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沉醉,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自我陶醉往往引起昏迷不醒,自以为是往往导致啥也不是。
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故事讲到一只风筝被风送到高高的天空中,它飞来飞去高兴极了。人们也对她美丽的外表啧啧称赞,还有她无人能及的高度,“看,那只风筝多漂亮啊,她飞得可真高啊!”
风筝听到了人们的称赞,渐渐地自我陶醉起来,她要飞得更高。她得意洋洋的样子让风很不满意,风说:“没有我的帮助你是飞不了那么高的。”风筝却不以为然,哼了一声,转身飘走了。风筝终于飞到了最高点,她再也不能上升了,可是她还想继续向上飞。于是,她就对系在自己身上的绳子说道:“你为什么老是拉着我,有你捣乱我都不能再向高处飞了。”绳子说:“没有我,你是飞不起来的。如果离开了我,你就会摔落下去的。”
听了绳子的话,风筝更加生气了,她用力向上飞去,企图摆脱绳子的束缚。这时一阵风吹了过来,借助风的力量,风筝一用力就挣断了绳子,她一下子高高地飞了起来。这下风筝高兴极了,她低下头去看那些称赞她的人们,谁知它刚一低头,就一个跟斗跌了下来,一头栽进了路边的臭水沟里。自我陶醉的风筝最终为她的孤芳自赏付出了代价。这则寓言故事,告诉青少年的道理其实就是小池定理所反映的内容。自我陶醉容易使人深深地陷在里面而无法自拔,直到被噩梦惊醒。这是自我陶醉的风筝的下场,而在我身边也常常有这样的人和事情发生。
以它的提出者日本管理学家小池敬的名字来命名的小池定理就是说人的自我陶醉,它的内容就是:越是沉醉,越是抓住眼前的东西不放。
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陷入到自我陶醉之中,而自我陶醉又会给陶醉者带来些什么呢?我国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写过一篇题目为《伤仲永》的文章,文章里王安石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神童”的真实故事:神童名叫方仲永,他是江西金溪县一个农村的孩子,他的家并不富有,世代以耕田为生。小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的他,却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于是就从邻近人家借来纸和笔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了自己的名字。附近的人们听到了这个神童的故事,都感到很好奇,于是都想结识这个小“神童”,甚至还有人请仲永的父亲到家中做客,热情款待,还有的拿出钱来请仲永为其作诗。仲永的父亲十分高兴,认为这很不错,于是就不再让仲永上学读书了,只是每日里跟着他四处拜访。
王安石听到这件事情很久了,便借回乡探亲之时,特意访问了这个“神童”,此时的方仲永已经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发现神童已不如传说中那样神奇,叫他写诗,他已经不能像从前听说的那样随手就来了。再过了几年,王安石又向他人问起方仲永的情况,人们都说他的才能已经完全消失了,和普通人已经没什么两样了。方仲永的结局让我们感到惋惜,正是因为他父亲的唯利是图,沉醉在了对儿子的盛赞之中,而耽误了自己儿子的大好前程。一个人即使他是个像仲永一样的天才,但若后天不努力,只是沉浸在沾沾自喜之中,那么他的下场就会像仲永一样,最后和平常的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具体到我们自己,当我们学习有了进步,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如果立即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起来,那么你的成绩就会变得停滞不前甚至还会下降。要知道,自我陶醉的人就像是喝醉酒一样,通常是迷迷糊糊看不清楚事实的真实面目;自以为是的人常常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和批评,总以为自己是对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变得故步自封,在原地踏步而不能取得进步。要想让自己拥有真正的本事就要时刻记住一句话,永远虚心才能永远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