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汉高后八年),吕后病死。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看到大树已倒,怕夜长梦多,加紧了篡权的步伐。他们统领着南军、北军,控制着宫廷和京城,严密地监视着朝中的王公大臣。朱虚侯刘章急忙派心腹通知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约他发兵讨吕,自己在京城里接应。于是齐王在山东起兵,发布讨吕檄文。相国吕产等人听到后,立即派颍阴侯灌婴率军前去迎战。不料灌婴到了荥阳,却反戈一击,倒向齐王一边,加入了反吕的行列。
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在京城的吕氏集团。太尉周勃虽然在军队中有影响,但是没有实际兵权,调动一兵一卒都要由吕禄来决定。陈平得知,郦寄与吕禄的关系十分密切,便与周勃密谋策划,劫持了郦寄的父亲郦商,要挟郦寄去向吕禄进行游说。郦寄被迫答应了他们的条件,游说吕禄说:“原来朝廷立刘氏9人、吕氏3人为王,大臣们都没有意见。只是因为您受封后不到自己的封国去,反而以上将军的职务留在京城,所以才引起大臣和诸侯的不满。只要您把兵权交给太尉周勃,表明自己的心迹,反叛的人就会平定下来,您也可以在封地当王,享受荣华富贵。”吕禄一向把郦寄视为心腹,听信了他的话,想交出兵权。可是吕家许多人出面反对,吕禄一时还犹豫不定。这时传来灌婴与齐王合兵来犯的消息。周勃又让郦寄去劝吕禄说:“您应当赶快下决心,到封地去,否则就要天下大乱,招来杀身之祸!”吕禄只想郦寄是为自己打算,不会欺骗自己,于是就交出了军权。
周勃掌握了兵权,集合起南军和北军。他对兵将们说:“愿意帮助吕氏的请举右臂,愿意帮助刘氏的举起左臂!”大家对吕氏兄弟平日的所做所为厌恶透了,纷纷举起左臂,表示拥刘反吕。于是周勃下令,对吕氏家族采取军事行动。由于失掉了兵权,吕家势力迅即土崩瓦解。吕产、吕禄及吕须、吕通等人都被杀死,吕家其他族人也死于兵变之中。消灭了吕氏集团后,陈平等人废掉了吕后定的皇帝,迎立代王刘恒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陈平、周勃等老臣,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战胜了诸吕,使汉室江山再次稳定下来。
东方朔智见汉武帝
汉武帝即位后,在全国征请有才干的人才,东方朔得到选拔录用。汉武帝命他当公车署待诏,但俸禄微薄,不受重视。然而他很想与汉武帝接近,于是想出一个办法。
一天,东方朔哄骗宫中看马圈的侏儒们说:“皇上认为你们这些人对朝廷无用。耕田劳作种不好用,任职做官不能治理民事,参军入伍不会指挥作战,只会白白耗费衣食,如今皇上想把你们全杀掉。”侏儒们听说后十分害怕,哭了起来。东方朔教唆他们说:“皇上就要从这里经过,你们何不叩头请罪。”
过了一会儿,汉武帝前呼后拥地经过这里。侏儒们都跪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痛哭。汉武帝问:“你们为什么哭?”侏儒们回答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全都处死。”汉武帝很生气,急忙把东方朔召来,责问道:“你胆敢编造朕的谎言,该当何罪?”东方朔正等待着这样的机会,振振有词地说:“我活也要说,死也要说。侏儒身高3尺,俸禄是一袋粟,钱是240;臣东方朔身长9尺多,俸禄也是一袋粟,钱也是240。侏儒饱得要死,臣东方朔却饿得要死。如果臣的话可以采用,请用厚礼待我;不可采用,请让我回家,不要让我白吃长安的米。”汉武帝听了哈哈大笑,赦免了他的罪过。
不久,东方朔被任命为金马门待招,得到皇帝的亲近。
昭帝临朝辨忠奸
汉武帝临死前,立八岁的弗陵为皇太子,并嘱托霍光、金日石单
、上官桀三个大臣辅佐执政。武帝死后,弗陵即位,这就是汉昭帝。
在三个辅政大臣当中,金日石单单死得最早。剩下的霍光、上官桀二人意见常常不一致,矛盾很深。霍光在汉武帝时代与匈奴打过很多仗,因功劳大而升为大将军,为国忠心耿耿,一心一意辅佐昭帝。上官桀则不然,他与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的关系很好。刘旦因为没有当上皇帝参与谋反而受到朝廷处分。昭帝继位后,上官桀与刘旦仍然保持着私下的来往,并商量好,时机一旦成熟,就推翻昭帝,立刘旦为帝。正因为如此,他们便把霍光当成阴谋篡权的最大障碍,处心积虑地打击他。
一次,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事后又把一个校尉调到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便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他让自己的亲信摹仿燕王刘旦的口气和笔迹给皇帝写了一封信,派心腹经过乔装打扮递进宫里。
十四岁的汉昭帝接到这封自称是燕王来的信,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据闻大将军霍光外出检阅御林军,居然坐着和皇上一样的车子,又自作主张,擅自调用校尉,可见他心有异志。我担心他对皇上不利,愿意奉还燕王的玉玺,到京城来保卫皇上。”昭帝看了一遍又一遍,放在了一旁。
第二天早朝,霍光听说燕王上书告发他,心里很害怕,躲在偏殿的画室里等待发落。昭帝临朝时,不见霍光,便问:“大将军为何未来?”上官桀幸灾乐祸地回答说:“大概是因为被燕王告发,不敢入朝。”昭帝派人去请霍光。霍光见到昭帝,赶紧摘下帽子,伏在地上请罪。上官桀见霍光请罪,以为这是一个落井下石的好机会,想再添油加醋地说上几句,把霍光扳倒。昭帝却和颜悦色地对霍光说:“大将军请戴上帽子,朕知道有人在陷害你。你没有罪。”这番话对上官桀和与他亲近的那些大臣来说,好比是泼了一盆冷水,而霍光听了又是高兴又是奇怪。他恭恭敬敬地给皇帝磕了头,说:“陛下为什么这样说?”昭帝说:“大将军检阅御林军的地点离京城不远,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十天工夫。燕王远在千里之外,怎么会这么快就能得到消息?即使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里。再者,如果大将军真要谋反,也用不着调一个校尉。我看,写这封假信的人才是别有用心。”霍光和其余大臣听了,都很佩服这位少年皇帝的聪明伶俐。
