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实在应该为产生过一个庄子和《庄子》这本书感到骄傲。
这种骄傲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欣喜。
我们都喜欢说洒脱,说超然,说忘却名缰利锁、与大自然相悦相亲;还喜欢说追求自由、弃绝怨恨。这是因为庄子在很早以前就说过,而我们接触的只是庄子的皮毛。
在庄子面前,我们的第一个感受是智慧的启悟。在他平易而广博的智慧面前,我们极不情愿地卸下了精心积累又时时武装在身的聪明。
原来智慧与聪明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就像燕雀与大鹏同样会飞却是两种不同的鸟一样,它们的区别不仅在于飞行高度的差异又在于心境的不同。
几乎所有的哲学都在谈爱,并确信爱是足以改变生活的唯一力量。对此我们不必去怀疑。
可是在庄子那里,他对于爱几乎什么也没有说,就像他对恨没说过什么一样。
几条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挣扎,为了活命,用仅有的水份——口沫互相滋润。
这在当事者是最高的爱的境界。然而庄子说,与其如此不如“相忘于江湖”。
对鱼来说,各自畅游在无限的江海之中,即使彼此不爱、不帮助对方,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也强似相濡以沫。
这是不是一种更广泛的爱呢?而人与人之间出于利益的目的而相互帮助造成的祸害即使不多,也并非没有。
自然庄子说的是哲学,而非准则。在他生存的战国时代,尸横遍野、血流漂杵的景象随处可见。“强凌弱、众暴寡”是其时代特征。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虽然《史记》庄周传中说他曾做过漆树园的管理官员(吏),但据他自己讲,只穿宽大的布衣,上面打了许多的补丁,腰间系一根草绳,脚上穿的是草鞋,后跟都拖掉了。但庄子毫不在乎。
他不以简朴为耻,亦不以简朴为荣,一切本乎自然。
一般地说,人面对物质生活的匮乏,要摆脱屈辱感是很难的。一些能够不在乎贫困的人,便已超越了许多世俗的观念障碍。然而面对困厄而感觉其荣,又属于一种虚荣,因为贫困从来就不是一种光荣。面对贫困表示一种无奈,又是一种气短,不过是发达不起来被迫采取的一种态度。
然而庄子无喜无忧,他的伟大就在于早已远远超越了这些由人的观念制造的樊笼。
他衣衫破旧不是傻到了不知好坏的程度,也不是佯狂借以惊世骇俗。他始终是安详与平易的,因为他从生命中看出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自由。他又从人的观念中看出可笑到无可挽救的陈腐之处,诸如用富贵抬高身分等等。
渗透了生之奥秘,又渗透了死之缘由,人还要炫耀什么呢?
庄子曾有一度以编草鞋谋生。一个名叫曹商的宋国驻秦国大使,有随从100辆车的威仪。他回到宋国后,对庄子说:“你编草鞋饿得面黄肌瘦,在这一点上我比不了你。但是作为一国之臣有百车相随,这是我比你强的地方。”
庄子回答:“秦王有病延请医生时说,治愈他毒疮的人可赏一辆车,用舌头舔他痔疮的人可得五辆车。治的病越低下,得到的奖赏就越高。”
庄子并不仅仅是蔑视富贵,他甚至于连蔑视也懒得蔑视了。
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庄子认为最大的苦痛在于不自由。物质的索取、心灵的羁绊,都足以使人毕生烦恼。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依赖性。依赖财富而活,依赖知识而活,依赖情感而活,依赖由人造出的观念而活,如此到哪里去获得自由呢?
庄子说:罔两影子的影子。
一天,罔两问影子:你时而走、时而停,这是怎么回事呢?
影子回答:我是有所依赖才成影子,而我依赖的东西又有他的依赖。蛇靠鳞行,蝉用翅飞。可是蛇蝉死了之后,鳞与翅就不行不飞。因此依赖固然难以摆脱,但是去依赖于不依赖,才是自然。
庄子认为,自然是存在于人之意识之外的道。(道是庄老哲学中的世界本原,无形无象又无所不在且贯通古今。)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变化,因而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所谓“去依赖于不依赖”便是顺应变化之道。这意思是说,不要有心去依赖,也不要有心去不依赖。
人对待万事,只要一用心就可说错了,这是巧,只能陷入纷扰。倘若单纯的无心,亦不过是一种愚而已,会陷入一种盲目。而庄子提倡的“物我两忘”的上乘境界,只在有心和无心之间。
传说列子能够御风而行,轻飘飘地非常舒服。他老人家一飞半个月才回来,这种幸福是人们盼都盼不到的。
人们只所以认为飞行是一种幸福,在于它的自由,或者说在于摆脱了人对脚的依赖以及脚对路的依赖而得到了自由。然而庄子说这在有道的人看来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列子不依赖脚却要依赖风,这怎么能是完全的自由呢?
列子毕竟还是有所依赖。
庄子认为,人必须觉悟人的存在是和大自然的有机运作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像人想象的是这样的或是那样的。摆脱依赖即摆脱束缚,首先要从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一切。
这里又有一个有名的故事。
匠石带手下的弟子远足齐国。
师徒在路边的土地庙旁看到一棵大树。此树大得可以荫蔽山坡和草场。
弟子们对着树看呆了,师傅却掉头而走。
弟子问:“我们自从跟您学艺,头回见到这么大的木料,师傅为什么不闻不问呢?”
师傅答:“此树固然大,但枝柯旁逸,没有用处,是一棵散木。”
晚上,匠石在梦中见大树对自己说“你凭什么说我无用呢?我如果对你们有用,不早就被你们伐掉了吗?”
匠石听后大为膺服。
“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对树来说的,包含着大智慧。
对人来说,是非荣辱也是相对而言。历史自在发展,星辰自在运行,把一种道理奉为绝对真理只是一种浅见。庄子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腰疼,但泥鳅并不腰疼。为什么要把腰疼和潮湿死死连在一起思考呢?
庄子的忠告是:不要从别人身上确定自己的价值,不要从自然确定人的价值,不要从过去来确定现在的价值。只有物我两忘,清静无为,才能使心灵之舟泊入大自然宁静和谐的境界,这才是最大的自由,也就是精神的自由。
庄子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的宋国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庄子》这本书,是晋朝郭象重编的33篇本。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据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序录》上说,向秀有《庄子注》26篇,司马彪有《庄子注》52篇。《汉书·艺文志》上也说“庄子52篇”。或许在晋代,庄子的旧本已经散佚了。
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庄子叙述的每一篇故事,都有不可代替的价值。自然,这只是我们的想法,我们又想依赖庄子了。在庄子看来,著书立说也好,奔波追求也好,不仅枉然,而且每每误入歧途。
庄子所想往的是“逍遥”,他在逍遥之中甚至连自己都忘掉了。
有一天黄昏,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拍拍翅膀,果然是_只真蝴蝶,便极快乐,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庄周。
不久,庄子于梦中大悟,那得意的蝴蝶就是庄周。这一发现更令人疑惑了,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
这个故事常常让人在懂了一些之后,又觉得还是有些不懂。但里面含着令人欣喜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