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战国秦长城调查报告之二
冯国富 王金铎 杨宁国
敌台、墙台(本文统称墩台),俗称长城疙瘩,构筑方法及类别为夯筑土台。始筑于战国秦,秦代以后又有修筑。
墩台的形式、构造和作用:墩台是修筑于城墙上的实心台或空心台,又称马面。其形状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个别为圆形,一般凸出于城墙外侧一部分,也有凸出于内外城墙的,高与城墙齐平或略高。其构造主要以土筑为主,或是三面为砖砌或砖石混砌,内侧依托长城,也有毛石或条石垒砌的,其凸出于城墙部分,三面均砌有垛口墙。早期墙台四周也有安装木栅栏的,目的是防卫敌方弓箭射击,也有的外侧砌垛口墙或内侧开门的。个别的墙台上还建有铺房。后期长城上一般都建空心敌台,个别地段才出现墙台,而在早期长城线上则全为墙台。墙台由早期的烽燧(即烽火台)演变而来,是长城戍守制度的一大进步。墙台上可建铺房,为戍卒提供栖身之处,亦可安置火器。墙台和敌台基本类似,当敌人逼近到城墙时,或准备登城时,城上守兵可凭借墙台作掩护,从三面打击来犯之敌。本文就固原战国秦长城线上墩台的保存现状简单叙述。
一、彭阳长城线上的墩台(敌台和墙台)
PYDT001:所在位置为彭阳县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与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甘川村山庄湾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5′225″,北纬35°57′106″,海拔1626米。形制为不规则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7.5米,夯层厚6厘米~12厘米,底周长47米,面积为134平方米。处在塬顶台地上,四周均为农民耕地,地势西高东低,东侧为塬边洼地,西、南、北三面为塬上台地。呈不规则圆形,顶部方圆,边长6米。据村民讲,长城墙体在20世纪70年代平田整地时辟为耕地,西南200米的墙体基础开辟为小路。
PYDT002: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与马渠乡甘川村西岔洼村间公路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5′204″,北纬35°56′
85″,海拔1621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9米,夯层厚10厘米~14厘米,底周长47米,总面积134平方米。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四面均有损毁。东临糜岔塬塬地,西为甘川村西岔洼塬地,南北为村间小路。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绳纹筒、板瓦残片。
PYDT003: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55′193″,北纬35°56′605″,海拔161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4米,夯层厚11厘米~13厘米,底周长45米,总面积120平方米。所处地势北高南低,东北为台地,西为麻黄洼洼地,南临小沟。墩台与东南方向一段长城墙体相连。保存相对较好。
PYDT004: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俗名麻黄洼)。地处东经106°55′138″,北纬35°56′443″,海拔1578米。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4米,夯层厚11厘米~13厘米,底周长41米,总面积102平方米。位于麻黄洼山坡洼地上,所处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为壕沟,北部为糜岔塬顶部台地,南临缓坡至张家洼大沟。
PYDT005: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俗名麻黄洼)。地处东经106°54′980″,北纬35°56′297″,海拔1471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含细沙结构。现存高度3.6米,夯层厚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32平方米。所处位置为麻黄洼山脚下,顶部被当地农民种植杏树。东北30米处为村民住宅,南侧下面为台地,西侧为麻黄洼洼地。墩台所连接长城墙体向正西方延伸。
PYDT006: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张家洼)。东经106°55′010″,北纬35°56′844″,海拔1462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4.4米,夯层11厘米~13厘米,底周长38米,总面积62平方米。呈半圆形,破坏严重。顶部被当地农民张孝成平为麦场,底部呈半圆状。东为农家,后靠山,北侧为一条小路,西南两侧为沟台地。
PYDT007:所在位置为孟塬乡玉塬村糜岔塬村民小组(张家洼沟台)。地处东经106°54′987″,北纬35°55′808″,海拔1438米。形制为长方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6米,夯层9厘米~12厘米,底周长16米,总面积15平方米。墩台呈长方形,保存一般。所处地势平坦,位于两山之间,西临沟边,其余三面为台地。PYDT008:所在位置为孟塬乡马崾岘村与南侧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4′585″,北纬35°55′596″,海拔153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8.5米,夯层11厘米~16厘米,底周长42米,总面积110平方米。墩台位于城墙湾山坡地上,呈不规则圆形,保存较好。所处地势南高北低,东西为城墙湾坡地,南面为城墙湾顶部塬地。
PYDT009:所在位置为孟塬乡马崾岘村与南侧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4′451″,北纬35°55′407″,海拔1598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11.4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63米,总面积178平方米。墩台呈不规则圆形,保存较好。所处地势南高北低,南为城墙湾塬顶台地,其余三面临沟。
PYDT010:所在位置为孟塬乡马崾岘村与南侧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4′306″,北纬35°55′247″,海拔1631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4.1米,夯层13厘米~17厘米,底周长31米,总面积38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位于城墙湾台地上,地势北高南低,东南北三面为台地,西为一小沟。保存较好。
PYDT011:所在位置为孟塬乡马崾岘村与南侧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4′066″,北纬35°55′193″,海拔1613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8米,夯层7厘米~15厘米,底周长47米,总面积135平方米。位于城墙湾台地上,四面均为农民耕地,西南面紧临孟塬乡草滩村韩家台。保存较好。
PYDT012: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韩家台。地处东经106°53′839″,北纬35°55′055″,海拔1525米。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8米,夯层7厘米~13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63平方米。保存较好,现呈圆锥状。位于韩家台洼地上,北靠韩家台顶塬地,东西两侧为洼地,南临沟,和沟对面PYDTO13隔沟相对。在这里长城被东西向沟拦腰冲断。
PYDT013: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3′475″,北纬35°54′920″,海拔1529米。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1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41.2米,总面积89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底部呈圆形。位于白草洼洼地上,南北两侧为洼地,东临一大沟,长城向西而行。保存较好。
PYDT014,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3′334″,北纬35°54′870″,海拔1550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8米,夯层11厘米~15厘米,底周长49米,总面积138平方米。位于白草洼洼地上,地势南高北低,南北两侧为洼地,长城东西向而行。保存较好。
PYDT015: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3′065″,北纬35°54′846″,海拔1596米。形制为鱼脊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3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58米,总面积149平方米。呈鱼脊形,保存较好。墩台位于山梁之上,所处位置较高,南北两侧为白草洼洼地,临沟,长城东西向而行。长城在白草洼段保存较好,墙体及两侧植被丰厚,有效地遏止了水土流失。
PYDT016: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2′915″,北纬35°54′751″,海拔1608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5米,夯层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38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顶部为椭圆形,东西长4.7米,南北宽3.5米,墩台南北两侧为农民耕地,长城东西向而行。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17: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2′612″,北纬35°54′615″,海拔1633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米,夯层8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34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墩台位于山梁之上,所处位置较高,南北两侧为白草洼洼地,长城东西向而行。保存较好。
PYDT018: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草滩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52′443″,北纬35°54′524″,海拔1660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5米,夯层7厘米~15厘米,底周长48米,总面积127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基部呈不规则圆形,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四周散布少量粗绳纹残瓦片。在D20和D21之间有一界桩,为镇原县孟庄村和彭阳县草滩村地界分隔处。保存较好。