昭帝讲完这番话,严厉下令捉拿制造和进呈假信的人。上官桀虽然作了防范,但是昭帝追问得很紧,怕事情败露,多次出面阻挠,说:“区区小事,不必认真追究。”昭帝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对他的忠诚发生了怀疑。后来,昭帝果然发现了上官桀和燕王刘旦的政变阴谋,派霍光把他们一网打尽。上官桀父子及同谋大臣被杀,燕王刘旦等自裁,国家避免了一次内乱。
汉昭帝在位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却能够明辨忠奸,任用贤良,他当政的那几年,天下很太平,用史书上的话来说是“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昭帝识破假信,似乎算不上用谋略,但使用了政治智慧,这与运用谋略具有一样的意义。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能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识破假信,戳穿阴谋分子耍的诡计。并进而治裁了佞臣,保护了忠良,确实很了不起。
司马相如夫妇“诈”财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风流才子。他与四川临邛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
司马相如原来当梁王刘武的门客,刘武死后,他回到家乡四川成都。有一次,他到临邛的财主卓王孙家中做客,见到了卓富翁的在家守寡的女儿卓文君,两人一见钟情。卓文君不顾父亲的反对,乘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他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邛,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听说父亲的态度如此坚决,心都凉了半截儿,可是眼下身无分文,日子可怎么过呢?到底她们两人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则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到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达到了他们的目的——给顽固不化的老爷子现现眼。很快,临邛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对这一对夫妇表示同情,有的责备卓王孙刻薄。卓王孙毕竟是一位有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流行一时的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就随她去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现在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这样一来,卓王孙终于动摇了,答应周济女儿女婿。他送给女儿100个奴仆,100万贯钱,又把女儿第一次出嫁时的财物都送了过去。司马相如和妻子得到这些财物,谢过了父亲,关闭了酒铺,双双回到成都,成了那里的财主。
此后,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于是召见了他,留在宫中当官。司马相如果然没有辜负卓文君的一片苦心,又飞黄腾达了。
赵充国计抚边疆
西汉宣帝朝,羌人先卑部族反叛汉朝,汉宣帝派老将赵充国率领大军前去征讨。经过几次战斗,羌兵受到沉重打击,陆续投降者已达万人。这时,赵充国提出改变对羌人的策略,要用步兵屯田的办法取代骑兵的进攻。
他在给汉宣帝的奏疏中说:“现在用骑兵进剿,每月要耗费粮草数十万斛,给后方增加很大的负担。这里有大片土地可以开垦。臣愿撤退骑兵,留下万名步兵,一面耕种,一面防守,残余的羌族叛军不难被解决。”汉宣帝召集群臣讨论赵充国的意见,多数人持反对态度。朝廷派人来问;如果实行这个办法,叛军何时才能消灭?战事何时才能结束?”赵充国再次上疏,详细说明利害,他说:“臣听说帝王用兵,向来是以谋略为上,征战次之。羌人习俗虽与内地不同,可是避害就利,爱护亲友,畏惧死亡——这些跟汉朝人完全一样。现在羌族叛军已经人心涣散,投降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陛下若能采用罢兵屯田的办法,威德并用,不用多久就会见到效果。”他还详尽地开列了屯田的几条好处。汉宣帝看了之后,又下诏问了一些实施屯田的具体问题。赵充国看皇帝态度有了新的变化,又上了第三道奏疏,说;“叛军的精兵只有七、八千人,驻地分散,缺乏粮草,已经失去战斗力,即使有骚扰,也不足虑。现在匈奴、乌桓都没有平服,如果把国家大量物力用在对付残余的叛军,是不合算的。大臣谋国,不敢不忠。臣的忠心,请陛下省察。”汉宣帝和朝臣们看了他的这道奏疏后,都同意了罢兵屯田的主张。丞相魏相说:“我等不懂得用兵之事,赵将军规划有方,定能成功。”于是宣帝决定用赵充国之策,诏令罢兵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