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9500000012

第12章 玺印与印谱

玺印鉴藏离不开印谱。鉴藏家不仅因编纂印谱而流芳百世,而且通过印谱记录汇集了鉴藏家终其一生搜寻庋藏的玺印珍品,并为印学研究、艺术交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明清诸多的玺印鉴藏家,就不会有波澜壮阔的印谱史,也就不可能产生群星璀璨的明清篆刻艺术流派。

本节内容参阅陈振谦著《篆刻艺术纵横谈》,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玺印的鉴藏始于宋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金石学家往往视古玺为古器的一部分,而展开了对它的释文、考据等方面的研究,在作金石谱录的同时收入了玺印。由于古器是必须摹形收录的,因此最初的印谱沿其制一般不像后来印谱那样用原印钤打,而是采用宋代木版印刷的技术,以木版摹印。印谱的这种原始风貌,反映在宋代《宣和印谱》、王厚之《复斋印谱》、颜叔夏《古印谱》、姜夔《集古印谱》、王俅《啸堂集古录》和元代吾丘衍《古人印式》、赵孟《印史》等印谱中。

如果说宋元是印谱发展史的初兴阶段,那么从明代开始,则出现了专门的玺印收藏家,从而揭开了印谱史上辉煌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章。元明之际,福建人杨遵搜聚了731枚古印,并摹拓了印钮和订出了释文,辑成《集古印谱》一部,其原序收录在颐从德《集古印谱》从中可以窥见杨遵庋藏的规模和编辑特色。颐氏《集古印谱》的问世,成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里程碑。

顾从德,明隆庆时上海人,是世居上海的医家,隆庆六年(1572),他编辑完成了《集古印谱》,将自家所藏和诸家收集的古印合并编为六卷,收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余枚。这在当时是具有开拓性的。它是印谱史上第一部原印打本,第一次只钤拓刊印了20部,由于刊行后在金石界引起震动,又于万历三年(1575),将此谱再加增补,将元明以来木刻印谱的资料也一并收录进去,补成玉印220余枚、铜印3200余枚的繁帙巨篇,用木板印行,《集古印谱》在编辑体列、用笺规格、释文考证诸方面都极为周致,为后来古印谱的形制奠定了基础。

与顾谱出现相随,印谱编辑之风渐盛。其时有张学礼的《考古正文印薮》(1596),甘阳的《集古印谱》(1596),潘云杰的《集古印范》(1607),罗王常的《秦汉印统》(1608)以及来行学的《宣和集古印史》(1596)等等,可谓迎来了木刻印谱的全盛时代。其中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一年之中,竟有三大部印谱问世,可谓印谱史上的一件盛事。

万历二十八年(1600),范大澈集所藏古铜印,用原印拓成《范氏集古印谱》,这是印谱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的顾氏印谱虽开一代风气,但印谱用木刻的习惯并未得以改变,这种刊印方式直到《范氏集古印谱》问世,才开始形成了用原印原拓原钤制谱的新风尚。《范氏集古印谱》由范汝桐编辑,共十卷,每页及页背共16印,印下载释文及钮制,全书共收3300余印。此后,崇祯年间的俞彦,以原钤刊行了《俞氏爱园印薮玉章》(1641),大篆刻家王关的《宝印斋印式》(1614),郭昌宗的《松谈阁印史》(1618),也均在此一时期间世。必须用原钤制作印谱的认识,开始在印坛中普遍树立起来。虽然在史实上,原印原拓始于顾从德的《集古印谱》原刊本,但随着此谱的扩版,又回复到宋人印谱木刻的传统;而经过近30年之后,《范氏集古印谱》才真正地使原钤印谱蔚然成风。

