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2100000077

第77章 灵州、灵武与吴忠

在宁夏的古代建置中,有灵武县、灵州(洲)县、灵州(灵武郡)之设,它们与今吴忠市、灵武市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但是,四者之间的承传关系又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因袭相承,所以不仅给许多史志著作带来种种误解,而且直到今天,人们还是见仁见智,争议不断。

一、关于灵武县

灵武县,是西汉时期设立在宁夏银川平原河西灌区上游的一个县,属北地郡管辖。《汉书·地理志》载有此县。灵武的得名,是因为县城靠近贺兰山一个山谷的出口处,该山谷名曰“灵武谷”,所以地近此山谷的县城就因山谷之名取为灵武。灵武谷即青铜峡市西贺兰山的柳木高口子。《后汉书·段颎传》有:建宁元年春,段颎率部追剿叛羌“及于灵武谷”的记录。唐朝章怀太子李贤在批注《后汉书》时,有一条注解云:“灵武,县名,有谷,在今怀远县西北是也。”这里的怀远县就是今银川市老城。文中说灵武县城在银川市的西北,可能是板刻时将“西南”刀误为“西北”,后人对此作了改正。明代修成的《嘉靖宁夏新志》记道:“灵武镇,今城南六十里,汉故灵武县,唐镇名,南渡黄河至古灵州五十五里。”志书所说是“城”,就是明代宁夏镇城、唐代的怀远县城、今天的银川市老城。可见,灵武县城与灵州州城并非一处,前者在黄河西岸,后者在黄河东岸(史书称“北岸”和“南岸”),隔河相望。灵武在新莽时改名为威戎亭。东汉撤销灵武县建制。

南北朝魏始光五年即大夏承光四年(428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败大夏国、杀夏帝赫连昌,把夏国降众集体安置在黄河之外的原灵武县城,所以灵武故城在北魏时又称“胡城”(或称胡地城)。北魏太和初(477年),魏军平定三齐(今山东),将今济南一带官民集体迁到今宁夏古浑怀障都尉理所(今银川兴庆区月牙湖乡境内)旧址进行安置,并设立历城郡进行管理。因济南古称历下邑,故有此名。北周时在此城先后设置建安县和历城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县,建安县改隶灵州管辖。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建安县名为广润,后又改大润县(因避隋太子杨广讳)。仁寿元年(601年),再改大润县为灵武县,因为古浑怀障是秦朝大将军蒙恬修筑防御匈奴的重要军事堡垒,故仍以“灵武”为名,以炫耀武力。这是第二次设立位于黄河东岸的灵武县。不久新设立的灵武县治又迁于西汉灵武县故城(北魏改为胡城)。灵武县不仅恢复了原名,又从黄河东岸迁回到黄河西岸而还旧址。归灵武郡(灵州)管辖。

那么,前后两次作为灵武县的县城在哪里呢?据唐朝名相李吉甫所著我国现存的古国家级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图志》所载:(灵武)“东南至州十八里。”(官本为八十八里)“汉渠,在县南五十里。”所谓“汉渠”当指汉、唐二渠的渠首处。据水利专家考证,唐时汉渠与唐徕渠共用一个进水渠口,约在今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东北约十四里处的唐徕渠正闸处。再由此向北50里,到青铜峡市的邵岗乡境内。再从邵岗乡向南80里,大约是今吴忠市利通区古城街道办事处(原古城乡)所在处。从方位和里程来推算,《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唐灵武县,大致就在邵岗乡境内。再寻找一下“胡城”的位置来进行一下互证,据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黄河流经富平县城后,河水“又径典农城东,又北径上河城东,河水又北径典农城东”。在文后郦氏注曰“世谓之胡城”。这段文字出现两处典农城。据专家考证,前一个“典农城”是原著《水经注》的文字,而后一个“典农城”则是郦氏注水经所写的文字。黄河既然从典农城东流过,所以灵武县城在河西,与河东的灵州就不应是同一城了。所以,典农城、胡城、灵武城应为同一城的不同名称。

