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5400000011

第11章 天下者,究竟谁家的天下

从前读《水浒》《说唐》,从梁山好汉、十八路反王等造反英雄口中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唯有德者居之!”当时倒也未及细究,只觉着说者痛快听者惊心:毕竟那是在封建时代,君权神授,皇帝都称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奉天承运来统治芸芸众生的。皇帝的江山别人是觊觎不得的,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然而,居然有人敢说这样的话,真是够大胆的!考虑到这些造反英雄的身份,倒也可以理解。

后来,看到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个问题又被出来了。

问题一再被唤起,却终归只能待解,说明这个问题很有探究一番的必要。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么一个问题,其实是用疑问的句式在陈述一个论断,那就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与梁山泊、瓦岗寨的强盗们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

其实,寻根溯源,这个问题或者说这个论断,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国的相国吕不韦请他的门客编写《吕氏春秋》这本书时,就已经提出过了。

在《吕氏春秋》的《贵公》一章里写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吕不韦这个人是很有点传奇性的。他本是战国末年韩国阳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禹县的一个大商人,家财千金,富可敌国,但是有些不安分。正如现代政治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在经济上获得了相当的地位后就会考虑谋取政治地位。读书的时候,历史老师告诉我们: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革命。

当然,吕不韦倒不是想革命,他只想做一笔生意,说白了,就是想完成一桩权钱交易。

吕不韦在赵国的都城邯郸经商时,结识了正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孙异人。异人当时生活得很困苦,简直就没有回家的希望,也就根本没有继承秦国王位的可能,但吕不韦却认为世上没有钱办不到的事,他想投资做这笔“生意”。他回家问他父亲:“种田能得利多少?”他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宝能得利多少?”父亲答道:“一百倍。”吕不韦再问:“那么立一个君主从而据有一个国家能得利多少?”他父亲怎么也想不出这个利率该如何计算,只能回答说:“无数倍。”于是吕不韦就下决心用全部家财为异人活动,使异人取得秦国的王位继承权。在他看来,异人这个秦国王孙是“奇货可居”。他毅然为异人作了大量的政治投资,使得异人终于回到秦国并继承了王位。异人当然很感激吕不韦,立即封他为秦国的相邦,吕不韦从此权倾一朝。

他那笔“奇货可居”的生意做成了。

据传,当时在赵国的时候,吕不韦还将自己已有身孕的爱姬送给了异人。这个爱姬后来被异人立为夫人,生下了嬴政,也就是后来并吞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当时没有DNA检验这么先进的科学测试方法,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遗腹子,我们谁也说不清,只有秦始皇的妈妈才最清楚。我们只能说它是一个传说。但如果这个传说属实,那么吕不韦这笔生意可真做大了!像吕不韦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商人提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这么一个论断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敢想象刚刚统一了天下,当了始皇帝的嬴政读到这句话时作何感想。秦始皇自然不会承认吕不韦是他老子,否则他的江山继承得就有些不合法。所以我想秦始皇看到这样的文字一定是龙颜大怒。因为他是想江山由他们老赢家世世代代地坐下去,直到千秋万世的。按照他的想法,如果他的如意算盘打成,那么我们现在还是在秦朝。

秦始皇对吕不韦的恼怒自此又加深了一层。这也埋下了吕不韦后来被放逐而死的伏笔。我想,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这本《吕氏春秋》一定也是被当做“大毒草”焚毁的。

秦始皇这样做,我们可以理解。统治阶级当然要极力扼杀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因为这直接动摇了他们的统治基础。然而,跟秦始皇派人到海外求仙药想长生不老一样,令他遗憾的是:思想一经萌芽,那绝对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任何人想要扼杀思想都只能是徒劳无功、自欺欺人。

秦始皇“焚书坑儒”一千多年后,到了明朝的吴承恩写《西游记》,这个大胆的书生借齐天大圣孙猴子之口还是流露出这种思想来。

《西游记》的第七回,孙猴子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打将出来,大闹天宫,搞得不可收拾。玉皇大帝只好请如来佛来帮忙救驾。孙猴子与如来佛对阵时有一番话。如来佛对孙猴子说:“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孙猴子却不服气,说:“他虽年劫久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你看看,连神仙堆里都流行起这种思想来了!当然,我们后来知道,提出这种思想的恐怕还不仅仅是吕不韦和他的门客们,我们所熟知的亚圣孟子也有诸多类似的思想。他说:“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夏朝末年成汤放逐暴桀,商朝末年武王讨伐商纣,这都不能算是臣弑其君。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孟子·梁惠王下》他说他只听到有人诛杀独夫,没有听说什么弑君的事他连暴君的君主地位都不予承认了,说得还要痛快淋漓。