古玺印谱的蓬勃发展,为当时的学者印人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传统养分,刺激了篆刻艺术流派的兴盛和篆刻家的崛起。新的篆刻艺术流派的兴起,又在印谱史上开辟出另一条发展道路——近人印谱。以张灏《学山堂印谱》(1633)、周亮工《赖古堂印谱》(1677)和汪启淑《飞鸿堂印谱》(1675)为代表的总集式近人印谱,被称为明清之际印谱之"三堂";而以何震《何雪渔印海》、甘畅《甘氏印集》和苏宣《苏氏印略》为代表的专集式印谱,则显示出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独立于金石考据学之外。"大凡篆刻本身在形式上的特征,它的审美体系,它的艺术趣味,及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追求,都有意无意地反映在印谱的编辑、取舍之间,如果说印学理论对时风追求是持明确的引导或批评态度的话;那么印谱的编行则体现出一种潜在的褒贬之旨;它不以响亮的口号来打动人们,却善于以事实来说明原要说明的一切。"(见陈振谦《篆刻艺术纵横谈》)

清代是印谱史上的又一个高潮,特别是诞生了像汪启淑这样卓尔不凡的大家。迎来这一高潮的,首先是吴观钧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编辑出版的《稽古斋印谱》,这是清初最值得重视的一部巨著。它收集了古印2700余钮,收藏之富,冠于当时玺印鉴藏家之首,作为明末清初印谱发展的过渡,《稽古斋印谱》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继《稽古斋印谱》,则有乾隆三年(1738)程从龙的《师意斋秦汉印谱》。虽然这时各家印谱都采用了原印拓谱,但对古玺印的认识仍因袭前人,缺乏创见。

乾隆年间,出生于安徽侨居杭州的汪启淑,开始活跃于印坛。

汪启淑,字慎仪,号秀峰,又号切庵,自称印癖先生。叶舟《广印人传》中关于汪启淑有这样的记载,说他"家有开万楼,藏书数千种,尤酷嗜图章,搜罗自周秦迄元明印至数万钮,尝于巨珠上刻作篆文,以补诸品所未备,钱梅溪有汉杨浑之字铜印,秀峰欲得之,钱不许,遂长跪不起,钱不得已,笑而蹭之,其风趣如此。"汪启淑穷力于收集秦汉古印由此可窥一斑。他先后编著出版《集古印存》二十四卷,名人印谱《飞鸿堂印谱》五集,《汉铜印从)、《汉铜印原》、《退斋印类》、《锦囊印林》及其他各谱二十七种,《续印人传》八卷。汪氏在印谱方面的诸多贡献应该说是划时代的,无论从编谱的范围上、方法上、数量上、格局上都比前人印谱有了长足突破。如他有意识地开启并倡导专题印谱的刊行;不仅重视印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而且把印人与作品对照起来,存印又存人:虽然中国印史上不乏编谱的印人学者,但像他那样以此安身立命,终身石乞石乞以求的则从未有过。

清代中期,由于考据学在古文献、古文字方面的突破,乾隆五十二年(1787)程瑶田作《看篆楼印谱》,在序中首次提出古印有私玺二字印。这一时期有朱枫《印徵》、黄锡蕃《续古印式》、查俭堂《铜鼓书堂藏印》、金械《松崖藏印》等印谱先后问世。随着集古铜印谱的积累,道光八年(1828)徐同柏为张廷济编纂《清仪阁古印偶存》,第一次把战国玺称为古文印,再至同治初年吴式芬作《双虞壶斋印谱》,在书签上始有古玺官印、古朱文印字样,列在秦汉印之前。同治十一年(1372)陈介棋编《十钟山房印举》,首列古玺。他在同治十三年致吴云的信中说:"朱文铜玺似六国文字,玉印似六国书法近两周者,"(五册奉《斋尺牍》)至此,先秦玺印的特征已完全从印学史上明确出来。

