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4800000013

第13章 历史观

在历史观上,王廷相主张,社会历史是变化发展的;而这种变化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趋势,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动。

一、道无定在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观发展上,关于社会历史的变迁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春秋末期的老子主张回复到结绳记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持历史退化论观点。战国时期的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是按照水、火、木、金、土五种德性的相互更替、周而复始而进行改朝换代的,持历史循环论观点。战国末期的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持历史进化论观点。

王廷相在历史观上持历史进化论观点。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三皇顺民意无为而治;到五帝才开始有有为而治,而其有为“易简而不矜功,若无为也”(《慎言·御民》。)。以上是原始社会。到了夏、商、西周三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那是不得已的。“秦、汉以还,有为而为之,不缪于道者犹可观也。呜呼!天下之势,变而不可返之道也,先王之治迹顾可返之哉?故圣人守道以御时,因势以求治。”《慎言·御民》。在王廷相看来,历史上各时代统治者采取“无为”、“有为”、“有为而为之”的不同的统治方式,都是由时代的发展所决定的,而且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变而不可返”的。王廷相又说:

尧、舜与贤,三代传其子矣。尧、舜以禅受,汤、武以征伐矣。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倍之,而周又倍之矣。唐、虞典刑惟象,三代五刑之属至于三千矣。唐、虞、夏后封功建德,商、周及其同姓矣。夫圣人岂不欲相守哉?时变势殊而政弊,奸人乘弊趋利,治斯害矣。圣人缘人情而救之,安得不求变?故变者所以救其不能行也,虽圣人安能违其时势而恒守之乎?《慎言·御民》。

王廷相认为,各朝代皇位更替的方式、官僚制度、刑法、分封等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不能“违其时势而恒守之”。

王廷相还从古今生活方式的变化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他说:

茹毛饮血,不若五谷之火熟也;缀羽被卉,不若衣裳之适体也;巢居穴处,不若宫室之安居也;标枝野鹿,不若礼义之雍容也。《慎言·御民》。

这就是说,人的吃、穿、住以及伦理道德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发展,趋向越来越文明的。王廷相说:

鸿荒之世,犹夫禽兽也。唐虞之际,男女有别,而礼制尚阔也。殷人五世之外许婚,周人娶妇而侄娣往媵,以今观之,犯礼伤教甚矣!当时圣人不以为非,安于时制之常故尔。是故男女之道,在古尚疏,于今为密,礼缘仁义以渐而美者也。《慎言·文王》。

这是讲婚姻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以渐而美”。王廷相的这个观点是很深刻的。在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群婚进到了野蛮时代的对偶婚;然后出现文明时代的夫妻关系。《礼记·乐记》曰:“情深而文明。”此指建立在情深基础上的男女婚姻关系才走向了文明。婚姻制度的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王廷相不仅持历史进化论的观点,而且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他说:

世变有渐,若寒暑然,非寒而突暑,暑而突寒也。圣人拯变于未然,在平其势而已矣。平其势,在理其人情而已矣。《雅述》上篇。

王廷相认为,世道的变化是渐进的,与自然界的变化是一致的,正如寒暑的交替变化一样。在这里,王廷相遵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即自然界和社会)是沿着同一规律的“天人合一”思想论证自己的观点。

王廷相在论及社会的变法时,也表达出他的渐进的社会历史观。王廷相说:

法久必弊,弊必变,变所以救弊也……曰“变有要乎?”曰:“渐。春不见其生而日长,秋不见其杀而日枯,渐之义也至矣哉!”《慎言·御民》。

王廷相强调变法是必要的,但必须是渐进,不能突变,否则一时难以被接受。王廷相说:

善继政者因之,故有所损益而民不骇,有所变革而民相信。突然大变,掎挈于势而为之者,昧道也,乱道也,儒之迫者乎!《慎言·御民》。

至于社会历史的渐进发展的方式,王廷相采用孔子所谓“损益”的观念。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认为各朝代的更替既有因袭又有损益。对此,王廷相说:

“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言制当代之礼,皆因袭前代已然之迹为之也。其中未免犹有损益。今取二代之礼观之,何者是损处?何者是益处?皆可知之。则继周而王者,虽千万世之礼,不过如此而已矣。《雅述》上篇。

王廷相认为既有因袭又有损益是历史渐进发展的基本方式。可见,王廷相具有浓厚的社会改良思想。

在王廷相看来,社会历史是通过因袭与损益而渐进发展的。王廷相根据他提出的“道有变有不变”的观点,对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的命题进行了批判。王廷相认为,元气即道体。有虚即有气,有气即有道。气有变化是道有变化。气即道,道即气,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对于所谓气有变化而道可以不变,他认为,这是道自道,气自气,错误地把道与气分成二物,看不到它们的一贯之妙合。王廷相说:

且夫道莫大于天地之化,日月星辰有薄食彗孛,雷霆风雨有震击飘忽,山川海渎有崩亏竭溢,草木昆虫有荣枯生化,群然变而不常矣,况人事之盛衰得丧,杳无定端,乃谓道一而不变,得乎?气有常有不常,则道有变有不变,一而不变,不足以该之也。《雅述》上篇。

在这里,王廷相从元气本体论出发,把元气看作是道的本体,气的变化即是道的变化;进而考察自然界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推出“道有变有不变”的结论,驳斥了“道一而不变”的观点。

从王廷相“道有变有不变”的观点可以看出,他首先强调道有变化。他认为,社会历史是变化发展的,政治制度、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变化发展的,因此道亦随之变化发展。王廷相明确提出:

道无定在,故圣人因时。尧、舜以禅授,汤、武以征伐,太甲、成王以继序。道无穷尽,故圣人有不能。尧、舜之事,有羲、轩未能行者;三代之事,有尧、舜未能行者。《慎言·作圣》。

王廷相认为时代的变迁使得各时代的道也不尽相同。所以,他认为圣人应当根据所处的社会历史去把握道。

但是,在另一方面,王廷相又强调“道有不变”。他的道有变的思想并不彻底。他从元气本体论出发,认为“气有常有不常”,“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造化自有入无,自无为有,此气常在,未尝澌灭。”《王氏家藏集》卷三十三《太极辩》。又说:“天地之间,一气生生,而常而变。”《雅述》上篇。从“气有不常”,他得出“道有变”;而从“气有常”,他又得出“道有不变”。他还具体地说:

夫自轩、尧御宇,人纪肇立,道启醇源,教隆贞。继而三代迭兴,茂建中和,彬彬文质,衍百世而行。仲尼有见于此,乃述帝王仁义礼乐之道,以垂宪后世,而谓之经。经者,常道也,可常以范世者也。故由之则治,迷之则危,去之则乱,确乎可守而不可畔也。《雅述序》。

王廷相认为,具体的社会政治制度可以有变化,但孔子所述“帝王仁义礼乐之道”则是不可变化的“常道”。他认为,“天地人之道有至正至实之体,不可得而益,亦不可得而损”(《雅述》上篇。)。在王廷相看来,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诸如社会政治制度之类的道,是可以有所损益,有所变化,而那种“至正至实”的“天地人之道”则是不可有所损益,是永恒不变的。

王廷相提出“道有变有不变”,旨在反对“道一而不变”,为他的社会变革思想寻找理论依据,当有其合理之处。可是,他又提出道有不变,尽管他也明确指出何者为可变,何者为不可变,但毕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的互相矛盾性和其“道无定在”思想的不彻底性。

二、理势必至

王廷相不仅承认历史是进化发展的,而且还进一步指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必然趋势。用“势”的范畴来说明历史的发展趋势,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柳宗元。柳宗元在其《封建论》中说:“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柳宗元:《封建论》。宋代的叶适也用“势”解释历史的变迁,他说:“夫以封建为天下者,唐、虞、三代也;以郡县为天下者,秦、汉、魏、晋、隋、唐也。法度立于其间,所以维持上下之势也。唐、虞、三代必能不害其为封建而后王道行,秦、汉、魏、晋、隋、唐必能不害其为郡县而后伯政举。”叶适:《水心文集》卷三《法度总论一》。把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变更视为“势”之必然。王廷相明确提出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势”。

王廷相继承了前人以“势”说明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观。在论及封建制时,王廷相说:诸侯权力足乱,汉诸王可睹矣。狄入邢、卫,邻国自保,恬不相恤,非齐桓夫孰拯之?亦可睹矣。王纪弛而争雄,民日涂炭,七国之际可睹矣。较民苦乐之多寡,郡县之民得什之七。凡治,图民之安也。民苦之分多,封建何为哉……周之得商也久矣,成、康再世而诸侯不王,言天子权主之大善得乎?上无明王,统之不易,乌能如郡县之眇哉?唐之方镇,犹逆命自强,况封建乎?有天下欲图民之安而治之易,虽不封建可也。《慎言·保傅》。

在这里,王廷相论证了郡县制比封建制的优越性,以及郡县制代替封建制的必然性。他还认为,郡县制的建立,“势也,非秦也”。

在论及孟子的仁政为何不能在战国得以实行时,王廷相说:

天下有不可返之势,故有不可为之时。机在人也,圣贤且奈何哉?孟子之道不得行于战国,岂皆齐、梁之君之罪哉?亦其势然尔。《慎言·保傅》。

王廷相还对此作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当是时,秦为富强之国,其民勇于战斗,视山东之国不啻什之二。六国之合纵,亦岂其势之得已哉?使为秦者休兵自缉,修德睦邻,与天下之民乐生,则六国之君亦得以修德行仁,养民求贤,乘时以自治。然而秦不如是也,持其兵力,日蚕食乎三晋、荆楚之域。攻己国不得不以兵应之;攻与国不得不以兵应之;秦人一出,而六国之人皆动。当时,民求免于死亡困苦,不可得矣。虽有圣王不忍之心,仁义之政,安所从而施之?故曰势不可为也。认为孟子的仁政不得行于战国,是“势”所造成的。