从这些话里,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我国古代还没有那种盲目顺服权力的伦理观念。

儒家固然主张“臣事君以忠”,然而尚有一个先决条件:“君使臣以礼”,所以才能“君君臣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君君臣臣各尽其道呢?话语的解释权又归了孟子,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家怎么待你,你也怎么待人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礼尚往来,人格平等,谁也不是谁的奴隶,谁也不要欠谁的。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我们将这些思想与古代西方的伦理思想作些比较,可以发现:就古代伦理观念来说,中国古代的这种思想确实较当时的西方要进步得多。西方的基督教思想是主张顺服权力的,《圣经》上说:“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上帝的。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上帝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又说:“你们做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那就是说,皇帝虽有虐政,人民也只有顺服。否则你死后就别想上天堂。

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西方提倡顺服的基督教思想最终催生了现代民主自由的价值观,而我国古代的那点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却是星星之火,并未燎原。关于“一人之天下”与“天下之天下”的辩论至多成为了改朝换代的理论基础,对老百姓来说并没有多少实惠和好处,天下仍旧是一姓的天下,无非赵钱孙李轮过来而已。

东西方两辆车子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开去,分别南辕北辙。这些已经是政治学家要探讨的问题了。我们在这里一时半刻哪里说得清楚?还是生发开来,说点另外层面的感悟吧。

中国有句古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汉初的韩信因萧何而成名又最终死在萧何之手。这句话本意是对人而言的,但对古训格言本身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

关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句格言本身就是一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双刃剑。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也。听起来很好听,但反过来说,便是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了。

天下不是任何人的天下,种种问题就此产生了:因为天下的“产权”不明晰,所以任何人都不必对天下负责。人人对于天下之害均不关心,对于天下之利咸欲争取。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悠悠风尘尽冒货之士,列侯千官无廉洁之风”。

于是乎,遂只见求生以害义,不闻临危而授命。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天下,那么我只是天下人中的几亿分之一,利在天下,对我来说所得甚微;利在一己,那才真叫实惠占尽。

思想如果出了它的本来轨道而往邪路发展下去,那么奸伪萌生,世风日下就是必然的事了。本来蛮好的一句话,一不小心却又带来了这么大的弊端。

其实,这也是始作俑者应该想到的。因为人总的来说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这是人性的弱点,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好,它都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公而忘私”,难度实在太大,大多数人如果能够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不错了。

圣人是了解这种人性的。孔子就是一个圣人,他的行为、他的言论从不走极端。《吕氏春秋》上记载了一则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据说,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条法律:凡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这条法律很有些人文关怀精神。

可是有一次,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子贡,在国外赎了一个做奴隶的鲁国人,回国后却拒绝收下国家付给他的赔偿金。因为子贡家里很有钱,他本人也是春秋时代很成功的一名商人。他觉得做这么点善事、花这么几个小钱,根本不需要什么回报。然而孔子知道后却批评他说:“赐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呀!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你如果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开了这个头后,以后国家会要求别人都向你学习,从此修改法律不再支付赎金,那么别人没有你这么高的思想境界,也就不肯再赎人了。做奴隶的鲁国人从此也就回不了国了。”说得子贡汗都吓出一身。而另一件事恰巧和它相反。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牛,子路老实不客气地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修改后的《民法通则》规定,捡到东西归还失主后可以要求酬谢,是不是受了这两则故事的启发。我想实事求是总是好事情。

同类推荐
  • 隐形大帝

    隐形大帝

    一个意外令他变了,因为他的存在,世界也变了,当整个世界改变了之后他发现唯一没变的是他自己!
  • 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掌上帝国之铁血北朝