PYDT019: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与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交界处。地处东经106°52′228″,北纬35°54′378″,海拔1661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8米,夯层7厘米~13厘米,底周长25米,总面积16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损毁严重。位于白草洼台地上,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四周均为农民耕地,常年遭风雨侵蚀及耕地取土,使墩台四周均有塌垮,其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粗绳纹、细绳纹筒、板瓦残片。保存较差。
PYDT020: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虎山庄村施坪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9′746″,北纬35°52′480″,海拔1451米。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6米,夯层7.5厘米~10.5厘米,底周长20米,总面积18平方米。现状呈圆锥状,底部为三角形。墩台保存较差,在施坪三岔沟的台地上,四周均有塌垮。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四周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东北靠施坪塬上,西南临三岔沟。
PYDT021:所在位置为孟塬乡虎山庄村施坪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9′623″,北纬35°52′447″,海拔1448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12米,夯层9厘米~15厘米,底周长108米,总面积445平方米。顶部呈鱼脊状,底部呈椭圆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位于三岔沟北面,西南临沟,东北为坡地。保存较差。
PYDT022: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9′176″,北纬35°51′782″,海拔1521米。形制为半圆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6米,夯层7厘米~12厘米,底周长40米,总面积89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基部呈圆形,位于杨小庄沟东岸边,东临山,西为一冲沟,南北为沟岸边洼地。保存较好。
PYDT023: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068″,北纬35°51′202″,海拔1610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118平方米。顶部呈鱼脊形,底部呈椭圆形,位于杨小庄两山之间,西北面临沟,东南面为杨小庄。保存较好。
PYDT024: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9′020″,北纬35°50′842″,海拔163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18.3米,总面积15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城(阳)陡(坡)三级公路由此贯通,夯层中包含泥质灰陶残瓦片。保存较差。
PYDT025: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张沟圈。地处东经106°48′547″,北纬35°50′348″,海拔1606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3米,夯层7厘米~15厘米,底周长21米,总面积24平方米。呈不规则方形。长6米,宽4.3米,四周均有塌垮。东距长城墙体340米。保存一般。
PYDT026: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西嘴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8′478″,北纬35°50′438″,海拔161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1米,夯层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29米,总面积127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位于西嘴台地上,四周均为农民耕地,四面墙体部分塌垮,周围散布有少量残瓦片。保存一般。
PYDT027:所在位置为城阳乡涝池村祁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8′117″,北纬35°50′934″,海拔1641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形。现存高度为3米,夯层18厘米~20厘米,底周长53米,总面积137平方米。呈馒头状,墩台位于祁庄村台地上,东、南、西三面为农民耕地,北为当地群众住户。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28: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花园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8′129″,北纬35°50′847″,海拔1642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1米,夯层12厘米~18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34平方米。顶部呈馒头形,所处地势较平坦,东面临沟,其余三面为塬上台地。保存较好。
PYDT029: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花园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7′594″,北纬35°51′446″,海拔1666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1米,夯层8厘米~15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127平方米。顶部呈鱼脊形,底部呈椭圆形,在此处残存28米长墙体,墩台在这段墙体的中部。四面为塬上台地,周围散布少量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30: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白庙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7′407″,北纬35°51′608″,海拔1670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米,夯层10厘米~12厘米,底周长56米,总面积120平方米。底部呈方形,顶部现建有白马雕塑,整体被压在雕塑下面。所处地势北高南低,东、南、西三面为耕地,北面为城阳乡至彭阳县公路。损毁严重。
PYDT031: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蔺塬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6′069″,北纬35°51′913″,海拔1681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4米,夯层16厘米~18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38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所处地势北高南低,东侧为台地,南临一放水干渠,北为城阳至彭阳县城公路,西面为一台地,种植杨树。保存较好。
PYDT032: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蔺塬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5′884″,北纬35°52′159″,海拔1683米。形制为三角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7米,夯层11厘米~15厘米,底周长19.8米,总面积22.5平方米。呈三角形,东、西、北三面为当地农民耕地,自然侵蚀及人为破坏比较严重。南临城阳至彭阳县城公路。保存较差,损毁较为严重。
PYDT033:所在位置为城阳乡长城村乔渠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5′103″,北纬35°52′305″,海拔1684米。形制为长方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2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26米,总面积34平方米。呈长方形,墩台底长8米,底宽3.2米,顶长6.6米,顶宽2.8米。所处位置较为平坦,南为城阳至彭阳县城公路,其余三面为耕地。墩台在修公路时略有损毁,保存较差。
PYDT034: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党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866″,北纬35°52′281″,海拔1689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椭圆形。现存高度为3.9米,夯层16厘米~18厘米,底周长42米,总面积105平方米。呈椭圆形,长7米,宽4.8米。所处地势平坦,东、西、北三面为耕地,南临城阳至彭阳县城公路。保存较好。
PYDT035: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党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701″,北纬35°52′284″,海拔1684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4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70米,总面积189平方米。呈馒头状,所处地势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为台地,北为坡地。保存较好。
PYDT036: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党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556″,北纬35°52′296″,海拔1674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形。现存高度为2.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32平方米。呈馒头形,位于党岔北部坡地上,四面均为坡地,北部种植林带。保存较好。
PYDT037: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党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473″,北纬35°52′342″,海拔170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5米,夯层10厘米~20厘米,底周长53米,总面积142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两面为台地,东、北面临沟。保存较好。
