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面临什么样的课题呢?2002年3月召开的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指明了中国经济的前进方向,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讨论。其内容概括起来就是:随着2001年12月中国“入世”,与各国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在期待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企业改革有所进展的同时,考虑对策以消除因失业而产生的问题。
中国全国人大指出,今后的方向是:第一,以扩大民间消费和固定资本投资等内需为基础,达到7%的实际GDP增长率。若与目前发达国家的实绩相比,7%是相当高的数字。但在中国,即使失业率停留在目前的水平上(2001年12月末为3.6%),每年也必须创造出1000万人左右的新雇佣机会。况且,3.6%并没有反映实际情况。如第五章所述的那样,若加上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城市的失业率接近10%。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以外需为主导的高经济增长。但是,此后并不能期望以美国为首包括欧盟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集团的景气不断扩大。因此,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就十分必要。也有很多国家以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为目标,但实现起来很困难。中国也不例外,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可能更难。
为确保实际GDP增长7%的最低标准,一个主要手段就是政府决定于2002年发行1500亿元(约24000亿日元)的建设国债,以推进大规模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名义GDP大约是日本的1/4,若单纯从4倍的规模看,相当于日本要进行10兆日元的新公共投资)。政府希望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扩大内需,控制失业率的上升,维持社会秩序。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中国在积极努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入世”后,作为市场经济的国际组织成员就必须被迫完善相应的经济体制。为此,不断修改法律和规则,在经济社会确立法制主义十分必要,然而与此相比,能否真正、迅速地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是关键和前提。
的确,到目前为止,由于政府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国有企业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也大大降低了。但是,以投资和雇佣为中心的国有企业依然大量存在。因此,这样的国有企业经营恶化,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重要的是以4大商业银行为中心的金融体系绝不能陷于瘫痪。今后,中国将作为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一员而发展。因此,金融中介机构所起的作用很大,国内的金融体系有必要及早整顿。
第三,在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整顿金融证券市场,特别是对引起市场经济混乱的不正当行为应该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今后,外资企业的进入会急剧增加,因此,有必要考虑使企业的筹资手段更多样化。但中国股市也出现了不正当行为,要完全整顿好也很困难。还有,起支撑股票市场作用的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孕育。政府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必要培育股市,而且要培育国债等债券市场。但是,如果不允许个人转卖购入的国债等,流通市场就不完善。还有,国债的种类也是以2~5年债为主,以获取长期利息为目标的长期国债的发行受到限制。
此外,中国还存在很多诸如农业改革和收入差距的缩小等这样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后日本在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作为东亚的同胞要考虑是否能有所帮助,然后再采取行动。
估计世界经济将进入美国、欧盟和东亚三极体制激烈争战的时代。其中,从经济规模看,牵引东亚经济的将是日本和中国。因此,为维持日本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有必要促进中国经济早日自立,走向共存共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