北宋开宝间(968~976年),改灵武县为军镇,为河外八镇之一。咸平中(998~1003年)被党项首领李继迁占领,升置为顺州。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仍复为灵武县。明朝在宁夏北部改设军卫,废州、府、县,灵武县不复存在,其地归宁夏左屯卫管辖,清朝、民国属宁朔县范围,今为青铜峡市邵岗乡一带。

二、关于灵州(洲)

灵州县(亦称灵洲县),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设县,城址在黄河东岸,《汉书·地理志》载有此县。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所著《汉书注》中,对灵州县得名作了注解,说因为县城在黄河的洲岛之上,“水中可居者曰(州)[洲]。此地在河之(州)[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关雎》的第一组诗写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中的“在河之洲”就是黄河中的一块陆地——小岛。灵州(洲)城的地理环境与《诗经·关雎》所描述的情况相似,可见灵州县应在黄河洲岛之上,所以史书称其为灵洲县。同时《汉书·地理志》还记载,在灵州(洲)县境内有“号非苑”、“河奇宛”两个牧马场。所谓“河奇”,奇就奇在此地“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是个很灵奇的地方,也印证了灵州(洲)得名的缘由。

东晋十六国间,匈奴族铁弗部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改元龙升(407年),今宁夏全境属赫连夏国的势力范围,夏王将灵州改建为果园城,并将他一匹心爱的战马放养在果园城内。因这匹著名的战马口唇为白色,呼“白口骝”当地人就以“白口骝城”来代称果园城,后渐渐读讹而转音为“薄骨律”。北魏灭夏国,于太延二年(436年),改果园城为薄骨律镇的镇城。据唐朝魏王李泰等所著地理总志《括地志》载:“薄骨律镇在河渚之中,随水上下,未尝陷没,故曰灵州。”孝昌二年(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镇城变为州城,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政权后,双方对灵州进行争夺,西魏军曾水灌灵州城,东魏派军于天平三年(536年)把灵州五千军民迁徙到河东汾州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寄治,设侨治灵州(称行灵州)。武定元年(543年),东魏又在宁州(今山西介休)再设侨治灵武郡。而西魏则在大统六年(540年),将水毁的灵州城重新修复,仍作为灵州治城。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其城赫连勃勃所置果园”,并说“[至]今桃李千余株,郁然犹在”,说明汉灵州县城、赫连夏果园城、北魏薄骨律镇城、隋唐灵州和灵武郡城,5者一脉承系,城址没有发生变更。只不过到北魏时期,黄河东支水枯,原洲岛已与南岸陆地连成一片,失去了“在河之洲”的地理面貌。

灵州,在北周时曾于州城设置总管府,隋大业元年(605年)撤府存州,仍名灵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灵州为灵武郡,而灵武县仍是其属县之一,“东南至州十八里”(八十八里),仍在黄河西岸。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灵武郡为灵州,再置总管府。七年(624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灵武郡。至德元年(756年),因太子李亨在灵武郡登基(史称唐肃宗),故一度将灵武郡升格为大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再次改回灵州。开元九年(721年),朔方节度使理所驻州城,成为唐代北方的军事巨防。灵州上隶关内道,先后领回乐、鸣沙、灵武、怀远、弘静、保静、温池等县;灵州都督府管辖安置各少数民族的皋兰、祁连、高丽、燕然、鸡鹿、鸡田、东皋兰、燕山、独龙和“六胡州”(鲁、丽、塞、含、依、契)等羁縻州;朔方节度使,下领9军、6城,分别是朔方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新昌军、天柱军、宥州经略军、横塞军、天德军、天安军和中、东、西三受降城、丰宁、保宁、乌延6城以及新泉守捉。节度使指挥的总兵力64700人,战马24300余匹。其中朔方经略军、丰安军、定远军、新昌军等在今宁夏境内。此外,一度管领单于大都护府、安北大都护府等。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存灵州,废节度使,初领灵武等6县。至太平兴国间(976~984年)领回乐一县(州治城)和灵武等8镇。再至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首领李继迁占灵州,改称西平府而作为党项地方割据政权的临时首府。时州治也仍然同时存在。后西夏又驻翔庆军司于州城。蒙元时期,仍设灵州,先后归西夏中兴等路行省和宁夏府路管辖。明朝,宁夏北部废州、府、县,改为军政合一的军卫管理体制,降改为灵州千户所,曾一度恢复灵州建制,不久再废灵州改为灵州守御千户所。所城曾三迁,从今吴忠市利通区境内迁至今灵武市城关。清朝复为灵州。中华民国时改为灵武县。新中国建立后,仍为灵武县(1996年改县为灵武市),行政上先后归吴忠回族自治州、银南行署和吴忠市管辖。2002年划归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管理。

