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2500000004

第4章 古代最宏伟的建筑工程

——宁夏固原战国秦长城调查报告之一

冯国富 王金铎 杨宁国

一、固原战国秦长城的历史渊源、起止地点与位置走向

春秋时期的固原,生活着史称“西戎八国”中的义渠戎和乌氏戎。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用戎人由余之谋,用兵西北,曾征战西戎诸国,大获全胜,扩地千里。”《史记·匈奴列传》记:“当是之时,秦晋为强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和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秦最初建国于渭水上游,其后诸族复起,秦不能保有其地,后迁至今陕西咸阳东北。至战国初年,秦国用商鞅变法图强,国势复振,东与关东诸侯抗衡对立,南去巴蜀之地,占有长江上游一时之盛。止于西北之地,诸族时服时叛,仍为秦后方最大之威胁。当时在西北以义渠戎最为强大,已经立国,与秦国抗衡,与秦时战时和,其所在地与秦国境相接,地域包括今甘肃东部、南部,宁夏南部和陕西北部地区。惠文王时(前337~前311年),秦王大举发兵,夺得义渠国“徒泾二十五城”。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昭王的母亲宣太后与义渠戎王私通淫乱,宣太后诱杀义渠戎王于甘泉宫,秦乘义渠国无主,起兵攻破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战国秦长城的来源,至今其遗址保存较好。这段长城的基本走向为:西起今甘肃临洮县北新添镇三十里墩南平望儿嘴(洮河东岸高地,东临深沟,西望洮河,北为大碧河,地势险要),经过临洮县全境,东南行经渭源县至陇西县,再东北行,经通渭县至静宁县进入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境,沿葫芦河东岸北上,经马莲川河(葫芦河支流)北岸东进,越陇山(今六盘山)入原州区境,过海子峡河(清水河支流)绕固原城西北过清水河至李家塔山,再东南行至河川,沿骆驼河西岸南行入彭阳县境,又沿小河川(小河川为茹河支流)东南行至小河口,再北行至白岔后又东行过城阳乡长城塬,再东北行入孟塬乡境,又东北行进入甘肃镇原县、环县、华池县境,再东北行进入陕西省甘泉、延安、绥德、米脂等县市境达黄河西岸。这段长城西以洮河为限,东以黄河为险,全长千余千米。

二、固原战国秦长城的主体调查

(一)长城主体(墙体)

长城属于规模巨大、构造复杂的古代军防工程,它的建筑包括长城主体(墙体)、敌台和墙台(亦称墩台)、长城沿线两侧的烽燧(烽火台),以及长城内侧的城障、城堡、关城等附属设施,共七部分组成。

长城主体是指长城墙体以及在墙体上修建的旨在加强长城防御能力的各种建筑物。长城的附属设施是指不与长城墙体相连,在长城内外修建的辅助性军防设施。长城的主体至少应包括长城的修筑时代、起止地点、位置走向,还有长城的长、高、宽、形制结构等部分。长城主体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它翻山越岭,过草原,经戈壁,穿沙漠,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万里城墙把成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墙台、烽燧连在一起,成为一项古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观。历代长城的城墙建筑形式、建筑方法、建筑结构都不完全相同,即便是同一时代的城墙也因地制宜,在建筑结构和形式上也各具特点。

宁夏固原属黄土高原地带,因此,这段战国秦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这是秦人总结出修筑长城的原则,无论是修筑在山脚上,还是在山角下,不论是沿河岸、沟边,或是在平川、高原,均为就地取土,夯筑而成。河岸、沟边,辟为悬崖,平川、台地、高原,均以城外侧取土,形成壕沟。长城整体外侧陡立,内侧平缓,形成防攻优势。

