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和新教学模式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而发生了改变,它对学校的管理及其整个教育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
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许多方面的更高标准的要求。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角色上进行转变: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知识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成引导者。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熟识新的技能,拥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提升整合课程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增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能力、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等。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提升教学策略,也就是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生发展、从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从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性教育。第四,新课程同时对教师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提出了要求,也就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加强合作、要学会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
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是在对于教师提出的诸多新要求中至关重要的。目前,人们对于教师抱有的职业期望除了表现在:对待教育事业要有热爱教育、为教育奉献的精神;对待学生要教书育人,要以身作则;对待自身上要严谨治学,学而不厌;对待教师集体要团结协作,勇于探索。还表现在需要教师对于社会各个方面针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要求包含有:作为文化知识传递者的教师角色、学生集体的管理者或领导者角色、作为学生及社会示范的榜样角色、作为学生的朋友角色和父母角色、研究者角色、心理医生角色、交通警察角色、法官角色、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角色、模范公民角色以及纪律的执行者角色、计时员角色等。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应拥有以下教育观念:
(1)创新型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正是凭借传授文化知识,才能让社会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继续传递下去,从而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科学知识。创新型的教师,不但应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更应是一本时时更新的教科书。过去我们认为,如果教师需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么他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如果只有一桶水是相差甚远的,教师应是一条小溪、一条小河,要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更新、对自我进行创造,不断地学习、提升。教师如果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乐而忘忧的求知精神,那么教师势必会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的学习是要做到终身学习,只有一个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才有能力和条件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新的时代,对于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来说,是一个伴随着失业、贫困与没有希望的时代,而对于懂得如何学习的人,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教师地位与政府间特别会议”上,就已经提出将教师工作视为一门专业的观点。教师的专业化不但是保证教师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要求,所以,教师就得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如何教的学问。因为创新是一辈子的,教师的发展也是一辈子的,所以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2)创新型教师应是积极的研究者。
创新型教师应是专家型的教师。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性劳动,也是具有自主性的劳动,而教师劳动创造性的基础恰恰就是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自主性。面对不同的学生,一名创新型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熟识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对他们的各种能力进行提升,对他们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而正因为教育过程并不能依据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使之标准化、规格化,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兴趣和个性特长,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创新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才能把创新的思想转变成事实。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习加研究同时进行,对已有的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视时必须以专家的眼光,要沿着创新之路往前走,让每个课堂都变成实验室,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3)创新型教师要成为深刻的反思者。
创新是一种挑战,是一种不断战胜自我、不断向新的更高境界的道路上前行的状态。就我们来说,我们的许多潜能都没有得到发挥。研究证明,人类高达90%的大脑潜力未被挖掘、利用。人的潜能需要自己来挖掘,挖掘时要抱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只有不断地否定自我、战胜自我,才有可能在新的成功的道路上得以继续前行。教师只有在通过反思工作以及与同事交流中表现出的批判性,不断增强自身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向成熟、向成功走去。
(4)创新型教师要作为主动的变革者。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权威者与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聆听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很保守,因而在教师队伍中安于现状、故步自封、对教育教学革新有抵触情绪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师对教育变革是否能取得成效起着关键作用。创新决不能自我封闭,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现在,如果教师再认为自己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知识权威者与文化“代言人”,将会贻笑大方。教师要形成开拓创新的意识,要不断地进行挖掘和创造,在教育教学中主动求变,在求变中走向成熟。
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不断变革的要求,从而让教育过程不但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发展的过程。
(二)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这里涉及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指通常我们所说的学习方法、规则和策略,也包含了学习意识、习惯、态度、品质等个性品质在学习行为中的不同表现。学习方式一般包含“发现学习方式”和“接受学习方式”。发现学习,也就意味着学习内容以问题、活动等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习者是发现者;接受学习,也就意味着学习内容以定论、结果等形式直接显现出来,学习者就是接受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原有的过分重视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依据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将课程内容、教材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发现、探讨、研究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实践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终身教育和不断完善自我的必然要求。在受一次教育便希望终生享用的时代已不存在,因为“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它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在这个知识不断升级换代的时代,再没有一种技能或一门知识可以为人服务一辈子。在这种不断变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唯一的选择就是学会学习。昨天不识字的人就是文盲,今天不会使用先进设备的人就是文盲,而明天不会学习的人将是文盲。“终身学习”就应该是未来的学习方式,我们的学习不能仅限于人生某个阶段,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终身学习不但应成为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身教育强调的是连续发展和持续发展,教育的各项内容、各个方面,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各个部分的有机联系等。
在实现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里,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的不同选择,而这和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学习已大相径庭,所以应该自动、自主、自觉地学习。
评价一堂课的重要因素,就是看一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也是对课堂效率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把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也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