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4500000023

第23章 公孙丑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①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②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③与子路孰贤?’曾西蹴④然曰:‘吾先子⑤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⑥不悦,曰:‘尔何曾⑦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⑧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⑨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⑩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①当路:当政、当权。

②许:兴、兴起。

③吾子:您。

④蹴:不安的样子。

⑤先子:父亲、先父。

⑥艴(fú)然:不高兴的样子。

⑦曾:竟、竟然。

⑧为:谓、说。

⑨由:犹、如、好像。

⑩周公:姬旦,文王子,武王弟,辅佐武王伐纣,统一天下又辅佐成王定乱,安定天下。

作:起、拨。约略量词,如:一拨、两起。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武丁,商代贤王。纣距武丁年代不久远。

相与辅相:相与,共同、一起。辅相,辅佐、辅助。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镃,又作锄头。时,农时。

置邮而传命:置和邮,相当于后来的驿站。传命,传递命令。

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掌权,管仲、晏子那样的功业,能再次建立起来吗?”

孟子回答道:“你真是个齐国人,就知道管仲、晏子。有人问曾西说:‘您和子路谁更贤能?’曾西惶惶不安地说:‘他是我先辈所敬畏的楷模。’那人又问:‘那么,您和管仲谁更贤能呢?’曾西勃然大怒,板着脸说:‘你干吗要拿我和管仲相比呢?君主这样信任管仲,而且到死的时候这种信任也没有改变过,他执政那么长的时间,功绩确是那样的微小,你为什么要将我和他作比较呢?’”孟子接着说:“管仲这种人,连曾西都不屑于同他相比,你以为我和他可以同日而语吗?”

公孙丑说:“管仲让他的君主称霸,晏子让他的君主扬名立万,管仲、晏子不值得我们去效仿吗?”

孟子说:“以齐国来统一天下,易如反掌。”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我这个学生就更糊涂了。凭文王的德行,寿近百岁才去世,尚且没能使仁政遍及天下;武王、周公继承他的事业,这才使仁政遍及到天下。现在您说起称王天下,似乎很容易的样子,那么连文王也不值得效法了吗?”

孟子说:“谁能与文王相比呢?从商朝的成汤到武丁,贤明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个。天下归顺殷商的时间相当长久,时间长了就难免发生变动。武丁使诸侯来朝拜,统治天下,就像将它放在手掌中转动一样容易。商纣距武丁的时代不算长,武丁时代勋旧世家遗留的习俗,及当时流行的良好风气和仁惠的政教措施,还有留存下来的,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都是贤臣,一起辅佐他,所以过了很长的时间才失掉天下。那时,没有一尺土地不是他的疆土,没有一个人不是他的臣民,然而文王还是在百里见方的地方兴起,所以是很困难的。齐国人有句俗话说:‘即使有智慧,还得赶上好时机;即使有锄犁,还得待农时。’现在,齐国想要统一天下是很容易的了。夏商周兴盛的时候,领土没有超过方圆千里的,但是齐国却拥有这么多的土地鸡鸣狗叫更是没有间断过,从都城一直达到四方边境,而齐国拥有这片土地上的民众。疆域不用再扩展,民众不用再增加,只要用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没有人能够阻止它。而且统一天下的君主至今还没有出现,这是史无前例的民众被暴政所折磨,没有比这个时期更严酷的了。人们饥不择食,口渴时没有水喝。孔子说:‘德政的传播,比驿站传达命令还要迅速。’现在,这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很是欢喜,就像一个人被悬着吊起来解救下来一样。所以,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一定是古人的一倍,也只有在这个时间才能做到。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①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②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③。’此之谓也。”

