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白露
白露物候
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故名白露也。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在公历9月8日或9日。从这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重最后凝结成露因而称为白露。《礼记·月令》记载;在这节气的景象是“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这时节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以备过冬的时候。
白露是气温渐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据我国古籍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从气候规律说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成都、贵阳以西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C度以下开始了金色的秋季。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
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白露节气还有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棉桃)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在这一条条谚语中不难看出农民朋友们对节气的重视。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九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流域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二到三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白露养生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钠盐饮食能增加支气管的反应性;在很多地区内哮喘的发病率与食盐的销售量成正比这说明哮喘病人不宜吃得过咸。不同属性的事物有其不同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及“补泻”作用。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在秋季养生中特别是节气的变更时我们不但要体现饮食的全面调理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些营养食物用来预防疾病还应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作用使之直接用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如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可预防治疗感冒;用甜菜汁、樱桃汁可预防麻疹白萝卜、鲜橄榄煎汁可预防白喉;荔枝可预防口腔炎、胃炎引起的口臭症;红萝卜煮粥可预防头晕等。当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时候国际医学界也越来越重视食物对疾病的预防作用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并证实了很多食物都能预防和协助治疗各种疾病。如发现苦瓜、芦笋、马齿苋等都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另外,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法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科学家们的关注。
白露既为典型的秋季节气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秋季的气候特点——干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我们讲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对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白露时节适宜的膳食有莲子百合煲、柚子鸡、银杏鸡丁、香酥山药等,有清润肺燥、止咳消炎、补气养血、健脾补肾的功效。
白露诗词
悟南柯
(元)丘处机
白露三秋尽,清霜十月初。群花零落共萧疏。惟有重阳,嘉景独魁梧。
烂漫真堪爱,馨香不可辜。人人皆插满头敷。试问乔公,簪著一枝无。
第二节 中秋节
中秋由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中
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善良。后羿除传艺狩猎外,每天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民俗
赏月
中秋月夜暮色降临玉兔东升祭月、赏月的活动便开始了。
人们纷纷设案桌于月下桌上有月饼、水果、饮料、芋头等食品全家人在月光下团圆赏月大人们给孩子讲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古老神话传说。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品尝节日佳肴一边赏月聊天全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古代祭月的礼俗由来甚久《周礼·典瑞》说:“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唐孔颖达正义说;“祭日月谓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礼记·祭义》说;“祭日于坛祭日于坎。”其正义说“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这说明先秦时代祭月的时日是秋?分。《国语·周语》说;“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古时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所以天子祭天地有示孝的意义祭日月有示悌的意义以此教民。这说明祭月的目的是给百姓作个示范。以此推理从天文学的角度说中秋节是太阳经过秋分点时与之最接近的一个满月日其时秋高气爽天清云淡圆月皎洁民间把秋分日祭月改至八月十五是很有道理的。另则朝廷祭月目的在于“教民”因而将此祭俗推广至民间是极有可能的。
其实八月十五中秋节除了祭月的风俗外还有游赏的风俗。汉枚乘《七发》说;“客日;‘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于广陵之曲江。’”《晋书》说“谢尚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会袁宏于别舫讽咏声韵清朗词意藻拔尚即逆宏舟吐华达旦。”这说明汉晋之际便有八月十五观江潮或泛舟游江的风俗了。可以说是中秋祭月风俗与中秋赏游的风俗的交汇形成了中秋的节日风俗虽然我们还不能准确地考证出中秋节起源的年代但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在盛唐时人们已经开始过中秋了因为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吟咏中秋的诗歌。
祭月所祭诸神与神物中人们最早祭拜的是玉兔。《楚辞·天问》中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宋朱熹于《楚辞集解》中释说;“此问月有何利而顾望之兔常居其腹乎?”这说明早在《楚辞》时代便有了关于月中玉兔的传说。后来在传说中又有了玉免捣药之说《乐府诗集》中《相和歌辞·董逃行》说;“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晋傅玄《以天问》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其《歌词》又说;“兔捣药月间安足道!神乌戏云间安足道!”这里所说的采于若木端而捣制的神药虾蟆丸不是普通的神药而是长生不老之药《董逃行》说;“奉上陛下一玉拌服此药可得神仙。”中秋之夜民间有祭月姑的风俗《广东志书》说四会县“中秋设果饼望月而拜致词谓之‘请月姑’。”这里所说的月姑也叫做‘月姑娘’是民间祭奉的月神。按照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这个月姑当指奔月的嫦娥。嫦娥也写作‘常娥’、‘常仪’、‘常义’。《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义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吕氏春秋·勿躬》说;“尚仪作占月。”清毕玩注说;“尚仪即常仪古读仪为何后世遂有嫣娥之鄙言。”这是关于嫦娥的最早的传说后来生月、占月的?常仪乃渐变为奔月之嫦娥其身分亦由帝俊之妻一变而为帝俊属神羿之妻。《初学记》引古本《淮南子》说;“恒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这说明传说中月中的蟾蜍便是嫦娥的化身。蟾蜍即为嫦娥所变化那么嫦娥当然也是捣药之人唐李商隐《寄远》诗说;“嫦娥捣药无穷已玉女投壶未肯休。”看来民间祭月姑嫦娥与祭月兔的旨趣是完全相同的目的都是“祈寿”或去病。