PYDT038: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下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318″,北纬35°52′385″,海拔168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3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38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底部呈圆形,四面为耕地。保存较好。
PYDT039: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4′046″,北纬35°52′452″,海拔1681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9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61米,总面积152平方米。顶部呈馒头状,底部呈圆形。保存较好。
PYDT040: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839″,北纬35°52′532″,海拔1716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8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35米,总面积29平方米。呈椭圆形,位于白岔塬边,东北临沟,西南为台地。顶长6米,宽4米。保存一般。
PYDT041: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580″,北纬35°52′595″,海拔1694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米,夯层8厘米~10厘米,底周长52米,总面积128平方米。呈馒头状,保存较好。四面为坡地,现已退耕。
PYDT042: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311″,北纬35°52′669″,海拔1697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椭圆形。现存高度为6.5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47米,总面积106平方米。呈椭圆形,保存较好。北面为城阳至彭阳县城公路,其余三面为台地。
PYDT043: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150″,北纬35°52′677″,海拔684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圆锥形。现存高度为5.7米,夯层7厘米~11厘米,底周长32米,总面积26平方米。呈圆锥状,东侧靠山,西面为公路。地势东高西低。保存一般。
PYDT044: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白岔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3′035″,北纬35°52′674″,海拔698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圆锥状。现存高度为4.5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24米,总面积20平方米。呈圆锥状,四周为杏树林台地。保存一般。
PYDT045: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926″,北纬35°52′679″,海拔1732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状。现存高度为5.1米,夯层8厘米~10厘米,底周长58米,总面积132平方米。呈馒头状,保存较好。位于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梁头上,四面为退耕林带,地势较高。
PYDT046: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889″,北纬35°52′645″,海拔1714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状。现存高度为2.6米,夯层10厘米~17厘米,底周长44米,总面积87平方米。呈半圆形,保存较好。公路从中间横穿而过,将墩台一分两半,东靠山,西临沟。地势东高西低。
PYDT047: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820″,北纬35°52′592″,海拔1696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状。现存高度为5.2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37米,总面积54平方米。呈馒头状,保存一般。东靠山,西临小路,北为台地,南临壕沟。
PYDT048: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693″,北纬35°52′604″,海拔1702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状。现存高度为3米,夯层8厘米~16厘米,底周长31米,总面积39平方米。呈馒头状,四面为坡台地,保存较好。
PYDT049: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616″,北纬35°52′703″,海拔1719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不规则圆形。现存高度为5.8米,夯层7厘米~16厘米,底周长71米,总面积163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南北两侧为坡地,临沟。保存较好。
PYDT050: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510″,北纬35°52′790″,海拔1711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三角形。现存高度为2.0米,夯层7厘米~11厘米,底周长30米,总面积26平方米。呈三角形,南为公路,北为姚湾台地。保存较好。
PYDT051: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430″,北纬35°52′869″,海拔1728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3米,夯层8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13平方米。呈馒头状,保存较好。底部形状为不规则圆形。南为公路,北为台地。
PYDT052: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331″,北纬35°52′892″,海拔1748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7.1米,夯层9厘米~16厘米,底周长180米,总面积423平方米。呈馒头状,南北两侧均为台地,墩台周围散布较多泥质灰陶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53: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姚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2′016″,北纬35°52′878″,海拔171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8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88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顶部呈鱼脊形。南为公路,北为台地。墩台周围散布较多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54: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2′103″,北纬35°52′952″,海拔171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3米,夯层7厘米~16厘米,底周长23米,总面积17平方米。呈半圆形,南侧为公路,墩台另一半修公路削取,北为台地。保存一般。
PYDT055: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1′999″,北纬35°53′040″,海拔169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4.5米,夯层8厘米~11厘米,底周长31米,总面积35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保存一般。底部最长9.4米,最宽4.8米。南侧为村民住宅,北侧为公路。
PYDT056:所在位置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夯层7厘米~16厘米。地处东经106°41′890″,北纬35°53′070″,海拔172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7米。总面积89平方米,底周长42米。底部呈圆形,顶部呈馒头状。外侧高7米,内高2.2米。南侧为坡地(种植杏树),北为台地,临公路。保存较好。
PYDT057:所在位置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1′798″,北纬35°53′101″,海拔1729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4.9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43米,总面积76平方米。底部呈圆形,顶部为馒头状。南为公路,北为台地。保存较好。
PYDT058: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1′688″,北纬35°53′123″,海拔1726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形。现存高度为5.1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83平方米。底部呈圆形,顶部为馒头状。南侧为公路,北侧为台地。墩台四周散布较多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及红砂岩石块。保存较好。
PYDT059: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1′603″,北纬35°53′146″,海拔1734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2.8米,夯层6厘米~15厘米,底周长34米,总面积40平方米。底部呈椭圆形,顶部为鱼脊状。南侧为坡地(林带),北侧为台地。墩台四周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保存一般。
PYDT060:所在位置仍为白阳镇白岔村景岔村民小组(余家崾岘)。地处东经106°41′528″,北纬35°53′131″,海拔1718米。黄土质结构,形制半圆形。现存高度为2.7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26米,总面积31平方米。整体呈圆形,东南靠山,西北侧为台地。保存一般。