陈介棋,字寿卿,号斋,别号海滨病叟,山东潍县人。陈氏以收集古器和古印闻名,自称"万印楼",与吴式芬、潘祖荫、吴云、吴大等文字之交甚密。因藏有十钟,名其斋曰"十钟山房"。他于咸丰二年(1452)将自藏的两千余枚古印和刘燕莛祈藏的一百余印,合并成《盖斋印集》十二册,请吴式芬、何绍基等人审定;同治十一年又增拓了自己新藏以及吴式芬所藏印,并与原本再合编为《十钟山房印举》,共分三十举,收印7000余枚,当时钤拓了50部,在印学界引起轰动。《十钟山房印举》以集取胜,成为汪启淑之后印谱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与陈介祺前后,则有吴云的《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和吴大的《十六金符斋古铜印存》,它们与《十钟山房印举》鼎足而立,构成了当时古铜印收藏、研究的黄金时代。因此,至光绪七年(1881)王懿荣为高庆龄作《齐鲁古印扩》序时,首次称玺具有官名,出于周秦之际,如司徒、司马、司工之属均为周官,这样,当光绪九年(1883)吴大著《说文古籀补》时,也开始收录古玺文字。再后,高文翰的《印邮》(1885),龚心钊的《瞻麓斋古印徵》(1893),周铣治、周密诒兄弟的《共墨斋藏古玺印谱》(1893),乃至刘鹗这位《老残游记》作者的自编印谱《铁云藏印》等等,作为清末古印研究的尾声,也显示出丰富的特色。

而近人印谱具有开拓意义的,首推陈以和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所编集的《完白山人篆刻偶存》。这部印谱除了在收集邓派大师邓石如的作品方面功效显著以外,还有一个十分引入注目的特点,那就是第一次在印谱中收拓了边款。款以志人,使印章的作者如同书画的作者一样,铭以名款,裨便后人有所资寻。当然,自明代第一代学者印人文彭、何震蛎起之时,边款就以一种艺术形式得到长足发展,许多印学理论、作品考订乃至刀法的演进等资料,都一一展示在边款之中。因此《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将款识拓入印谱,完成了近人印谱把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相结合的发展环节,从此以后,各家印谱也多不弃边款,收录无遗。

清末民初,以罗振玉为代表的古玺研究又将前人的成果推进了一步。他在1915年成书的《赫莲泉馆古印存》序中,开始指出古玺印中有成语印,如"敬事"、"明上"之类。罗振玉的名字往往同中国的甲骨文连在一起。他是浙江上虞县人,父亲在县城里开旧书铺。罗振玉成年后在江西一个丘姓巨绅家教书,未几这位藏书家绅去世,罗振玉得到东家500余件字画纪念品。从此,罗氏家族由刻《三字经》、《百家姓》的书铺变成了古玩字画商。从1906年他奉召入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逃亡日本,他曾不断到琉璃厂各家古玩铺,观赏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辛亥革命时,罗振玉逃亡日本,靠做古玩生意谋生。1913年《殷墟书契》前编出版,罗振玉名声大振,"九·一八"事变后当了伪满官员,卸任后在大连开墨缘堂,死于1940年。罗振玉是位考古学者式的古董商。他编辑的印谱除了《赫莲泉馆印存》外,尚有《罄室所藏玺印》(1911)、《罄室所藏玺印续集》(1915)、《赫莲泉馆印续存》(1916)、《凝清室所藏周秦玺印》(1923)等数种,都是在学术上极有成就的力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开辟了古代印学研究的冷僻领域,对历来被忽视的唐宋官印进行研究编谱,1916年编成《隋唐以来官印集存》,1923年又编成《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存》。

自此以后,鉴藏古玺印者选择收录更加精当,如陈宝琛《激秋馆印存》(1925)、故宫博物院《金薤留珍》(1926)、黄氵睿《尊古斋印存》(1927)、张修府《碧霞精舍印存》(1928)、罗振玉《齐鲁封泥集存》(1913)、陈宝琛《徵秋馆藏古封泥》(1926)、周明泰《续封泥考略》和《再续封泥考略》(1928)、西泠印社《封泥汇编》(1931)等。