具体分布与走向是:由甘肃静宁县原安乡境进入宁夏固原西吉县境,沿葫芦河东岸北上,经兴隆镇的黄岔、玉桥、兴隆至将台乡的东坡、保林、明荣、明台村,折向东进入马莲乡境;沿马莲川河北岸东进,经牟荣、火家沟、张堡塬、陈家堡子(巴都沟)村再进入原州区张易镇境,经黄堡(樊西堡)、阎关折向北,过红庄,越陇山(今六盘山),穿滴滴沟又进入中河乡油房沟村南(孙家庄);又折向东过海子峡河,经吴庄西北行至苦井后进入清河镇的阎家庄;再经陆家庄、长城、明庄、海堡北侧分内外城。内城经海堡、郭庄向东经十里、过清水河至陈家沟(沙窝二组);外城从海堡、郭庄、绕乔洼(南王堡),经郑磨过清水河至陈家沙窝。内外城合并后,又东南行过李家塔山、水泉湾进入喇家阳洼、蔡家洼至河川乡马家坪、海坪、上坪、母家沟、上黄,东南行至黄家河。沿骆驼河东南行入彭阳县古城镇境,沿小河川西南侧经田庄、郑庄进入白阳镇的袁老庄。经罗堡、小河口再北上,过陡坡村(杨湾、陡坡),再东行过白岔村(余崾岘、白岔、下岔)后又进入城阳乡长城村的乔渠村民小组,过长城塬,经祁庄过涝池村的张沟圈折向北至杨小庄。沿沟东侧北行至孟塬乡虎山庄的施平,再北行经赵山庄、草滩(与甘肃镇原县武沟乡孟庄的白草洼)交界处,过沟至韩家台,又北行进入马崾岘(东侧为镇原县马渠乡的城墙湾)。又过沟至孟塬乡张家湾、玉塬村(麻黄洼、糜岔塬)。再过马渠乡的山庄湾后,经孟塬乡的牛耳塬进入甘肃镇原县境。据2006年对这段长城资源现状详查,此段长城西起西吉县兴隆镇的黄岔、玉桥至将台乡,东止彭阳县孟塬乡(与甘肃省镇原县武沟、马渠两乡交界地带)的张家湾、玉塬、牛耳塬。跨越西吉、原州、彭阳三县(区)的12个乡(镇),共39个行政村,调查距离长200余千米。调查共发现现存长城主体28段,总长24208.5米,其中敌台、墙台166个,沿线烽燧(烽火台)29处,城障13座,城堡、关城5座。其中彭阳县境内现存长城主体10段,总长12397米,敌台、墙台73个,沿线烽燧8处,城障3座,未发现同时期的城堡、关城;原州区境内现存长城主体5段,总长10098.5米,敌台、墙台79个,沿线烽燧9处,城障9座,城堡、关城4座;西吉县境内现存长城主体13段,总长1713米,敌台、墙台14个,沿线烽隧12处,城障1座,城堡、关城1座。

此次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是在前人调查和研究史料的基础上,以传统田野考古调查的方法,采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这段长城主体(包括墩台)的起止地点、位置走向(详址落实到自然村俗名)、形制结构、时代、保存现状及沿线的烽燧、城障、城堡,关城的长、宽(顶部、底部)、高,保存现状,以及毁坏因素等都作了详细调查。本文就实地详查结果(由东至西)选择部分略作叙述。

长城主体(墙体),俗称长城梁梁,构筑方法及类别为夯筑土墙。始筑于战国秦,秦代以后增修加筑。公布年代为战国秦长城(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为所在县(区)人民政府(文博单位)。

1.彭阳县孟塬乡玉塬段长城。现存长度为826米,南北走向,北偏西20°。起点所在位置为玉塬村糜岔塬顶部(俗名麻黄洼),东临一断崖,南侧为麻黄洼,西侧为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三禾村米塬组一农户麦场,北侧为平原,是甘肃、宁夏两省区(塬上以长城墙体为界)交界处,为山禾村米塬与玉塬村糜岔塬台地。地处东经106°55′12″,北纬35°56′36″,海拔1610米。终点所在位置为玉塬村糜岔塬麻黄洼底部,东、南、西三面临沟,北侧为麻黄洼。在墙体终点东面36米处有一村民住户。地处东经106°54′980″,北纬35°56′297″,海拔1471米。顶部宽为0.5米~1.9米,底部宽为1.5米~8.8米。现存高1.5米~2.8米,夯层厚11厘米~14厘米。墙体保存比较完整,除顶部损毁严重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所处位置为麻黄洼的山坡地上,墙体两侧低凹形成壕沟,墙体截面基本呈三角形,顶窄底宽,两侧均有不同程度的塌垮,从山坡上远看形成一道脊梁状。