    北朝年间,朝廷连年更迭,诸侯混战。作者以幽默的语言逐一讲述北朝故事,带你见识不一样的北朝历史。
  • 唐朝大队长

    唐朝大队长

    小白美女,宅女,应届毕业生,游戏玩家,没错,就是她;女扮男装,逆袭爵位,风花雪月,没错,还是他;没人知道两者之间的联系。。。。。。
  • 不列颠帝国

    不列颠帝国

    19世纪50年代,天朝赌徒在重生不列颠后开创的别样烟火,充满英伦气息,掌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昔日的世界霸主开创别样人生。“阿拉斯加领、澳大利亚领、新西兰领、巴西还有中东,这位公爵兼首相的拥有私人领土已经大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泰晤士报》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霸主卷

    这是一部让你触摸到历史人物体温的传记作品,也是最有态度的三国历史全景作品。《三国志》侧重于记载功业,《三国演义》侧重于描述战绩,都忽略了三国霸主作为普通人的性格心理和生活细节。“人性解读三国第一人”陈瓷经过多年深入研究,挖掘出许多治史者未曾关注的历史细节,从人性角度生动再现了曹操、孙权、刘备、吕布、袁绍、刘表等三国霸主的人生历程,还原了既不同于《三国志》也区别于《三国演义》的全新三国史。
热门推荐
  •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是在逢场作戏、走马观花,去仔细聆听,耐心品味,等你知道了这些简单的人生哲理,并能够把它消化于内,运用于外,就能够把生命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此时,你的人生之路会豁然开朗。知道一些简单的人生哲理能驱散走人生中的浑浑噩噩,理顺人生中的千丝万缕。抬头瞭望,征途漫漫,哲理在心中,路就在脚下。本书就是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这些文章里我们能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索、长者的淡薄。这里没有闻而生厌的说教,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它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去化解复杂的纷争,用一个简单的心境去面对复杂的人生,简单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苍穹剑客

    苍穹剑客

    一个下品黄脉的修炼废渣,修武一途无望,父母便教他种药之术。后来他明白即便是废材也可修炼,于是毅然踏上修武一途……不知多久之后,他妹妹调皮地对他说:“哥哥,有人说你是仙侠,也有人说你是邪魔,我只道你是我苍穹的一个剑客罢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如果能重来一遍

    如果能重来一遍

    真可笑啊!就像是一场梦,一个玩笑而已,至于让我如此吗?从父母的乖宝宝,到冷血的杀手。番林啊!番林,这就是你的命吗?
  • 过路客

    过路客

    该部作品属励志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吴桐大学毕业后,踏上了就业后失业、再就业后又失业、而后再度就业的人生循环轨道,谱出一段“人走茶凉,曲终散”的离歌。她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际遇呢?且听吴桐娓娓叙来……
  • 女论语

    女论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瑜伽翳迦讫沙啰乌瑟尼沙斫讫啰真言安怛陀那仪则一字顶轮王瑜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花潭水深千尺,汪伦你说呢

    桃花潭水深千尺,汪伦你说呢

    曾经沧海难为水,然后呢?不及汪伦送我情。
  • 爆笑财妃魔帝邪王前世欠我钱

    爆笑财妃魔帝邪王前世欠我钱

    一举穿越,邂逅邪王。“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一把火把林侧妃的仪阁烧了”只见某王爷一笑,“来人,给王妃加多人手,保护王妃,切莫热着王妃了”只见某侍卫愣了愣,赶紧冲走。“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说灵夫人们都嫌她太吝啬,气得要离家出走”只见某王爷脸色一沉,“把夫人们绑起来,告诉她们:谁再嚼舌根说王妃就什么就邢法处置”“王爷王爷,王妃说她每月月钱甚少,说还过什么日子,要回娘家”某王爷眼皮都没抬一下,把某钥匙丢给某侍卫,“把王府金库钥匙给王妃,任王妃动用金库里一切东西”只见某王妃奸诈一笑:“溪儿,走,取银子去”
  •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必须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让孩子切身体验生活、感知世界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书中让孩子亲身经历的50件事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品质是受大家欢迎的,什么行为是被大家所讨厌的……每一次的经历都会给孩子一些启示,或让他们明白自立的重要性,或让他们窥到为人处世的一些小窍门……而这些自身经历沉淀出的经验都将陪伴孩子一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