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经营就没有有效的圈子可用
有人说,生活就是钻圈子。试想,哪个人没有几个生活圈子呢?亲戚圈、同学圈、邻里圈、职场圈、兴趣圈……那些和你有着共同利益或与你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正组成一个又一个圈子,包围着你,影响着你。善于经营的人,圈子带给你的是快乐和方便,安全和满足,成功和得意。当然,如果没有经营的意识,这一切将远远地离开你,你会变得一无所有。
一,一生需要经营的五种圈子
1.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总称,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群人的总称。同学是朋友,战友也是朋友;老乡是朋友,同事一样是朋友。所以,“朋友”一词的内涵很丰富也很含糊,它甚至包含了所有的社会交往。
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生活方式,会有不同性质的友情。
闲人为耍为玩,因此玩出了一大堆的牌友、酒友、钓友、文友、书友等;商人为捞为赚,奉行“有利时就来,无利时就走开”的交友原则,因此只与财大气粗者为朋,只与掌握权力者为伍;有钱人为名为官,穷苦人为吃为穿,所以便有了互相利用的朋友,关键时刻卖友求荣的“朋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搭车”式朋友,利益分配不均反目成仇的朋友;或先是趋炎附势,后是树倒猢狲散的朋友……
当然,朋友也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佳话;刘备、张飞和关羽桃园结义的慷慨;荆轲与燕太子丹易水送别的悲壮;苏轼与黄庭坚良师益友的情怀;毛泽东与柳亚子诗词唱和的豪迈……
总之,根据不同的目的,总能够交到不同性质的朋友。
第一种朋友只关注利益,所以进入圈子的人,除了友谊以外,很多是带有个人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很多事情,尽管不喜欢,很多人,尽管不想打交道,你也得硬着头皮应付,因为圈内规则是大家慢慢制定的,除非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否则,你只得承受煎熬。
某医药代表,经常泡在业务圈内。这个圈子有个游戏规则,即大家一起泡吧、一起策划、一起制定攻守同盟协定。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他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深夜回家。他也考虑离开圈子,但一想到离开圈子,自己很可能得不到最新的销售动态,为利益所驱,他只得硬着头皮待在圈内。
第几种朋友关注的是快乐。因为生活在利益圈内太累,有些人不免发展可以让自己“喘息”的圈子。而这样的善待自己放松心情的圈子,快乐的成分更多,譬如几个女友一起利用周末美容、唱唱歌跳跳舞、搞搞家庭派对。
第二种是为了排遣寂寞。有些人入圈,纯粹是因为寂寞,圈子内的温情给你归属感。
第四种则是因为共同理想走到了一起;马克思、恩格斯因胸怀共同的志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便一见如故,真诚合作了数十年。为了帮助马克思进行革命理论的研究与写作,恩格斯放弃自己的工作,甘当马克思的秘书和生活侍从,为马克思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财。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继承马克思的未尽事业,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由于他们精诚合作,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他们的主义盖天下,他们的英名昭11月,他们的朋友情谊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永远的佳话。
那么,作为一个有志于成功的人,要交些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第一点,三教九流的朋友都要交,谈得来,交得上就好像十八般兵刃,到时候不定就用上了哪般。
胡雪岩交朋友,官场上的,商场上的,洋场上的,黑白两道上,三教九流中,无所不交,无处无友。比如刘不才,纯粹是一个嗜赌如命的花花公子,一个规模不错的药店被他输得精光在别人眼里,他绝对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败家子,甚至连他的侄女芙蓉,都认为他三叔“除掉一样吃鸦片,没出息的事情都做绝了”。但胡雪岩看到的却是他的另一面:第一,他赌得再狠手上的几张祖传秘方却不当赌注押上,这说明他心里头存在着振兴家业的念头;第二,虽然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但是绝不抽大烟,这说明他还没有堕落到自暴自弃的地步。就凭着这两条,胡雪岩不但看出刘不才有本事,也还有志气,“人虽然烂污,只要不抽鸦片,就不是无可救药”,那么他会玩便是自己用得着的地方。于是,胡雪岩让他充当了一名特殊的“清客”角色,专门培养他用来和达官阔少打交道。刘不才果然不负众望,成长为胡雪岩手下一名得力干将。
孟尝君蓄养门客有这样一个信条,即无论有无本领,只要看得上我孟尝君的,尽管到我府上来求吃求喝。这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果然在后来的危险中,总有门客挺身而出,多次救了孟尝君的性命。其中还有一则被传为佳话的鸡鸣狗盗助其成功逃逸的故事。可见,朋友犹如资本金,对我们来说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乃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如果不能交朋友,没有几个朋友,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那么交朋友有没有什么法则呢?我想是有的,一是最少是要真心,虚情假意交来的只能是同样性质的友谊。
二是要有时间去“泡”,据说这是时下最流行的“圈内人语”:“工作是干出来的,钞票是挣出来的,友谊是泡出来的。”
譬如:老同学聚在一起;老战友互相走动;干买卖的混在一起……尽管目的不一,想法各异,但中心思想都是为了发展友谊走到一起来的。确实,有了意向相对一致的圈子,彼此就有了志趣相投的“朋友”,然后,朋友的朋友又会带来更多的朋友,彼此那么一泡,不相识的成了朋友,不相干的成了伙伴。于是,怀旧的找到了知音,寻老乡的碰到了知遇,觅商机的搭识了知己,友谊就这样泡出来了醇味或异味。
其三就是要宽容、大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足够的气量和胸怀,交不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只有当你具备了容人之量,才能使朋友由衷地归附和尊敬你,才能为你卖命。凡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者,交到的朋友大多是泛泛之交,更不用说同甘共苦了。
孟尝君是一个大度之人,因此网罗了像冯谖这样足智多谋之人。
冯谖是一位春秋时期足智多谋而又颇有远见的智者。因家境贫困而投奔到孟尝君门下,曾几次三番地试探过孟尝君的容人之量。
他来到孟尝君府的第一餐就是极其简陋的饭菜,借此冯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故作发疯地唱起来:“剑哪,咱们走吧,这里没有鱼吃!”两位门客听到了,去察告孟尝君,说:“有位新来的门客,嫌弃饭食粗糙,还大声歌唱!扰乱了大家的正常活……”他们本还以为孟尝君会非常气愤,不料孟尝君居然爽快地答应了冯谖的请求,吩咐门客说:“去,给他准备鱼肉,令他受到食客的待遇。”两位门客虽然认为他根本不该有这样的贵地位,但又不得不为他准备丰盛的饭菜。于是,第一次的测试令冯谖很满意,但日久见人心,冯谖准备再测试几次孟尝君观察他到底有没有耐心……
过了不久,他又似乎得寸进尺地唱道:“剑哪,我们回吧,这里出门没有车可以坐!”两位门客又听到了,都嘲笑他心想:“看这次孟尝君怎么惩治你!”于是察告孟尝君,说:“这位不久前嫌弃菜品的门客又觉得出门没有车坐!您说是不是过分了,这也……”门客还没有说完,孟尝君又说道:“准了去,给他备车,令他受车客一样的待遇。”两位门客更加不气,但是还是为他准备了马车。冯谖坐上马车,拿着剑,在上哼着小曲,街上的人们都用不解的目光看他。他到他的朋友家里,对他的朋友炫耀说:“孟尝君收我为车客了!”他的朋友当然也很高兴,两人聊得非常尽兴。于是,第二次的估测也令冯谖很满意,但冯谖似乎认为这还不足以令自己为他效劳……
又过不久,冯谖又唱道:“剑哪,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有家的东西!”这次,两位门客实在不耐烦了,认为他贪求还不足,于是,又禁告孟尝君:“那位喜欢嫌弃的门客又嫌弃起来认为府上没有养家的东西!您说他是不是……”孟尝君说:“又怎样?准了,给他养家的东西不就可以了。这个人哪,活着就应该尽全力令别人满足,自己不就满足了?”孟尝君倒把两位门客教导一番。两位门客更加厌恶冯谖了,但还是照孟尝君的意思侍候了他。
经过这几次的测试,冯谖渐渐发现,孟尝君是一位很大度很仁慈的君主,一定懂得怎样爱护老百姓。所以,他准备用自己的足智多谋辅佐这位原本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主人,令他更加成功,也盼望自己的聪明才干可以为天下的老百姓排忧解难,令国家更加富强。
有一次孟尝君让冯谖去封地薛,向农民收租子。冯谖到了薛地,当着贫苦百姓的面,一把火把债券全烧了,相当于说:各位贫苦的农民兄弟,今年你们的农业税全免了!他还假传“圣旨”说这是孟尝君本人的意思。
冯谖回来复命。孟尝君问:收上来什么奇珍异宝?冯谖说:我看你的仓库里什么宝贝都不缺了,唯独缺乏“仁义”,所以就给你收回一堆“仁义”。孟尝君听了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对冯谖挥挥手说,算了算了,你下去吧。
事情就这么巧,后来这孟尝君落难如丧家犬般逃入薛地,薛地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迎,孟尝君大为感动。冯谖对孟尝君说,这就是我为你收回的宝贝——“仁义”。
孟尝君门客之中,有个人十分爱慕孟尝君的夫人。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并说:“食君之禄,却爱君之夫人,此人也太不够义气了,阁下何不杀了他?”孟尝君说:“悦人之貌,渐生爱心,此亦人之常情,你可不要再提此事啦。”
过了一年,孟尝君招来那个爱慕夫人的门客,对他说:“你在我处时日也不算短了,一直未能为先生觅到好职位。小官职先生又会不屑一顾,田文又不敢委屈大才,恰好如今的卫君与田文是布衣之交,田文愿替先生准备车马钱币报效卫君。”这个门客去到卫国以后,很受卫君的看重。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一度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卫君极想纠集诸侯进攻齐国。这时那个门客站出来对卫君说:“孟尝君不知道臣无德无能,把臣推荐于王。臣曾闻先王之事,过去齐卫两国君王杀马宰羊,彼此立下盟约:‘齐、卫子孙,不得刀兵相向,若违背誓言出兵攻伐的,下场有如此马此羊!’如今大王约集诸侯,准备进攻齐国,正是违背先君盟约,同时也欺骗了孟尝君。臣希望大王息怒,不要再计划伐齐的事了!大王听从臣的劝告也就罢了,如若不听,像臣这样不肖的,也会把己颈项之血溅在您的衣襟之上!”卫君于是打消了伐齐的念头。
齐人听到这件事,都赞叹道:“孟尝君真可谓善于待人世,因此能够转危为安。”
2.乡党圈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项羽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要回他的楚国老家去,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他便理由十足地说了上面这句话,被人讥为“楚人沐猴而冠”。