2.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长城(此段长城位于甘肃省镇原县境内,东西走向,北侧为彭阳县孟塬乡马崾岘村),墙体分三段:

(1)第一段,长216米,东西走向,东偏北5°。起点所在位置为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三禾村城墙湾组深沟的底部,东距沟300米,南北两侧为沟壑区及村落,距墩台400米,地处东经106°54′44″,北纬35°55′45″,海拔1450米,顶部宽1.5米~3米,底部宽3米~10米,墙体高2.5米~5.7米,夯层厚9厘米~14厘米。终点位于城墙湾山腰中部,南侧为壕沟及居民村落,北侧为坡台地。墙体高4米~5.7米,顶部宽1.5米~2米,底部宽4.5米~8米。墙体所处地形为三沟交汇地带的西山坡上,地势西高东低。西面顶部为塬上平台地,东部山底部为山下深沟。墙体保存较好,除顶部风雨侵蚀向两侧塌落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所处位置为沟壑区,长城沿沟西山坡地而行,南北两侧为村落,距村间公路400米,该公路为近年新修的一条穿沟公路。这段长城墙体被当地群众耕种土地时开有三个豁口,为农村便道。

(2)第二段,长347米,南北走向(北偏东20°),起点地处东经106°54′33″,北纬35°55′34″,海拔1545米,墙体高2米~3.6米,夯层厚8厘米~10厘米。终点地处东经106°54′27″,北纬35°55′24″,海拔1583米。顶部宽0.5米~2米,底部宽3米~6米。现存高为2米~3.6米,夯层厚7厘米~11厘米。墙体保存较好,除顶部风雨侵蚀向两侧塌落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长城两侧为坡台地及村落。整个长城有两个豁口,为当地群众所开的村间小路。所处地势西高东低。

(3)第三段,长286米,南北走向,北偏东40°。起点位于城墙湾山坡上部,东侧为居民住户临沟,西为坡台地,地处东经106°54′26″,北纬35°55′23″,海拔1581米,墙体高1.3米~4.8米,夯层厚9厘米~15厘米。终点位于城墙湾顶部塬上台地中,地处东经106°54′21″,北纬35°55′17″,海拔1596米。这里地势平坦,东侧为台地,西侧为缓坡地。顶部宽0.5米~4.5米,底部宽2米~4.5米,墙体高1.5米~4.8米,夯层厚8厘米~16厘米。墙体保存较好,除顶部风雨侵蚀向两侧塌落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长城两侧临沟及村落。

3.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段长城。长为436米,东西走向,东偏北25°。起点所在位置为草滩村韩家台,地处东经106°54′035″,北纬35°55′117″,海拔1600米。墙体高0.5米~1.8米,顶部宽0.3米~1.8米,底部宽1米~4.8米。终点墙体高1.5米~3.9米,顶部宽0.5米~1.8米,底部宽3米~12米,夯层厚8厘米~12厘米,海拔1497米。墙体保存较好,除顶部损毁严重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所处位置为韩家台塬上台地中,分两段,一段长为229米,东侧为台地,距台东塬边30米处有一烽火台,距西12米处为村间小道,距北20米处为村级公路。另一段长为207米,地处洼面坡地,东起塬边,西止沟边断开,呈山梁状,东西两侧为陡坡耕地。

4.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长城。(此段长城位于宁夏与甘肃两省区交界处,东为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孟庄村白草洼,西为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整个地势为三沟交汇地带,东北低,西南高。东侧为坡地及村庄,西侧为草滩村阳洼台坡地。南为村间小路,北面临沟为坡台地。长城位于南北两沟之间的山梁上(当地人叫长城梁)。

长城总长1996米,南北走向。起点地处东经106°33′30″,北纬35°54′65″,海拔1515米,墙体高3米~6米,顶部宽1米~2.3米,底部宽3米~8米,夯层厚11厘米~12厘米。终点地处东经106°54′980″,北纬35°56′297″,海拔1471米。现存墙体高3米~6米,顶部宽1米~5米,底部宽3米~8米,夯层厚9厘米~12厘米。墙体保存较好,除顶部风雨侵蚀向两侧塌落外,底部保存基本完整。所处位置较高,呈山脊状,东侧为白草洼坡地及住户,西侧为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阳洼台坡地。在墙体两侧坡地现已退耕还林,植被保存较好,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也使墙体得到了有效保护。

