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外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也扩大了对外贸易。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4倍(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154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742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增加了。出口由1990年的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8%上升到2000年的4.0%;进口由1990年的1.8%上升到3.5%。外资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4年的4%扩大到2001年的50%。这是由于1980年以后,外企开始进入中国,委托加工贸易因此急剧增加。委托加工贸易是指从国外进口免税的原材料和部件,在中国国内进行加工、组装后,将制成品出口国外。例如,在华南地区,从香港地区或其他各国(从香港转口)进口原材料或部件,在当地加工成产品后,再向香港地区出口,或经香港地区出口到其他国家。主要的贸易形态是“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组装、来样生产、补偿贸易)。
随着外企加工贸易的急剧扩大,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10%上升到2001年的65%。
由于委托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使中国的贸易收支在1982年、1983年由逆差转为顺差。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由于政府给予各省和大型国有企业使用外币的自主权,结果使政府对进口的控制能力削弱,贸易收支再度出现赤字。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影响,外国对华投资激增,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大幅度增加,1994年以后,贸易收支一直保持顺差状态。
二、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扩大,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日本、香港地区、美国的对华直接投资与对华贸易中可窥见一斑。
首先,看中国与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产纤维、机械的日本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委托加工贸易(中国进口原材料、部件,产品出口到日本)增加,使中日贸易急剧扩大。
据中国的统计,2001年中国对日本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5.5%,达到878亿美元。尽管增长率与2000年的26%相比大幅下降,但日中贸易总额仍然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而且日中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14%提高到2001年的17%。
从日中贸易的商品结构看,纤维制品、电子机械产品占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纤维制品成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主要出口商品(2001年纤维制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
对日本出口的纤维制品,从1990年的656万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35亿美元,占对日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7.3%上升到2001年的30%。中国对纤维制品实行出口退税(出口增值税),以及日本企业扩大以舒适衣料为中心的在华委托生产,是纤维制品出口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于电气、电子产品,随着国际市场对IT产品需求的扩大,日本、欧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IT关联企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生产,从而扩大了IT产品(电脑、手机等)在中国的生产和出口。
从对日进出口贸易看,受国际市场对IT产品需求减少的影响,2001年从日本进口的半导体、音响等电子产品(与上年同比增长3.4%)增长速度放缓,但家电产品、办公用机械等产品(同比增长14%)的出口却持续扩大。
其次,看一看中国大陆与香港地区的贸易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香港地区地价和劳动成本的提高,使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于是香港本土企业开始向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转移。此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香港地区和中国大陆的贸易大幅扩大。对香港地区的出口额,由1984年的7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65亿美元,增长了6倍。
但是,由于香港商务成本的提高,不经由香港地区的国外贸易(转口运输、不经由香港地区的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进出口)的增加等原因,对香港的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84年的30%上升到1992年的44%后,在2001年下降到17%。经由香港的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贸易总额的减少也是一个原因。1993年前,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间接贸易基本是经由香港的。但此后,由于台湾地区企业在华东地区(以上海、江苏为中心)投资的增加,以及经由日本石垣岛和韩国釜山等地的第三国间接贸易增加,使经由香港的贸易额占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3年的63%下降到2000年的36%。
最后,看看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随着美国对华投资的扩大,美中贸易急剧增加。2000年,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二贸易大国。据中国的统计,1979年的对美进出口总额仅为25亿美元(其中出口6亿美元,进口19亿美元),到2000年就达到745亿美元(出口521亿美元,进口224亿美元)。
1979~2000年,对美进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7%,其中出口增长率为23%,比同期进口增长率14%,高出9个百分点。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手机、电脑等IT产业大规模投资的增加,中美贸易总额进一步扩大。据美方的统计,到90年代后半期,美国对华进出口总额以每年10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增长,2000年的对华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164亿美元(其中出口163亿美元,进口10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亿美元。
由于生产出口美国商品的外国企业集中于中国,使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外贸的比重提高。由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加大,引起了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由于对中美经由香港等第三国和地区的贸易统计存在差异,导致两国贸易统计结果不同。根据美国商务部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调查,中国对美出口的80%是经由第三国或地区转口的。其中,经过香港的部分(占全体的3/4,约30%的附加价值)计入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但是,美国经由香港的对华出口(占全体的1/4)却计入香港的出口。
结果,据中国统计,中国的对美贸易赤字持续到1992年,而美国的统计是美国自1983年就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了,此后,对华贸易收支持续赤字。到2000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总额达到838亿美元。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赤字国(与中国方面统计的误差为541亿美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中国非关税壁垒的废除,美国的对华贸易将进一步扩大,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可能更加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