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指鹿为马
秦始皇在巡视沙丘途中不幸病逝,当时他身边只有小儿子胡亥,太子扶苏正在北方监视蒙恬的部队防御匈奴,未能及时赶到接受遗诏。于是丞相李斯伙同宦官赵高,合谋扣留了秦始皇给长子扶苏的遗诏。另外伪造两封诏书:一封是说帝位传给次子胡亥,另一封说将扶苏和蒙恬赐死。
扶苏和蒙恬接到遗诏后都自杀了。
胡亥是一个懦弱而没有经验的少年,虽做了皇帝,但完全受赵高的控制,自己不能做主。赵高权势越来越大,但仍惧怕丞相李斯,于是他在秦二世二年就在皇帝面前诬陷李斯私通盗匪,秦二世信以为真,竟将李斯腰斩并诛灭三族。事后,秦二世非但不省悟,反而感激地对赵高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被李斯所害了。”赵高见二世如此愚蠢无能,更依仗权势胡作非为。
秦二世三年,赵高升为丞相,更是权倾天下,一方面将反对他的大臣们处死,一方面将所有国家大事归由他一人掌握。秦二世也乐得不问朝事,整日荒淫无度。即使这样,赵高仍不满足,还想进一步篡夺皇位,但因自己出身微贱,恐怕朝中大臣们不听指挥,反而误了大事,于是想出一计先试探大家的反应。有一天,他特地带了一只鹿到朝廷献给二世说:“臣献给皇上一匹马。”二世虽然昏庸,但还不致于连鹿和马都分辨不出,于是笑着对赵高说:“丞相,你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没有回答,二世就转向左右的大臣:“你们大家说,这究竟是鹿还是马?”朝中众臣大多畏惧赵高的权势,有的人不作声,有的人为了讨好赵高,便说:“这当然是一匹马。”
刘邦置酒论兴亡
刘邦是我国历史上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成功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人。对于这一点,他自己的认识十分自觉。
刘邦即皇帝位后,最初把首都设在洛阳。一次,他在洛阳南宫举行宴会,邀请文武大臣前来参加。宴会上又是喝酒,又是吃肉,大家乐得十分开心。刘邦突然向群臣发问:“诸位王侯、诸位将军,我提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能够夺得天下?项羽又是怎样失掉天下的?大家不必有顾忌,只要用心里话回答就成。”
听到皇帝发问,大家先是嘀咕了一阵,然后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将王陵的回答。王陵和刘邦是同乡,一向是好朋友,因此说话就格外坦率。王陵说:“在用人上皇上和项羽不同。皇上虽然对人粗暴,好发脾气,项羽却很尊重部下,但是,皇上敢于封赏功臣,派谁攻打城池,攻下来,就赏给谁,大家都愿意出力;而项羽则妒贤嫉能,打了胜仗不给记功,攻下地方不给分封,所以部下不给他出力,最后才失败了。”王陵说的意思是刘邦善于用赏罚的手段,达到调动部下积极性的目的。另一位将军高起也附和了王陵的说法。
等他们说完后,刘邦说:“你们说的虽然有理,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军营中出谋划策,制定正确的方略,能使军队在千里之外打胜仗,我不如张良;坐镇后方,安抚百姓,源源不断地给前方供应粮饷,我不如萧何;能够统率百万大军攻城略地,我不如韩信。他们3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虽然在某些方面比不上他们,但我却能重用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所以才能战胜项羽,夺得天下。项羽虽然有一个豪杰范增,但不能信任他,重用他,所以才失败了。”
众人听了之后都十分心服。
善于用人是一门包含着很高智慧的学问。它不光表现为运用奖惩手段激励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于能够发现和发挥每一个人才的长处,做到“人尽其才”。刘邦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项羽无谋失天下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力大无比,勇猛非凡,但是却刚愎自用,缺少谋略,也不虚心听取别人的计谋,最终丢了江山,丢了性命,成为一个悲剧式的英雄。
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举行反秦起义后,参加了无数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楚军的统帅。楚怀王曾与项羽、刘邦约定,谁先入关灭秦,谁就被封为“关中王”。结果,刘邦的10万军队首先攻入咸阳,推翻了秦朝,屯驻在霸上。项羽率领40万大军晚到了一步,驻扎在新丰、鸿门。项羽的谋士范增说:“从刘邦入关后的情况来看,他的志向不小。将来能够与大王争天下的必然是他。不如趁现在羽翼未丰的时候把他除掉,以免将来后患无穷。”项羽表示同意,决定次日发兵,攻打刘邦。
项羽的另一个叔父项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托项伯回去后给自己说情,并转达自己去鸿门谢罪的请求。在项伯的劝说下,项羽放弃了攻打刘邦的计划,同意刘邦前来谢罪。范增看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项羽在宴请刘邦时,埋下伏兵,以举玉块为号,杀死刘邦。
第二天,刘邦带着随从来到鸿门谢罪。在宴席上,刘邦作出一副诚恳谦卑的样子,一再赞扬项羽的功绩,表白自己。项羽是一个性情直爽而又喜欢恭维的人,被刘邦的好话说得心花怒放,把范增的话抛在脑后。范增一再给项羽使眼色,并且3次举起身上的玉块作暗示,要项羽快下杀刘邦的决心。项羽却置之不理。范增急忙把项羽的堂兄项庄找来,要他舞剑助酒兴。趁机刺杀刘邦。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便抽出宝剑和他对舞起来,暗中却用身体掩护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势危急,急忙去找一道来的勇将樊哙。樊哙拿上宝剑和盾牌,气冲冲地闯入大帐,高声说:“沛公(指刘邦)先进了咸阳,本来应当封关中王,可是沛公进关后秋毫无犯,等待大王前来安排。想不到大王竟听小人的话,要杀害有功劳的人。这能叫人心服吗?”项羽见樊哙长得虎背熊腰,说话也很直爽,心里有几分欣赏,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还赏赐给酒肉。宴席上原来的紧张空气,缓和下来了。刘邦趁这个机会,借口上厕所,溜了出去,头也不回地跑回自己的军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事后,范增感叹地说:“项王真是个小毛孩子,不会用良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必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当俘虏吧!”