5.彭阳县白阳镇白岔村墙体。长7781米,东西走向。起点所在位置为白阳镇白岔村下岔自然村,地处东经106°44′719″,北纬35°52′279″,海拔1687米。墙体高1米~3.5米,夯层厚8厘米~13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白阳镇陡坡村(财神崾岘)。地处东经106°39′744″,北纬35°52′239″,海拔1521米。现存高1米~3.5米,夯层厚8厘米~13厘米。整体顶部宽为0.5米~2.3米,底部宽为1.5米~4.2米。墙体保存较好。长城在山梁之上的墙体保存基本完整,植被覆盖良好,墙体大多数呈三角形。地处壕沟及平地者损毁严重,部分墙体呈断线状,但长城墙体上墩台保存较好。早年修通的城(阳)陡(坡)公路沿山左右穿越长城而过。

6.原州区清河镇沙窝(内城)长城。长98米,东西走向。起点所在位置为清河镇沙窝村陈家沟(沙窝二组),地处东经106°17′707″,北纬36°03′569″,海拔1677米。墙体高1.5米~2.1米,夯层厚7厘米~11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亦为清河镇沙窝村陈家沟,地处东经106°17′645″,北纬36°03′553″,海拔1678米,夯层厚7厘米~11厘米。顶部宽0.5米~1.5米,底部宽1米~2.5米,现存高度1.5米~2.1米。墙体严重损毁。长城东临清水河,西为一村间小路,南北两侧为耕地,墙体由于早年平田整地加之农田灌溉塌毁。

7.原州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至长城村阎家庄段(外城)长城。长9075米,走向为东北转西南。起点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郑磨村一组,地处东经106°17′684″,北纬36°04′176″,海拔1667米。墙体高1.5米~12米,夯层厚9厘米~15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清河镇长城村阎家庄,地处东经106°12′161″,北纬36°00′655″,海拔1849米。现存高度为1.5米~12米,夯层厚9厘米~15厘米。顶部宽为1米~3.5米。底部宽为2.6米~15米。这段长城墙体保存完整,部分地段墙体略有塌落或损毁,在郑磨段长城南侧为村间公路,北侧为农用水渠,由于长期侵泡,墙体渗透严重。在清河镇长城村的阎家庄,部分长城主体被当地群众耕种时有损毁情况。这段墙体固(原)胡(大堡)公路、银(川)平(凉)公路、福(州)银(川)高速、309国道等公路分别从清河镇郑磨村、明庄梁、长城村四处横穿而过。2005年10月,原州区文物管理所受自治区文物局指派对战国秦长城福银高速公路切口处进行了砌护。清水河在这段长城的起点(郑磨村一组)自南而北穿过。其余的长城墙体保存完好,也是宁夏境内乃至甘宁陕战国秦长城主题保存最好的一段。墙体之间墩台清晰,内侧城障、关城遗址尚存。墙体上每隔130米~200米就有一座墩台,现状呈馒头状、鱼脊状、圆形、椭圆形等。在长城内侧每隔2.5千米左右就有一座城障,城障大多数为方形。

8.原州区清河镇吴庄至中河乡孙家庄段长城。长686米,东西走向。起点所在位置为原州区开城镇吴庄村二组、三组。地处东经106°10′764″,北纬35°58′996″,海拔1893米。墙体高0.8米~6米,夯层厚6厘米~12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中河乡油房沟村孙家庄,地处东经106°10′241″,北纬35°59′045″,海拔1890米。墙体现存高0.8米~6米,夯层厚6厘米~12厘米。顶部宽1米~8米,底部宽2米~12米。墙体损毁严重。海子峡河南北走向穿长城而过。由于此段长城大部分在河道,墙体中夹杂大量的砂石颗粒及石块,因此墙体向两侧塌落严重,顶部较为平坦,墙体保存较低,部分地段夯层模糊。在墙体两侧散布较多建筑石块及泥质灰陶绳纹残瓦片。