富贵了,就是要让乡亲们看一看。这种炫耀乡里的心态,固然显示出的是无大志无见识,但是浅薄之中,还是能显出对乡里的情意的。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要保持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对外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曾国藩用兵只喜欢用湖南人;中国历史上最成功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正是同乡之间互为特角,互为支援,才成就了晋商和徽商历史上的辉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者,老乡交游约会之馆也。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比如一个湖南人要到深圳创业,或者一个福建人要到纽约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同学资源和同乡资源,可并称为创业者最重要的两大外部资源。
另外,更多人更是把同乡人等同于自己人。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韩德勤是江苏洋河人,他当江苏省主席时,那里的百姓则说:“会说洋河话,就把洋刀挂。”
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当时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所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内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蒋介石是奉化人,他倒并不在乎别人讥讽他重用奉化人。他的侍卫长多用奉化人,如俞济时、蒋孝先等,而侍卫官则几乎一律是奉化人,因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书中,有9人是奉化人,是不是只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奉化同乡可信;奉化并不出武夫,也不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区,但国民党军界里,奉化出过55位将军(其中中将以上20人),这种“人杰地灵”,与蒋介石的提携不无关系。在一个地区中出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帮。到了近代,这个现象似乎特别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自然要被说成是“人杰地灵”。
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制约着用人制度,影响着用人之风。既然“人治”的痕迹还很深,任用人才还不得不靠少数人举荐的形式,那么出于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意见比较集中,一句话,保证权力不被其他势力所威胁,任用同乡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事。只不过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给时代打下“乡党政治”的落后的烙印。
曾有某人顺便问起一位干部的籍贯,不想问一答百,引出他一番自豪的陈词,他掰着指头数:某书记是我们县的,某副省长是我们县的,某厅厅长、某市市长、某局局长……都是我们县人!一口气数出百十个。
我们无意探讨这种“乡党政治”的种种害处,也不想对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作深入的批判。引用上面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脉资源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善加利用的。
不过,对于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说法,如,“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公章碗口大,不抵熟人一句话”,一些人以此为信条,成天热衷于拉老乡,找熟人,信奉庸俗关系学,不以为耻反而标榜“有能耐”。对此,则需要作一番反思了。
3.亲戚圈
一个人的圈子大多都是造出来的,但亲属圈却不用你去造你只要一降生就肯定在这个圈里晃悠。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娘亲舅舅,表亲堂亲,亲家小姨,等等,最后也不知道怎么闹的说不准你还成了个谁谁的二大爷了。
有了这些亲属,就得相互帮助,特别是在过去十分注重宗族关系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崛起往往伴随着一个家族的随之崛起。
杨玉环受宠,杨门一家随之崛起;曾国藩得势,曾家一下成为了权倾一时的名门望族;蒋介石做了中华民国的委员长,中国随即迈入蒋家王朝时代。即使在宗族观念逐渐淡去的今天,竟也仍然盛行“走后门”之风,这种后门其实是一种裙带关系网,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圈。利用家属圈子去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当然是不足取乃至应以为耻的,但如果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样的“后门”倒值得一走。
不过,对于家属圈,很多人是很有点情绪的,原因有二:第一是亲属圈子中全都是些穷亲戚,别说是帮助你,只要不拖你后腿你就谢天谢地了;二是即使凤毛麟角的有那么几个,却是个远房亲戚,八竿子也打不着,加之往来不多,要攀上这门亲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你现在的这种状况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两条捷径切实可行:一是“认”,认干爹也好,认干娘也罢,拜个把兄弟也好,有的是方法。
《官场现形记》里有一则描述说:瞿施庵的夫人瞿太太己是“脸上起皱纹的老婆婆”,“头发也有几根白了”,然而,居然好意思“情愿拜在膝下”,认湍制台的年方18岁的干女儿宝小姐为“干娘”,做起这个小姑娘的“干女儿”。她的小算盘是:“巴结上了这一门儿,少不得总要替我们老爷弄点事情。只要弄得一个好差使,就有在里头了。”
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原是一介平民,毫无政治背景。但是,他却十分乖巧,懂得自己想要有所成就,需要官场势力,但是他并无官可靠,于是同样想出了个“认干爹”的招儿来!
丁德山以一个平民的身份,竟然能够在东安市场后占一块空地搭棚做生意,凭的是什么?就凭这个“干爹”—魏太监在后面撑腰,有了这一层保护伞,他就放心多了。
而且,东来顺善于运用“大树法则”来经营自己的企业,真可谓招徕有术。许多来华访问的外国总统、首相及国际知名人士,例如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大平正芳都曾专程前去品尝东来顺的涮羊肉。这些政治名流的光顾,更使东来顺名声大噪。那些慕名而来的食客们络绎不绝,到此一饱口福。
除了认干爹干娘结拜把兄弟,婚姻也是攀亲找后台的不二法门。
1927年12月1日,上海大华饭店举行了一场世纪婚礼,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迎娶宋家幺女宋美龄,这段婚姻一直被后人视为政治婚姻。
有些学者甚至指出,假如宋美龄没有嫁给蒋介石,她后来不一定享有政治上的声誉;而蒋介石当年不迎娶宋美龄,也不一定获得更丰厚的政治本钱。
但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的确有助巩固蒋介石的权位。与宋美龄结婚令蒋介石与孙中山拉上了关系,并得到宋家成员的支持,在国民党的高层斗争中占优。而且,宋美龄以流利的英语、靓丽的外表及老练的外交手腕,一跃成为蒋介石的最重要发言人及国民政府最重要的外交家。
在今天的中国,婚姻已经成了女性改变自己命运的主要途径,工作好不如父母好,父母好不如嫁得好,“妻以夫贵”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现实中演绎的一幕幕悲喜剧,不断在提醒女性要变聪明,爱情只是通过批发的方式出售自己的一个漂亮包装而已,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好的主顾,于是,许多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长期性的卖淫”(张爱玲语)。今天的女性在婚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倾向,即使是马克思、费尔巴哈大约也会自叹弗如,至于许多十几岁的女孩子在这个问题上的现实态度,更令人惊讶,仿佛她们已经经历过了几次婚姻。
所以,尽管现在的亲情关系似乎已经缩小到三代以内。但是,要沾亲带故并非难事。有心者,事竟成罢了。
4.同学圈
公元3世纪,法晋留学印度,回国时他说,我的老师释迦牟尼;公元8世纪,日本人阿倍仲麻吕留学中国,他回国时说,我的同学李白;公元20世纪,张五常留学芝加哥,回来后他说,我的学长弗里德曼。看来,这些名人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了一点:同学本身是资源,用时髦的话说,是人力资源;拉上过硬的同学关系,即为优化配置资源。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在我们研究的数千个成功者案例中,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
小布什是耶鲁的学生(他爸爸也是),国务卿赖斯是耶鲁的,美国国土资源部部长也是耶鲁的。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两人合伙创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
在泰国,同学关系与战友关系一起,是一个人出人头地的基本要素。而且,泰国讲究的同学关系是留学的同学关系,最好是剑桥、牛津、哈佛、耶鲁的同学。
同样,在日本,东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把持了日本最重要的公务员岗位。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梦想着金榜题名的无比快活,所以把改卷子的称作“座师”,考上了,递个门生帖,算是弟子,以后想平步青云,这层关系是少不了的。蒋介石在大陆时期兼了100多所军政学校的校长,弄得国民党几乎所有中青年军官、干部都成了他的学生,学生都团结在老师的周围。
在今天的皖北、苏北等地,县市机关里差不多地位的年轻人流行互相结拜“干亲家”,在仕途上互相提携—这要叫历史人类学家看了,肯定会将其作为社会关系取代血缘关系、成为主要人际关系的证据。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只要能给人带来效用的都是人生的财富。金钱能给人带来效用,所以金钱是财富,但财富却不止于是金钱。许许多多的东西,譬如爱情、友情、亲情都能带给人以效用,甚至是金钱所不可能买到的效用,所以同样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有时甚至是高于金钱的财富。而同学之情因为纯真,因为曾经倾注的激情,因为是理想种子最初萌芽的见证,因为是共同分享所获得的知识的报偿,所以往往成为人们心中格外珍贵的财富。上自伟人,下到普通百姓,可以说概莫能外。
试想一下,谁不曾有过峥嵘岁月,谁不曾有过风华正茂,谁不曾有过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放纵任性,谁不曾有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畅快淋漓,谁不曾有过“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清高自傲,谁不曾有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万丈雄心?
