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时刻会面临危机,而我们呢,就是在不断地去应付这些危机,于是我们不得不像一只忙得团团转的蚂蚁。忽然,有一天我们可能顿悟自己是白忙了。
我们的社会有一种传统,即辛勤工作是高尚的美德。“她工作得很卖力”或“他真的有忙不完的事”,都是极大的恭维。前美国总统理查·尼克森的说法可以代表这种想法:“劳动本身就是美德。工作不只对他人有所贡献,而且,可在工作行为的美德下使自己更进步。”在我们的社会价值中,这种说法几乎没有异议。
所有人类的活动完全是美德的表现,这种假设实在大有疑问。辛勤的工作有助于某些人,也有害于某些人,它是依当事人与待解决的工作而定。就从书上所得的经验,相信可以大胆地假设战争狂徒希特勒是个辛勤努力者,但实在看不出希特勒的辛勤工作有何高尚的美德可言。
有些人在其工作上尽忠职守,却弄得精疲力竭;有的人努力读书,成绩却不见得提高,甚至毕不了业或找不到工作。我们常夸张努力的价值,忽视获得成功的其他相等的重要因素。
许多人经常把行动与成效混淆在一起,在工作上经常看到这种情况。行动成为衡量的标准。
最忙碌的海獭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工人,它因为忙碌的行为而被赞赏。
很多“9·5”工作者(9点上班5点下班),有些日子虽然没多少事或根本没事,仍然出现在公司并整天待着,不必顾虑工作量的多寡,所有这些即形成一个浪费时间精力的环境。当然,如果你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老板可能认为你是冗员。
有趣的是当我们对该做的事缺乏安全感时,就有被迫装出很忙的样子的感觉。在目标不明显时就经常加倍努力,我们试着对行动不赋与任何目的。
行动的陷阱可被设定并掌握目标的人所识破。大部分人所犯的错误就是无法掌握目标,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容易迷失于行动的迷宫里,这些行动造成了一个毫无意义的结局。本来是狗摇尾巴,现在变成尾巴摇狗。如同梭罗所说:“事情实在没这么忙……问题是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工作狂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分配在工作上。至于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诸如睡觉、家庭与娱乐,都已被列为第二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时刻会面临危机,而我们呢,就是在不断地去应付这些危机,于是我们不得不像一只忙得团团转的蚂蚁。忽然,有一天我们可能顿悟自己是白忙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事情总是有轻重缓急的。我们把这些事情分为四类——急迫、不急迫、重要、不重要。
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急迫又重要的事。诸如应付难缠的客户、准时完成工作、修理东西、住院开刀、小孩受伤时帮他包扎等。这是考验我们的经验、判断力的时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园地。如果荒废了,很可能会变成行尸走肉。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再拖延或事前准备不周,而变成迫在眉睫。
其次是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主要是与生活品质有关。其中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增进能力、通过读书与专业训练自我充实、思索如何帮助陷于困顿的子女、为重要的会议作准备、多花点时间去倾听亲友属下的心声等等。其实,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这个部分的事情不会对我们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须主动去做。这是发挥个人领导力的领域。
第三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电话、会议、突来的访客都属于这一类。
第四才是不急迫又不重要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些事情上。但我们往往在第一、第三类事情间来回奔走,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逃避”到第四类事情上。这部分的范围倒不见得都是休闲活动,因为真正有创造意义的休间活动是很有价值的。然而,像阅读让人上瘾的休闲小说、习惯性地观看毫无内容的电视节目,或在办公室聊天都是在浪费生命。这样的休息不但不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反而是对身心的毁损。刚开始时也许有滋有味,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其实是很空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