9.原州区张易镇红庄村段长城。墙体长276米,南北走向。起终点所在位置为张易镇红庄村二组西山。地处东经105°05′284″,北纬35°53′160″,海拔2215米,现存墙体顶部宽1.2米~2.4米,底部宽1.6米~3.8米,夯层厚8厘米~13厘米。保存较差。所处位置地势南高北低,东西两侧为耕地,南接城障,北为小壕沟。东北距固(原)将(台)公路560米,西北距村庄590米。

10.西吉县马莲乡张堡塬长城。现存有四段。

第一段:长408米,南北走向,北偏西55°,起点所在位置为张堡塬四组(与火家沟一组接壤处)。地处东经105°52′534″,北纬35°48′468″,海拔1863米。墙体高1.5米~5米,夯层厚7厘米~10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073″,北纬35°48′365″,海拔1851米。顶部宽3米~7米,底部宽5米~10米,现存高度1.5米~5米,夯层厚6厘米~11厘米。保存现状:破坏比较严重,两侧为农民耕地,当地村民取土压粪或耕作时均有破坏,在加上自然风雨侵蚀,部分墙体坍塌,个别地方出现断口。南临马莲河100米~200米不等,北侧距固将公路60米~350米,距北山约600米~800米,南、北山下分别为火家沟村民居住地。

第二段:长245米,南北走向,北偏西55°。起点所在位置为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105″,北纬35°48′315″,海拔1843米。墙体高0.5米~2.5米,夯层厚5厘米~12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207″,北纬35°48′296″,海拔1855米。顶部宽0.3米~0.8米,底部宽0.5米~2米,现存高度0.5米~2.5米,夯层厚5厘米~10厘米。南侧为耕地破坏严重,北侧墙体辟为村间小路和水渠,墙体塌毁严重,西侧墙体基本塌平,仅存墙高0.5米~1米,南临马莲河60米,北侧距固将公路380米,距北山约450米,南、北山下分别为火家沟村民居住地。

第三段:长42米,南北走向,北偏西50°。起点所在位置为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285″,北纬35°48′273″,海拔1856米。墙体高1.5米~2.5米,夯层厚6厘米~10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亦为马莲乡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285″,北纬35°48′273″,海拔1855米。顶部宽0.5米~1.9米,底部宽0.8米~3.1米,现存高度为1.5米~2.5米,夯层厚1.5厘米~2.5厘米。墙体两侧为耕地,人为因素及风雨侵蚀致墙体部分塌落,东侧墙体中间开裂,南临马莲河90米,北侧距固将公路480米,距北山约550米。

第四段:长41米,南北走向,北偏西45°。起点所在位置亦为张堡塬四组。地处东经105°53′323″,北纬35°48′241″,海拔1861米。墙体高1.8米~3.6米,夯层厚5厘米~10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也是张堡塬四队,地处东经105°53′328″,北纬35°48′247″,海拔1862米。顶部宽0.5米~1.9米,底部宽0.8米~3.1米,现存高度为5米~10米,夯层厚1.5厘米~2.5厘米。墙体毁坏严重,东临一村间小路,靠近村庄。南临马莲河130米,墙体塌垮,人为挖取直径为1.2米的洞口。北侧距固将公路490米,距北山约650米。

11.马莲乡火家沟长城。长142米,南北走向,北偏西30°。起点所在位置为马莲乡火家沟村。地处东经105°52′614″,北纬35°48′760″,海拔1856米。墙体高1米~6.2米,夯层厚6厘米~12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仍为马莲乡火家沟村,地处东经105°52′532″,北纬35°48′465″,海拔1856米。顶部宽5米~8米,底部宽5.5米~9米,现存高度为1米~6.2米,夯层厚7厘米~12厘米。墙体毁坏严重。东南临马莲河,距南山780米。北侧距固将公路58米,距北山约600米。墙体东南面部分被辟为村间小路,南、北山下为火家沟村民居住地。