谁能否认这些都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谁舍得下这些财富?
如《圣经》所言,这世上的财富会被虫子咬,会锈坏,会贬值,但同学之情却可能经日月而弥珍。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叹道:“一切都会过去,而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同学因分别而怀想,淡忘的是不愉快的琐事,留住的是想象中的美好,时代愈久远,同窗之情谊愈如陈年老酒一样散发出清香。
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所谓“同学少年”不止是橘子洲头的一段怀想,或一张发黄的毕业合影,同学还是具有共同知识、共同文化、共同背景,在这个相互竞争的世界上所十分稀缺、难得的人际网络乃至于有可能成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事业上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加油站和发动机。君不见,当年黄埔军校的同学共同举兵北伐、浴血奋战,曾创造出中国历史上一段难得的辉煌吗?君不见,今天的“同学会”、“校友会”盛极一时,恰是因为商业时代、网络时代合作博弈呼唤出的强大需求吗?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位同学家庭有困难,结果八方同学伸手来支援。但同学之间的帮助并不仅仅是送物送钱。递个信息,介绍个关系,给个机会也许是更多、更实惠的互相帮助呢!同学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从哈佛商学院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到林林总总的商学院,这些商学院学生最看重的难道是一块牌子、几门功课、几十个学分,以及最后到手的一张文凭吗?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实际上,这些聪明的学子削尖了脑袋往里冲,真正看重的是那里面早已聚结成的强大的商界关系网啊!不信你可以去测算,不同商学院学费之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由不同关系网的价值来决定的。
“同学少年”的网络如此有威力,以致有的时候,这张网并不需要真的搬用,只是用一下“声誉”或者说“品牌”也就OK了。
可想而知,同学人多势众,其中总有成龙成凤的,而能够“一荣俱荣”,无形资产可免费使用,同学的神通也就成几何级数增大,具备类似“共济会”的某些相互保险的作用了。
总的说来,同学是人生难得的财富,是人世间十分稀缺的人际网络,是可供借鉴与学习的对象,是可资更加了解自己的参照系。
5.老师圈
找一个好老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佛祖出世转法轮,通俗来讲就是“认真提携了不少人”:十大弟子、1250常随众……如果你生在春秋时代,能有幸拜在孔子门下,成为中国最大圣人的弟子,天天和72贤人把臂同游……如果你生在隋代,能拜在文中子门下,你的同学中有魏征、房玄龄、李靖等一班大唐开国功臣……南怀瑾先生讲课,受教之人冠盖云集:国民党大佬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钱大均及杨管北等人都前来执经问道;周宣德、叶曼、张尚德等名流均登堂参禅;台湾岛内许多着名教授、重要政治人物,如刘安祺、马纪壮、萧政之等人都入室听讲……
师父也是富贵的敲门砖。韩愈自称得了孔子、孟子的道统,这个靠写墓志铭发家的大作家就成了“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大圣人了。宋代的朱熹等人也自称接过孔子和孟子的道统香火,身份就立马不同了。世俗重视纯正的血统。在武林门派里讲究嫡传,又重视掌门人。在西藏密宗的流传里,重视“心子”。
老师三言两语的点拨,可能会令学生一辈子受益无穷。老师的门生故旧,桃李遍天下的关系网也会令学生一辈子受益无穷。“学阀”在学术界、文化界,差不多跟军阀一样厉害。老师教化顽愚,从事的是伟大的树人事业。师道尊严,从孔子、佛祖的教化,可见师道的尊严和伟大。父母生我肉身,师父生我法身,都是无与伦比的恩德。笔者的父亲以前就是一个非常成功、非常好的中学老师,曾经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命运,有的学生认为,他是那个地方的“孔夫子”。
明星们、名流们也需要导师。足球明星巴乔治疗肉体创伤的办法是:让内心忘却身体的痛苦。将满20岁时,巴乔和佛教走到了一起,而他的佛法导师是198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日本人池田大作。巴乔总是说:“池田是我的英雄。”“功夫皇帝”李连杰的佛法导师是藏传佛教密宗的罗贡桑仁波切。李连杰说是“中国星”老板娘陈岚启发了他:有一回,两人坐飞机遇到险况,大家吓得半死,陈岚却哈哈大笑:“既然得死,还不如哈哈大笑地死。”不久他便和陈岚阪依佛教。
美国的彼得?圣吉在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短短几年内,该书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刮起一阵阵“学习”和“修炼”的风潮。彼得?圣吉也被称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很有意思的是,彼得?圣吉有一个中国老师,那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股神”巴菲特师从本?格雷厄姆和戴尔?卡耐基。在大学期间,巴菲特阅读了本?格雷厄姆的经典着作之后,“就像找到了上帝所在”。为此,他大学一毕业就只身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他敬仰的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被认为是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他为择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在此之前,它与赌博这门伪科学几乎毫无差别。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巴菲特如饥似渴地钻研着格雷厄姆的理论。后来,他又在戴尔?卡耐基的课上学到了在大庭广众之中谈吐自如的本领。格雷厄姆和戴尔?卡耐基教会的本事使巴菲特最终成为一代“股神”。
6.职场圈
所谓职场圈,其实可以算做一个四位一体的圈子,它是上司圈、同事圈、下属圈和客户圈的集合体。圈子不同,经营方式也略有不同。
职场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你的事业和前程,所以是最直接的、最密切的、最重要的圈子资源,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它的作用和地位。因此,职业圈子的经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如何来经营呢?下面,我们就具体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经营上司圈,要投其所好
在与上司交往的时候,要根据上司的性格特点和好恶,对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作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便赢得上司的好感,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在此基础上,上司才会有兴趣深入了解和考虑你的才干,并使你“英雄有用武之地”。
冯天舒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如何赢得主管的好感和赏识。在作了一番调查后,得知主管为人保守他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扮,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上司面前。
在初步赢得上司的好感后,冯天舒充分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主管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谊。冯天舒并不是经常围着上司转,而是设法去顺应上司的性格特点。
他的主管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乒乓球,于是,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主管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和主管一起对阵、切磋球艺。在球来球往中,主管与冯天舒成了一对好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上司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冯天舒身上的优点和才能,在工作中对他予以重用。冯天舒投其所好与主管交朋友,出色地把自己推荐给主管,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曲意逢迎不仅是一种求人办事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
(2)经营同事圈子,要不失恭敬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一生都在与同事打交道。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与同事友好相处。
同事之间朝夕相处,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时间久了,彼此都很了解,说话办事全无初识时的拘谨与认真,这也是很自然的。但也不能认为天天见面,相互很熟悉就可以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失去恭敬。同事毕竟是同事,彼此间要恭恭敬敬这是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所不可缺少的。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天性。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十分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切忌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同事的自尊心。
某公司人事科副主任沈全祥是一个性格高傲、目中无人的人。在公司里,他对同事或下属说话总是一副高高在上,不把人放在眼里的神气。
例如,通知人办事,他的表情向来是冰冷严厉的,语气绝对是不恭敬的。
“小周,你马上去一趟,事情办不好,就不要回来见我。”“喂,怎么搞的,这些事情都干不好,你说你还能做什么?”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情和自尊。
平日里在公司出出进进,上楼下楼,他都是高扬着头,直挺着胸,目光向上,从来不主动和同事打招呼。而且,无论何时都板着脸,一副不屑与人为伍的神态。
沈全祥的盛气凌人换来的就是同事们对他的疏远,没有一个愿与他交朋友,以至于有一次他出车祸,腿部受伤住院,居然没有一个同事去看他,表示一下同事间的关爱。这对沈全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与同事在一起工作,少不了要请求同事帮助。有的人一呼百应,同事很乐意助一臂之力。有的人却缺乏号召力,同事不太愿意帮忙,这都是平时对同事不恭敬,没有人缘造成的。
与同事相处共事,言语上要恭敬。
一是要多用“请求”的表达方式。比如可以这样说“请将这件事完成好吗?”多用“请”字,可以使人觉得亲切,觉得受到尊重。
二是要恭恭敬敬,诚心诚意。比如找同事帮忙,要诚心诚意,可以这样说:“这件事只有你才能做好,无论如何请你帮个忙。”这样表述一般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同在一个部门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实际工作中,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事,时时处处把同事当朋友。
同在一个部门工作,千万不要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别人。同事间的关系应该是同事加兄弟的关系。彼此恭恭敬敬,就能心心相印。
(3)经营下属圈,要以心换心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与下属交朋友,要做到以心换心。最受下属欢迎的上司是能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的上司,只有这样的上司才会受下属的爱戴,也只有这样的上司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共同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努力。
一个成功的上司常常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有时他们做得简直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以至于让下属感激涕零、心悦诚服。
吴起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在他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兵同甘共苦,以诚心换得士兵的忠心。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你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啊,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人是感情的动物,上司如果从心底里尊重下属,看重下属,下属自然会卖力。
有一家日商企业。一天,各部门接到电话,下班之后在贵宾厅召开员工大会。有些人感到很纳闷,为什么放着会议室不去,而是去贵宾厅开会。因为在一般人眼里,日本人很机灵甚至有人议论说:“老板又在搞什么小把戏?”