PYDT061: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陡坡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1′510″,北纬35°53′109″,海拔1708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鱼脊状。现存高度为4.2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26米,总面积46平方米。呈鱼脊状。东西两侧为洼地,南侧为公路,北侧为台地。保存一般。
PYDT062: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陡坡村民小组(财神崾岘)。地处东经106°41′051″,北纬35°52′988″,海拔1694米。形制为圆锥体,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7.5米,夯层7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02平方米。整体呈圆锥状。西北临公路,东南靠山。公路南北向穿长城而过。保存较好。
PYDT063: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财神崾岘)。地处东经106°40′984″,北纬35°52′900″,海拔1653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5.4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99平方米。整体呈圆形。东部靠山(半山为公路),其余三面均为台地。顶部为圆形平台,直径为3.6米。保存较好。
PYDT064: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0′882″,北纬35°52′826″,海拔1641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半圆形。现存高度为4.8米。夯层8厘米~10厘米。底周长48米,总面积66平方米。底部呈圆形,顶部为馒头状。四面均为台地,东部为山坡地,西部为台地邻沟。保存较好。
PYDT065: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40′627″,北纬35°52′735″,海拔1607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4.8米,夯层6厘米~12厘米,底周长53米,总面积为106平方米。底部呈鱼脊形,顶部为馒头状。南北两侧邻沟。保存较好。
PYDT066: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吊岔)。地处东经106°40′406″,北纬35°52′608″,海拔1580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6.1米,夯层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14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保存较好。南北两侧为小沟。位于杨湾队两山之间,南北走向。
PYDT067: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吊岔)。地处东经106°40′215″,北纬35°52′446″,海拔1569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不规则圆形。现存高度为6.8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16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南北两侧邻沟,东西两侧为台地。在墩台的周围散布较多的泥质灰陶残瓦片。保存较好。
PYDT068: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杨湾村民小组(吊岔)。地处东经106°40′010″,北纬35°52′306″,海拔1542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不规则三角形。现存高度为4.9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25米,总面积31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南三面为台地,北侧邻沟,各距墩台30米处为凹坡,地势较低。周围散布较多泥质灰陶残瓦片。保存一般。
PYDT069:所在位置白阳镇姚河村小河口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39′744″,北纬35°52′239″,海拔1521米。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度为3.1米,底周长23米,夯层9厘米~13厘米,总面积28平方米。整体呈圆锥状。东、西、北三面为台地,南临沟,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保存一般。
PYDT070:所在位置为古城镇郑庄村(小河岸边)。形制为圆锥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2.1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30米,总面积28平方米。整体呈圆形。东、西、南面为山坡,北侧为小河川河道,地势西高东低。此处地质大多为岩石块。墩台位于两山之间。保存较好。
二、原州区战国秦长城线上的墩台(敌台、墙台)
YZDT001:所在位置为河川乡骆驼河村塔坪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29′921″,北纬35°57′487″,海拔1556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圆锥形。现存高为2.5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19米,总面积16平方米。整体呈圆锥形,保存较好。东侧邻河,南、北两侧邻沟,西侧为台地。整个墩台位于河道中央一台地上,台地面积约1亩。四面被河水冲断。
YZDT00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坪村蔡家洼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20′458″,北纬36°01′562″,海拔1732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2.8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76平方米。整体呈馒头状,保存较好。东、南两面邻沟,西面靠山。墩台位于南北两山之间,地势西高东低。
YZDT003: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水泉村四组。地处东经106°20′625″,北纬36°01′572″,海拔1735米。黄土质结构,形制为圆锥形。现存高为2.8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76平方米。整体呈圆锥形,顶部略呈长方形。南北长5米,东西宽2.5米。东、北两面临沟,西、南两面靠山。墩台位于沟边,东北有一小部分塌入沟中。保存较好。
YZDT004:所在位置为原州区清河镇水泉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9′990″,北纬36°02′447″,海拔189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6.6米,夯层8厘米~10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84平方米。整体呈馒头状。保存较好。东部为水泉三组村民住宅,南靠打炮梁,北临水泉村级公路,西为村庄,紧靠李家塔山。在墩台的顶部南侧为一回民墓地。整个地势南北两侧为山,所处地形形似一壕沟,地势低洼。长城墙体已辟为东西向水泉村三组村级道路。
YZDT005: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水泉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9′864″,北纬36°02′660″,海拔1849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1.9米,底周长21米,夯层8厘米~10厘米,总面积18平方米。整体鱼脊形,保存较好。位于李家塔山东侧冲沟中,南北两侧为山,西侧为李家塔山。
YZDT006: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沙窝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8′475″,北纬36°03′316″,海拔1703米。整体呈鱼脊状,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2.5米,夯层9厘米~15厘米,底周长61米,总面积136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保存较好。底部呈长方形,长24米,宽7米。东距固寨公路6米,西距宝中铁路200米,南北为村民耕地。
YZDT007: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7′220″,北纬36°03′997″,海拔1687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4.4米,夯层12厘米~19厘米,底周长36.5米,总面积56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位于郑磨村一组川地上,南临公路,北为草地。在墩台四周散布大量的残瓦片。
YZDT008: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7′096″,北纬36°03′947″,海拔167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3.5米,夯层12厘米~19厘米,底周长36.5米,总面积52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位于郑磨村一组川地上,南临沙石公路,北为草地。在墩台四周散布大量的残瓦片。
YZDT00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06′856″,北纬36°03′839″,海拔1711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7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4米,总面积102平方米。整体呈馒头状。位于王家堡山梁上,南为梁上坡台地,南距(十里村二组)城障100米,北为壕沟。所处地势西高东低。
YZDT010: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6′720″,北纬36°03′879″,海拔1718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6.8米,底周长107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总面积436平方米。底部呈圆形。顶部较平坦,为椭圆形,顶部最大直径为22米。墩台东连墙体,西北侧为壕沟,南侧为台地。
YZDT011: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6′631″,北纬36°03′474″,海拔1719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1米,夯层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41.5米,总面积88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南北两侧临沟。地势西高东低。