①赡(shàn):充足。

②七十子:七十个弟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③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是《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声》篇第六章(全篇共八章)中的句子。思:助词,无意义。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人可称霸诸侯,称霸必须依靠国力的强大;凭借道德施行仁义的人可称王治天下,称王不一定要依仗国力强大——例如商汤只用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用方圆百里的土地,就使人心归服。凭武力征服人,决不是心里服气,而是因为抵抗的力量不够;以道德说服人,才会出自内心地甘愿服从,就像七十多位弟子顺服孔夫子那样。《诗经》上说:‘来自西部,来自东部,来自南部,来自北部,全都归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①,及是时,明其政刑②。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③,绸缪牖户④。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⑤,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⑥。’太甲⑦曰:‘天作孽,犹可违;⑧自作孽,不可活⑨。’此之谓也。”

①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内乱,无邻国之虞。

②明其政刑:修明政治法律。刑:常规法制。

③彻彼桑土:土(如肚),根。全句大意为,揭下桑树根上的皮。这几句引自《诗经·豳风·鸱鹗》篇第二章(全篇共四章)。又,《诗经》中“今此下民”一句,朱熹集注本为“今女(汝)下民”。

④绸缪牖户:绸(chóu)缪(móu),缠绵,缠结。牖(yǒu),窗子通气处。户:门户出入处。

⑤般乐怠敖:般(pán),意同“乐”。怠(dài),懒惰。敖:同遨(áo),出游。

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篇第六章(全篇共七章)中的句子。意思是:永远跟天命相配合,自己追求更多的幸福。言,助词,无意义。

⑦太甲:《尚书》的篇名,今文、古文都未传。现传《太甲》篇是梅赜伪古文。

⑧天作孽,犹可违:孽(niè),灾祸、罪过。违,避。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

⑨自作孽,不可活:自己造的罪,逃避不了。活,生存。《礼记·缁衣》引文“活”作“逭”,逭(huàn),逃避。

孟子说:“当权者如果实行王政就很光彩,不行仁政就是耻辱;当前他们对耻辱很厌恨,却处在不仁的境地,这就好比对潮湿讨厌而又处于低洼的地势一样。如果真是对耻辱很厌恨,最好的办法是重视道德修养并尊敬士人,使贤者有官位,能者有职务,国家局势稳定,趁此时机修明政治法典。那么,即便是强大的邻国,也肯定会畏惧它。《诗经》上说:‘趁天没阴雨如注,揭下桑皮来修补,修好窗缝糊门户。桑树下面那些人,谁敢把我来欺负?’孔子说:‘作这篇诗的人,道理懂得深刻啊!能治理好自已的国家,谁还敢欺负他呢?’当前国家局势稳定,在这个时候,只顾享乐、清闲、安逸、游玩,就是自找祸害。无论是祸还是福,没有不是自己找的。《诗经》上还说:‘要永远跟天意相符,才能找到更多的幸福。’《尚书·太甲》篇中也说:‘天降的祸,还可以躲;自造的孽,可逃不脱。’正是讲的这个意思。”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①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②,法而不廛③,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④,则天下之旅⑤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⑥,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⑦,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⑧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⑨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⑩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①俊杰:才德出众的人。

②廛而不征:廛(chán),市中储藏或堆积货物的栈(zhàn)房。征,征税。货物储藏在栈房中不征税。

③法而不廛:按规定收购而不让它积压。法:法律、法令。

④讥而不征:只稽查而不征税。讥:检查,查看。

⑤天下之旅: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

⑥助而不税:只助耕公田不再征税。

⑦夫里之布:额外的雇役钱和地税。布,钱。布有夫布、里布之分,“凡无职者出夫布”。“凡宅不毛者有里布”,指“有宅不种桑麻,或荒其地,或为台榭游观,则使之出里布”,相当于所谓地税。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以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里。