当全厂人陆陆续续地走进贵宾厅时,眼前的一切简直把他们惊呆了,只见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水果、饮料。一名60岁的老警卫,看到眼前的一切,以为走错了地方,正要离开时正好碰上了老板。老板一看他要走,便毕恭毕敬地把他请了回来。
老板走上讲台,恭恭敬敬地向大家行礼,说:“今天,把大伙召集起来,同大家开一个聊天会。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提问题、讲困难,提意见或建议,说工厂的、家里的事都可以。”
人们看到老板不时地往工人手里塞食物,倒饮料,并微笑着同大伙打呼,便积极地为工厂出谋划策。
老警卫激动地说:“我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开这样的会。一个看门的,本来就是在工厂门口的,再踢一脚就出门了。老板看得起我们,我们看门的一定要好好做,看好这个家。”
此后,全厂上下一条心,工人们做事也更带劲了,恨不能一天做上25小时。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只要你付出真心和真情,就会获得下属的拥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效力。下属才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你,从而促进你在事业上的发展。
(4)经营客户圈,不要只谈交易,要讲人情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里都有一些比较亲近、关系比较密切的熟人与朋友。美国的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发现每个人所拥有的熟人与朋友的人数大约都是250个人,这就是着名的250定律。
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是以一种几何级数来扩张的。无论是善于交际的公关高手,还是内向木讷之人,其周围都会有一群人,这群人大约250个。而对于生意人来说,这250人正是你的客户网的基础,是你的财富。
建立良好的客户网络,与客户成为知心朋友。在交往过程中以诚相待,分担他的忧愁,分享他的喜悦。他可能会向你介绍他的朋友、他的客户,这样,你的客户队伍会不断扩大。
同时,当你和他谈你工作上的困难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地帮助你,介绍新的客户给你认识或者直接帮你把生意做成,使之成为你永久性的客户。
与客户交朋友,不要只谈买卖,不谈交情,对客户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使买卖双方不单纯是一种商业关系,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店里,由于推销员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她觉得被忽视了,转身就走了。进了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使她感到这位推销员是真正为她着想。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把鲜花送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使她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超过百万美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商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使顾客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此时的买卖自然好做了。
碰到顾客过生日当然很偶然,但这种“人情”意识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与每一个客户交朋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位客户都有许多亲朋好友,而这些亲朋好友又有同样数目的亲友关系。失去一名客户就会相应失去几十乃至上百名客户。得到一名客户情况就会相反。这些人会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影响他的亲友。因此,如果在交往中与客户交朋友,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总体上来说,在这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更离不开与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打交道,要想求人办事,就要看清对象,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7.会员圈
在中国,关于政治和帮派的关系有很多故事,比如说明代的江山来自于“明教”的力量等等。金庸的小说中就写到“教”、“红花会”、“天地会”等等,这些是有真实依据的,不仅仅是小说家的杜撰。距离我们的时代比较近的例子就更多了。
当年,左宗棠带大军去征新疆。在征途上,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的军队自己移动起来,排成十几里的长队,士兵都说去欢迎“大龙头”。左宗棠以为士兵要造反,不禁慌张。他的参谋说:“我们军中自兵士以至将官,都是‘哥老会’成员。他们今天是去欢迎首领,就是‘大龙头’。”左宗棠说:“如果这样,我们的军队怎样才一可以维持呢?”参谋说:“如果要维持这些军队,就要请大帅自己去做‘大龙头’。大帅如果不肯做‘大龙头’,恐怕我们就去不了新疆。”左宗棠想不到别的方法,所以就采纳参谋的建议,也去“开山堂”做起“大龙头”来。由此可见,左宗棠后来能够平定新疆,为中国立了一大功,还是利用好了帮会的力量。
其实,在美国也一样。美国女记者亚历山德拉?罗宾斯在她的畅销书《坟墓的秘密:骸骸会、常春藤联盟及权力的秘密通道》中说,“骼麟会”控制了美国。她有一句话现在看来很有先见之明:“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很可能成为耶鲁大学‘骸骸会’会员的首次对决。那就是现任总统小布什(1968届会员)接受参议员克里(1966届会员)的挑战。”
经过172年的经营,从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到中央情报局,从金融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到美国三大基金会,“骸骸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由于“骸会”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布什家族、哈里曼家族、菲尔波茨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脱家族、古德伊尔家族等等。所以,“骼骸会”的成员逐渐控制了美国社会。
该会有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协助会员获得权力和财富。一旦成为会员,也就等于获得了进入美国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会员不仅会被传授如何跨进国家权力机构的知识,还能得到以往那些“骼会”兄弟们的名单,这一排排的名字简直就是通往权力和财富之路的“登天梯”。
二,圈子鲍经营与维护19则
1.互惠原则
互惠即利人利己。利人利己是一种双赢的人际关系模式。利人利己者认为,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诚信、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但是,有些人喜欢使用二分法,以为利人则必损己,利己则必损人。于是,为了一己之利,便置他人利益于不顾,最后却往往落得一个损人害己两败俱伤的下场。利己损人,世上多少争斗;利人利己,人间无限芳春。
战后的日本为什么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洲越来越被孤立,而同是战败国的德国不仅融入了欧洲还融入了世界?日本被孤立不是日本的光荣。日本既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说过地球上有两个饥饿地带,一是非洲,一是日本。
日本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世界要求日本从利己价值观向利人价值观转变。这是世界潮流。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在金融界、证券界、大建筑公司出现了许多漏洞,暴露了日本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本性,也暴露了口本社会背后的人际关系以及过去自私、利己的积弊。必须从自私向与世界协调的方转变。在这个问题上要恰如其分地去做。世界形势迫使日本要大大转换价值观。日本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不打算大幅度转换价值观,就要成为世界的孤儿。”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了解对方心情的人,不必担心自己的前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们的信任与好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互惠原则讲求利人利己,绝不是世俗的“互相利用”。利己的原始动机是在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中得到心理满足,对方给予自己的帮助,只是自己利他行为的客观报偿,也就是说,利己的目的不是要索取什么,而是从给予中获得欣慰。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深受震动,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
2.守信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一般人都喜欢与诚实、爽直、表里如一的人打交道。因此,在圈子中应切记诚实守信的原则。马克思就曾说过:“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必守信条,敌对双方谈判要守信用,做生意双方成交要守信用,上下级讲话要讲信用,甚至连父亲对刚懂事的儿子也要讲信用。我国历史上有个着名的故事,曾子的儿子吵闹不休,曾妻就骗他说:“等你父亲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回家听到妻子告诉他这件事后,果然持刀把猪杀了。显然,曾子是在培养儿子的信用意识。
信用的心理作用是给对方以安全感,人际关系以互相吸引为前提,而这种吸引很重要的一点是双方必须在交往中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约定的聚会,要按时出席;承诺的任务要力争完成;朋友托办的事,答应了,就要办到;借别人的款项、物品,要如期归还。这些不是无关紧要的小节,而是影响到个人信誉和人际关系的大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信用像玻璃一样脆弱,坏了将无法修复。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就不愿意继续和他交往。每个人都乐意交往信用可靠的人,不守信用的人是危险的。要丰富我们的人脉关系取信于人是必不可少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一个守信的人,我们就不能够轻易许下一些无法兑现的诺言。所以,华盛顿感言:“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向朋友许诺是常有的事。许诺也的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许诺的话好讲,日后兑现不了,难办。这会导致自己的“信任危机”,并会给朋友之间日后的交往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项许诺往往容易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即把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变成纯粹的“物际”关系。因为“物欲”只有满足欲,没有理解欲,“物际”关系无法用情感来维系,所以“物欲”一旦不能满足,关系也就全线崩溃。所以,凡是可以避免许诺的地方,一定要避免。傅玄云:“祸莫大于无信。”