YZDT01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6′495″,北纬36°03′772″,海拔1729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1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底周长34米,总面积41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南北两侧临壕沟,外侧壕沟较明显,底部形成较平的淤土积淀层。
YZDT013: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6′355″,北纬36°03′699″,海拔1744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5米,夯层10厘米~18厘米,底周长32米,总面积29平方米。整体呈馒头状,顶部较平略呈圆形,直径为3.2米。墩台北侧为壕沟,南侧为台地。
YZDT014: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6′218″,北纬36°03′675″,海拔1760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5.2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98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南侧为台地,北为壕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YZDT015: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6′084″,北纬36°03′653″,海拔1773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5.9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约35米,总面积38平方米。整体呈馒头状。南为台地,北侧为壕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YZDT016: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5′942″,北纬36°03′631″,海拔1785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6.2米,夯层10厘米~14厘米,底周长42米,总面积76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南侧为台地,北为壕沟。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四周散布少量残瓦片。
YZDT017: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5′701″,北纬36°03′529″,海拔1806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4.2米,夯层10厘米~18厘米,底周长39米,总面积56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顶部圆形平坦,直径为7米。南侧为耕地(台地),北为壕沟。
YZDT018: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5′581″,北纬36°03′470″,海拔1812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1米,夯层10厘米~17厘米,底周长45米,总面积89平方米。位于十里村三组塬顶台地上,整体呈圆锥形。南北两侧均为耕地,地势平坦。
YZDT01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5′439″,北纬36°03′393″,海拔1819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7.5米,夯层9厘米~13厘米,底周长49米,总面积101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顶部有3个深0.9米的凹坑。南北两侧均为台地。所处地势平坦。
YZDT020: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5′315″,北纬36°03′327″,海拔182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56米,总面积138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顶部有一深1.2米凹坑。南北两侧均为台地,东临一村间小路南北横穿长城而过。
YZDT021: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5′189″,北纬36°03′261″,海拔183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7.5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44.5米,总面积100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顶部平坦呈圆形,直径为5.2米。南北两侧为耕地。所处地势平坦。
YZDT02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5′075″,北纬36°03′190″,海拔1843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7.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总面积102平方米,底周长47米。整体呈圆形。顶部平坦为椭圆形,直径7.5米。南北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23: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4′974″,北纬36°03′084″,海拔1839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1.5米,夯层8厘米~16厘米,底周长40.5米,总面积88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长城在此处呈南北方向。墩台东西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24: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郭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4′887″,北纬36°02′988″,海拔1841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0.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43米,总面积90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顶部平坦呈椭圆形。长城为南北走向,墙体及墩台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25: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四组。地处东经106°14′720″,北纬36°02′809″,海拔1842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9.3米,夯层7厘米~14厘米,底部周长54米,总面积118平方米。整体呈圆形,由于顶部塌陷呈不规则圆形。东西两侧为耕地,长城墙体及墩台东南向距海堡城障125.5米。
YZDT026: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四组。地处东经106°14′633″,北纬36°02′718″,海拔1838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2米,夯层9厘米~15厘米,底周长44米,总面积76平方米。墩台及墙体为南北走向,整体呈坠形,顶部为椭圆状。东西两侧为耕地。
YZDT027: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四组。地处东经106°14′545″,北纬36°02′624″,海拔1821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6.5米,夯层9厘米~16厘米,底周长34米,总面积51平方米。整体呈圆形。东西两侧为台地,村间小路南北穿长城而过。
YZDT028: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四组。地处东经106°14′457″,北纬36°02′527″,海拔1838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0米,夯层10厘米~14厘,底周长49米,总面积101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顶部有一凹坑。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2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4′364″,北纬36°02′428″,海拔182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0.5米,夯层12厘米~18厘米,底周长47米,总面积88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顶部平面呈圆形,有一凹坑,直径10米。东侧为台地,西侧为坡地。
YZDT030: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4′227″,北纬36°02′337″,海拔183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相对保存较好。现存高为7.2米,夯层9厘米~13厘米,底周长39米,总面积56平方米。整体呈圆坠形。顶部呈圆形,东西两侧为台地,南侧为小路。
YZDT031: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海堡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4′177″,北纬36°02′232″,海拔184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度为14米,夯层7厘米~15厘米,底周长49.5米,总面积112平方米。整体呈圆坠形,顶部为馒头状。外侧高14米,内侧高9.5米。东侧为台地,西侧为回民公墓。此处外侧壕沟保存完整,壕沟顶宽23米,底宽6.5米,深11米。
YZDT03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4′088″,北纬36°02′136″,海拔1849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1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15平方米。整体呈圆坠形。顶部呈圆形,直径为6.5米,东西两侧为台地,北侧为小路。