12.马莲乡牟荣村长城。长25米,东西走向,东偏南10°。起点所在位置为马莲乡牟荣村,地处东经105°51′530″,北纬35°48′957″,海拔1843米。墙体高1.5米~3.5米,夯层厚9厘米~12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仍为马莲乡牟荣村,地处东经105°51′530″,北纬35°48′957″,海拔1843米。顶部宽为1米~2米。底部宽为3米~4.5米,现存高为1.5米~3.5米,夯层厚9厘米~12厘米。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墙体四周均为农民耕地,南侧中部有一豁口,为一村间便道,距固将公路100米。

13.将台乡明台村长城,残垣断壁共五段。

第一段:(由西至东)长313米,东西走向,东偏南25°。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0′916″,北纬35°49′040″,海拔1826米。墙体内侧高0.3米~6.5米,外侧高0.68米,夯层厚6厘米~11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仍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1′037″,北纬35°49′036″,海拔1535米。顶部宽0.5米~4米,底部宽1.5米~2.5米,现存高度为0.6米~8米,夯层厚7厘米~10厘米。墙体破坏严重。北侧为一水渠,由于长期侵蚀,塌垮严重,北距北山810米。南侧地势稍高,距固将公路100米。墙体夯层较明显。

第二段:(由西至东)长358米,东西走向,东偏北15°。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四组。地处东经105°51′176″,北纬35°49′997″,海拔1831米。墙体高0.5米~9米,夯层厚7厘米~12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为马莲乡牟荣村五组,地处东经105°51′398″,北纬35°49′997″,海拔1831米。顶部宽0.5米~6米,底部宽1米~9.9米,现存高0.5米~9米,夯层厚8厘米~11厘米。位于马莲川南山与北山之间,北距北山1500米,山下为村落,南距固将公路110米,后延至马莲河。长城呈东西走向,墙体保存基本完整,中间有两小段除被当地农民修作水渠外,其他部分保存较好。

第三段:(由北至南)长25米,南北走向,北偏东30°。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一组,地处东经105°49′45″,北纬35°49′72″,海拔1816米。墙体内侧高1.5米~2.17米,外侧高8米~9米,夯层厚7厘米~15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仍为将台乡明台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45″,北纬35°48′72″,海拔1816米。顶部宽0.5米~1.7米,底部宽1.5米~3.7米,现存高2.6米,夯层厚7厘米~15厘米。墙体破坏严重,顶窄底宽,截面呈三角形。人为破坏较为严重,东侧为当地农民耕地,西侧则因风雨侵蚀自然塌垮。

第四段:(由北至南)长12米,南北走向,北偏东20°。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46″,北纬35°40′67″,海拔1818米。内侧高1米~2.58米,外侧高8米~9米,夯层厚7厘米~15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亦为将台乡明台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45″,北纬35°48′72″,海拔1816米。顶部宽1米~2.04米,底部宽1.5米~5.3米,现存高2.6米,夯层厚11厘米~16厘米。墙体损坏严重。顶窄底宽,截面呈三角形。东侧为当地农民耕地,人为破坏较为严重,西侧则被风雨侵蚀自然塌垮。

第五段:(由北至南)长20米,南北走向,北偏东10°。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台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44″,北纬35°48′59″,海拔1816米。墙体内侧高0.8米~2.55米,外侧高8米~9米,夯层厚7厘米~15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亦为将台乡明台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45″,北纬35°48′72″,海拔1816米。顶部宽1米~2.04米,底部宽1.5米~5.3米,现存高2.6米,夯层厚10厘米~15厘米。墙体破坏严重,顶窄底宽。四周均为农民耕地,东侧地势较为平坦,西侧为干沟,近些年无水流,地势低洼,由于风雨侵蚀自然塌垮。两侧也有人为取土现象。

