适的心情,使你更能跟古人神交。而在那些课外读物中学到的东西,又常常是别人不知道的。于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赛,势均力敌之际,可能就靠那“多出的一点点”而获胜。

最近我儿子制作了一个介绍哈佛的电视节目,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捧着书、拿着报,在树荫下阅读、聊天的画面,以及哈佛入学部主任说的——“哈佛开的课有四千五百多门,从‘金瓶梅’到‘爬虫的肌肉发展’,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你想想,如果哈佛呈现给你的,都是抱着课本和讲义猛K的书呆子;开的课又只是“这个概论”、“那个思想”,哈佛还会那么吸引你,哈佛学生又还能称为“哈佛人”吗?

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会呈现多元的文化;一个成功的学者,一定能有“微观”也有“宏观”。同样的道理,一个会做学问、会读书的人,不但要把课本内的东西学好,还得涉猎广泛、博学多问。

所以,当你行有余力时,一定要读课外书。就算因为功课太重,没有多余的时间,你仍然得保有读课外书的冲力和热情。

那冲力与热情,会使你有一天离开学校,仍然喜欢阅读,做个真正的“快乐读书人”。

触动与灵感

热笔与冷笔

存心要恭,落笔要松……

即使找来许多材料,

也得经过筛选,

留出最适用的那几样,

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

最近在水云斋的留言板上,有位读者说他真不解,为什么常常刚看完一本名著,受到感动和激励,很有自己写作的冲动。但是隔一阵,那感觉就不见了,好像读名著的帮助只能维持一下下。

今天就让我谈谈这种“感觉”吧!

有一天,我听朋友说照美国习俗,女儿出嫁的时候,都要由父亲带女儿跳个舞,宾客们则围在四周唱“不再是爹地的小女孩”。于是想:女儿小时候,我先跪在地上拉着她的小手跳舞,渐渐弯着腰带她跳舞;当女儿出嫁那天,我跟她跳,一定会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就在这感触中,我提起笔写下当时的心情,而且一边写、一边落泪,写完读两遍,还是情绪澎湃。接着我就把文章寄给了报社,可是稿子才发出,又有点后悔,觉得文字太冲动了,没有经过“静下心”来审度,怕引人笑话。

隔了一个多月,我几乎把这事忘记,有一天早上接到朋友电话,说我新发表的文章实在太感人了,令他掉下眼泪。我赶紧翻报纸,原来那冲动的文章发表了,我再读一遍,居然又落下泪水。

那篇《爹地的小女儿》后来被好多朋友提起,每个人都说深受感动,因为探触到他们心灵的深处。

我说这故事,是要分析——写文章有“热笔”和“冷笔”,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发于至情,毫无保留地把内心话说出来,不事雕琢,也没有再三修饰,却能“直指人心”,属于“热笔”。

至于那些经过“谋篇”先计划好写成几段,怎么导入主题、引申论述,又如何下结语的,则属于“冷笔”。也可以说以“情”取胜、毫不遮掩地“说尽心中无限事”的常属于“热笔”;以“理”见长,经过再三推敲、精雕细琢的常属于“冷笔”。

于是我猜想,当那位留言的读者,读了一本书,深受感动,从而有不少好作品出现,很可能因为得到那书中“热情”的激励,使自己也能敞开心扉、侃侃而谈。只是当热情渐渐淡去,冲力没了,激情不再,笔触也就不那么感人。

所以如果想恢复原有的冲劲,可以再去找“热笔”的作品来看,重新点燃创作的激情。再不然,就应该学习写“冷笔”的东西。而且必须知道,热笔常需要灵感的刺激,如同火药需要火种去点燃。冷笔则比较能够“经营”,只要多读书,多存素材,再训练写作技巧,就能得到。也可以说热笔可以“偶得之”,冷笔则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了证明自己总能写出不错的作品,每个人都得学习“冷笔”。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写作最要紧的是先抓住“人、地、事、时、物”,别以为这没什么稀奇,要知道:检验这五项,好比开飞机,就算老资格,也得一项项来,正副驾驶和领航员在起飞前,甚至一一“复述”、“核对”。因为那检查能使他们冷静,使他们不出大错,也使他们能按部就班、顺利地入手。

除此之外,遇到论说文,用“破题”、“正面论”、“反面论”、“结论”这四段去处理也比较容易。但要记住的是,并非任何题目都能破题。譬如《母亲》这个题目,总不好用“母亲就是我爸爸的太太”来开场吧!即使以“母亲是生我的人”来破题,恐怕也嫌俗。碰到这情况,你就得从“人、地、事、时、物”这五大要项里找灵感了。