在论及秦何以统一六国,后来又何以灭亡时,王廷相说:

六国者,所世有也。世有者,必欲曲保之,其得失重,故自守之虑常十之八九,其势也,卒至于澌亡而已。陈涉之六国,本非所有者,以秦之人攻秦也,其得失轻,故横行足以乱秦,势盛足以亡秦。《慎言·保傅》。

除此之外,王廷相在《慎言·保傅》中还从多方面论及“势”。例如,“清明之朝,其臣多廉;浊乱之朝,其臣多贪,势使然也”;“国无君,非外戚乘之,则内奄窃之,势所必至”。在回答“北虏之难治何也”时,他说,“势也”;在回答“世道日文,帝王之所尚乎”时,他说,“非然也,势日趋尔”,等等。

王廷相在用“势”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联系的“几”的概念。他说:

窃闻欲成天下之事者,在得天下之宜。所谓宜者,事几之谓也……物理人情,当其事,有轻重之势;际其会,有缓急之时。势有轻重,权而称之则不爽;时有缓急,酌而驭之则不迷……乃若势重而昂则自覆,势轻而抑则愈压,时缓而急则早泄,时急而缓则失会,凡此皆不达于几者也。刚明果断之才,或失之躁急;温厚慈良之性,或失之姑息。是故世有君子之才、之德、之美,而讫无功业之立者,皆昧于几者也。故能审其几宜者,成天下之务者也……是故经国之大,当先审其几,中其几,则事无不济矣。《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审几》。

“几”这一概念最早是指称事物变化前的征兆。《易·系辞下》说:“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王廷相所提出的“几”的概念则主要是指“势有轻重”与“时有缓急”,也就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下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势”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这里,王廷相既提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又强调必然性过程中的具体复杂性,因此,他特别要求“审其几,中其几”。他又说:

事势有轻重,为政有几宜。必俟大有更革而后可救其积弊者,重也;渐次而变亦可以返其未极者,轻也。施之失其宜,未有不养患而激乱者。要之贵察于几。《慎言·御民》。

王廷相不仅考察社会历史发展的“势”,而且还进一步把“理”引入社会历史观,并讨论了“理”与“势”的关系。他说:

儒者曰:“天地间万形皆有敝,惟理独不朽。”此殆类痴言也。理无形质,安得而朽?以其情实论之,揖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行于前者不能行于后,宜于古者不能宜于今,理因时致宜,逝者皆刍狗矣,不亦朽敝乎哉?《雅述》下篇。

王廷相认为,政治制度的变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理”不过是“因时致宜”,因此,会随着时势的变化而变化,以往的“理”会同祭祀用的刍狗一样而朽敝。王廷相强调“理因时制宜”,认为“理”随时势的变化而变化,有其合理的东西;然而他实际上把“理”看作是依附于时势的具体事物,没有看到“理”本身也有不受时势限制的恒常性的一面。但他毕竟提出了“理”与“势”的关系问题,并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思想。他还说:

民苦思乱,乱久思治,治则思休,乃理势必至之期也。《雅述》上篇。

他认为,在历史发展中,“理”与“势”的一致才是最根本的。

从王廷相的历史观可以看出,他认为社会历史是变化发展的,是有其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且,历史发展存在着“理”,是有规律性的,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观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柳宗元用“势”的范畴说明历史的发展趋势,而王廷相则进一步把“理”的范畴运用于解释历史,并初步解释了理与势的关系,提出“理因时致宜”、“理势必至”,直至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进一步提出理势合一。王夫之说:“顺必然之势者,理也。”王夫之:《宋论》卷七。又说:“势因乎时,理因乎势。”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二。显然,王廷相关于“理”“势”关系的思想已经较为接近王夫之的思想,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同类推荐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名人传记丛书)

