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为客人提供服务时,各部门人员都应遵循一些基本的礼仪,如:称呼礼仪,致意礼仪等。这些基本的礼仪是酒店整体服务水平的体现,因此,也是酒店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
酒店在为客人提供服务时,除了要注意服务过程中的礼仪外,还要注意日常的基本礼仪。
一、称呼礼仪
在日常社交场合和其他任何场合,人与人见面,给人写信及其他交往活动,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得体地称呼别人,来表现出尊重他人的态度、方式。一般地说,称呼别人时的态度要热情、谦恭有礼,用语要确切、亲切、真切,称呼时要主动、适当和大方。具体地说,称呼的用词在我国主要有敬称、谦称、美称、婉称等。
1.敬称
1 人称敬称:通常人称敬称有:您、您老、您老人家、君等词,多用于对尊长、同辈;而尊长对幼辈一般称“你”,这些都表明说话者的客气与谦恭。
2 职业称谓:在比较正式场合,习惯于用职业称谓、带有尊重对方职业和劳动之意,也暗示谈话与职业相关。通常有:师傅、大夫、医生等,职业称谓前冠之以姓氏。
3 职衔称谓:对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种交际场所都流行职务职称称谓。如书记、厂长、主任、主席、工程师、教授、经理等,在前面冠之以姓,还有“老板”一词,也在各行各业中普遍使用。
4 姓名称谓:通常在正式场合称呼比较熟悉的同辈为“老+姓”老王、老张等;对干部、知识分子等老年男性称“姓+老”李老等;长者对小辈称“小+姓”小魏等。
5 家属称谓:对别人家属的敬称,使用最广的是令、尊、贵、贤、台等敬词。如称对方父亲为“令尊”或“令尊大人”,母为“令堂”或“令堂大人”;称其兄弟为“令兄”、“令弟”;称其妻为“贤内助”;称其子为“令郎”、“令爱”等。
6 通称:同志。古时指志趣相同之人,现为一般大陆公民间的普通称呼,不分年龄、职业、场合,都可称“同志”。但由于有政治色彩,这一称呼逐渐被淡化。
先生、女士、小姐。随着改革开放,这些既流行于西方又源于中国旧时的称呼逐渐通行。称男性为“先生”,女性为“女士”,年龄小的女士可称为“小姐”。
2.谦称
敬称是尊人,谦称是抑己,是表示对他人尊重的自谦词。
1 谦称自己:最常用的是我、我们。沿用古人的自谦词有:愚、鄙等;称自己的见解为“鄙见”、“陋见”;称自己的作品为“拙著”、“拙文”;称自己的住房为“寒舍”、“斗室”、“敝斋”、“陋室”等等。
2 谦称自己的亲属:称呼比自己辈份高的或年岁大的亲属时,前面冠以“家”字,像“家父”、“家母”等;同辈冠以“愚”字,如“愚兄”、“愚弟”;小辈冠之以“小”字,如“小儿”、“小女”等。
3 从儿辈称谓:从说话人的子女或孙辈角度来称呼听话人,如称呼幼儿园的老师为“阿姨”等。
3.美称
尊者对年幼者表示喜爱和看重的称呼。多用于书面语,以“贤”来构成,有“贤弟”、“贤侄”、“贤婿”等。美称对方的子女用“公子”、“千金”。
4.婉称
一般用“阁下”尊称长者、有一定职衔者。对人容貌称“尊颜”、“威颜”用于男性长者、“慈颜”女性长者等。
总之,恰当使用称呼,既体现社交中的基本礼貌与个人素质,又能在见面礼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称呼语不愧为社交语中的“先行官”。
二、致意礼仪
所谓致意,是指向他人表达问候的心意,由礼节、行为举止表示出来。它通常在迎送、被别人引见、拜访时作为见面所必施的礼节,所以对于社交活动的进行影响极大。礼貌地致意,会给人一种友好愉快的感受;反之就会被看作是没有教养的、不友善的表示。常见的致意礼节有点头礼、注目礼、举手礼、握手礼、鞠躬礼、鼓掌礼等。
1.点头颔首致意礼
点头礼即颔首致意,表示对人的礼貌,这种礼节一般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主要用于在同一场合已多次见面或者仅仅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之间。如遇长者、贤者、女士时应礼貌地点头致意,或略举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在施行其他礼节十分不便的情况下,如隔着一张大桌子或中间相隔好几个人、或者手中有其他杂物不便于施行握手礼,这时点头微笑则显得十分方便和快捷。
餐旅从业人员如路遇宾客,一般可侧身止步让行,并点头微笑致意。这会使宾客感受到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倍受尊重,也可以避免因宾客的逐一还礼,造成应接不暇的局面。
2.注目礼
原为军人施行的特殊礼节,现已成为社交场合较为广泛使用的礼节之一。行礼时双目自然凝视对方,并随他们的行走而转移。它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介绍、握手点头、举手等礼节同时使用,以示敬重。根据目光注视的位置而言,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目光所及之处应有所差别。据实验表明,双目凝视对方眼鼻之间部位,可预示良好的社交气氛;双目注视对方额头至两眼间即上三角形区域。
眼睛是五官之首,是心灵的住所,眼神是内心深处情感的自然流露。餐旅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意识地锻炼使用不同的目光,让目光准确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获得最佳的社交效果,而且也要学会观察宾客的眼神,从他们目光的真情实感的反应中,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从而提供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3.鞠躬礼