14.将台乡明荣村长城。(由北至南)长35米,南北走向,北偏东35°。起点所在位置为将台乡明荣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24″,北纬35°48′18″,海拔1806米。墙体内侧高1.5米~2.52米,外侧高2.5米~4.52米,夯层厚7厘米~15厘米。终点所在位置仍为将台乡明荣村一组,地处东经105°49′24″,北纬35°48′18″,海拔1808米。顶部宽1.3米~4.3米,底部宽3米~6.5米,现存高0.5米~9米,夯层厚8厘米~12厘米。墙体四周均为农民耕地,顶窄底宽,破坏严重。东侧地势较为平坦,西侧为干沟,近些年无水流,地势低洼,由于风雨侵蚀自然塌垮严重。城墙东侧由于人为取土压粪,墙体继续遭到破坏。整个墙体位于东山和西山之间,墙体呈南北走向,靠西10米~50米为干河,早年水已干枯,现在被当地农民耕种。向西50米~200米为葫芦河,是贯穿西吉县南北的主要河流,近些年来,河水基本干枯。在西山脚下,有五家砖厂。此段长城距西山脚下约500米,东侧主要为农民居住区,距城墙东380米左右为202省道,在202省道的两侧为当地村庄,再向东至东山脚下,为东河,它是从马莲川河而下的一条河流,现在水也很少,城墙距东山脚下600米~800米。

三、秦始皇万里长城之所在

关于秦始皇时期所筑长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载:秦统一六国之后,建都咸阳,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了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首都咸阳北去匈奴所居河南(今内蒙古境黄河以南地区)之地不远,秦始皇恐匈奴将为后患,一旦有警,不数日,咸阳直接受其威胁,故而用兵伐之,必须解除其后顾之忧,必使匈奴北退,不然,则始终不能安枕。始皇开边重在河南之地,也就是今地理上所称的河套地区。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命蒙恬将兵三十万众(《史记·匈奴列传》作十万众,《淮南子·人间训》作五十万众),北击匈奴,掠取河南地,并渡河北上,斥逐匈奴北退”。蒙恬用兵匈奴,起自上郡,也就是今陕西榆林地区。公元前215年蒙恬北击匈奴,占领了河南地,夺回了黄河以北到阴山一带地区。《史记·蒙恬列传》也记:“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阴山、北假中(今内蒙古河套以北,阴山以南),筑亭障以逐戎人。同时,对原战国秦长城进行了修筑,并向北、向西利用黄河天堑,沿河设障,屯兵驻守。构成了卫护秦王朝西北边疆、防御匈奴骑兵南下的一道屏障。蒙恬北逐匈奴之后,以重兵留居上郡,前后凡九载,并以太子扶苏为其副,即开始长城的修建工作。在此九年中,蒙恬倾力专为防御匈奴而修建长城,是其主要工作之一。至于秦始皇时期修筑长城的所在方位,其最北界属战国时赵、燕两国长城。西起高阙(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内),东至造阳(河北北部),与燕时(辽宁北部)旧长城相接。关于赵国长城的起止地点,据《太平寰宇记》引《志》云:“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又北(应是又东)九百里得造阳。”五原塞(秦时为九原郡,汉因之改为五原郡),当属赵国在高阙一带所筑长城,而造阳则是与燕国长城相接处。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秦之长城,《通典》记战国时赵武灵王北伐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据胡。《史记·秦本纪》载“始皇并天下,使蒙恬将兵三十万众,北逐戎敌,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盖秦始皇并燕赵,就燕赵所筑者,联属之使为一线。考其地址,自今甘肃岷县之西,迤逶而北,越河抵贺兰、阴山,折东至热河,越辽水,又南越佟家江、鸭绿江,直抵朝鲜黄海道,此秦之长城也。城址北负阴山,今阴山一带,时有古城错列,泥石虽已剥落,而遗迹尚隐然可辨。

由此可见,秦始皇时修筑长城其大体有二,一是西北段:秦灭六国后,始皇使蒙恬将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后,以河为塞,沿黄河立置四十四县城。西起兰州,又沿黄河东北行(至今白银,宁夏的中卫、吴忠、银川,内蒙古的乌海、临河等市境)至九原(今包头)。此所谓县与城者,实则防边之要塞也。因九原位于河套之东北,为边防重地,并立其地为九原郡。二是西北与东北段:将战国时秦、赵、燕等国所筑长城连接,进行了修补(加)筑,又扩筑了许多部分。但在西北者有二:一为今兰州东至包头,沿河而置塞之为一边;二为秦昭襄王时所筑长城(应为内边),西自临洮东北行经固原至绥德达黄河后,沿河西岸北上至今包头。共同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临洮境,再东北行穿越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境至辽宁(辽河)东部,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有名的万里长城。从此,这一古代世界上最宏大的建筑工程便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大地上。