YZDT033: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3′881″,北纬36°02′034″,海拔1850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0.5米,夯层10厘米~16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02平方米。整体呈梯形。顶部为椭圆形,东西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34: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3′883″,北纬36°01′918″,海拔1856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0.5米,夯层10厘米~12厘米,底周长49.5米,总面积124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顶部呈圆形,有一凹坑,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35: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3′809″,北纬36°01′841″,海拔1859米。形制为锥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6米,总面积133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长25.5米,宽25米。顶部为圆形,有一凹坑,东西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36: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3′728″,北纬36°01′757″,海拔1867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为13米,夯层11厘米~17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04平方米。底部基本呈方形,顶部为圆形,上有一凹坑。底长18.5米,宽16米。东侧为台地,距明庄城障40米,西侧为坡地。
YZDT037: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3′618″,北纬36°01′694″,海拔185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3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04平方米。底部呈方形,东西宽21米,南北长25米。顶部为不规则圆形,上有一凹坑。墙体及墩台为南北走向,东西两侧为坡地。
YZDT038: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3′452″,北纬36°01′601″,海拔1837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2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4米,总面积111平方米。底部呈长方形,南北长34.5米,东西宽25米。顶部为不规则圆形,上有一凹坑。东侧为坡地,西侧为壕沟(村间小路)。
YZDT03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3′337″,北纬36°01′537″,海拔1821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0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85平方米。底部为长方形,底南北长26米,东西宽20米。顶部为椭圆形。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40: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3′221″,北纬36°01′470″,海拔1818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现存高为5米,夯层6厘米~16厘米,底周长34.5米,总面积51平方米。整体呈圆形。东西两侧为坡台地,北临银平公路。保存较好。
YZDT041: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明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3′103″,北纬36°01′405″,海拔182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1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49米,总面积103平方米。底部呈长方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7.5米。顶部为馒头形。东西两侧为台地,南临福(州)银(川)高速公路。
YZDT04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地处东经106°13′003″,北纬36°01′348″,海拔1824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1.7米,夯层9厘米~18厘米,底周长52米,总面积117平方米。底部为长方形,东西宽25.5米,南北长27米。顶部长6米,宽4米。东西两侧为台地,北临福(州)银(川)高速公路。此处长城外侧壕沟保存完整,底宽12.5米,顶宽27.5米,深9米。
YZDT043:所在位置,清河镇长城村一组。东经106°12′908″,北纬36°01′297″,海拔1830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13米,夯层7厘米~12厘米,底周长48米,总面积100平方米。底部呈长方形,东西宽21米,南北长25米。顶部呈圆锥形,东西两侧为村民耕地。
YZDT044: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2′812″,北纬36°01′240″,海拔183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13米,夯层6厘米~14厘米,底周长44米,总面积82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东西两侧为台地,北侧为小路。在墩台南约50米处为陆家庄古城子。
YZDT045: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2′695″,北纬36°01′177″,海拔1836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7.5米,夯层9厘米~15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23平方米。底部呈长方形,南北长29米,东西宽24米。顶部为圆形,上有凹坑,直径12米。
YZDT046: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陆家庄村民小组。东经106°12′586″,北纬36°01′106″,海拔1831米。形制为不规则原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9厘米~16厘米,底周长41米,总面积75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顶部为椭圆形,直径为2米。东西两侧为台地,北临兰(州)宜(川)公路。
YZDT047: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陆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2′478″,北纬36°01′035″,海拔1837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9厘米~13厘米,底周长45米,总面积75平方米。底部略呈方形,南北长23米,东西宽22米;顶部呈圆形,直径6米。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48: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村民小组。东经106°12′379″,北纬36°00′969″,海拔1835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6米,底周长46米,夯层6厘米~11厘米,总面积81平方米。整体呈椭圆。顶部长7米,宽5米。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4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2′317″,北纬36°00′855″,海拔1840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底周长40米,现存高为6米,夯层10厘米~12厘米,总面积68平方米。整体呈鱼脊。东侧为台地,西侧为壕沟,北临村庄,南侧为村间小路。
YZDT050: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2′212″,北纬36°00′758″,海拔1841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2.5米,夯层8厘米~14厘米,底周长37米,总面积46平方米。整体呈圆形,顶部呈半圆形。墩台向长城墙体外侧突出,东西两侧为台地。
YZDT051: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2′161″,北纬36°00′655″,海拔1849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完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11厘米~17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01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南北长22米,东西宽19米。顶部呈圆形,直径4.5米。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为台地,西部为坡地。
YZDT052: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2′445″,北纬36°00′559″,海拔1848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6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50米,总面积100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顶部呈圆形。东侧为台地临小沟,西侧为坡台地。
YZDT053: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997″,北纬36°00′485″,海拔1852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2.5米,夯层7厘米~13厘米,底周长26米,总面积19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16米,南北宽10米。东为台地,西临山崖,下为川地。墩台四周散布大量泥质灰陶残(板、筒)瓦片。
YZDT054: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736″,北纬36°00′075″,海拔1858米。形制为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4米,夯层8厘米~11厘米,底周长33米,总面积42平方米。顶部平坦,整体呈不规则方形。东西长6米,南北宽6米。西面为村落,其余三面均为台地。
