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如此地关注和重视团队与合作。在此之前,中国是一个崇尚“企业个人英雄”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激情者和大胆者,在计划经济转轨和经济短缺的大环境下,完成原始的资本累积。很多人的创业激情和冲动,多是来自对于这些企业英雄的羡慕和崇拜。
然而,现在的环境变了,市场被严重细分,创业或是让企业快速扩大,已经远不是个人英雄所能完成的了。团队与合作,越来越被我们所关注和重视。共同的目标促成了信任。成功的领导者期望来自他人的协助,同时也信赖他人。只有在合作中,才会懂得团队的成功来自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会彼此帮助对方达到目标。
在国外,对团队配合重要性的认识与日俱增,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从小学开始,教师们就有意识地训练小孩子们的团队意识。要求他们一起讨论,一起完成作业,一起参加课堂辩论,他们的课程设置几乎都是要求集体配合完成的。正是经由这样长期的潜移默化,他们的团队配合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反观国内的教育系统,我们更多时候强调的是独立自主,这对于团队合作并不有利。
在形成一个学习或者工作的团队之后,国外的分工方式很有趣,并不是所谓的团队首领直接指派,而是首先让大家积极表述对于团队目标或是任务的意见,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讨论过程,他们的每个动作细节都值得注意:在沟通过程中,他们始终保持目光交流,而且一人发言,大家静听。在讨论过之后,他们才会在个人的兴趣和能力范围内确定个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形成书面报告。因为这个分工协作的过程,充分尊重了大家的意见,所以,执行起来会很顺畅。也许讨论的过程有时会显得比较冗长,但是,开始行动以后,来自团队内部的阻力就小了很多了。
学习团队的效果一般通过课堂讲演的方式接受集体的评判,各个成员依次表述自己的板块,之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和提问,往往会将课题引向深入。工作团队的评估,会对项目的效率以及收益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对照评估。团队的成员对于自己工作中的收获与不足都有比较清醒地认识,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文字记录工作,所有工作指标都是白纸黑字的标示出来,没有什么借口好找的。一个团队的内部,也比较少见成员间的相互推托和指责,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配合,他们知道如果工作没有做好,那是集体的问题,而不是具体某个成员的问题。
团队协作这种模式,在国内因为缺乏必要的训练,所以执行起来总感觉有些空泛,成员间的沟通也是停留在简单的分工,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团队的头儿一个人在大说特说,团队成员的主动参与很少。这显示出了我们另外的一个不足之处:做决定的能力。因为各个成员没有清楚表述自己对于团队目标的认识,也就无从决定自己的参与和投入程度,无形中就会消极地对待。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经历:不是源于自己决定的东西,做起来总是不那么投入。因为总感觉是在替别人做事情,结果自然是两样的。
一家做市场策划的合资咨询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9名优秀的应聘者经过初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闯进了由公司老板亲自把关的复试。老总看过9个人的详细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然而,此次招聘只能录取3个人,所以,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试题。老总把这9个人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3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乙组3个人去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3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大家是来搞市场研发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让大家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这一个新行业的感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临走的时候,老总补充道:“为了避免大家盲目地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做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两天后,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3个人,分别与之握手,并祝贺道:“恭喜3位,你们已经被本公司录取了!”
面对大家疑惑不解的表情,老总不紧不慢地说:“请大家打开那天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甲组的3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的也类似。老总说:“丙组的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组却各自行事,互不联系,使得报告内容很片面。我出这样一个题目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甲、乙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在现在企业里比什么都重要。”胡丽芳、张焕强主编:《团队工作实务》,海天出版社,2003年,第193页。
由此可见,拥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团队的成员间就绝不能只关注自己的工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只有大家培养起凝聚力,拥有合作精神,整个团队才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