同类推荐
  • 三国群英传之五虎将

    三国群英传之五虎将

    他们莫名回到三国。他们改变历史之录。他们可比智比谋士。他们威猛于乱世间。他们皆为文臣武将。他们在乱世中生存。他们骁勇于沙场中。他们生存于乱世中。他们有这传奇故事。
  • 历史掌故(下)

    历史掌故(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汉末仗剑行

    汉末仗剑行

    大梦忽醒来往事已千年一个爱好三国历史的现代普通青年,突然要面对一个千疮百孔的迟暮帝国。是该随波逐流,成为历史浪潮中的一名看客;还是逆流而上,当一名斩破大浪的历史投机者?
  • 藏龙传

    藏龙传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背景不是中国历史中任何一个朝代,讲诉米小米,徐清风,张正从小到大的三兄弟在遭遇巨变,以米小米的视角来叙述三个人走上不同道路的故事。
  • 探骊

    探骊

    唐代天宝末年,天下将乱,蜀中却在上演一场争夺战,少年萧探骊与枭雄郭特对唐门、军队的争夺究竟谁胜谁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明皇的幸蜀和介入又会催生怎样的化学反应?面对唐明皇与唐肃宗的父子之争,萧探骊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被封为“大唐黑骊校尉”之后,他又怎样在藩镇割据中周旋,为大唐续命?暴雨梨花针,死士令,萧颖士书室。。。。。沈逆心,鱼小水,徐容容,陶溪儿。。。。。探骊得珠。得大利者,必冒大险!
热门推荐
  • 小机务和空姐的故事

    小机务和空姐的故事

    一本小小的客舱广播小册子,牵出了一个小机务和一名空姐平淡、真实而又充满曲折的爱情故事。“许诺,这件好看吗?”“好看。”“啊,这么土的样式你也喜欢啊。”“许诺,你觉得这双鞋配我吗?”“不配,太土了。”“这可是现在最流行的款式哎,你竟然说它土。”“许诺,你试一下那件衬衣吧,我觉得挺适合你的气质的……恩,算了,还是挂着比较好看。”
  • 牧令书

    牧令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如夏花之绚烂

    生如夏花之绚烂

    前世纠葛,今生纠缠,痴痴缠缠……我愿为你背负亡国之怨,倾覆江山只为与你在一起
  • 木经

    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希望之光

    末世之希望之光

    来自外太空的R病毒降临地球,导致占据宇宙霸主地位的暗能量大量入侵地球。R病毒的肆虐,暗能量的催化,使得安静平和的地球,进入了超级进化的模式。感染R病毒变成丧尸的人类与动植物与感染R病毒变强的人类与动植物,在暗能量的催化下,逐步登上世界的舞台。史前遗迹在暗能量肆虐的情况下逐步浮出水面。异能,丧尸,,变异动植物,超级生物,远古怪兽等一一登场。一个新的时代悄然来临。且看一个平凡的人如何在这场超级变革中,寻找到那一点希望之光!
  • 二虎山

    二虎山

    江湖险,社会动乱人心惶惶,有着相同志向的王虎和李虎俩人有缘相逢,从此开始了他们的江湖之路,他们带领众人开始走向了江湖闯荡之路。
  • 我的千年狐妖老婆

    我的千年狐妖老婆

    刘枫是一个刚走出大学的小职员。一朝娶得美女总裁为老婆!发现美女总裁竟是千年狐妖所化;于是刘枫从此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 酒瓶少女

    酒瓶少女

    沉入越来越深的海底我突然好想你我突然好孤寂,跌进越来越冷的爱里我突然不能呼吸我突然好想要你。
  • 涅槃之一笑了之
  • 寻你念你却爱上他

    寻你念你却爱上他

    故事的开端是你,为了你来到圣英学校,为了你挑灯夜读换来的却是你一次又一次的重击,终于我的心有了正确的归属,他是一个暖男却有霸道的一面“你是希望我抱你去学校,还是想我骑自行车送你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