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的演绎推进,远比天体运行、日落日出那种恒定的自然规律更为惊心动魄、高阔悠远。
21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
我们听到了激荡的浪涛在不远的彼岸拍响,那是新时代的呐喊。
毫无疑问,世界各民族跨入新世纪之门的时间步伐是同一的;然而,跨入新世纪之门的社会步伐却会有千差万别。
西方一位观察家在美国《时代》杂志(1992年秋季号)撰文指出:“正像战争即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支配20世纪的世界政治地图一样,经济将在21世纪占据统治地位。”
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有着何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都在这即将离去的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争分夺秒,为迈进新世纪作最后的冲刺。
中国,又一次走到了世纪之交的门槛前。
这个拥有12亿人口、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将以怎样的身姿踏进新世纪轰响的历史呢?
早在半个世纪前,约翰·海伊这位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下精明的国务卿,就曾不无感慨地指出: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海,太平洋是未来的海。
今日,西方经济学家则不得不怀着一种无奈的心绪预言:世界经济重心迅速东移,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
我们不妨穿越滚滚的历史风涛,去浏览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人所共知,历史上首先形成经济中心的区域是地中海,其重点又集中在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威尼斯城。15世纪初叶,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商港却已拥有商船3000多艘,而且最先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出地中海直驶英伦三岛。
当这片美丽超群的水域因鄂托罗土耳其帝国舰队的入侵和掠夺,而导致衰败之后,欧洲拓荒者的足迹又踏上了美洲新大陆。美利坚合众国经济后来居上,欧美之间贸易频繁,世界商业中心区域即由地中海移至大西洋。
二战后不久,战败国日本在远东快速复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经济大国。随之,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亚洲四小龙”成功地发展出口工业,致使亚太地区与美国间的贸易总额在80年代中期第一次超过欧美之间的数额,同时,作为自由港的香港一跃形成与伦敦、纽约并立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地位。这意味着,太平洋已开始取代大西洋。
中国,地处太平洋地区中轴线上,为亚太经济战略圈的主要成员国。勃兴于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无疑使这一地区愈来愈在世界经济与商业活动中显示出举足轻重之地位。
西方战略家不无悲观地认为:无论欧共体或北美联盟,它们在21世纪的经济成长都将很难与远东地区一比高下了。
结论显而易见——
世界经济中心的历史行程,已从15世纪的威尼斯经伦敦、纽约,越过波涛万顷的两重大洋,历时五百多年最后抵达中国的门户。
对于中国——
这是一次天赐良机!
这是一次世纪性挑战!
西方人当然不会忘记,仅仅就在前两个世纪之交的时刻,历史的巨手为他们托起了多么辉煌的“新世纪的太阳”。
这就是瓦特的蒸汽机——这个18世纪末叶的科学怪物震动了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欧洲。一场工业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大陆。欧洲率先进入新世纪,他们挟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之威力,强行抢占了新世纪。大英帝国成了“日不落帝国”。
然而,西方人也不会忘记,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东方大帝国”。明代以前,在世界古代社会生产和科学领域中,中国的发明创造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是当时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企及的。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科学就大约为300项,其中中国大约为175项,占58%以上。从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共培育出科学家、发明家130人,是西方同期人数的2.45倍。
气度恢弘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10世纪以前中国留下来的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汗甚至生命,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更是对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曾经使整个西方社会为之震惊。
有人曾这样形容16世纪以前的中国:“就像一辆吱吱呀呀的牛车,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与顽强的执着和信心向前迈进着,这速度,这精神,足以使中世纪人类历史银河的群星黯然失色。”
中国的落后,只是在西方工业革命以后。18世纪,由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迎接世界近代工业革命洗礼的机会,牛车遂被西方工业革命的火车、汽车远远甩在了后面。从16世纪中叶到1839年的大约三百年间,中国由前变后,西方由后变前,中国急剧衰落,西方迅速崛起。中国逐渐陷入了落后挨打的惨痛境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五次遭外强入侵,发生了四次大的内战。中国人民饱经内忧外患进入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上一个世纪之交是在屈辱与抗争中度过的。
毛泽东,这位中国农民哺育的大地之子和时代巨人,曾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气概和决心,也是中华民族的气概和决心。正是依靠这种融于血脉、撼动三山五岳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率领全民族在中华文明史上开辟了划时代的新纪元。
纵观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邓小平无疑是作为民族英雄站在时代潮头的。他率领中国人民走出错误和迷茫的沼泽地,再一次以极大的勇气和超凡的胆略,开辟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号角从此吹响。
中国共产党人抓住机遇,果断地提出了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把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施工图。
1987年,中国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1995年,中国政府宣布: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万亿元,提前五年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整个世界为之瞩目。
1996年3月17日,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按照《纲要》所提出的“九五”时期年均增长8%的经济发展速度计算,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将近6倍,比实现人均翻两番的要求多出10%以上;2010年比2000年再翻一番,即相当于1980年的将近12倍。这样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是一幅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
这是中华文明史上又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美国综合长期战略委员会报告预测:在今后的世界经济产值方面,中国将眼花缭乱地上升到第二位,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将由目前占日本的五分之一变成与日本大致持平。
英国前驻华大使伊文思说: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改革以来的速度增长的话,那么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第三位的大国。
法国《问题》周刊载文则认为:如果中国改革成功,在竞争力方面,它对我们来说将等于10个日本、25个韩国和55个台湾。
1995年8月,据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管理发展学院联合公布的一份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世界48个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排行榜上,中国首次榜上有名,位居第34名。
人们毫不怀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之际,中国将成为经济强国,中华民族的振兴将由梦想变成现实。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未来的岁月,中国能以自己的文明为核心,通过强行军在科技领域赶上西方,完全可能创建出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现代文明,从而成为使世界走向大同的地理和文化的主轴。
著名未来学家沙尔文·托夫勒曾提出一个奇特而新颖的观点:“最快速者生存”——是的,中国必须更快地发展,中国已经耽误不起。
中华民族到了全国振兴的时刻——也许这是历史给予这个民族的最后一次机会。
回首历史,在国际竞赛的跑道上,我们已经错过了许多次赶超西方的机会。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的伊藤博文和中国的严复同在英国留学,后都怀着维新救国之志归国。伊藤博文回国后成为主持明治维新运动的首相,紧紧把握机会使日本成为世界列强之一;而严复却在鼓吹维新后目睹了“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和拉美一些国家抓住世界格局变动的有利时机,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中国却因“文革”内乱又一次坐失良机。
这一次,中国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历史性的机遇往往是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所在。能否抓住机遇,特别是重大历史机遇,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
中国仍然贫穷,仍然面临人口膨胀、资源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发展明显滞后、国有企业改革步履维艰、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还处于粗放型等重重压力。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己,这是我们民族在世纪之交的唯一正确选择……
1999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