鞠躬即弯身行礼,在我国古已有之,它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礼仪之一,也是有些国家常用的礼节。在当代国际礼仪中,日本、韩国等国最为盛行。在我国,鞠躬礼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餐旅服务、演员谢幕、讲演、领奖、举行婚礼和悼念活动等。
行鞠躬礼时,要心诚,应取立正姿势,双目注视受礼者,面带微笑,然后使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视线也随鞠躬自然下垂。戴帽者行鞠躬礼时,须先脱帽,用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受礼者如是长者、贤者、宾客、女士还礼可不鞠躬,而用欠身、点头、微笑致意,以示还礼,其他人均应以鞠躬礼相还。对于信奉佛教的宾客,在施行鞠躬礼的同时,可用双手合掌致意。
鞠躬礼分90度、45度和15度三种,行鞠躬礼上身倾斜的角度,一般是角度越大,表示越谦恭,这必须视对受礼者或被问候人的尊敬程度而定。职位越低、年龄越轻、鞠躬的时间越长,鞠躬的次数越多,其幅度也越大。餐旅行业中,多以15度、45度为常用礼节。男服务员鞠躬的时候,双手要放在裤线的稍前方向;女服务员将两只手在身前轻轻搭在一起,同时面带微笑,动作不宜太快,以示对宾客的敬意。鞠躬时应自然地说一些表示问候或惜别的话语。如“欢迎光临”、“再见”等等。
4.握手礼
握手礼是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的见面致意礼节。据说,它最早可溯源到原始人类的摸手礼。传说当人们路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友善。它沿袭至今就成了现在的握手礼。现代的握手礼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是世界各国较普通使用的社交礼节。
1 应握手的场合:握手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基本礼仪。在应该握手的场合若拒绝或忽视了别人伸过来的手,就是自己的失礼。握手的场合主要有:迎接客人到来时;当你被介绍与人相识时;与友人久别重逢时;社交场合突遇熟人时;拜访告辞时;送别客人时;别人向自己祝贺、赠礼时;拜托别人时;别人帮助自己时等等。
2 谁先伸手:握手的次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和各种条件来确定。一般地说,握手的基本规则是:上级在先,长辈在先、女士在先;而下级、晚辈、男士、客人应先问候,见对方伸出手后,再伸手与之握手,在上级、长辈面前不可先伸手。若一人与多人握手时,最有礼貌的顺序应该是:先上级、后下级、先长辈、后晚辈,先主人、后客人,先女士、后男士。若男女初次见面,女方可以不与男方握手,互致点头礼即可;若接待来宾,不论男、女主人都要主动伸手表示欢迎,男主人也可对女宾先伸手表示欢迎;若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后次序,先伸出了手,对方应立即回握,以免发生尴尬局面。在餐旅行业中,应以客人先伸手为准,服务人员不得先伸手与客人握手。
3 握手的方式:不同方式的握手有不同含义,给人的礼遇也不同,一般以适合双方的情意即可。
标准的握手方式是:握手时,两人相距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齐,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一般二三秒为宜;握手时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简单地用言语致意、寒暄,这是一种自主而平等的纯礼节意义上的握手方式。
握手时掌心向下,则显得傲慢、居高临下,是一个“控制式”的握手方式;握手时掌心向上,表示谦卑与恭敬,是“乞讨式”的握手方式;双手去握对方的手,既可表示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是“手套式”的握手方式。握手过于无力,漫不经心,给人一种毫无生命力之感,是“死鱼式”的握手方式;握手过于用力,让人觉得有失文雅,是“蛮横式”的握手方式。若握手时轻轻触动一下对方的指尖,给人清高冷淡的感觉,是“抓指尖式”的握手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握手方式,关键要看握手者要表达的意蕴。一般以标准的握手方式为好。
4 被握对方的体悟:不同的握手方式、力度与手势,可以测定双方之间感情距离与表达的意思。当对方久久地、强有力地握着你的手,且边握边摇动,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当对方握你手时连手指都不愿弯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说明对方对你的感情是冷淡的。当你还没有把话说完时对方就把手抽出来,说明他对你的话不感兴趣,应尽快结束谈话。
5 握手礼的其他要求:握手要用右手,而不得用左手,否则是失礼行为。握手时双方一定要凝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目光他顾,心不在焉,一般应加适当的问候语或敬语,如“见到您真高兴”“您好”“幸会”“再会”等。多人同时握手时,要注意别人握完再握手,不可交叉握手。握手时不能戴手套女士戴薄手套是允许的。握手时应掌握力度,时间以三五秒为宜。男士与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对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男士之间可握得较紧较久,但不能用力太大,使对方有疼痛的感觉。为了表示更亲切更尊敬,我国在双方右手握住后,一般左手再搭在对方伸过来的右手上。此外,握手后切忌用手帕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