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这是古人喝茶的体会。因为有此功效,喝茶便逐渐盛行起来。“茶乃中华国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如今已成为风靡。”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茶乡自然不例外了。随便走进农家,第一事必请喝茶,无论认识与否,热情的女主人都会以茶相待。
据传,茶乡是中国茶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得茶而解之”的故事就发生在茶乡。相传炎帝神农氏在茶山误食毒草,头晕腹胀,就便在一株矮树上抓了一把嫩叶咀嚼,边嚼边感觉清凉沁人,不久即头清目张,心爽神怡。他要记住这棵树,却又不知其名,便画了一个符号:上面画株草,中间画个人,下面画棵树,这以后便依其画的符号称之为“茶”。
关于茶山,《辞海》有四种解释:一是上海崇明佘山,二是浙江海盐茶山洋,三是江西上饶北面唐代陆羽居山,四是“景阳山,在湖南茶陵县东,以多产茶茗故名。炎帝崩葬于茶山之野,即此。”
茶乡的茶有多种,最普遍的是“老叶茶”,神农氏当年所咀嚼的就是这种“茶”。这是长在茶乡山上的一种多年生常绿乔木,叶形椭圆披针形,边缘有锯齿。一般四五月时候采摘其嫩叶,随枝挂于墙角晾干或放在灶台边烘干待用。饮时取数片置于杯中用开水冲泡即可,十分简单。水呈黄褐色,其味甘甜爽口,夏天喝上几口,甚觉心脾舒畅,故又称“神仙茶”。每到夏天,多数农家都用较大的茶壶泡好盛起来,随取随饮。
在茶乡,最传统最久远最隆重的还是“满门茶”:一般至亲的女人或者小孩第一次走访,被访的人都要回赠一碗“茶”,要配上米粉或者面条和油甲、冷水饼、鲜橘子等副食,要把满屋场每户人家的主妇叫过来喝茶,并发送配给的副食。这个习俗茶乡人自己也说不清源于何时,但至今保留着,只是在具体操作上有了些许改变,比如可以不泡茶不喝茶了,而直接发送配给的副食品……
此外,茶乡的许多农户家里还有在端午节那天采来菖蒲、海金沙、撮箕草、金银花藤、茵陈草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零星草”洗净剁碎晒干了当做茶叶用的习惯,一点小感冒或是肠胃病,不用打针吃药,喝这些“零星草”开水就可以。特别是茵陈草泡开水,对治疗脂肪肝有奇效。喝这种“茶”,既解渴又治病。
茶乡的成年妇女一般都谙茶道,朋友来访,邻里串门,亲人小聚,第一件事就是泡茶。这个时候也不拘形式,干芝麻、熟豆子、淹豆角、还有盐姜、白糖等等都是可以用来泡茶的。这些东西一般也是农家必备物质了。泡茶时取适量混合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其味可说是香甜酸辣咸五味俱全。这就是茶乡的“什锦茶”,也是茶乡最具特色的待客之道。来茶乡一定要喝什锦茶,否则也会留下遗憾的。其实,这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了,因为,最主要的茶叶都不见了。喝这种茶,三两杯就能饱,既提神,也充饥。
都说茶乡人好客,从喝茶就可见一斑了。
2012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