因此,在你必须做出承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实现诺言的实力,承诺不应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许诺时一定要考虑到“应诺”的可能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光凭良好愿望甚至主观想象去许诺。离开客观实际和条件的许可,随意向别人许诺,虽然一时可以用你的诺言满足对方,但是,这“慷慨”带来的苦果却要由你一人来吞食。朱熹早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因此,许诺一定要慎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全力去实现。
承诺时,不要信誓旦旦,做“热血男儿”,要为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有能力办到的事,也可以用“给我一次机会”之类的话语来代替许诺。这并不是教你学耍“滑头”,因为事情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正如西班牙谚语所说:“诺言快似骏马,但事实可以追上它。”许诺既有它“超前”的一面,又有它“滞后”的一面。说它是超前的,是说它在没有实现之前就已经“预付”给对方了;说它是滞后的,是说它在兑现的过程中,是以过去的情况为依据的。没有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只要你珍惜并把握好“这一次机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讲求实效,不拖拉,不哄骗,及时与对方沟通事情进展的情况,就足以获得对方信赖了。
即使许诺,也不要把话说绝,这样,你也就获得了一定的回旋空间,靠着这个空间,你就不会失信于人了。只要我们懂得维护自己的信誉,以“信”取胜,打出自己的名誉品牌,就会朋友满天下,人脉四通八达。
3.互赖原则
古人云:“观千里不能自顾其耳,举千钧不能自拔其身。非目不疾、力不及也,势也。”大意是,一个人就是千里眼,也看不见自己的耳朵;能举起千斤重的物品,也不能把自己100多斤的身体举起来。这不是眼力和力气达不到,而是因为“缺乏依赖”。当今有些人和企业之所以不能取得应有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不是“目不疾、力不及”的问题,而是“缺乏依赖”。就像一个小小的螺丝,如果没有螺丝刀,就会拧不紧或打不开。不是没有这个力气,就是因为“缺乏依赖”。
由此可见,“有依赖”与“无依赖”可谓是天壤之别。世间的人和事都是一样的。封建时代皇帝的儿子生下来就是王爷被老皇上看中了的就是太子。几岁的孩子让太监抱着就可以登基,接受群臣的跪拜。为什么?因为他依赖于血统上的优势。现在有些有背景的学生,走出校门不久,就能当上科长、处长或者是企业的经理、总经理,而另一些人奋斗终生也拼搏不到他们的起跑线上,就是因为他们“有势可依”。如果“一无可依”就完全两样了。常言说:“马瘦毛长肥四蹄,落翅凤凰不如鸡;老牛掉井力无用,虎入平川被犬欺。”这就是形容它们不得依赖时的情形。骏马本来可以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却因为瘦而失去了光彩;凤凰这种高贵的神鸟本来应该是翱翔高空的却因为落翅结果比鸡飞得还要低;老牛掉到井里,浑身是力也没有办法使出来了;兽中之王的老虎出了深山,连狗都敢欺负他。在动物园笼子里,小朋友都可以拿着面包去戏弄老虎。不是这些动物没有能力,而是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优势。就像蚊子可以戏弄大象,蜘蛛可以斗斗大蟒。并不是大象和大蟒斗不过蚊子和蜘蛛,也是因为“缺乏依赖”。
没有“可依赖”的人或者“可依赖”的势时该怎么办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相互依赖。唐代诗人王之涣有句妇孺皆知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为了看得更远,就得去得更高。为了涉水过河就得去打造船只;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远,就需要借助于车马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则,就不能获得优势。就连狡猾的动物也知道寻找依赖。如人们常说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等,就是它们寻找依赖的表现。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依赖拓展到政治、军事和商业贸易上来了。如历史上的“水淹七军”就是依赖了水势,如“借东风”就是依赖了风势。清朝的大贪官和坤之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就是依仗着乾隆皇帝的宠爱之势。胡雪岩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被钱庄解雇的小伙计,发展为一代“红顶商人”,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左宗棠、王有龄等这些人的权势。
集思广益的合作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此改善,这些植物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其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但并非万无一失。只有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
互依互赖的正确意义,是互助而非倚赖。例如有甲、乙两人,如果“甲的义务,即系乙的权利;同时乙的义务,亦即甲的权利”,互消而又互益,便是互助。推而至于分工合作,成为更复杂的互助。
中国象棋的16个“成员”最能体现互赖的精神。虽然它们各自可以独立作战,不必也不能依赖他人,但是它们之间,却是互助合作的。车固然可以保护马,马也可以“看”住车,不让它平白遭受对方的攻击。士、象当然是将的心腹,随时保护着将的安全。然而紧急时期,当士或象在将的行宫里受到袭击时,将也可以给予适当的保护,甚至奋勇地挫败来犯的敌人。卒的威力较小,而在适当的场合,照样可以攻死对方的帅,或者保护自己的车、马、炮,依然有其发挥互助能力的时刻。
“红花亦需绿叶来陪衬”。任何事业,都不是个人独力所能够完成的,有赖于同仁的互助合作,因此,我们要树立“合则彼此有利,分则大家倒霉”的意识。共同努力,一起来担负责任,才能群策群力,达到真正互依互赖的境界。
4.分享原则
分享是一种最好的维护圈子的方法,分享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越分享越多的:一是智慧、知识二是人脉、关系。正如萧伯纳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每人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每人至少有两个思想。同理,你有一个关系我有一个关系,如果各自独享则每人仍是一个关系,如果拿来分享,交流之后则每人拥有两个关系。
我们来看一看李嘉诚的生意经:假如一笔生意你卖10元是天经地义的,而我只卖9元,让他人多赚一元。表面上看是少赚了一元或者亏了一元,但是,从此之后,这个人还和我做生意,而且交易越来越大,而且又介绍他们的朋友与我做生意朋友又介绍朋友来与我做生意。所以,我生意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的朋友圈子也越来越广。
你分享的东西是对别人有用有帮助的,别人会感谢你。你愿意同别人分享,有一种愿意付出的心态,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正直的人,别人愿意与你做朋友,愿意与你打交道。
5.坚持原则
坚持不放弃的人,才能有更多正面思考的时间、更坚定屡败屡战的信念,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遇。在经营和开发人脉资源的过程中,很多人缺乏坚持的韧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二是遭到拒绝之后,没有勇气坚持下来,结果错失“贵人”相助的良机。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坚持就是胜利,你如果只坚持了三天、五天、一个月、两个月,当然是无法做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而到达胜利的彼岸。一条蛆叫,遁地三尺,穿越黑暗,缘于它锲而不舍的挖掘:一只大鹏,俯瞰五岳,脾晚江河,缘于它始终不渝的飞翔。一条山路,尽管崎岖而险恶,但坚持不懈的人终会直抵高山之巅;一条大道,尽管平坦而宽阔,但瞻前顾后的人也会半途折戟沉沙……
坚持,可以让我们在困惑时柳暗花明;坚持,可以让我们在人际圈子中游刃有余;坚持,可以让我们在贵人助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上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这正是胜利者对成功经验的高度概括,因为他们深知: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唯有不断奋斗,坚持到底,辛勤耕耘人脉的沃土,才会构建广袤的人脉天地网络,最终达到“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人脉境界,实现“振臂一挥,应者云集”之大成人生。
6.用“心”原则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当我们以一种诚恳的态度请一个人贡献他的意见的时候,这个人一定很容易对我们产生好感。这就是使别人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关注的最简单的方法。许多事实表明态度诚恳地向别人请教,是对对方最好的恭维,它胜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和赞美。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像政治家那样,不厌其烦地将这种礼仪表示给我们所希望合作的人。日常生活中,我们仅仅是就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向他请教,并与之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就能很容易地获得他人的好感了,因为“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一个刚刚从乡下来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法夸尔就是应用了这种策略,获得了与当时纽约最有势力的人物见面的机会。
法夸尔首先想方设法进入了鼎鼎有名的雅各布?阿斯特的办公室。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想请教您一下,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百万富翁呢?”