从“人”和“地”去想,你可以说:“在外地读书,最令我思念,也最思念我的,就是我的母亲了。”从“事”和“物”去想,你可以说:“每次穿上大衣,都想到我的母亲,想到我离开家的那天,出门了,她突然把我叫住,为我把每个扣子都扣好,一边扣一边说‘天冷,别懒!’”从“时间”去想,你可以说:“端午节了,我却因为功课赶不完,不能回家,早上突然接到一个快递的邮件,打开来,居然是母亲寄来的她亲手包的粽子。”然后你就能写回忆母亲包粽子的画面,以及一家人吃粽子的种种温馨往事。

我们常说“艺高人胆大”,想作文轻松,一定要艺高,艺高则需要平时努力。为了能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也为了表现你旁征博引的功夫,要多看课外书籍,甚至报章上的科学新知都得汲取。在生活上则要多观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从细微的东西上“格物致知”,从人与人间去“感悟深情”。

什么是作家?作家是最能联想、最能感悟,又最能把感悟写出来的人。只要抓住以上写作的几个要点,而且常常看、常常想,又勤于动笔,很快就会发现写作并不难,而且冷笔、热笔兼备。

中国画论里有句话说得好——“存心要恭,落笔要松”。

许多画家收集了一堆创作的素材,却不知取舍,结果心里想得愈多,愈不敢落笔,就算下了笔,又因为笔太重、太紧,而出不了好作品。写文章也一样,即使找来许多材料,也得经过筛选,留出最适用的那几样,再有条不紊地写出来。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有组织、不杂乱,也才能形成一条清晰的“理路”,把你心里的话说到别人心中。

格物致知法

处处有文章

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长;

总持锄头、锤子的人,

感情线又会比较直,

看手相的人只是从那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

最近我要写一篇有关咖啡的文章,就上网去查,结果要的材料没找到,却发现好多有意思的事。譬如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所谓“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理论说掌纹会因为工具不同而改变,常拿毛笔的人,智慧线自然比较长;总持锄头、锤子的人,感情线又会比较直,看手相的人只是从那纹的情况来推想罢了。又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思考、去观察,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做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至于旧式的刀片,则是平平一大片,常常只因为最尖端不够锐利,就被抛弃。同样的道理,许多人用时间没有计划,虽然时间不少,却只利用了极少的一段,其他大部分被浪费。还不如事先作规划,分阶段办事,来得有效率。

这不是由小见大,从一把美工刀谈到用时间的方法吗?

好!接着我又看见桌上的订书机,也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真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也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接着,我看到桌上的剪刀,又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分析——

剪刀看来很锋利,其实不见得。许多非常好用的剪刀,它的两刃都是平平的,完全不像刀,也不易割伤人。但是当那两片金属结合的时候,就成为可以剪纸、剪布,甚至剪金属片的工具了。如果人能像剪刀该多好!两个平凡人,只要密切合作,就能把驽钝变为锋利,做出一番了不得的事业。

读了我写的这一段,如果你不信,可以拿剪刀看看,它们的两个刃确实常常并不锋利;有些小孩用的安全剪刀,非但两刃极钝,而且是塑料的,居然也能很轻松地剪纸,不正因为我上面说的道理吗?我甚至在没有剪刀的情况下,用两把直尺,合在一起当剪刀呢!

提到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

同类推荐
  • 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自控力成就杰出少年(你在为谁读书系列)

    杨略经过人生规划,确立了目标,却遇到了种种新的问题:空有雄心万丈,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稍作坚持就偃旗息鼓;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哭着做完;不懂时间管理,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忙忙碌碌,效率却很低下……面对高考的重压,杨略陷入了极大的恐慌,父亲及时地告诉他:要取得好成绩,实现自我价值,必须具备强大的自控力。
  • 静心

    静心

    生命起始之时,最初的那颗心除了清净透明什么都没有,可是在红尘俗世中混得久了,这颗心好像什么都沾染上了。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有时候心会越锁越紧,越来越浮躁迷乱找不到方向。《静心: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给浮躁的人们一份安宁,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风云变幻中宠辱不惊;在岁月流逝中心清如水;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禅定心安。让我们跟随大师的指引,一路找到灵魂的栖息之地,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 说服力: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说服力: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巧嘴赢天下,逻辑服人心。说服是一门神秘而强大的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就要学会运用逻辑来引导他人说话的态度和方向。
  • 20几岁决定女人一生命运