三、古灵州与今吴忠市、灵武市关系

对于著名的北方军事重镇古灵州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史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更是宁夏地方史和地方志编研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党政领导部门都在重视地方文化建设,关心本土的历史文化,编修家乡的地方志已蔚然成风。各地纷纷挖掘区域历史文化,打文化品牌,搭文化戏台,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服务。古灵州的历史悠久,地位显赫,是一个辉煌的历史符号,而且文脉绵长,薪火不断,确实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地方官员认识到这一点并力求“古为今用”,唤起人们对家乡光荣历史的记忆,接通地方历史文脉,激励今人热爱乡邦,立志为建设新家园而奋斗的精神,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领导班子整体水平的反映。

这里大家普遍关注一个问题是古灵州的地点在哪里?实际上史学界对此已有大量研究,基本上认为古灵州城的故址,在明代以前是比较清楚的,即黄河东、西主支流所夹的一个洲岛之上,北魏以后,与东岸陆地连接,后来虽有兴废变化,而城址基本仍在原处。但到有明一代,灵州城址才有较多变化,不过《明实录》和《宣德宁夏志》对此都有记录。由于黄河主河道向东偏移,河水冲刷东岸,严重威胁到古灵州城的安全,先后发生过三次迁城之举,致使后人对于古灵州城渐渐淡忘莫辨,一代雄关重镇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谜团。据《宣德宁夏志》载:灵州“故城居大河南,今犹存其颓垣遗址,其西南角被河水冲激崩圮。洪武间筑城于故城北十余里。永乐间亦被河水冲圮,今之新城,宣德间陈宁阳、海太监奉旨,相度地形,卜沙山西、大河东,西去故城五里余,命平凉卫指挥钟瑄、左屯卫指挥王刚督工筑者。地土高爽,视旧为胜。洪武间置千户所守之”。《宁夏志》是明太祖朱元璋十六皇子、藩封宁夏的庆王朱栴亲自撰修的一部志书,所记录灵州古城的废迁、重筑之事,都是他镇守宁夏时所亲见、亲历的大事,而且距志书撰稿时间前后不过几年。正如我国方志学鼻祖章学诚在论述“方志属信史”时所说过的话:地方志所记史料因“时近迹真,地近易核”,即时人记时事,乡人记乡事,一般不会出差错,故当系第一手资料,所以历代王朝在编修国家正史之前,一般都要由朝廷颁令全国各地先行修志,“以备国史之征”。这里不防再将《宁夏志》与《明实录》进行比对,据《明宣宗(宣德皇帝)实录》载:宣德二年十一月,“宁夏总兵宁阳侯陈懋奏:灵州千户所城垣,旧距黄河三里,今河水冲激,切近城下,恐致崩陷,难于守御。城东有地高爽宽平,请徙城于彼。上命行在工部遣官复视,果当徙,俟来春用工”。次年又载:宣德三年二月,“徙置灵州千户所于城东。先是宁夏总兵官宁阳侯陈懋奏河水冲决至城下,请徙于城东,命俟来春用工。至是城成,遂徙之”。这就是历史上灵州城的最后一次迁徙,原因具体,时间清楚,即于明宣德三年二月乙丑(1428年2月26日)建成灵州新城,也就是人们今天仍然见到的灵武市古城遗迹。

