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家设备工业公司材料部有位名叫S君的优秀股长,他十分的精明强干,于是他的科长便交给S君很多工作,同时股长S君还有许多自己的工作,诸如同其他部门协作、自觉建立原单位的管理系统等。S君工作积极、人品好,他的为人和工作业绩深受周围同事的好评。广州企业界权威H君也认为S君是很有前途的。
但是数年之后,当H君再次到这家公司时,竟发现S君判若两人。H君原认为S君已升任经理了,谁知最近才提了一个小科长,并且离开了生产指挥的第一线,由于S君只充当材料部门有职无权的空头科长,没有正经工作,也无一名部下。此时的S君,给人的是一个厌世者的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H君经过调查,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十年之间,S君的上司换了三任。S君最初的科长G君,因为S君精明强干,且是个最靠得住的人物,丝毫就没有让他调动的想法。在第二任科长L君走马上任时,人事部门曾向该科建议提升S君,然而,L君经过深思熟虑后,不同意调走S君,并且气势汹汹地答复人事部门,S君是该部门的业务主力,如果把S君调走,势必要给该部门的工作带来最大的威胁,因此造成工作的损失L君是不负责的,L君甚至挑衅地问道:“是不是人事部门要替我的工作负责?”这样以来几乎所有的科长都不肯放S君走,S君只好长期被迫做同样的工作,提升只能不了了之,最初似乎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干得不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S君逐渐变得主观、傲慢、固执,根本听不进他人意见和见解,加之S君已经对本部门的工作了如指掌,就是对部下的意见也不肯听,可以说完全是在发号施令,独断专行,盛气凌人,不可一世。S君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得部下谁也不愿意在S君身边长久干下去,纷纷要求调走。如此一来,上司认为,S君尽管工作内行,堪称专家,然而却不适应担任更高一级的职务。也就是因为上司有了对于S君十分不利的这种看法,使S君比同期入公司的人当科长反而晚了一步。所有的这些都使得S君变得越来越来固执,以至于工作出了问题,最终被调离了第一线的指挥系统。
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于那些能干的下属应该信任他们。管理者虽然向下属布置了任务却总是对下属半信半疑,不放心,这种做法给他的感觉是你不信任他,怀疑他的能力,这样做必然使得员工很难再尽心竭力的为企业工作。
学术界经过研究提出了人的能力饱和曲线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某个岗位上,都有一个最佳状态时期。身为领导,要经常加强“台阶”考察,研究下属在能力饱和曲线上已经发展到哪个部位了。这样做的优点是:一方面,对在现有“台阶”上已经锻炼成熟的干部,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承担难度更大的工作或及时提拔到上级“台阶”上来,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干部,要采取“小步快跑”和破格提拔的形式使他们大展拳脚。另一方面,对于经过一段时间锻炼的干部要及时调整到下一“台阶”去“补课”,如果管理者在“台阶问题”上,鱼目混珠,良莠不分,在时间上搞“平均主义”,必然要埋没甚至摧残人才。如果该提升的没有提升,不该提拔的却得到了提拔,那就糟了。管理者只有在台阶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办事,才能够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当然,管理者应该注意提拔和重用下属应当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超出一定的限度。
曾经在松下公司代理店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该店的社长是一位非常热心的生意人,由于销售额的逐渐提高,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由一个规模很小的公司,从业人员很快就增加到100多人,但是从那时开始,销售额却没有继续增加,其中原因难以理解。在外人看来很显然这绝对不是因为该公司社长被成绩冲昏了头,以致疏忽大意。相反,这位社长甚至于比过去还更加努力经营,丝毫也没有松懈。
社长为此忧心忡忡,经过认真地研究分析认为:管理者竭尽全力地奋斗,却没有获得好成绩,可能是由于公司过度膨胀所导致的结果。员工三五十人时,公司内上上下下管理者都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员工也都能彻底了解管理者的意图及公司的方针,这样全体员工才能有效发挥功能,公司的业绩才得以伸展。但是,由于公司规模的不断增大,现在人数增加这么多,管理者既无法完全照顾到所有员工,同时管理者的意图也不容易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因此即使员工拼命为公司效力,也无法收到100%的效果。这也许是导致公司效率降低的最大原因。
因此,社长决心把公司分成两家。于是前来找松下商量,寻求意见。
当时松下公司对该代理店停滞不前的现状已有些担忧,认为该社长分析的有一定道理,因此松下说:“你的主意很好,我们完全赞成你的想法。请放手去做吧,我们会尽量支援你。”
当时,该代理店也已经培养出一位踏实可靠的主管人才,所以就顺利组织成一家不到30人的新公司,由主管来担任社长,全权经营新公司。该社长除参与重组问题的协商外,依旧全心全意经营原来的公司。
半年多以后,那个社长在原来的公司又开始充分发挥他的经营才干,销售额竟达到新公司分立以前的总销售额,新公司方面也达到了刚刚成立时销售额的两倍。这成果确实令人难以相信,而这些成果正是由该社长的决心与勇气产生出来的。应该承认,人的能力是存在区别的,有的企业经营者用两三名员工时,或许还很顺利,但员工一增加到10人、20人,就无法经营下去。有的经营者在下属增加到50人还不成问题,甚至有人增加到500人、甚至1000人都还绰绰有余。松下代理店这位社长的能力大约是以100人为限吧,可是这位社长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自己能够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位社长不考虑这一点,不自量力地继续经营扩展,公司说不定早就关门了。事实上,这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可以说在市场的竞争中是屡见不鲜。
人们常常看到,有人当小职员时,工作利落、能力强,但一被提到管理者的岗位,就无法让部下充分尽职,自己的工作表现也不怎么好;或当科长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科长,但一升处长就乏善可陈了,这也就是说,他根本不具备与自己的地位相称的能力。
在过去日本许多单位存在着“年功序列制”,不去考虑每位员工的实际能力,而按照年资作为升迁的标准。于是,升科长或处长的员工沾沾自喜,也受到人家的祝福;可是有谁想到,他本人并没有那份能力,不但给公司带来损失,他自己也承受着无法胜任的痛苦。
如果这位员工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实力的界限,即使公司说:“你来当处长。”他也会说:“不,当科长我能胜任,但当处长我就能力不足了,所以我绝不接受。”这位员工就有可能不至于失败,而且是个成功的科长。
当一位员工升迁太快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积累知识和经验的时间,虽然是升迁,但是却十分不利于员工的锻炼成长。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管理人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在各个部门工作,有相当的时间和经验,有协调沟通各类人际关系的熟练技巧,有处理应付各种复杂问题的知识、能力。但是如果管理人才的晋升太快时,将会影响到管理人才的技巧、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被人家视为上级特别厚爱的人,也容易招致大家的嫉妒、不满,这种不利于企业内部团结的不良情绪甚至会蔓延到整个公司。不管这种心理失衡存在的程度如何,但毕竟会影响大家的士气,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当一个人只有50斤的力气时,让他从事70斤的工作就会失败。但如果有100斤力气的人只从事70斤的工作,虽然不会导致失败,却往往会导致人才的浪费,太可惜了。具有100斤之力的人也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至少也要从事95斤的工作才对,不然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有经常检验部下的能力,让他们从事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才有可能会减少许多不满与牢骚,工作也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