鸿门宴之后,项羽大封诸侯,一下封了18个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范增劝项羽把刘邦封为蜀王,以便把他困在巴蜀。可是项羽又听信了项伯的说情,改封刘邦为汉王,这就为后来刘邦东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项羽分封了诸侯以后,便自立为西楚霸王,定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谋士韩生劝阻说;“彭城交通便利,容易四面受敌,不适合于在那里建都。关中形势险要,土地肥沃,在这里建都,能够成就霸业。”项羽不听,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好比穿着好衣服夜间行走,谁能看得到!”韩生见自己的主意未被采纳,说了几句牢骚话。项羽听了后大怒,竟把韩生扔到油锅里炸死了。
由于项羽性格粗暴,猜忌多疑,不能虚心纳谏,他手下的良将谋士,不是被逼死,就是被逼走。谋士范增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他却中了刘邦的反间计,逼范增告退,最后死在返乡途中。韩信、陈平、黥布都是当时难得的将才,不能被他所容,都投奔了刘邦当了大将。项羽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而刘邦则礼贤下土,虚心纳谏,收揽了大批人才,使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
项羽、刘邦经过四年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刘邦兵多将广,越战越强;项羽则众叛亲离,兵微将寡。公元前202年,刘邦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把项羽围困在垓下。最后,项羽率领800名江东子弟兵,趁夜突围。刘邦闻讯后,立即派大军追杀。等到项羽逃到乌江边时,身边只剩下28名骑兵。前有乌江阻挡,后有敌兵追来,项羽知道已经陷入绝境。他长叹一声对部下说,“我起兵八年,身经70余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未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今天山穷水尽,是天意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不会打仗。”说完,他又用剩下的一点力气,率领残部与汉军打了最后的一仗,便自刎在乌江边了。当时年仅三十一岁。
司马迁说:“项羽一直到死,也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还说这是天意,这不是太荒谬了吗?”
张良献计毁栈道
在公元前206年,项羽见已毁了皇陵、焚烧了阿房宫,秦已灭,觉得天下大局已定,就去见楚怀王,要求论功行赏,分封土地和封各诸侯为王。楚怀王惧怕项羽的势力,只得听任项羽摆布,当了傀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项羽感到刘邦势力强大,怕他与自己争夺天下,便将道路险阻,易入难出的巴、蜀之地和汉中封给刘邦,立他为汉王。并将关中其它地区分为三部分,分别封给秦朝的降将,堵住刘邦东出之路。咸阳以西封给章邯,为雍王;咸阳以东封给司马欣,为塞王;上郡封给董翳,为翟王,即所谓的“三秦”。
刘邦对这次分封十分恼火,原想跟项羽死拼,经萧何、周勃等诸将劝慰,才率领几万人马从杜县南下,西入汉中。
张良送别刘邦时告诉他:“此去汉中一路尽是栈道,路途险阻。请大王走一段烧毁一段,使楚霸王不加戒备,也让别的诸侯不能入侵。”刘邦心领意会,与张良依依惜别。峰峦重叠,飞栈连云,刘邦一路走一路烧,暗赞张良的才智谋略,为迷惑霸王,使自己得以隐居汉中,养精蓄锐,待机东出,与项羽争雄,平定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韩信出谋渡陈仓
刘邦率领几万兵马进入深山来到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人为将军,准备跟霸王项羽争夺天下。
刘邦手下有个小官吏叫韩信,此人幼读诗书,投过名师,文武双全,但性格孤傲,原投在项羽麾下,当个小小的执戟郎中,经常向项羽献策,却不被重用,他深感在项羽军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韩信认为汉王刘邦胸怀大志,待人宽厚,便离开楚军,历尽艰辛,追赶汉王。不料刘邦认为韩信出身微贱,年轻时又从别人胯下钻过,觉得他没有多大才能,便让他当个管理军械的连赦小官,后经夏侯婴求情,任他为治粟都尉。韩信失望极了,决定另投明主。丞相萧何曾与韩信交谈过,认为他对天下形势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是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听说他离开南郑,焦急万分,立即带了几个人,连夜追赶韩信,好言劝说韩信留下,共创大业。刘邦听从了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各路兵马。