这句话并非一点也不着边际,法夸尔内心十分清楚,什么样的话能引发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兴趣。果然,阿斯特听了此话之后,他看到居然有一位忠实的“粉丝”满脸敬重与诚恳地向自己请教成功经验,感到又诧异又高兴。他不仅耐心地和法夸尔聊了起来,还把他介绍给当时许多的着名人物,如菲什、斯图尔特贝内特等。法夸尔靠着这种诚恳地向成功者请教的方法,获得成功人士的指点,在事业中一帆风顺,比别人少走了许多弯路,最终也成了百万富翁俱乐部中的一员。
很多有才干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也采取了一些类似法夸尔的策略。人们发现,成功人士并非恃才傲物,他们会就一些问题很诚恳地向别人请教,询问对方的意见,夸奖对方的才智,使对方真正感觉受到了恭维。
“即使是一个外行,当他来向你提出一个建议的时候,哪怕这是一个很不中用的建议,也得鼓励他几句。”这是着名的企业家约翰?沃纳梅克关于如何对待职员的着名格言中的一条。在确保手下职员的忠诚和热心方面,约翰的这种待人以诚恳的态度确实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那些聪明的领袖都会想办法让下属觉得自己很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按照他们的意见来行事。只要有可能,他们更愿意使自己的计划看起来似乎就是下属提出来的,而丝毫不会表示这些意见其实就是他自己的。
许多事实都已经十分明确地告诉人们,有才干的人,都会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而我们如果也照此去做,也会拥有像成功人士一样的事业。
7.宽恕原则
在社交中要记住,你所相处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理性的人,而是一个个充满了偏见、傲慢、虚荣和自负等情绪的人。假如你想激起一种反抗,使人痛恨你数十年甚至到死,你只要求一时痛快地发表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批评就可以了。假如你想获得友爱、理解,只有一条道路可以供你选择,那就是学会宽恕,哪怕对方是你的敌人。
印度有句俗语:“热爱真理,但要宽恕缺点。”宽恕就是要容得下对方的缺点。不能宽恕,就是拆自己要过的桥。科学家们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由于表现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在训练时进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处罚的动物,其进步速度和耐力都比较差。
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类。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改变他人,反而常会因此引起愤恨,因为没有人喜欢受人指责。
心理学家汉斯?希尔说过:“太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不喜欢受人指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面对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给予理解和宽恕,而不是针锋相对地指责和批评。我们要学会宽恕别人的过失或错误。因为,批评只会引起JJ恨,常常会使员工、家人和朋友情绪低落、做事没有精神,甚至激化矛盾,引起更大的纷争。这根本不利于改变现状。
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总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的争论,并且由于他们的互相攻击导致了共和党的分裂,而伍德罗?威尔逊借机成功入主白宫。受到抨击的塔夫脱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他含着眼泪说:“我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到底错在哪里?”其实,他不能宽恕自己的竞争对手西奥多?罗斯福,白白地耗费了个人精力,无法去做更重要的事,让第三者收获了渔翁之利。
自私的天性,使得人们在做错事时只愿意责备别人,绝不责备自己。其实,我们要明白:批评好像是家鸽,最后总会回家。我们需明了要矫正及谴责的人,都会为他自己辩护,并反过来谴责我们。
林肯在印第安纳州湾谷的时候,年纪尚轻,不仅喜欢评论是非,还写文章讽刺别人。后来有件事却改变了林肯的一贯做法。
1842年秋天,林肯在报上发表了匿名文章,猛烈地抨击詹姆士?希尔斯,说他是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希尔斯因此被全镇人当作笑料。希尔斯当然愤怒不已,他下战书要求与林肯决斗。庆幸的是,在最后一刻有人劝阻了双方,才避免了一起流血事件的发生。
这件事让林肯懂得了与人相处的艺术,那就是学会宽恕别人。从此以后,他不再写文章抨击人。也正是从那时起,林肯开始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任命的将领—马科科兰、博普伯恩赛德、胡克和米地相继惨败,几乎使林肯陷入绝境。有许多人无情地指责林肯用人不当,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宽容地保持缄默”。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的夫人极力谴责南方人。林肯劝慰夫人说:“不用责怪他们,这样的情况换作我们也会如此。”
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开始了,7月4日晚上,南方叛军的李将军带着败兵逃到波多马克河边。林肯命令维得将军歼灭李将军率领的叛军。
但是维得将军一拖再拖。不久,洪水退了,李将军带领军队越过波多马克河逃走了。
林肯闻知此事,给维得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但后来林肯想:如果我身在战场,像维得一样每天看见许多人流血,也许就不会急着要进攻了!如今大错已经铸成,把这封信寄出,除了让我一时觉得痛快以外,没有别的用处。
于是,这封信被永远地收藏了起来。林肯以海洋一样的胸怀宽恕了自己的下属。
在罗斯福执政时期,只要一遇到难以决断的问题时,罗斯福就会望着墙上的林肯像自问:“要是林肯处在我现在的情况,他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林肯的宽恕成为罗斯福及许多后来人学习的典范。这样的方法在你想要指责他人的时候也不妨一试。
诗人托马斯?查特敦年轻的时候因为直率的性格而历经坎坷,后来才变得善于处世,进而成了美国驻法大使。他的成功秘诀是:“我不批评人,我只夸奖人。”
一次,着名试飞驾驶员鲍勃?胡佛驾驶的飞机在300英尺的高空,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经验丰富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
在惊魂稍定后,胡佛开始检查飞机用油。原来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竟然是另一种型号的飞机用油。于是,胡佛约见了那位负责维护飞机的机械师。懊恼不已的年轻机械师,一见到胡佛,便后悔得泪流满面。刚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师,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年轻机械师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不会再犯错,我的F-51飞机明天还请你维护。”机械师对胡佛宽恕了自己的失误十分感激,在以后的飞机维护中,他十分尽心,再也没有出过一次差错。机械师也因此成了胡佛最得力的助手。
尽量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少一点呵斥和责骂,多一些宽恕!试着去理解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比批评更有益,也更有趣。什么都了解,就什么都会宽恕。
8.建档原则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结交许多人,这些人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往固然不必勉强,但不妨采取更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拒绝往来”,而把它们通通纳入你的“交往档案”。
建立“交往档案”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
首先,把你在学校时的同学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经过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上的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中学、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数据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例如,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数据上修正,以防有必要时找不到人。而要准确掌握这些变动的情形,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数据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如果你不嫌麻烦,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他们的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还谈不上交情的“朋友”。这种“朋友”各行各业各种阶层都会有,不应该把这些名片丢掉,应该在名片中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点,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但重要的是,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当然不必刻意去结交他们,但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你们碰面的场合,或你们共同的朋友,以唤起他对你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不可能帮你什么大忙,因为你们没有进一步的交情,但帮小忙为你解决一些小问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人用计算机建立交往档案,有人用笔记本,有人则用名片册,这些方法各有长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每个朋友都要保持一定的关系,建立一个“交往档案”,不要“用时方恨少”。
那些办事左右逢源的人,除了他们本身优越的条件外,还有一点,就是他们身边有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些朋友为他出谋划策,对他提出高的要求,不让他有丝毫的松懈和半点的放弃。
这样的人大都有一个“交往档案”,并且是善用“交往档案”的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政治关系网时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会在一张卡片上列出我当天联系的每一个人,注明重要细节、时间、会晤地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信息,然后输入秘书为我建立的关系网数据库中。这些年来,朋友们帮了我不少。”
一个当总统的人都在建立“交往档案”,何况一般人呢?
很多时候,光建立“交往档案”还不够,还要善于利用“交往档案”来帮助自己。
例如,把他们的生日、兴趣爱好等内容都收集进去,这样,你就会加深对他的了解,再与他谈业务或进行生意交往时,可以找出他关心的话题,跟他谈最钟爱的事物。当你这样做时,不仅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会使你的业务得以扩展。
杜维诺面包公司是纽约一家高级面包公司,这家面包公司的老板杜维诺一直试着要把面包卖给纽约的某家饭店,一连四年来,他每天都要打电话给这家饭店的老板,他也去参加那个老板的社交聚会。为了争取到这个客户,与饭店老板成交这笔面包生意,他还在该饭店订了个房间,以便找机会与老板谈谈。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努力,他还是失败了。
杜维诺开始反省自己,他决定改变策略,收集了这家饭店老板的个人数据,为他建立了一个“交往档案”。终于找出这个人最感兴趣、最热衷的东西。原来,这个老板是一个叫做“美国旅馆招待者”的旅馆人士组织的一员,由于他的热情,还被选举为主席以及“国际招待者”的主席。不论会议在什么地方举行,他都会出席,即使必须跋涉千山万水也坚决前往。
给他建立一个小档案后,杜维诺再见到那个饭店老板的时候,就开始谈论他的组织。杜维诺得到的反应令人吃惊,那个老板跟他说了半个小时,都是有关他的组织的,语调充满热情,并且一直笑着。在杜维诺离开他的办公室前,他还把他组织的一张会员证给了杜维诺。
在交谈过程中,杜维诺一点都没有提到卖面包的事,但过了几天,那家饭店的厨师长打电话给他,要他把面包样品和价目表送过去。
那位厨师长在见到杜维诺的时候,说:“我不知道你对老板做什么手脚,但你真的把他说动了!”