    华盛顿生平拒绝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但是却鲜有一位开国元首在死后仍然赢得人们一致的尊敬与称誉。美国人会拿柯立芝、布什开涮,却绝没有人会调侃华盛顿、林肯,提到他们的“国父”,他们都是一脸的向往与自豪。人们总喜欢排列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然而无论怎么排,华盛顿始终位居前列。他是一位罕有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赢得了名副其实“伟人”称号的人。
  •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明日之花别样红(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女人花”系列攫取唐、五代、宋、明、清、民国等古今中国的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马皇后:大脚马皇后,资深贤内助。秦良玉:名将秦良玉,巾帼女豪杰。李香君:侠肝义胆李香君。陈圆圆:倾国天香陈圆圆。
  •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这是一套记述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成长以及他们艰辛的科研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些大科学家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他们生在战乱年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骨肉同胞饱受欺凌;他们忍辱负重、负笈海外、卧薪尝胆、发奋自强;他们学业有成、毅然归国、隐姓埋名、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科学拓荒,为国家造“争气弹”。以“两弹一星”为标志,他们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大国封锁与孤立,使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站稳了脚跟。世纪人生,百年追梦,爱国奉献,砥砺创新,科技强国,这是大科学家们一生的真实写照。这些共和国的功臣,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值得历史记住的科学英模。
  •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观念的作品,包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堂吉词德》。他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书作者陈凯先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授。他依据丰富的外文资料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个人体验,结合本人和学术界塞万提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塞万提斯的生平及创作进行全面而精辟的叙述和评论,布局匀整,文字清新,充分展示了塞万提斯及其创作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热门推荐
  • 我,Vampire

    我,Vampire

    我,荒谬绝伦的青春,闹剧一样的生活,充满着重复的喜悲,偶尔的惊恐与狂欢。从踏入这个城市的第一步起,我就陷进了一场被怪物们所精心策划的阴谋。——斗争、厮杀、坚守、发臭的鲜血、腐烂的残骸、以及....在下雨的夜晚,巷子口有一对恋人在拥吻,旁边是一闪一闪的路灯,还有一只看着他们的吸血鬼
  • 回首那段流浪的日子

    回首那段流浪的日子

    一群不良少年,怀着重新做人的信念,来到他们的梦想的学校,排斥忍耐慢慢的扭曲他们的人格,阴谋误会他们走上逃亡的生涯,流浪的生活有时候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回首那段流浪的日子他们长大了。在那流浪的日子里,回忆我们的年轻时光。
  • 网游之逆行伐仙

    网游之逆行伐仙

    行万里路,踏出自己的王道守护心中那片净土犯我信仰者任你仙体神器我也定会以我凡人之姿逆行伐仙!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时光永格

    时光永格

    他说,如果再来一次,他想他还会爱上她。但,他再也不会与她有任何纠缠,他宁愿她幸福安康永远。
  • 风落浅秋人莫凉

    风落浅秋人莫凉

    原来真的可以从灰姑娘变成公主,可是王子为什么会越来越远……蓝浅儿一直在回想,到底哪儿出了错,闭上眼回想曾经的对话,“浅浅,明天去哪儿呢”他温柔的问到,揉揉了怀里的人儿。“枫叶林呀,秋天去那最好了”她笑着把头靠在苏陌凉胸口,一脸幸福。想到这些蓝浅儿嘴角都会上扬的对话却觉得心里痛到不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不能呼吸。后来为什么他的手就打到了她的脸上,眼里满是冷漠,厌恶和嫌弃“我是真的不知道你居然是这种人,算我瞎”蓝浅儿却是一脸茫然,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前几天还好好的现在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 家教之日出日落

    家教之日出日落

    一朝上课睡觉穿越到家教的妹子成了山本千夙,这位吃货妹在家教世界里的懵逼遭遇有什么呢~自带会说日文能听懂日文功能(因为方便就这么设了咩哈哈哈)cp目前是贝尔(嘻嘻嘻嘻√)人物各种崩√所以接受能力是很必要的√女主多半是负责发疯(咳咳)女主很弱√(大概→_→)所以还可能很鬼畜,偏向轻松风(所以看起来也可能很幼稚)不定时更新~
  • 隔世之旅

    隔世之旅

    一条远洋渔船发生血腥杀戮,杀戮者打算洗劫旅游之岛天寂岛后逃亡国外。与此同时,包括匪首妻子在内的一群都市年轻白领前往天寂岛开展隔世之旅,一个贪官携带情妇逃亡天寂岛,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也前往天寂岛释放猴子。为研制治疗肺癌新药,岛上的生物公司拿猴子和眼镜蛇做实验,猴子发生了危险变异。另一家生物公司雇人破坏实验。匪首无意中发现妻子和她的情人也在岛上,他们抢劫生物公司老板时无意带走一个神秘光盘,还用迷药绑走妻子以及另外两个女白领,报复了妻子的情人。一个被绑女白领的前男友被迫参与杀戮,但后来被迫跳海。他们之间关系复杂,爱情与背叛,杀戮与逃亡,罪恶与救赎,不断上演。
  • 梦隐

    梦隐

    如果可以,我多希望你不是帝子;如果可以,我多希望我不是阿姝;如果可以,我多希望这不是梦境;如果可以,我多希望一切就那样停留……
  • 穿越大唐之变化

    穿越大唐之变化

    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重生到贞观末年,慢慢改变着身边的人和事,甚至国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