由丁仁、叶铭、王提、吴隐等人发起的西泠印社于1904年成立。这个集创作与研究于一体的印学组织,出版了大量的古印谱和近人印谱。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吴隐几乎成为当时印谱出版领域的一位领袖人物,他出版最多的是清代诸家的近人印谱,如严根复《钱叔盖胡鼻山两家刻印》(1964)、郭频伽《灵芬涫印存》(1878)、傅子式《西泠六家印存》(1383)、赵之谦刻除子静辑《观自得斋印集》(1889)、吴让之刻林钧辑《师慎轩印存》、吴昌硕自辑《削觚庐印存》、葛昌楹《传朴堂藏印精华》(1916),以及丁、高、俞、葛四家藏印《丁丑劫余印存》(1939),等等。

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前后,虽各家印谱极多,版本也较复杂,但编辑体例基本一致。特别是解放以后,玺印鉴藏家大多将自己的藏品捐献国家,国内各大博物馆均先后以各种形式出版了自己的馆藏印品,有些还对玺印的学术研究作出卓有成效的探讨。纵观印谱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与金后、考据、古文字、古文献及篆刻艺术的兴盛密切相关,而且它是在玺印鉴藏家直接参与下才能得以具体展开的。本章试图通过对印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作一简洁综述的同时,向读者揭示鉴藏家对印谱发展的深远影响。为此,将历代(主要是明清两代)印谱,著录的书目列表于后,一方面是给读者提供一个较为详备而完整的发展概貌,另一方面裨便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查检。