但是,古灵州的故城遗址又在哪里呢?学界早年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西南”,因为当年只有灵武县的建置,尚无吴忠市(县)建置之故。待吴忠建市(县)以后,许多研究成果亦随之改为“治所在今吴忠市北”或“西北”,按照有关史料记录,古灵州城经“三迁”而后才形成今天的灵武城,距今已有579年。但是在史料中只找到三迁中的两次里数,如再找到漏记的一次,三迁里程相加倒推,也就大约是今天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的地方了,但毕竟缺少一次迁城的里数,所以这个看法仍有一些推测的成分。但是2003年5月8日,在吴忠市利通区古城乡金星小区绿地的建筑工地内,发掘出一座唐墓,并在墓中出土一块石刻墓碑,从这块《唐灵州吕氏夫人墓志铭》内容中得知,墓主人吕氏“终于灵州私第”,葬在“回乐县东原”。灵州与回乐县同治一城,其“东原”为墓葬区,则城就在墓区的西面,其方位正是今天吴忠市利通区境内。然后再与史料、迁徙里数、其他文物古迹和地名传说等诸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古灵州城遗址大体可以断定在今吴忠市利通区辖区内的古城乡、古城湾一带了。当然更为精确的具体地点和古城形制、规模,恐怕还要有待于考古发现。

但是,这并不影响吴忠市和灵武市对古灵州历史文化的利用和开发。因为两市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一家,对古灵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应拥有共同的合法的继承地位。吴忠市利通区虽在地域上与古灵州城有渊源关系,但是在地名上,灵武市又与古灵州有着承传关系。再从行政隶属关系来看,今吴忠市利通区,明代才建堡城,历代都是古灵州的属地。清初,灵武设县,当时的吴忠堡,归灵武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初期,虽一度设立吴忠堡市,但仍然是由灵武县管辖,两地是灵武管辖吴忠的从属关系。1950年改设省辖吴忠市后,与灵武县又成为兄弟关系。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后,吴忠市是河东回族自治州首府。1972年成立银南专署,1996年改灵武县为市,仍归银南管理。1998年,成立地级吴忠市,灵武市归吴忠大市代管,这期间两地又改为吴忠管辖灵武的从属关系。2002年虽然灵武市在行政上划归银川市管理,与同根的吴忠市兄弟分了家,但灵武与吴忠两市的根都共同扎在宁夏黄河东岸的古灵州土地上的历史渊源没有改变,永远也改变不了。

同类推荐
  • 水浒将星

    水浒将星

    主人公萧萌因偶然间发现将星录,穿越到北宋年间上清宫的伏魔殿中!张天师认定萧萌为妖星现世,要将其诛杀!九天玄女救下萧萌,并表示:萧萌乃是星主出世,只要聚齐一百零八将星,就能可以穿越回去。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萧萌逃出升天,从此肩负起星主的使命,历经艰险,结识各路英雄好汉,与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赢得了扈三娘的芳心,在乱世中成长为一名虽不显山露水,但却有翻云覆雨之能的江湖枭雄。已完成五万字提纲,一天一更,绝不太监。
  • 七国之大道无疆

    七国之大道无疆

    远古时期,七国分立,人分三等。有一群人,他们因特殊的身世来到野林苑,在这里练就绝技。他们加入神秘组织,身负秘密使命,经历腥风血雨,感觉恩爱情仇。
  • 无品秀才

    无品秀才

    都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林风却是个异类,“以德服人”是他的宗旨,不服就打嘛!打到服为止.......猥琐而不下流,无耻却比那些伪君子坦荡,这其中有热血,有深情,于是他怀揣着所谓的“师命”下山,开始了他的漫漫征途。
  •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的历史:历史上的恶搞

    恶搞虽然是“恶”的,但基本是一种玩笑性质,没有太多恶意的行为。它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常常让人哭笑不得,继而又能引人深思。很多人认为恶搞是后现代意识的产物,其实“恶搞”古已有之。本书以“恶搞”这一流行词语为容器,盛满五千年厚重历史,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带来的乐趣。历史长河里不乏具有幽默感的“恶搞”之人,帝王、大臣、文人、宦官、嫔妃,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抒写恶搞历史。赵高指鹿为马,稽康的天体运动,刘邦的竹皮冠冕,唐太宗养宠物的惨痛经历,李白的臭靴子……历史上的恶搞不仅仅是娱乐行为,这其中有对人生的失望,有文人的洒脱,有身在江湖的无奈。
  • 隋唐风雨