⑧氓(ménɡ):外来的百姓。

⑨仰:仰望,仰慕。

⑩自有:朱熹集注本无“有”字。

天吏:吏,治人者。按原文理解,“无敌于天下”的吏叫“天吏”。吕氏注释为“奉行天命”之吏。

孟子说:“尊敬贤者重用能者,杰出人物都有官职,那就会让天下的士都感到高兴,愿意在这样的朝廷服务。在集市上,堆积货物于栈房而不征税,依法收购滞销货不使存货积压,那就会让天下的商人都感到高兴,愿意把货物在这样的市场存放。在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那就会使天下的旅客都感到高兴,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往来。对种庄稼人,按井田制只助耕公田而不征税,那就会使天下的农夫都感到高兴,愿意在这样的田野耕作。在居民聚集区,没有额外的夫役钱和土地税,那就会使天下的百姓都感到高兴,愿意当这里的侨居户。——果真做到这五点,那就会使邻国的百姓像对父母一样地仰望它。邻国之君妄想攻伐它,就像率领子弟攻伐自己的父母,从有人类至今,这种妄想还没有能够得逞的。像这样,便能使天下无敌。天下无敌的人,可谓‘天吏’。做到这步而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还没有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①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②之心——非所以内交③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④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体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⑤,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①乍:忽然。

②怵惕恻隐:怵(chù)惕(tì),恐惧害怕。恻(cè)隐,悲痛同情。

③内交:结交。内(nà),同“纳”。

④要誉:要(yāo),求取。博取名誉。

⑤然:同“燃”,点燃。

孟子说:“人们都有同情别人的心理。先王由于有同情别人的心理,这才发展为有同情别人的治国之政。凭这种同情人的心理去施行同情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容易得像在手掌上运转东西一样。我之所以认为人们都有同情别人的心理,依据是现在有人突然发现一个幼儿要跌到井里,谁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理——既不是要跟孩子的父母攀亲结交,也不是为了在街坊邻里亲朋好友面前博得称誉,更不是厌恶那孩子的惊呼哭嚷之声才这样。从这种现象考察,一个人要是没有同情之心,就不配做人;没有羞耻之心,就不配做人;缺乏谦让之心,就不配做人;缺乏分辨是非之心,也不配做人。具有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有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有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有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人,具有这四种开端,就好比有手脚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开端而自己觉得无能为力,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无能为力,是暴弃君主的人。所有自身具备这四种开端的人们,如果懂得要将它们发扬光大,就像刚刚点燃的火,像刚刚喷涌的泉水。如果能够充分发扬它,便足以使四海安定;如果不发扬它,就连赡养父母的能力也不够。”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①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巫②匠③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人役而耻为役,由④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①函人:函,铠甲。函人,制造铠甲的匠人。

②巫:巫医。

③匠:木工。

④由:犹,如。

孟子说:“造箭的人难道比造铠甲的人不仁吗?制造箭支的人生怕箭支伤不了人,制造铠甲的人生怕抵御不了刀剑侵袭而伤了人。巫医和木匠也是这样,所以选择职业一定要慎之又慎。孔子说:‘居住在风化好的地方是件美事,挑那种民风败坏的地方住,恐怕不太明智吧?’仁德是上天尊贵的爵位,是人间安逸的住宅。没有任何人阻止却不讲仁德,这是不明智的。不仁、不智、无礼、无义的人,只能受人驱使。当仆役觉得很耻辱,就像造弓的觉得造弓的可耻,造箭的觉得造箭的可耻。如果真的觉得可耻,不如推行仁。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②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①有:又。

②与:偕、偕同。

孟子说:“子路,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的时候,他会很高兴地接受;大禹,听到别人的善言,会拜谢那人。而伟大的舜又超过了他们,好的品德与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习别人的长处,乐于吸收别人的优点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舜从当农夫、陶工、渔夫,直到成为天子,没有哪一点长处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收别人的长处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这能帮助别人又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所以,君子没有比帮助别人培养好品德更好的了。”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①去之,若将浼②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③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④。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⑤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⑥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⑦,柳下惠不恭⑧。隘与不恭,君子不由⑨也。”