YZDT055: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759″,北纬36°00′018″,海拔1858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2.5米,夯层7厘米~16厘米,底周长16米,总面积13平方米。此段长城墙体早年已毁,现辟为耕地。现存墩台位于枯井组台地中央。墩台四周散布大量残瓦片。
YZDT056: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621″,北纬35°59′882″,海拔1870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5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45米,总面积89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四面均为台地,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残瓦片。
YZDT057: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521″,北纬35°59′785″,海拔1875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2.5米,夯层10厘米~13厘米,底周长29.5米,总面积33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长方形。长6米,宽4.5米。墩台四周均为台地,在其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残瓦片。
YZDT058: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437″,北纬35°59′697″,海拔1876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4.1米,夯层5厘米~11厘米,底周长48米,总面积79平方米。整体椭圆形。墙体早年已平为耕地,墩台四周均为台地。
YZDT059: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382″,北纬35°59′601″,海拔1878米。形制为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49米,总面积101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长8米,宽3.5米。西侧为断崖,下为村落。其余三面均为台地。
YZDT060: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332″,北纬35°59′549″,海拔1878米。形制为不规则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米,夯层9厘米~12厘米,底周长58米,总面积102平方米。底部为不规则圆形,顶部基本呈方形,顶长14米,宽6米。墩台四周均为台地。
YZDT061: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273″,北纬35°59′494″,海拔188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11厘米~16厘米,底周长61米,总面积102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顶部为椭圆形,直径6米。长城墙体早年被毁,墩台四周均为耕地。
YZDT062: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229″,北纬35°59′433″,海拔1887米。形制为不规则长方形,黄土质结构,损毁严重。现存高为2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61米,总面积201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长22米,宽11.5米。顶部被当地村民推平,种植农作物。
YZDT063: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103″,北纬35°59′353″,海拔1890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6米,夯层5厘米~8厘米,底周长35.5米,总面积42平方米。整体呈鱼脊形。西侧为坡地,其余三面为台地。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残瓦片。
YZDT064: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夯层7厘米~16厘米。东经106°11′080″,北纬35°59′295″,海拔189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4米,底周长54米,总面积110平方米。底部为不规则圆形,顶部较平坦。西面为坡地,其余三面为台地。
YZDT065: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枯井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1′040″,北纬35°59′269″,海拔189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4.5米,夯层9厘米~11厘米,底周长36米,总面积43平方米。底部为不规则圆形,东南面被村民取土削去,西为坡地,其余三面均为台地。
YZDT066: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1′036″,北纬35°59′223″,海拔1828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6米,夯层6厘米~13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03平方米。整体呈长条形。长21米,宽6米。墩台四周均为村民耕地,地势平坦。
YZDT067: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1′995″,北纬35°59′208″,海拔1889米。形制为不规则长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4米,夯层7厘米~10厘米,底周长29米。总面积15平方米。整体呈长条形,长10.5米,宽1.5米。东南部被当地群众平地挖去。西面为坡地,北面为耕地。
YZDT068: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0′194″,北纬35°59′341″,海拔1901米。形制为不规则长方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2米,夯层6厘米~9厘米,底周长32米,总面积50平方米。整体成不规则长条形,长11米,宽4.5米,西为坡地,其余三面为台耕地。
YZDT069: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10′741″,北纬35°58′995″,海拔1894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3.2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33米,总面积40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圆形。东侧为壕沟,西南北三面均为耕地。
YZDT070: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0′654″,北纬35°58′999″,海拔1895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沙石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为4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43米,总面积51平方米。墩台四周均为台地。
YZDT071: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0′576″,北纬35°59′008″,海拔1899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沙石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米,夯层10厘米~12厘米,底周长41米,总面积48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长条形。顶部呈椭圆形,长9米,宽2.5米。东西为残存墙体,南北两侧为耕地。
YZDT072:所在位置为开城镇吴庄村三组。地处东经106°10′436″,北纬35°59′010″,海拔1894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沙石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7厘米~12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87平方米。整体呈不规则长条形。南北两侧为台地,西临河道。在墩台周围散布大量残瓦片及一础石。础石长27厘米,宽21厘米,厚11厘米。在础石正中有一圆形础窝,直径16.8厘米。
YZDT073:所在位置为中河乡小沟村孙家庄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10′251″,北纬35°59′047″,海拔1894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沙石质结构,保存比较好。现存高为8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49米,总面积99平方米。整体呈长条形。东临河道,南侧为小路,西为固(原)将(台)公路,北侧为台地。
YZDT074:所在位置为中河乡小沟村后磨河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09′546″,北纬35°59′105″,海拔1920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相对保存较好。现存高为5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46米,总面积81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东侧高5米,西侧高4.5米。顶部较为平坦,呈长方形,长7.1米,宽4.5米。所处位置西高东低,东距固将公路300米,距海子峡河800米,西距白马山角500米,南侧为台地,500米处为叠叠沟丘陵地带,北距孙家庄村落1000米。墩台四周为耕地,西侧部分被破坏,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绳纹板筒瓦残片。
YZDT075:所在位置为中河乡小沟村后磨河村民小组。地处东经106°09′174″,北纬35°59′106″,海拔1964米。形制为圆柱形,黄土质结构,保存比较好。现存高为3.5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38米,总面积50平方米。呈不规则圆柱形。顶部平坦,直径7.6米,底直径8.9米。现存高度2.1米~3.5米。位于白马山底部山腰,叠叠沟与海子峡沟之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固(原)将(台)公路绕墩台西、北、南而行。东距固将公路300米,北距固将公路100米,西南靠白马山,南距后磨河城障50米。墩台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绳纹板筒瓦残片。