谱名编者年代类别卷数

宣和印谱宋徽宗赵佶敕集宋宣和年间不详不详

古今印则程彦明摹刻并辑1573-1620古印谱录4

集古印谱颐从德、王常藏辑1571玺印谱6

印薮王常辑1575古印谱录6

甘氏集古印谱甘摹刻并辑1594古印谱录

宣和集古印史来行学摹刻并辑1596古印谱录8

范氏集古印谱范大澈藏、范汝桐辑1597古印谱录10

松谈阁印史郭宗昌藏辑1615古印谱录3

承清馆印谱张夷令藏辑1617明代各家刻印谱录4

师意斋秦汉印谱程从龙藏辑1738古印谱录6

西京职官印录徐坚刻并辑1746印谱2

讠刃庵集古印存汪启淑藏辑1750明清各家刻印谱录16

锦囊印林汪启淑藏辑1754古印谱录2

汉铜印丛汪启淑藏辑1766古印谱录12

夏氏半阁拾古印遗夏一驹藏辑1773汉印谱录4

四香堂摹印巴慰祖摹刻并辑1774古印谱录9

印徵朱枫藏辑1781古印谱录1

续古印式黄锡蕃辑1795古印谱录2

铜鼓书堂藏印查俭堂藏辑1799古印谱录4

松崖藏印金藏辑1816古印谱录8

强勉斋印谱曹世模摹刻并辑1825古印谱录2

吉金斋古铜印谱何昆玉藏辑不详玺印及宋元印谱录6

斋印集陈介祺藏辑1847玺印谱录12

清仪阁古印偶存张廷济藏辑1856玺印谱录6

瞿氏集古印谱瞿镛藏辑1856玺印谱录8

采柏园古印泽存凌西祥藏辑1857官私汉印谱录2

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吴云辑1864两汉魏晋官印谱录6

齐鲁古印扌麇高庆龄辑1881玺印谱录4

十钟山房印举陈介棋辑1872/1883玺印谱录500/1940册

稽庵齐鲁古印笺孙文阶汇辑1885玺印谱录4

共墨斋藏古玺印诸周銮诒、周铣冶藏辑1886玺印又六朝唐宋官印谱录10

十六金符斋印存吴大藏辑1888玺印谱录26

铁云藏印刘鹗藏辑不详玺印谱录48

印邮赵执斋藏辑1891玺印谱录8

续齐鲁古印扌麇郭申堂藏辑1892玺印谱录16

双虞壶斋印存吴式芬藏辑1875-1908玺印谱录8

瞻麓斋古印徵龚心钊藏辑1893玺印谱录8

秦汉印简高嘉钰藏辑光绪年间古印谱录4

竹北言多古印存黄宾虹藏辑不详玺印谱录8

封泥考略吴式芬、陈介祺著不详封泥专著10

罄室所藏玺印罗振玉藏辑1912玺印谱录4

齐鲁封泥集存罗振玉辑1913汉代官私印封泥1

赫莲泉馆古印存罗振玉藏辑1915玺印及隋唐以后印谱录1

赫莲泉馆古印续存罗振玉藏辑1916玺印及隋唐以后印谱录1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罗振玉辑1916隋至明官印谱录1