    20几岁决定女人一生命运

    本书针对年轻女性,从修养事业幸福理财等多个方面讲述怎样走向成功。
  •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舍与得:人生经营课大全集

    本书介绍了“舍”与“得”之间的关系、舍的境界和得的智慧。内容包括:舍弃是一种智慧、舍弃消极心理、懂得选择、选准人生坐标等。
热门推荐
  • 君临皇马

    君临皇马

    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一次机缘巧遇,拥有了超强的身体和意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了空前绝后的真“球王”屹立于足坛之巅,在梦想中的伯纳乌留下了又一段传奇。《君临皇马》的
  • 无限文明试炼者

    无限文明试炼者

    韩业得到了一个神秘的穿梭机器,于是开启了无限之路。各种世界,仙侠、科技、末日、游戏、轮回,……这是一次诸神进行的没有休止的文明实验,没有人知道持续了多长时间,无穷宇宙、无敌仙神、亿万文明皆是实验品。试炼者无可计数,在诸天万界一次次冒险,一次次的对抗冥冥中的神秘之手。而韩业只是其中一个。
  • 葬仙墟

    葬仙墟

    一枚青玉,仿佛扣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青山宗上于是多出了一个少年修行,东域十年,风云变换,再回首时,物虽在,人却往更寂寥处去了,而那个地方,却只不过是又一个起点……
  • 再见穆亲王

    再见穆亲王

    满红这个女贼算是背到家了,东西没偷到还惊动了保安,电闪雷鸣从楼上掉下来没摔死又掉到湖里了,没死成意外穿越成穆亲王侍妾,这亲王根本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还要受大家的各种气,逃走,她必须逃走……一场爱恋一场阴谋,她走不掉了……
  • 失空斩

    失空斩

    为什么会有“死神”如影随形?“天使”下凡般美丽的谜之少女突然现身猎村,当即引起瞩目。可她对趋之若鹜的帅气公子哥们视若无睹,竟偏偏倾心于村中最为游手好闲的无赖汉……是鬼迷心窍?还是慧眼识珠?而蜗居猎村十年无所事事的无赖汉身上同样有着重重谜团,堕落的他又有着如何不为人知的过去?秒杀,鏖战!标榜正义实则狡诈多谋的人类,嗜血狂暴却只遵从天性的怪物……阴谋与责任;冷眼与热情;荒淫堕落的英雄与温文尔雅的恶棍;默默奉献的下等人与冷漠自私的贵公子……为你而生,为爱赴死;一对多的复杂恋情,两代人的恩怨情仇……惺惺相惜的夙敌,手足相残的至亲;母子情,兄妹情,男子汉间的战斗友情;夺夫之恨,杀母之仇,异种族间的爱恨纠葛;爱黎民,爱自然,以至爱及包括猎物、异族、仇敌在内的天下苍生……上述一切,尽在《失空斩》!
  • 凶案现场

    凶案现场

    一个个惊奇诡异的案子,一段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是巫术,是鬼怪,还是伪科学?生和死,善或恶,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案子或许终有破获的那,人心究竟如何洞察?
  • 妃常有毒:妖孽邪王收敛点

    妃常有毒:妖孽邪王收敛点

    “小姐,不太好吧!”小兰看了看床上的人,“这可是邪王啊!”沐雪幽站起身来,掸了掸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顺手从桌上拿了一样东西,“你要是怕了,就先出去吧!”说着向床走去。一步,两步,某男嘴角抽了抽,突然在沐雪幽靠近的时候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幽儿,你谋杀亲夫啊!”说着,狭长的凤眼瞄了一下那把擦的锃亮的已经躺在地上的刀。薄唇继续吐出了令沐雪幽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的话。“嗯~?给我下迷药,居然是为了解剖我。让人家空欢喜一场的罪你该怎么赔?”宫绝殇捋着沐雪幽铺洒的秀发,挑眉看着她。但是有句话说的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臭石头,快给我从老娘身上滚下去!!”如你所想。“沐雪幽,你竟敢踹本王!”
  • 暴走的旺财

    暴走的旺财

    讲述一条憨厚朴实的土狗旺财与人类、与同类的生活百态。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旺财人类的思想和视角,描写现实社会中每一分每一秒发生的故事。黑色幽默,有时候沉重有时轻松,让人欲哭无泪。
  • 人走茶凉,我们的初中三年

    人走茶凉,我们的初中三年

    人来人往,我们都已经忘了那几年,那个美好的年纪...青春你遇到了多少个对的人?那三年,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
  • 玄冰

    玄冰

    倚剑向天,斩情仇,削是非。不为成仙,只为正道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