YZDT076:所在位置为张易镇红庄村二组。地处东经106°05′268″,北纬35°53′183″,海拔2221米。形制为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南高3.2米,北高7.3米,夯层8厘米~13厘米,底周长97米,总面积163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圆形,顶部平整,呈椭圆形,直径4.5米。由于常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踩踏,四面均有不同程度塌落,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粗细绳纹残瓦片。地理位置处于红庄村西南530米的西山半山腰上,东距固将公路1000米,南距红庄村二组城障31米,西距村庄590米,北距一村间公路950米。
YZDT077:所在位置为张易镇黄堡村八组(樊西堡)。地处东经105°59′24″,北纬35°48′56″,海拔1950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6.9米,夯层7厘米~9厘米,底周长65米,总面积162平方米。保存基本完整,当地农民耕地时底部略有损坏,平面呈圆形,整体呈馒头状。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粗细绳纹残瓦片。地理位置处于张易南山和北山之间,北距固将公路400米,距北山550米,南距南山600米,西距樊西堡墩台100米,距马莲水库150米。
YZDT078:所在位置为张易镇黄堡村八组(樊西堡)。地处东经105°59′19″,北纬35°48′56″,海拔1941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3.2米,夯层8厘米~10厘米,底周长21米,总面积25平方米。呈不规则圆形,由于常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耕地取土踩踏,四面均有不同程度塌落。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粗细绳纹残瓦片。处于张易南山和北山之间,北距固将公路400米,距北山550米,东距樊西堡墩台100米,南距南山600米,西临马莲水库。墙体向西延伸残存60米,墙体高0.75米~2.1米,顶宽1.5米~3.45米,低宽2米~4.5米。
YZDT079:所在位置为清河镇十里村二组。东经105°17′498″,北纬36°03′480″,海拔1688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5.1米。夯层10厘米~15厘米,底周长43.5米,总面积98平方米。呈不规则长条形,顶部呈鱼脊状。东距清水河1000米,南距十里小古城子80米,西距固(原)胡(大堡)公路约3000米,北距外长城约2000米。由于常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耕地取土踩踏及墩台北侧农田灌溉时水的浸泡,使四面均有不同程度塌落,周围散布大量泥质灰陶粗细绳纹残瓦片。
三、西吉战国秦长城线上的墩台(敌台、墙台)
XJDT001:所在位置为马莲乡巴都沟村。地处东经105°56′522″,北纬35°48′425″,海拔1898米。形制为不规则长方形,黄土质结构,损毁严重。现存高3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38米,总面积70平方米。四周严重坍塌,尤其墩台南侧完全倒塌。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南距马莲河60米,距南山450米,北距固(原)将(台)公路100米,距北山600米。损毁的主要原因是自然侵蚀、渠水浸泡及人为取土。
XJDT002:所在位置为马莲乡马莲村二组。地处东经105°55′442″,北纬35°48′301″,海拔1886米。形制为不规则三角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3米,夯层5厘米~10厘米,底周长15米,总面积10平方米。位于马莲河北岸上,这里地势平坦,四周种植各种农作物。东、南两面临马莲河,南过马莲后为村庄,距南山180米,北距固将公路600米,距北山1100米。损毁原因主要是自然侵蚀、渠水浸泡及人为取土。墩台四周散布少量灰陶残瓦片。
XJDT003:所在位置为马莲乡张堡塬村三组。地处东经105°54′148″,北纬35°48′171″,海拔187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4.6米,夯层5厘米~10厘米,底周长52米,总面积133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底部呈不规则圆形,顶部呈方形。四周散布较多灰陶残瓦片。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南距马莲河280米,距南山450米;北距固将公路1000米,距北山1800米,东北侧为树林。墩台向西南延伸有长49米的长城墙体,墙高1米~2米,顶宽0.5米~2米,底宽4米~12米。损毁原因主要是自然侵蚀及人为取土。
XJDT004:所在位置为马莲乡张堡塬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3′105″,北纬35°48′105″,海拔1852米。形制为不规则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9.8米,夯层6厘米~12厘米,底周长84米,总面积163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整体呈鱼脊状,顶部呈圆形。东面顶部有一直径0.6米人为破坏的洞口,四周散布少量灰陶残瓦片。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南距马莲河50米,距南山150米,北距固将公路518米,距北山820米。损毁原因是农民耕地取土及自然风雨侵蚀。
XJDT005:所在位置为马莲乡张堡塬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3′073″,北纬35°48′365″,海拔1851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差。现存高5米,夯层5厘米~11厘米,底周长30米,总面积35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四周散布少量灰陶残瓦片。南距马莲河200米,距南山410米;北距固将公路318米,距北山500米。在墩台北侧200米处建有一淀粉厂。南北山下为居民村落。损毁原因是农民耕地取土以及自然侵蚀。
XJDT006:所在位置为将台乡火家沟村。地处东经105°52′501″,北纬35°48′473″,海拔1848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相对保存较好。现存高5.5米,夯层7厘米~11厘米,底周长52米,总面积162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四周散布少量灰陶残瓦片。现存连接墩台的长城墙体,向西延伸有92米,墙体海拔1843米,方向为东偏北10°,南距马莲河109米,北距固将公路58米,距北山150米,南北山下为居民村落。损毁原因主要是农民耕地取土及自然侵蚀。
XJDT007:所在位置为西吉县将台乡火家沟村。地处东经105°52′614″,北纬35°48′760″,海拔1865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5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34米,总面积28平方米。东南侧塌毁,现状呈半圆状,四周散布少量灰陶残瓦片。东南距马莲河10米,北距固将公路139米,距北山1290米。损毁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风雨侵蚀以及农民耕地取土。
XJDT008:所在位置为将台乡牟荣村五组。地处东经105°51′530″,北纬35°48′959″,海拔1843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相对较好。现存高7米,夯层8厘米~12厘米,底周长64米,总面积110平方米。东南面上半部有一直径1.2米、深1.5米的洞口,夯层较清晰,中间包含少量残瓦片及大量沙石颗粒,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南距固将公路100米,北靠北山1200米。损毁原因是自然腐蚀及村民耕地取土。
XJDT009: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1′176″,北纬35°49′044″,海拔1840米。形制为鱼脊状。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差。现存高9米,夯层4厘米~10厘米,底周长51米,总面积125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破坏严重。南侧230米处为一变电所,距固将公路280米。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损毁原因主要是当地农民耕地时取土及墙底水渠侵蚀造成。
XJDT010: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1′037″,北纬35°49′040″,海拔1836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差。现存高6.8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底周长32米,总面积24平方米。呈半圆形,破坏严重。损毁原因主要当地农民耕地时取土及墙底水渠长期侵蚀造成。墩台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南距固将公路950米。
XJDT011: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0′913″,北纬35°49′037″,海拔1828米。形制为椭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一般。现存高8米,夯层6厘米~10厘米,底周长36米,总面积76平方米。整体呈椭圆形,破坏严重。损毁原因主要是当地农民耕地时取土及墙底水渠侵蚀造成。具体位置西距葫芦河120米,南距固将公路450米,距明台村城障17米~38米,北距202省道550米。四周散布有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
XJDT012:所在位置为将台乡保林村五组。地处东经105°45′31″,北纬35°47′036″,海拔1791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好。现存高6.7米,夯层5厘米~8厘米,底周长55米,总面积145平方米。所处地势较为平坦,墩台保存基本完好,在其南侧上部有一直径0.8米,深2米的洞口和面积约10平方米的塌方。墩台的西北面有一条东北至西南的冲沟,北部地势略高,东距202省道7米,向东105米处为马莲河,在河的东岸为村庄,村庄紧靠东山,西面50米处为葫芦河,河西岸为西山,有当地人所开办的机砖厂5家,南侧150米处为一骨粉厂。
XJDT013:所在位置为将台乡东坡村四组。地处东经105°48′43″,北纬35°45′036″,海拔1772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差。现存高1.16米,夯层7厘米~11厘米,底周长64米,总面积231平方米。破坏严重,现存土墩3块,南北两侧较大,中间土墩较小。墩台位于东西两山之间的川地上,东侧为一村间拉运农作物的小路,距202省道约500米,再向东100米处为东河,西侧地势较为平坦,距葫芦河约200米,北部地势略高,损毁主要原因是当地农民平地时取土,另外,农民把墩台作为压粪场。
XJDT014,所在位置为将台乡东坡村八组。东经105°45′25″,北纬35°45′13″,海拔1766米。夯层6厘米~11厘米。形制为不规则半圆形,黄土质结构,保存较差。现存高2.76米,底周长21米,总面积14平方米。破坏严重,四周散布少量泥质灰陶残瓦片。东侧300米处为村落,400米处为202省道;西侧距葫芦河120米。损毁原因主要是当地农民平地取土及长期取土压粪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