封泥存真马衡辑不详汉代官印封泥谱录1

封泥汇编吴熊辑1931汉代官私印封泥谱录1

魏石经室古玺印景周进藏辑不详玺印及隋唐至明印谱录8

凝清室古官印存罗振五藏辑1923六朝以前官印谱录2

秋馆印存陈宝琛藏辑1925玺印谱录10

金薤留真故宫博物院藏辑1926玺印及宋元印谱录24册

碧葭精舍印存张修府藏辑1927玺印谱录8

己巳集张修府藏辑1929玺印谱录1

毓庆官藏汉铜印故宫博物院藏辑1928两汉官私印谱录2

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吴云藏辑1876玺印六朝印谱录12

善斋玺印录刘晦之藏辑1930玺印及宋元官印谱录16

避暑山庄藏汉铜印故宫博物院藏辑1931汉官私印谱录4

梅景书屋印选吴湖帆藏辑1933元以前铜、玉印谱录2

两汉印帚王献唐藏辑1933古印谱录3

秋馆藏古封泥陈宝琛藏辑不洋汉代官私印封泥谱录5

临淄封泥文字山东省立图书涫编1936秦汉晋官印封泥谱录10

伏庐考藏玺印陈汉第藏辑1939玺印谱录11

宝印斋印式汪关到并辑1573-1620近人印谱1

印隽梁衷刻并辑1610近人印谱4

珍善斋印印吴迥刻并辑1612近人印谱2

苏氏印略苏宣刻并辑1617近人印谱4

学山堂印谱张夷令藏辑1629明代各家刻印谱录10

赖古堂印谱周在浚、周在延、周在建辑1667明清各家刻印谱录4

谷园印谱许容刻并辑1680近人印谱6

宝砚斋印谱林皋刻辑1711近人印谱2

谦斋印谱沈凤刻并辑1728近人印谱2

飞鸿堂印谱汪启淑辑1745清代各家刻印潜录40

坤皋铁笔鞠履厚刻并辑1755近人印谱2

芭堂刻印张燕昌刻并辑1767近人印谱1

历朝史印黄学圮刻并辑1797近人印谱10

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对石如刻、子邓传密辑1796-1820近人印谱1

传经堂印谱刘小峰藏辑1796-1820明清各家到印谱录3

印商林雨苍刻并辑1803近人印谱3

古铁斋印谱冯承辉刻并辑1817近人印谱2

种榆仙馆印谱陈鸿寿刻、郭宗泰辑1821近人印詹8

古蜗篆居印述程芝华摹刻并辑1824皖派四家印谱录4

楚桥印稿黄楚侨刻并辑1826近人印谱4

补罗迦室印谱赵之琛刻并揖1827近人印谱4

适园印存吴咨(圣俞)刻、王国钧辑1850近人印谱2

杨龙石印存杨氵解刻并辑1821-1850近人印谱2

石寿山房印谱汪蔚摹刻并辑1854浙派两家印谱录1

金山民印存徐三庚刻并辑1855近人印谱2

钱叔盖胡鼻山两家刻印严辑1864近人印谱2

百石斋西冷八家印谱丁丙辑1867浙派渚家印谱最12

古梅阁仿完白山人印剩王尔度摹刻并辑1875近人印谱2

未虚室印赏钱松刻并辑1876近人印谱4

晋铜古斋印存吴熙载刻、李培桢辑1876近人印谱4

二金蝶堂印谱赵之谦刻、傅辑1877近人印谱4

西泠六家印存傅辑1883浙派渚家印谱最6

削觚庐印存吴昌硕刻并辑1884近人印谱4

缶庐印集吴昌硕刻并辑1889近人印谱4

二弩精舍印谱赵叔孺刻、张鲁庵辑1941近人印谱6

麋砚斋印存王刻并辑1943近人印谱8

孺斋自刻印俘易熹刻、陈运彰辑不洋近人印谱4

甄古斋印潜王西泉刻并辑1923近人印谱1

西泠八家印选丁辅之藏辑1925清篆刻作品谱录4

传朴堂藏印菁华葛昌槛藏辑1925明清各家刻印谱录12

染仓室印存陈师曾刻并辑1924近人印谱4

丁丑劫馀印存丁、葛、高、俞藏并辑1939明清各家刻印谱录20

吴赵印存吴、赵刻,葛书徵藏辑1943近入印潜6

明清名人刻印汇存葛昌楹、胡氵全藏1943明清各家刻印谱录12

童子雕篆童大年刻并辑1943近人印谱4

松窗遗印褚德彝刻,秦彦冲辑1943近人印谱2

乐只室印谱高络园藏辑1944明清各家刻印谱录10

小玺汇存吴朴摹刻并辑1945玺印谱录4

同类推荐
  • 建筑艺术与绘画

    建筑艺术与绘画

    一提起埃及,也许在你的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形象吧。是的,耸立在尼罗河畔的古老而庄重的金字塔,已成为世界文化之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色铅笔的静物手绘

    飞乐鸟最顶级的画师专门打造的色铅笔精品,适合不同熟练度的画手参考学习。这本《色铅笔的静物手绘》中加入了专门针对静止事物的手绘技法,以及如何把静止的事物画得充满生命感,又惟妙惟肖,还富有古风的味道。比起画移动的事物,其实画静止的事物更难把握,因为移动的事物有轮廓曲线,而静止的事物需要体现生命感来,所以对线条和上色都增加了难度。这本书从线描开始,到具体的素描构图,再到完美的上色,扎扎实实一步一步教你画出有质感的事物,让你真真切切掌握色铅笔的技巧。只要你动动手,轻轻松松就能画出想要的感觉来。
  • 意大利美术史话

    意大利美术史话

    本书为中国学者研究外国美术的重要成果,分国介绍美术史,此书主要介绍了意大利的美术历史。
  •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真正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总是一方面保持着它与自身历史和社会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保持着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本质。只要在这一脉络中继续努力,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文化艺术哲学”王国的出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朋友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为了帮助广大文艺爱好者报考各类艺术院校,或者参与各类电视选秀活动(包括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主持人大奖赛等),我们组织全国部分艺术院校、媒体及文艺团体的相关专家、学者和教授共同编写了这本《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余年来,在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收获丰富,成就显著,《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期刊,《宁夏艺术》《民族艺林》《宁夏群众文艺》《塞上文谈》《宁夏歌声》《民族之歌》等专业性、综合性文艺刊物,以及省、市级报刊学报等发表的文艺作品和具有一定学术性的述评文论成千累万。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带土

    火影之带土

    “被敌我双方同时厌恶……没有会为自己悲伤的同伴和亲人……那个男人孤独一人,一无所有……最重要的人死亡,梦想也无法实现……被人利用,最后还在彷徨不定,是整个人生都失败的笨蛋……最终落得惨淡收场!——宇智波带土,逝去!”回到最初的最初,那场中忍考试,如果带土吞下了那颗糖,成功使出了豪火球之术。在这一个小小命运节点影响之下,他悲剧的一生,会不会有所不同甚至扭转?---------------------------------------------------------------------------------------------------
  • 仙女的秘密