后来,杜维诺与这位老板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说:“想想看吧!我缠了那个老板四年,就是想和他做大生意。如果我不建立他的个人小档案,不去用心找出他的兴趣所在,了解他喜欢的是什么,那么我至今也不能如愿。”
建立和善用“交往档案”是一种深刻了解人,并与之保持有效联系的方式。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并善加利用,自然免去了“人到用时方恨少”的苦恼。
9.“照镜子”原则
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你是怎样的,你的世界就是怎样的。你喜欢别人,别人也会喜欢你;你不喜欢别人,别人也不会喜欢你。
在一个大城市的出入口,有一个老人家在开着一家小店,他已经在这里开了40年的店了,阅人无数。一天,一个雄心万丈的年轻人,来这个城市寻梦,他在进城之前,停在小店前问:“老人家,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里的人怎么样?”老人家反问:“你来自哪里?你那里的人怎么样?”“我来自乡下,那里的人没有什么见识,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所以我才来这里发展的。”老人家皱起了眉头:“我在这里40年,这个城市的人比你那里的更糟糕!”年轻人一愣,叹了一口气,告别老人家,还是很勇敢地走进了城市的滚滚汽车黑尘之中。
又来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买了一瓶可乐,问:“老阿伯,这个城市的人们有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好?”老人家反问:“你来自哪里?你那里的人们怎么样?”“我来自乡下,我那里的人啊,很淳朴,很乐观,对别人很关心,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但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是来这里闯一闯的。”老人家笑了:“我在这里40年,这里的人啊,比你那里的只有更好!”“谢谢你,老阿伯!”年轻人兴冲冲地汇入了进城的人流。
看人就像照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所以钱钟书说自传就是他传。说人家的是非八卦就像是对着山谷骂娘,骂声总会反弹到自己耳边。不被信任的人容易干出不忠诚的事情,因为他会想,反正人家都不相信我,那我就偏要干一件不令他相信的事情。反正他都认为我不贞了,那我就干一件不贞的事情吧。假如人家相信他,他也许就会自律:他那么相信我,我绝对不能干对不起他的事情、辜负他的事情。注意什么就得到什么。所以,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善于发现大家做对了什么,而不是做错了什么。请看罗西的一篇精彩短文:
玛丽打开门时,发现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玛丽灵机一动,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推销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的好高兴,你要咖啡还是茶……”
本来脸带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
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
最后,玛丽真的“买”下那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一会儿去了,在转身的时候,他说:“小姐,你改变我的一生!”
三,圈子经营中最有效的12种手段
1.面子要常给
谁都知道,中国人死要面子。人没有面子,就不体面,不体面就吃不开,有时还会掉脑袋。
西楚霸王项羽兵败乌江时,就悲叹“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所谓“何面目见之”,也就是“没脸见人”,更文雅的说法是“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为了他的颜面,自杀了。
“死要面子”,就是说宁愿死,也要面子。项羽为面子而死;孔子的高徒子路为了不丢面子,不惜结缨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争面子。
由此,我们明白了面子的重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自己在人中间的优越感。懂得这个道理,交友就方便许多。只要你给朋友面子,朋友自然乐意回报你的面子,为你办事情。
(1)不给人面子就不好办事情
不给人面子,带来的后果有时是很严重的。
三国名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擂鼓三通斩蔡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可谓英雄。
然而,这位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一世之雄,下场却很悲惨,居然被吕蒙一个奇袭,兵败地失,被人割了脑袋。
关羽兵败被斩的最直接原因是吴蜀联盟破裂,吴主孙权兴兵奇袭荆州。吴蜀联盟的破裂,原因很复杂,但与关羽其人骄横,处处不给人面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诸葛亮离开荆州之前,曾反复叮嘱关羽,要东联孙吴,北拒曹操。但他对这一战略方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瞧不起东吴,也瞧不起孙权,致使吴蜀关系紧张起来。
关羽驻守荆州期间,孙权派诸葛瑾到他那里,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以“求结两家之好”,“并力破曹”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关羽没有利用这一良机,进一步去巩固吴蜀的联盟,竟然狂傲地说:“吾虎女怎肯嫁犬子乎?”
不嫁就不嫁,又何必如此出口伤人?后来这话传到孙权那里,让孙权很没有面子,致使双方关系破裂,关羽被自己的盟友所杀。
俗语说:“蚁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以尖酸刻薄之言讽刺别人,只图自己嘴巴一时痛快,殊不知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祸。人与人之间原本没有那么多的矛盾纠葛,往往只是因为有人逞一时之快,说话不加考虑,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伤害了别人的面子,让人下不来台,心中怎能不燃起一股邪火?有了机会,就会报复,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公元前605年,楚人献给郑灵公一只特大的鳖,灵公用它来大宴群臣,却唯独不让子公吃。这是因为,一次上朝,子公的食指自己动了起来,他便对别的大夫说,我的食指一动,就能尝到非同一般的美味。灵公听了,不让子公吃鳖,要让子公的话不能实现,显然是不给子公面子。子公为挽回面子,就径直走向烹鳖的鼎前,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子公挽回了自己的面子,却扫了灵公的面子,双方只好翻脸,只不过子公抢先一步,杀了灵公,并给他弄一个“灵”的谥号,让他永远没面子。
经营圈子,要懂得面子之道。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顾别人的面子。倘若你自恃自己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会把友情搞糟。
西晋时,钟会去拜访裕康,遭到冷遇。秘康当时正在打铁没空理他,“扬糙不辍,旁若无人”,钟会被大大地驳了一回面子,他吃不消,于是就去报复嵇康。他向司马昭进谗言,让秘康上了法场,人头落地。
这叫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条准则,无论恩仇,都要回报,因为,老子早就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不但要回报,而且回报的级别往往大于给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样,你伤了我的面子,我一定要剥了你的皮。
由此可见,不给朋友面子,自己不仅得不到好处,还有可能受到对方的伤害,反而对自己不利。不如给别人留足面子,以便以后好说话好办事。
(2)越是公共场合,越要给别人留面子
面子是给人看的,越是公共场合,越要多为对方着想,给对方留足面子。
为什么在社交场合要特别为对方留面子,注意给对方“台阶”下呢?这是因为在社会交际场合,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塑造自己的社交形象,都会比平时表现出更为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会因为你没有给他留面子,而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
在社交活动中,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恰当的“台阶”,使他免丢面子,这是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不仅能使你获取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否则,对方没能下得“台阶”出了丑,可能会记恨你一辈子。相反,若注意给人“台阶”下,可能会让人感激一生。
有时,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出一些不适当甚至错误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你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造成一种对他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为止”,绝不能伤了对方的面子。
在中国广州一着名的大酒店内,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的筷子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
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拿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明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单上,您看如何?”
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西装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筷子不消毒就不好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西装内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巧妙地指出了对方的错误,又为对方留足了面子,这是最好不过的了。
(3)用面子换面子
你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但未必能赢得真正的和平。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却永远不会把你忘记。其实,不伤朋友的面子,不仅是给朋友面子,也是给自己面子,面子换面子,善用面子好办事。
据说,一年得到百万美元薪水的人,历史上只有两位其中一位就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助手查利斯?施瓦布。为什么卡内基付给施瓦布年薪100万美元即每天3000多美元呢?正如卡内基亲自为他写的墓志铭上说的那样,他是“一位知道如何将那些比自己聪明的人团结在身边的人。”也就是说,施一瓦布是一位善于给别人面子,以面子换来面子,换来那些为他打天下的人。
施瓦布有一天中午从自己的一个钢厂走过,看到几个员工正在车间里吸烟,正好那块“严禁吸烟”的大招牌就在他们的头顶上。施瓦布没有指着那块牌子对他们说:“你们站在这里抽烟,难道你们都是瞎子吗?”相反的,他朝那些人走过去,友好地给每人递上一支雪茄,说:“孩子们,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掉这些雪茄,我将十分感谢。”
那些吸烟的人立刻意识到自己错了,对施瓦布就自然产生了好感,因为他没有简单粗暴地斥责他们,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并没有伤害他们的自尊。这样的领导,谁还愿意和他作对,不努力去工作呢?因为他们的上司在提醒错误的同时,使得他们保住了面子,他们也应该给上司面子,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人世间讲究以恩报恩,以怨报怨,那么与其伤朋友的面子,不如给他一个面子,让他欠你的情,他日回报的面子一定大于你给他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甚至今生不能报的话,来生做牛做马也要报。
诸忘亮之所以一生追随刘备,就是因为刘备给了他太大的面子。刘备第一次屈身去请,适逢诸葛亮外出;第二次去请,诸葛亮正在睡觉;一直到第三次,诸葛亮才与他交谈。如此大的面子,诸葛亮怎能不以面子相报。这位历史上最出名的谋士,被请出山时还是满头青丝,等他去世的时候,己是萧萧一老翁了。诸葛亮不仅全心回报了刘备,也回报了其子刘禅。
朋友相交,也要会用面子。你给朋友面子,朋友自然也会回报你面子,如果你有什么事需要朋友帮个忙,只要朋友还你一个面子,你的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2.谦虚要保持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以充满敬仰的态度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时,无论多么不高兴,多么忙,你都会带着一丝骄傲解答他们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样的经历,我们会发现成就感是多么早又是多么牢固地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别人向我们求教,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优越性的,如果说我们受到崇拜,并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并不过分。在别人请教时,我们心中的愉悦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它不仅主宰着我们的情感,甚至是我们的理智。每一个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会对这种感受乐此不疲,即使是领导也不能例外。
每一个人都乐于别人向他请教,都具有好为人师的一面,这是人性的弱点。要交朋友,求人帮忙,就要充分利用对方好为人师的弱点,利用得好,就会赢得对方的好感,事情就会办又快又好。
(1)适当在某些方面表现“差”一些
人各有长短,对方资质再差,也有比你强的地方;你资质再高,也有弱的地方。因此,不妨常在某些方面让对方表现一把,让对方也舒畅一把,感受一下比别人强的滋味。
例如,你的主管在业务上或写文章上比不了你,但他的象棋下得好,那么,你不妨经常在象棋方面向他请教,结果当然是你被杀得落花流水,以至于片甲不留,看着你的狼狈相,就会显示出他的成就感。
要求别人帮忙,你不这么做是不行的,你如果总表现得对方还要出色,对方在心理上就会感受到一种挫折感,这样来,该帮的或不该帮你办的事就都办不成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甲、乙两个人都是某老板的秘书,才干不相上下,都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两个人的做法不同。秘书甲很善于领会领导的意思,写出的稿子往往是一锤定音,老板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而秘书乙则显得似乎有些笨拙低效,每次初稿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每次都要请领导斧正,文章经领导一点拨,立刻就能改得漂漂亮亮。
几年后,人们发现,秘书甲仍在那个秘书的位置,而秘书乙早已另有重用,高升一步了。有人问秘书乙其中的奥秘,早已不再是秘书的他微笑着说:“如果你的资质能与老板一样高,甚至比老板还高明,那要老板干什么?”秘书乙主动贬抑自己,以请教来突出领导的高明,从而使老板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满足感,感到秘书乙太能领会自己的意思了,而且似乎只有通过自己的一番开导,秘书乙才能写出好文章。这的确使老板有一种成功感,而正是这种感觉使秘书乙获得了自己的成功。
(2)向别人请教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
长岛的一位汽车商人,利用赞美和请教的技巧,把一辆二手汽车,成功地卖给了一位苏格兰人。
那个苏格兰商人想买一辆二手汽车,这位汽车商人带着他看过一辆又一辆车子,但他一会说这不适合,一会儿说那不好用,价格又太高,使这笔生意一直没有做成。
这位商人思索了很长时间,决定停止向那位苏格兰人推销,而让他自动购买。
几天之后,当有一位顾客希望把自己的旧车子换一辆新车时,这位商人就有了新的办法。他知道,这辆旧车子对那位苏格兰人可能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打电话给苏格兰人,请他过来帮个忙,提供一点建议。
那个苏格兰人来了之后,汽车商人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买主,你懂得车子的价值。能不能请你看看这部车子,试试它的性能,然后告诉我这辆车子应该出价多少才合算?”