①望望然:形容惭愧的样子。

②浼:污染、沾染。

③遗佚:佚,同“逸”。不被任用。

④悯:忧、忧愁。

⑤袒裼裸裎:裼,脱掉上衣,露出肉。裸裎,赤身露体。

⑥由由然:高兴自得的样子。

⑦隘:心胸狭窄。

⑧不恭:不严肃。

⑨由:行、做。

孟子说:“伯夷,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他就不肯侍奉;不是他理想的朋友,他就不肯结交。不和奸佞小人同朝为官,不与没有品德的人说话。和奸佞小人同朝为官,同恶人交谈,就如同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坐在泥路或炭灰上。把这种讨厌恶人恶事的心情推广开来,便会联想到和乡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便会不高兴地走开,好像会沾染脏东西似的。所以诸侯中虽有人说尽好话想要笼络他,他都不接受。他之所以不接受,是因为不屑接近他们。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所以他说:‘你是你,我是我,即使你赤身裸体地在我身旁,你又哪能玷污我呢?’所以他能十分高兴地和这样的人相处而不失去常态,拉他留下,他就留下。拉他留下,他就留下,这也就是不屑于离开罢了。”孟子又说:“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狭隘与不严肃,君子是不效仿的。”

同类推荐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真爱永恒之我的跨国恋情

    真爱永恒之我的跨国恋情

    初入大学校门的陈雨然,天真浪漫,遇到了不错的室友,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她的爱情也悄然来到……爱情,纯粹中缺夹杂着复杂,有阴谋,有开心也有痛苦和悲伤。最终,她情归何处?是幸福一生还是遗憾终身?敬请期待!
  • 侠路相逢

    侠路相逢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就是爱情一个是宫家大小姐,一个是闻名的侠盗,当侠路相逢时,究竟谁胜谁负?
  • 你的星空,无人能及

    你的星空,无人能及

    她十五岁那年,他闯入她的生活,把她原本安静平和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三年相处,他没有对她动过半分心思,她心中却有一颗种子悄然发芽。一朝分别,已是后悔莫及,他才发现,他们隔得竟如此遥远。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六十种曲焚香记

    六十种曲焚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腹黑皇叔,抱紧我

    腹黑皇叔,抱紧我

    被妹妹与闺蜜陷害,她失去了太子妃的名分,连亲娘也被弄死!死里逃生的她,扬起旗帜,势必为自己报仇雪恨!面前这只危险的男人,便是她复仇的踏脚石!结果她如愿以偿了,闺蜜也因为她的夺爱将她恨得再次拔刀相向!她媚眼冷漠的剜向跪在地下的几人,嘴角的嘲讽越发的浓烈………………
  • 束之咒

    束之咒

    重生在孤儿院,原以为是个孤儿。后来以为找到了父亲,也不过是一场误会。当身世浮出水面,找到亲人后,才发现不知道何时自己身后多那些追逐的人。前世的经历,无法敞开心扉,而那些人又如何的得到他吶……
  • 肃何芊芊

    肃何芊芊

    民国时期,环境混乱,鱼龙混杂。社会上的,家族间的矛盾不断,并愈演愈烈。赌博,军阀,土匪,地方权贵,官官相护勾结,又各自为了利益明争暗斗。女人,是这个时代最弱势的群体,曾经一度兴起的女权运动,并没有使女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婚姻,一夫一妻制规定有名无实,新旧并存,中西共用的特点依旧存在,她们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当然,在任何时候,都不乏让人羡慕的,感动的纯美爱情。由恨生爱,由爱生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该如何安放?
  • 最后的一铲

    最后的一铲

    一个隐秘盗墓世家,洛阳铲的发源,一个带封印的箱子。一个冥冥之中早有定数的历程。我虽不羁,却也被命运牵绊,我是秦空,心空空,脑也空空。带你们走向一条发生在我身上的盗墓历程
  • 我和闺蜜们

    我和闺蜜们

    我的闺蜜,她的第二次恋爱.第一次,在她十六岁,她告诉我,她恋爱了,那个男的是他们学校了,比她还白,在我的第一反应我觉得是个小白脸,,,,,,第二次,在经过前面渣男的主动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