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那高俅,乃《水浒传》里的头一号反面人物,这位浮浪破落户子弟因踢得一脚好气毬,得了酷爱气毬运动的宋徽宗的赏识,做到殿帅太尉,便与蔡京、童贯等一干鸟人狼狈为奸,把持朝纲,欺凌百姓,逼反了天下豪杰,最后又设计将受了招安的宋江等好汉毒死。这厮端的是毒蝎也似的心肠!然而,考诸历史,宋江在《宋史》里倒有记载,而《宋史》却没有给高俅高太尉立传,他的故事更多见于野史。
关于高俅的发迹,据说还跟大文豪苏东坡有些关系。据宋人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本是苏东坡的秘书之类的“小吏”,笔札颇工,写得一手好字,更兼口舌便利,能说会道。今天的《辞海》《辞源》里面也采用了这一说法,可见这一记载还是可信的。高俅能够在苏东坡手下当秘书,看来绝不是不学无术的浮浪破落户子弟了。后来,苏东坡离京外放,于是叫高俅投到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另一个文豪曾巩门下勾当。曾巩不要,东坡乃转而推荐他去枢密都承旨王铣王晋卿处谋个出身,也就是《水浒传》所说的驸马小王都太尉。从苏东坡对高俅的推荐来看,高俅还是很得苏东坡赏识的。接下来的故事倒跟《水浒传》一样了:高俅偶尔一次受小王驸马差使去端王府送梳头掠鬓用的篾刀,也合当这厮发达,只露了一手毬艺,便受到后来成为宋徽宗的端王的恩宠,将他讨要来身边,这位“球星”从此飞黄腾达了。
所谓气毬,是从战国时的蹴鞠发展而来,在我国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游戏。根据记录,当时的气毬是用灌气的动物胞为胆,外层用八片熟过的皮子缝制而成,踢起来轻捷便利。今天仍有一种说法,那些民族自豪感特别强烈的朋友据此兴奋地说足球便是起源于中国。其实“气毬”之与“足球”就像狗与热狗,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如果硬是要牵强,那个集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汉朝人匡衡,都要成电灯的发明人了。说得通吗?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刻有“毬门图”,并载有“毬门社规”,详细介绍踢法。其实,蹴球除了用脚踢这一点像今天的足球外,其他规则倒有点跟今天的排球运动相似:比赛场中竖一球门,顶部拉着网,中间留有三尺左右方圆的门眼,俗称“风流眼”。参加比赛的球队每队十来人,隔着球门分别站在自己的场地,其中一个是“毬头”,由他起脚射过风流眼,对方球员接过从风流眼里穿过来的球,也如法运传,颇带表演性质,最后由毬头起脚射门。如球撞网,可由本队守网的队员(称“竿网”)接住再踢;如球落地则输一分。这项游戏一直到清代才告绝迹。
宋人特别喜欢踢气毬,那么高俅是不是靠踢球发家的呢?明代罗山著的《林下闲笔》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认为高俅以踢球见宠是民间造稗语以讥徽宗。据他考证,高俅有三兄弟,兄名高伸,弟名高杰,兄弟三个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正规途径做的官。
高俅受徽宗宠信,数年间建节,从节度使又很快“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是有宋三百年来最大的兵权集中者,名副其实的禁军总司令。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还被定位为武官阶位之第一位,相当于今天的特级上将。这在宋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他在《宋史》里却没有列传,真是咄咄怪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宋史》是元朝的蒙古统治者编撰的,马背民族于文治稍逊一筹,修史也修得粗率仓促。从元至正三年到元至正五年(1343-1345年),仅两年时间居然就完成了这项有五百卷书的浩繁巨大的工程。由于多人分工编撰,大家各行其是,重复、矛盾不胜枚举。许多传记,一人两传,而又互相抵牾。当然,由于分工不够严密,遗漏的人物和故事也在所难免。
根据现有少量的史料记载,高俅似无大奸大恶。当时朝野将蔡京、王黻、童贯、梁师成、朱动、李彦称为“六贼”,其中并无高俅的名字。他对苏东坡也颇念故主之恩,每当苏氏子弟入京,他给养问恤甚勤。这一点倒还是他的可爱之处,设想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山中穷亲,更何况落魄了的故主亲眷了。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入侵,宋徽宗仓皇将皇位传给儿子钦宗,借口前往毫州烧香逃出开封,从当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一直逃到泗州。高俅与童贯闻讯率两万“胜捷军”赶去护驾,扈从着已经当了太上皇的宋徽宗渡过淮河来到扬州、京口。此时已是宋钦宗靖康初年,高俅在途中生病死了,总算躲过靖康一劫。
但他躲不过的是《水浒传》对他的攻击,在这部小说中,他因为陷害几个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物如林冲、王进等而成为十恶不赦的坏人,并且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只因为《宋史》上没有给他立传正名啊!然而,即使在《宋史》中有传,也不妨碍小说家的任意创作,《宋史》上潘美是个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而到了小说《杨家将》里潘仁美是什么角色还用得着我讲?鉴于小说对人物定位的巨大影响力,建议后世小说家慎重行事;而中国人如果总是凭着小说来读历史,或者是看着电视剧来戏说,那真是太辜负了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