韩信得到汉王信任,决心施展雄才大略,认真操演阵法,训练军士,只几个月的时间,便训练了一支军容整肃、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军队。并向刘邦献计道:“霸王建都彭城,自失地利;放逐义帝,分封爱将,残杀百姓,坑杀降卒,天下多怨。大王如此时发兵东进,定能势如破竹。”并告诉刘邦在“故道上有一条小路可直通陈仓,咱们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敌不意,则三秦唾手可得。”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制订了东征策略。派樊哙、周勃带几百名士兵抢修栈道,迷惑项羽,同时派韩信统率大军,于公元前206年8月,离开南郑,出褒中循古时小路,向西北故道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攻下陈仓后又乘胜进攻雍县。汉兵平日训练有素,又旗开得胜,越战越猛,前后攻下了峙城、郡县、槐里,直逼咸阳。刘邦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夺取三秦地方,扩大了地盘,整顿军纪,扩充实力,信心十足地与项羽展开了决战,最后统一了天下。
巧封功臣安天下
刘邦登基以后,首先把功劳最高、与他最亲近的20多人封了侯,其余的人暂时未封。这些人日夜争功,不免牢骚满腹。
一天,刘邦望见诸将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便问张良:“他们在说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吗?这是在谋反呢。”刘邦说:“现在天下太平;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张良说:“陛下由平民起兵,依靠这些人打天下。现在您当了皇帝,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一些平日亲近的人,而所殊杀的都是您所痛恨的人。如今军吏计算战功,有功劳的人还很多,恐怕拿出整个天下也不够封赏。他们怕不但得不到封赏,而且还会因陛下追究从前的过失而遭到不测,所以在商量造反。”
刘邦一听,十分忧虑,忙问:“这该怎么办呢?”张良想了想,问道:“陛下平时最为憎恨,而又为大家所共知的人是谁呢?”刘邦说:“我最憎恨的是雍齿。当初我起兵时,打下丰乡,派他驻守,他却投靠了项羽,多次与我为难。后来他又前来投奔我,因为当时正需要人,才把他收下。我早想杀掉他,可是他立了不少战功,也不便杀他。我对他的憎恨,是众所周知的事。”张良说:“那就请陛下封他为侯。群臣看到连雍齿都得到封典,自然都会安心。”刘邦点了点头。
不久,刘邦下诏,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摆下酒席,宴请文臣武将。同时,又催促丞相、御史赶快给将领们评定功劳,进行封赏。那些有牢骚的将领们看到这种情况,都十分高兴。他们说:“连陛下最不满意的雍齿都封了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人心从此安定了下来。
陈平智除诸吕
汉高祖刘邦死后,朝廷大权落到吕后手里。吕后把吕家的人安插到各个要害部门还不算,还想封诸吕为王。右丞相王陵出面反对说:“高祖曾经留下遗言:不是刘家的人想封王,天下共击之!”吕后听了很不高兴,找茬罢免了王陵。吕后还不死心,又去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却表示支持吕后的意见。吕后高兴地把自己的兄弟封为诸侯王,同时对陈平也更加另眼相看了。
王陵知道后很生气,见到陈平就责备说:“你我都是高祖手下的老臣,你怎么违背高祖的遗言,同意封诸吕为王?这样做对得起高祖吗?”陈平实际上早已看出吕氏集团篡权的野心,只是鉴于吕氏兄弟当时的气焰正盛,又有吕后的庇护,反对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才使用了缓兵之计,暂时作了妥协。可是,这些话当时又不便于全盘端出,只好意味深长地对王陵说:“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抗争,我比不上您;安定天下,保全刘家的江山,您不一定比得上我。”王陵听后,不解其意,怀着疑虑的心情告辞了。
陈平表面上与吕氏集团往来交结,暗地里却在谋划着如何除掉诸吕。他感到最难办的,是诸吕掌握着兵权。陆贾给他出主意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关系好,文武大臣们就会归附。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掌握军权。太尉周勃是开国老臣,在军队中威望很高,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就会有掌握军权的把握。我愿意到周勃那里为您疏通关系。”陈平非常高兴,取出500两黄金供陆贾使用。其实周勃也早就看不惯诸吕的行为,通过陆贾穿针引线,积极参与了倒吕的活动。陈平还给了陆贾大批车马、钱财,要他以玩乐为掩护,在大臣中进行串连,集结反吕的势力。两派都在拼命扩充自己的实力,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暴风雨即将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