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慢性肾病病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因而,早期化验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到早期检查,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或两次以上(根据病情);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则应当尽早去医院做较全面的检查。
1.尿常规:尿常规是对泌尿系统有无病变、病变性质及程度最简便的检查。其中:
(1)尿蛋白(Pro):尿蛋白阳性常由肾病导致,但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尿蛋白阳性。
(2)葡萄糖(Glu):尿糖阳性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或糖尿病。血糖正常、尿糖阳性时,称为“肾性糖尿”,说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异常(葡萄糖从肾小管漏出去),并非糖尿病。
(3)红细胞(Ery):尿红细胞阳性称为“血尿”。血尿轻者肉眼不能发现,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镜下血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有时也可见于泌尿系统的肿瘤、囊肿、畸形、外伤等。
(4)白细胞(LEU):新鲜中段尿液检查,如有白细胞(+~++++)出现,通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时也可提示非感染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5)其他影响因素:药物或食物可改变尿液颜色及酸碱度;大量饮水后尿液稀释,可影响尿比重及其他项目。女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2~3天内验尿,可影响尿液结果。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如果发现尿畸形红细胞>80%,应考虑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3.血清肌酐浓度(SCr):清晨空腹抽血化验。正常值:男性0.6~1.2mg/dl或53~106μmol/L,女性:0.5~1.0mg/dl或44~97μmol/L。由于血清肌酐浓度受体内肌肉容积的影响,故血清肌酐水平个体差异较大。青壮年男性、运动员、体力劳动者、肌肉发达或进食大量瘦肉者,血清肌酐浓度相对偏高;女性、长期卧床者、老年人、体力活动很少、肌肉萎缩者,则血清肌酐值偏低。
4.肌肝清除率(CCr):正常值:90±10(80~100)ml/min,Ccr能较早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
5.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0.15克/24小时。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可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程度。该检查比尿常规尿蛋白检查更为准确,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但是尿液留取不足24小时、尿中混有异物、当日进食大量蛋白质或尿液计算不准确均会影响检查结果。
6.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就是检查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率。正常值为<20微克/分钟或<30毫克/24小时。若结果为20~200微克/分钟或30~300毫克/24小时,则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该项检查能灵敏地测定尿中微量白蛋白,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反复尿路感染、药物中毒等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尽早发现贤脏损害。
7.尿低分子量蛋白:包括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轻链蛋白等,尿低分子量蛋白是一组能够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在近端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蛋白,此组蛋白尿排出增加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常见于各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药物性肾损害等。
8.尿渗透压:正常值600~1400[mOsm/(kgH2O)]。尿渗透压测定值较尿比重更可靠,其水平降低表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9.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10.尿液病理检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肿瘤以及肿瘤细胞的分类。
11.B型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囊肿、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先天畸形等病变。
12.肾图和肾动态显像:了解左右两肾各自的肾脏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以及提示有无肾动脉狭窄。
13.静脉肾盂造影: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尿路的病变特点和性质。
14.肾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CT和MRI能查出普通X线不能检查出的细小钙化、结石。同时可确定肾脏病变的部位、性质或先天性发育异常。还可以辅助诊断肾肿瘤、肾结核、肾囊肿等。MRI分辨率更高,对人体损害极轻,这是它的主要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