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家庭银行已十分普遍。当这些远离银行的农场主们想要了解自己的资金状况时,只需举手之劳,便可以通过家庭银行快速查阅资料,办理完有关储蓄手续。
人们还可以通过家庭银行划拨房租、水电费、大件商品的分期付款。所有这一切足不出户,一支烟的工夫便可办妥。每月的薪金无需领取,人们潇洒得不再以点钞票为一大乐事。
家庭银行使得购物成为一种游戏。打开电视,可以调看最新商品信息;选中商品,通过电话银行划账,商品便有人送到家里。
家庭银行可以提供诸如商情、股票、金融等大量信息。人们可以坐在家中了解股市动向分析股市行情,并可以进行股票业务。股票实现了无纸化和无场交易。
在美国,所有银行都设有自动出纳机。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无人银行,人们无需排队等候,可以根据每台机器的不同功能,自行办理各项银行业务。
“一卡在手,走遍天下”成为现实。
被誉为“世界货币”的信用卡,在世界上已有近80年的发展史。它最初起源于美国,而后以其新颖的支付方式风行西欧大陆和美洲发达国家。迄今为止,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家银行在改造信用卡,特约商户达1600多万户,每年交易额达4200多亿美元。金融学家断言:21世纪将是电子货币取代纸币的世纪!
目前,美国的维萨国际和万事达国际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信用卡集团,它们与世界各地银行联合经营,开创了信用卡应用的广阔天地。特别是维萨集团,在全世界拥有22000个会员银行,维萨卡及旅行支票可在全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畅通无阻。全世界有2.8亿人持有维萨卡,占全球信用卡市场一半以上。维萨卡已成为全世界流行最广、最受欢迎的国际支付工具。
美国人向来有使用支票的习惯,但在信用卡的冲击下也不得不做出对传统的割舍。现在每个美国成年人平均持有八种信用卡,其中三张左右是银行信用卡。美国每万人中信用卡拥有量是230张。日本是运用电子计算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很快,每万人中信用卡拥有量是160张。我国目前每万人中信用卡的拥有量也已达到十多张。
信用卡,作为我们的生活伙伴,已经如影随形陪伴左右!
金融电子化的巨臂如长虹一般使金融业务实现了天地对接,南北相连。电子货币正以它诱人的魅力走向城市乡镇,走入万户千家。
当我们迈步踏入电子货币时代的门槛,我们便可以观望到更为赏心悦目的生活风景,体验到更为璀璨丰满的人生意义。
电子货币的浪潮正汹汹涌来,漫卷全球。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定式和行为观念。
让我们搭上电子货币这趟时代快车,去享受电子魔方变幻出的绚丽生活……
世纪之光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金融业正穿越一条“历史性隧道”。
中国银行首次在伦敦国际金融市场发行政府债券,很快被销售一空。
同一时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B股股票,被香港等地的证券公司和金融机构争相代理,销售行情走俏。
据有关方面统计,中国利用外资已超过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呼声日炽,叩击着进一步敞开的国门,海外银行纷纷涌入大陆设立分支机构。
中国银行和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企业则竞相跨出境外。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金融国际化的大趋势已成定局!
世界许多经济学家预测:新技术革命天赐良机,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世纪。
70年代以来,当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车轮艰难行驶时,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崛起已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继亚洲“四小龙”之后,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又咄咄逼人,跃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文莱小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曾以“汉江奇迹”震惊世界的韩国。当日本东京银座的餐厅因经济萧条而宾客寥寥的时候,新加坡已跃上人均国民总收入16000美元的排行榜。中国继15年改革年均增长10%的高速之后,为稳定经济而控制的发展速度,仍高居8%—10%左右。
国际资本的流动本来就是没有任何堤坝可以拦断的百川,发展势头强劲的地区必然成为吸纳百川的汪洋。
于是,当人类走进21世纪朝霞澎湃的黎明——
中国应当做什么?
中国的金融业应当做什么?
