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要有好的品德,知道以德服人。只要对方有才能、人品好,无论和自己是否有过矛盾,也要使其成为自己的员工,为自己工作,与其共谋发展。
好的品德造就好的领导者
政治家需要好的领导者,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同样领导者也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德。
有些领导者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让领导者的宽厚使公司的发展之路更宽
如何待人?这是一门最高的学问,有的人尽其一生都没有学好“待人之道”,很多公司的主管和领导者也不能很好的把握。
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人有多种!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要求,所以做人做事很难“尽如人意”,一个公司里的员工也是这样;所谓“顺了姑意,逆了嫂意”,做人难就难在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待人虽有种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待人以宽”则是一条不变的定律。宽厚、宽容,能团结员工,能增强公司的凝聚力。
宽厚待人,自己也会心平气和、轻松愉快,例如唐朝娄师德的弟弟“唾面自干”,再如春秋时代鲍叔牙之对管仲。反之,一个人如果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甚至严厉地指责别人的不是,如此不但让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你,自己也会因为不得人缘而愁闷苦恼,真是伤人又伤己。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在他的领导生涯中,处处透着宽厚之风。同情人民的苦难,希望为解除人民的困难做一些工作,这是曹操宽厚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曹操还能“破例”给予百姓一点“优惠”。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打袁谭,从水路运送军粮。运时河道都已结冰,曹操于是下令,召集百姓破冰。百姓不肯服役,纷纷逃亡,曹操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凡逃亡被抓获者,不准免除死罪。不久,有的逃亡者前来军门自首,曹操动了恻隐之心,说道:“如果听凭你们逍遥法外,势必有违我的命令。如果杀了你们,又等于杀了自动前来认罪的人。这样吧,你们回去好好藏起来,不要让官兵抓到你们。”这些百姓很受感动,流着眼泪走了。但不巧的是,他们后来还是被官兵抓住处死了。
对于前来投奔的人,曹操都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陈琳、张绣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刘备曾先后两次投奔曹操,虽然都不过是“勉从虎穴暂栖身”的权宜之计,曹操也并非没有看出这一点,但他却能自始至终给予厚待,可以说是恩礼有加。其谋士不止一次劝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都被曹操拒绝了。虎将关羽被曹操捉住后,曹操同样礼之甚厚。得知关羽肯定要离开自己的消息后,仍然厚加赏赐。关羽逃走,诸将要求前去追击,曹操也没有同意。
一个领导,如果鼠目寸光,小肚鸡肠,不能容人,那是绝对办不成大事的。曹操对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特别是在他开创事业的初期,更特别注意这一点。他总是力图树立起诚信宽厚的形象,以赢得天下舆论的同情、理解和赞许,以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在那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动乱年代,曹操这么做,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的。
领导者的心胸有多大事情就能做多大。善于宽厚待人的企业领导会不断把企业带到一个个崭新的高度。一定要记住我们是在用人之长,而不是用人之短,人无完人,谁都不可避免的会犯些错误,这时候就需要领导者宽厚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