苏格兰人的脸上泛起一个大笑容—他的能力已受到赏识。他把车子开出去试了试,然后开回来。“如果你能以3000元买下这部车子,”他建议说,“那你就买对了。”
“如果我能以这个价钱把它买下,你是否也愿意买它?”这位商人问道。
3000元,这是他的主意,他的估价。这笔生意立刻成交了利用请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请教对方的强项
虚心请教好为人师的人,要注意拣别人的长处,或爱好方面请教,并且要做到不露痕迹,这会让对方觉得全身都舒坦请教得位,做得到位,自然好办事。
一般来说,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好钓鱼,钓鱼经验肯定比别人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吹过,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你虚心地向他讨教效果自然要好得多。只要你虚心请教,他必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的奥妙。上司炫耀技能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你利用。
一次,一个小青年到一位擅长书法的局长家求他办一件事他们的话题很快就落到书法上。小青年谦虚地对上司说:“王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功力却进步很慢,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你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
王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来,他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摩,多看多记,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
小青年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传’,以后用心练习定会大有长进。”王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这位小青年临摹。不用说,该帮的忙也成了小事一桩,一下子就办妥了。
3.多用赞美与夸奖
一提起恭维和赞美,可能有人马上就会把它与巴结讨好、阿谀奉承联系起来。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恭维和捧人是为了协调人际关系,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增进了解和友谊,更重要的是交上朋友好办事。
人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每个人对他人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这就需要得到别人恰如其分的恭维和赞美。
赞美是一种成人成己的手段。有句老话说:“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赞美别人,的确在长他人志气,但绝不是灭自己的威风。赞美是朋友间互相长志气,这有什么不好呢?
赞美,也叫做互相标榜,自古有之,但不是吹嘘。吹嘘的东西往往不切实际,刻意夸大,而捧则是有根有据,只要你能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眼光,多看朋友长处,少找缺点,则捧的素材就会非常多。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酒席上献筹交错。一人扯起话题:“张兄,近来可有新作?”不待姓张的回答,另一位说:“李兄,这还要问吗?张兄才思敏捷,文采过人,又勤于诗书,怎会无大作出来。”张兄听了,心里十分高兴,口上却说:“孙兄言重了,几篇文章算什么,百行孝为先,孙兄的美名,已远播百里……”
赞美就是这样,你赞美别人,别人也赞美你。赞美的话从别人嘴里说出来,不仅自己心中舒服,而且会给别的听众以好感,让大家对你另眼相看,这种成人成己的事,何乐不为?
(1)赞美讲究方法
赞美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好处,但赞美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方法不得当,就难以达到目的。
赞美的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
赞美的首要条件,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会让对方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也不要说得太离谱,这样别人会觉得你太虚伪。初次见面,适当地恭维人家是有礼貌有教养的表现,不仅可以获得好感,而且还可以使对方在心理上和情感上靠拢,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背后赞美的效果更好
赞美最要不得的一种是,只当着甲的面来赞美甲,他可能不吃这一套。假如你当着大家的面来赞美他,为他作一次义务宣传,他一定很高兴,只要你说得不过火,大家也不会觉得你是有意吹嘘的。最好的方式是在背后赞美他。一传十,十传百总有一天会传到他耳朵里,由不得他不感激你。时机一到,他也会赞美你一通,并不会忘记你使他美名远播。
美国罗斯福总统有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赞美有一套见解:背后赞美,比当面赞美更有效。
这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在人背后称扬人,在各种恭维的方法中,要算是最使人高兴的,也是最有效果的了。
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某人在我们背后说了许多关于我们的好话,我们会不高兴吗?这种赞语,如果当着我们的面说给我们听,或许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虚假,或者疑心他不是诚心的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悦耳呢?因为那是赞语。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下,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扬和吹捧这个属下。他所说的话最后传到那个敌视他的属下的耳朵里,后来两人成为无话不说的政盟友。
这是一种巧妙的驭人术。在背后赞美人,会使人感到更实,如果传话的人再夸张点,那就更悦人,更能产生奇效。
现在的年轻人犹不喜欢赞美,不外乎这几种原因。一是不屑,认为赞美是趋炎附势,有损人格;二是眼光太高,看不起别人,没人值得赞美;三是以为赞美别人,自己会地位下降相形见绌;四是不好意思,怕被别人笑话。其实,赞美不是嘘,有根有据,而非捕风捉影,更关键的是,适当的赞美对善朋友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当然对办事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2)把对方赞美上天,不帮你将有损他的自尊心
在现代社会活动中,人们会不同程度地“有求于人”。怎样才能求得对方替你办事,而不至于被对方拒绝呢?这就需要你巧妙地赞美他,将对方引入你设定的情景,然后提出你的要求,这样会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满足。
这种赞美、恭维对方的方式,是一种高超的“绵里藏针”,能极大地满足对方的虚荣心,当对方飘飘然时,突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在话里话外,使对方感到你在怀疑他的能力和权威,一旦感到权威受到了挑战,他就必须尽全力证明给你看。如果办不到你所求的事,就会有损自己的自尊心,这时他只有想方设法硬着头皮为你办事了。
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
把对方美化成道德上的“完人”,那么道义上的事对方必然当仁不让。例如,有一位母亲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正好谈到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有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要求,想求母亲为他买一条牛仔裤,但儿子怕母亲拒绝,因为他已经有了一条牛仔裤了。在这种情况下,母亲是不可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的。于是儿子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苦苦哀求或耍赖,而是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最漂亮的妈妈,你有没有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颇为天真而略带计谋的问话,一下子打动了母亲。事后,这位母亲谈起这事,说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一个小孩子,以一句话就说服了母亲,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他从母子道义上刺激母亲,让母亲觉得儿子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
这种事例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也许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感觉到什么特殊之处,但又确实是凭着道义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这时,人的自尊、名声、道义、荣誉、能力等,都可以成为你求人办事的武器。
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
把对方标榜为能力上的“超人”,那么分内的小事自然不在话下。美国黑人富豪约翰逊修建一座办公楼,但在资金上还300万美元的空缺,他出入多家银行都没有贷到这笔款。建造续施工到所剩的钱仅够再花一个星期的时候,约翰逊约一家行的主管一起吃饭。席间,银行主管对约翰逊说:“这儿我们便谈,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谈吧。”
第二天,当约翰逊断定该银行很有希望给他抵押借款时,说:“好极了,唯一的问题是今天我就要拿到贷款。”
“你一定在开玩笑,我们从来没有一天之内就能办妥这种的先例。”银行主管说。约翰逊把椅子拉近说:“你是这个部的主管。也许你应该试试看你有无足够的权力把这件事在一之内办好?”
对方微笑着说:“你真是会逼人,不过,还是让我试试看。”这个银行主管试过以后,本来以为办不到的事竟然办到了,约翰逊也在钱花光之前拿到了这笔贷款。这里的关键是找到并击中了对方的要害,迫使他就范。就这件事来说,要害是那位主管对他自己权力的尊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