古人祭月要张挂木刻版印的“月光纸”有些地方又叫“月光神玛”就是在月光纸中印有月光遍照菩萨坐莲花的画像。月光遍照菩萨是佛教中的神。近人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说月光菩萨;“药师如来二胁士之一。《药师经》曰;‘于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无量无数菩萨之上首。’又胎藏界第七文殊院之一众。《秘藏记末》曰;‘月光菩萨黄色左手持青莲华上有半月形。’又释尊在因位时做大国王施头于婆罗门寺之名又‘曰月光王’。”根据这一词条我们知道月光遍照菩萨原本是大国王当时被称为‘月光王’后来施头于婆罗门寺之名成佛后为月光遍照菩萨是药师如来部属。说起药师如来全称叫‘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国之教主曾发十二般誓愿要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由此看来药师如来的助手月光遍照菩萨也当是以救众生之病为宗旨。这样问题便明了原来民间祭祀月光遍照菩萨的目的也跟祭月兔、祭月姑一样也是祈求长寿、去病消灾。
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没有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在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使月饼成为更受人们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孙悟空、老寿星月饼等;若按原料、制法等分则除传统的酥皮月饼外还有果蔬月饼、冰皮月饼、茶叶月饼、椰奶月饼、海味月饼、药膳月饼、音乐月饼、迷你月饼等。还有儿童喜食的象形月饼如猪仔饼、狮子饼等。
从产地分类全国月饼可分五大类;京、津、广、苏、潮。花色近似但风味却迥然不同;京津月饼做法如同烧饼外皮香脆可口以素字见长油与馅都是素的;而广式月饼的外皮和西点类似以内馅讲究著名轻油而偏重于糖;苏式月饼外皮吃起来层次多且薄酥软白净、香甜可口外皮越松越白越好取浓郁口味油糖皆注重且偏爱于松酥;潮式月饼身较扁饼皮洁白以酥糖为馅入口香酥。其他如云南的“滇式月饼”、宁波的“宁式月饼”、上海的“沪式月饼”、厦门的“庆兰月饼”、福州的“五仁月饼”、西安的“德懋恭”水晶月饼、哈尔滨的“老鼎丰牌”月饼、扬州的“黑麻月饼”、绍兴的“干菜月饼”、北京的“稻香村月饼”、济南的“葡萄软馅”月饼和“水晶豆蓉”月饼等著名品种风味特点各有千秋。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其他中秋习俗
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获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由元朝末年农民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所遗留演变而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中秋节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云;
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
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中秋诗词
入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透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杯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根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欲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对月有怀
(清)曹雪芹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憾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月姐姐
民间童谣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他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
中秋月,净无暇,圆如镜子照我家。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
娃娃牵手同玩耍,转个圈儿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声喊痛叫妈妈。
云里月姐说他夜,引得大家笑哈哈。
第三节 秋分
秋分物候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
秋分,是秋天过半的意思,这个节气大约在中秋节前后,这天的白天和夜晚各占十二小时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传统社会的农谚说;“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欣歌好稻栽。”可以看出农民最爱的是秋高气爽、白云飘飘的日子。
秋分时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9月22至24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在我国的
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
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
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欣歌好稻栽”则反映出
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
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
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
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秋分养生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剂良方。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以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原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获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适宜的膳食有油酱毛蟹、海米抢竹笋、甘蔗粥等有益阴补髓、清热散淤、祛风托毒、补脾生津的功效。
秋分诗词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南宋)陆游?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
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
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
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
耄矣狂未除谁能药音肓
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补农书引》之“八月逐月事宜”
八月节气:白露,秋分。
天晴:□地,做泥砖,倒地,下地壅,挑河泥,罱泥,删胡萝卜,下白萝卜,撒菜秧,种菜。
阴雨:斫地滩芦草,罱地梗泥,绞簥签,押帘绳(并粪桶绳)。
杂作:翻千年久(去根),捉蛀虫,车油,押帘,修船,沉蚕豆(地滩),撒花草子,下寒豆(田塍),接桃树。
置备:买簥签(并稻杠),买稻铁(并镰刀),买筛匾,合酒曲,买菜盐,买辣火,籴桂花,腌菱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