始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大潮,把中国的经济推向两次发展的高峰,跃上两个新台阶。
全国1万亿以上的国有资产。
每年1万亿以上的投资规模。
累计1万亿以上的储蓄存款。
这三个“1万亿”,向世人昭示了什么呢?在人们能够深切地感受这些数字所包含的分量的时候,却未必能感受金融业的负载和变化。
这是成百上千个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报告中的一份:
“卫星通信网的开通,电子联行的上天,是我国金融史上一个突破性的发展,银行系统使用美国休斯公司生产的亚洲一号卫星,于1991年4月1日入网运行,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市共200多个点。1992年利用卫星通信网共输入往来账业务113.6万笔,资金11890亿元,平均每天往来资金达60亿元左右,过去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到达的异地汇款,现在当天或次日就可以结付……
“名冠全国的广州票据交换所1991年引进美国的票据清分机以后,由原来的800多人、日处理2万张票据,现在只需要40多人,借助机器日处理10万多张票据……”
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已经推开一扇绚丽的门窗!
毋庸讳言,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金融电子化水平,毕竟落后了整整20年——在新技术呈几何级数增长、信息大爆炸的时代,“20年”意味着一个天文数字!
超越——这一千钧般沉重的字眼,曾凝结了一代人的梦幻和痛楚。
经济竞技场上,不同起跑线上的赛跑,压力往往使后来者居上。
按部就班,从来不是科技发展的性格。从文字书写,直接进入到电脑打字,汉字的特性,使我们超越了西方漫长的机械打字阶段。
现金—支票—电子货币,在这支付手段的三个发展阶段中,日本同美国,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70年代美国的金融业一度领电子化风气之先,却囿于长期过度发达的支票支付方式的惯性,不得不放慢电子货币的发展。日本则得益于支票的相对不发达,大踏步地进入现代支付系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科技无国界,意味着空间与时间的双重跨越。瞄准国际先进技术,占领制高点,成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既定方略。
深圳建设银行已把目光投向1997年,直接同香港金融对接,铺开了国际一流水准的金融电子化蓝图。
中国现代支付系统项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是一项更新传统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工程,它将宣告一个以邮电为中介传递方式的时代的终结。
始于1991年开通的亚洲一号卫星C波段,将于1994年10月由更先进的亚洲二号KU波段所取代;当21世纪向我们走来时,人们或许在某一天会发现,璀璨的星空中,游动着我们自己发射的银行专用卫星!
未来不是梦。
金融,这只古老的凤凰在改革开放的火焰中苏醒!
金融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金融,它将成为21世纪的导航产业。
市场经济是它的助推器。
放眼全球,金融的同质化更加速了金融创新;银行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支柱产业;它把神奇的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电子联行到家庭银行,从信息咨询到家庭服务。
金融与电子的结合转动起世事变幻的万花筒。
未来充满了神奇,以至于我们无法说出这些变化将从哪一天开始,从哪一领域展开。
或许,变化首先从电话银行发展到家庭银行,光电技术和智能电脑的结合,消逝了摩天大楼群间林立的银行,训练有素的柜员小姐被庞大的数据查询库所替代,每一个家庭都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交换着融资的信息。
或许,变化首先从生产投资开始,传统工业的生产与消费的分裂已成为历史,家庭重新成为生产单位,家庭计算机完成着工程设计和生产监控的一系列活动,劳动真正成为人生的乐事。
或许,变化悄悄地潜入了人际关系,人与人的交流将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无论是大洋彼岸还是遥远的南极,借助多媒体与现代通讯的电视的会晤,使人类从此忘却了离愁。
或许,变化进入了家庭,工业社会为职业而迁徙奔波的游子重尝家庭的温馨,田园牧歌的梦幻成真。
如果说古希腊的优美神话有着永久的魅力,那么,科学的遐想不正是人类在更高阶梯上的复归吗?!
更何况,导航的引擎已经在启动,发出撼天动地的轰鸣……
1994年3月25日于北京总参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