    仙女的秘密

    一个是青梅竹马的青年才俊;一个是才华出众的完美少年,但凡是桃花小仙,若不是天意弄人又怎会救不了自己最心爱的男子,这一生,只爱这一次足够……
  • 剑道浮沉

    剑道浮沉

    诸葛山庄长公子独创江湖,机遇,挑战,杀戮,阴谋,有刀刀致命的野性少年,有身怀绝技的武林前辈,有掌握秘术的南疆蛊师,有来自西域的神秘杀手,江湖这么大我想去看一看,出发
  • 追寻光的男人

    追寻光的男人

    我的名字叫做亚布力,是一个流浪在宇宙的皇子。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我的星球被邪恶的力量摧毁,为了调查真相,我走上了艰难又危险的道路。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宇宙流浪者,但实际情况是,在我亦师亦友的朋友们帮助下,我却寻找着当年的真想,并且打击黑暗势力,为我的星球讨回公道和正义!我是追寻着光芒的男人,我就是欧斯奥特曼!!!
  • 我不为妃

    我不为妃

    明成祖朱棣,千古帝王,有人说他弑亲夺位,阴谋深深,只是,有多少人了解真实?他,手中有一条狰狞的疤痕,这,才是他的激励。面对世人,只会藏起手心,掩盖自己。唯独对她,才会打开掌心,敞开心房,用全部接受她…但是!不容背叛!...她,再度穿越,一介孕妇,有妇之夫,却不知夫是谁,孩子无名。。。他带来的温暖,让她打开心扉,却在爱上的一刻,记起子泫!子泫是她的夫,孩子的父,她的爱人。爱上两个男人,几乎不可能,却好像是诅咒,让她深陷如此,她怕!怕受到天的责罚!\\\\\\\\\\\\\\\\\\\\\\\\\\.马车恍恍悠悠,烛火轻颤…朱棣轻拥住我,含住我的耳垂:“你爱上我了么?”我打了一个寒颤,撑着他的胸膛想推开他,调笑道:“还没有,我在等你爱上我!”“是吗?”他的动作有些过分。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他下身的炽热。—————(*^__^*) 嘻嘻……———————
  • 啊,桑梓

    啊,桑梓

    郑通和编著的《啊桑梓》为散文集,分两部分:前部分《桑梓的年轮》为主,是系列散文,写作者家乡龙海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史迹。后部分写家乡的人事物。《啊桑梓》从内容到语言,都具乡土色彩、地方个性。反映桑梓的风物及其艰难的历程,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又注意散文的真实性、形象性。都是作者亲身察访、查考,并经历的。
  • 帝女劫:公主闯荡娱乐圈

    帝女劫:公主闯荡娱乐圈

    她是天界最受宠爱的小公主 法力无边,却仍逃不过作为天帝之女命定的劫数 夙缘纠结 一朝贬下凡界 某朝公主 却受到命运牵连 穿越于反穿越,她能否逃过命定的劫数?爱、恨、痴、缠,当命运的齿轮与错乱的时空交错,流连天界于的九公主与现世的念柳嘉。她能否找回最初的那颗心。。。。。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瞎眼录

    瞎眼录

    身为天下第一大美男的女儿,秦千千表示压力山大——尤其是不知道该如何直视天下男子。这个问题叫她十分烦恼。因为打小看惯了美得天怒人怨的美人爹的她,除了美人她看谁都会觉得眼睛疼,以致疼到后来她养成了看人都不敢直视的习惯。作为吸取教训,她眼疼之余自制《瞎眼录》一本,记录所有见过的男子的瞎眼等级。只是不成想,某天她那美人爹不知为何突然抽风,要将自己许配一个最丑的男人。为了自己今后眼睛的健全,她决定要奋起抗争,请来爱慕美人爹的姨娘团来援助。却想不到有青梅竹马美男两枚也来凑热闹,还与丑男未婚夫相约华山论剑和西湖雅集比试,胜出者才能娶她……喂!她只是想保护自己视力,还没想把自己卖出去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