    隋唐风雨

    隋唐风雨之恋,还原历史真相,看历史风云变幻
热门推荐
  • 战争生涯

    战争生涯

    本文有历史没有关系,请大家注意。1937年的华夏大地,民不聊生,列强的侵扰,这只东方雄狮是就此颓废还是重新崛起?现代名牌大学学生薛逸意外穿越到了1937年的中国,随身携带着被称为战争系统的金拇指。1937,薛逸开始了争霸全球的奋斗,把那些曾经欺负华夏的列强踩在脚下,把以落后著名的亚洲地区建设成全球的经济文化中心地。十万铁骑踏美洲,千万马力响空穹。传遍神州千百地,久居星球任潇行。世界因他而颤抖,中国因他而强盛!
  • 帝尊神风

    帝尊神风

    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读着别人的故事长大,我也想要当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 鸿蒙仙侠传

    鸿蒙仙侠传

    陈磊偶然得遇修真者,得到古仙传承功法后,得知一个惊天危机,为了挽救师父和生存的世界,不得不踏上了域外修行之路,一段传奇,因此展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总裁的女王大人

    总裁的女王大人

    追随了多年的竹马在她回国的第一天就赏了她一巴掌,一心的想要走近他,可每一次见面他都要伤她到极致。且看可爱娇蛮的公主如何变身成为女王。注:1、首次写文,求支持。2、雷点较多。
  • 千华剑录恶魔之伐

    千华剑录恶魔之伐

    华灵力构成的太阳,悬挂于苍穹之上。温暖的金色阳光,投射在清澈的湖水之中。疲惫的旅行者,躺倒在湖畔一棵大树的树荫之下,任由飘落的绿叶将自己的身躯层层覆盖。睁开双目,仰望苍空,光阴已流逝千年,时光流转的天华界中,有的事物仍旧持续重复着落叶归根的轮回转承,有的,则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日月变迁,唯有铭刻在人们心间的回忆,永不更改。将视线投向水天一色之处,白云溶解之端,不去考虑过多的事情,只是顺其自然的接受一切,疲劳感莫名充斥全身,旅行者,便不作抵抗的顺势合拢了双眼。意识恍惚之间,象征根源的华灵力悄然流动,漫步于时光道路之上,曾经在这“千华”世界之中所发生的故事,便如梦幻一般,在旅行者的眼前呈现出来
  • 剑道邪尊Ⅱ

    剑道邪尊Ⅱ

    至尊觉醒,剑道通神。剑道邪尊,天地不朽,万古不灭,唯我独尊!
  • 摄论章卷第一

    摄论章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那年杏花微雨

    那年杏花微雨

    每个女孩子的生命中可能都会有那么一个要好的女孩,她们之间无话不谈,一起逛街,一起分享一个冰激凌,穿同样的衣服,下课一起上洗手间,向对方倾诉内心的小秘密。一起走过有泪、有笑。有悲伤、有烦恼,有困惑,有迷茫的日子,她们把对方当做最好的知己,为这段友情倾囊付出,可是,有时,她们在彼此温暖的同时。也常常彼此伤害。最好的朋友,难道只能同行短短的一程,而不是一辈子?
  • 【千夜千年】灵魂跨越三千年

    【千夜千年】灵魂跨越三千年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呐,你知道吗?我记得的你,看起来还很小很小。那个时候躺在血泊里的你,像是沉睡的小兽。比我还要娇小的身体像虾米一样弓着,黑色的头发很长,交织着血水掩住了脸庞。而那时还什么都不懂的我,救起了你。醒来你许我一个愿望:“什么都可以,我会帮你实现。”被禁锢千年再次重现的天空。那个人许诺的愿望。请你让我与你一起,我已无处可归。然后,这场旅途开始了。=====选言情穿越纯粹是因为腾讯的分类选项少的可怜……其实这是奇幻言情的文,但是里面涉及的内容是有关于时间和空间旅行的……选项里只有穿越。============好了,改成奇侠了。可以安息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