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闽西——一块充满英雄传奇的土地。
上溯至隋唐,黎民庶士为避中原战乱,几经“衣冠南渡”,越武夷,入闽粤,历千年生息繁衍,开创出一片海内外“客家祖地”乐园。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支最年轻的红军饮马汀江,挥戈龙岩,聚会古田,征战闽山赣水,闽西这块血与火浸染的红土地,孕育了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今日闽西,开放改革春潮澎湃,山门敞开,百业俱兴,正告别昔日之贫穷闭塞,昂首步向世界……
上篇:山之魂
群山高耸,峻岭飞走,这如涛如浪如奔如突的青山秀水,掩藏着客家古朴奇特的民俗民风,也锻铸了闽西人大山一般的品格。
闽西人自有独特的气魄和毅力。
改变自己,首先必须认识自己。
闽西,被誉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现辖龙岩、漳平两市和永定、长汀、上杭、连城、武平五县。东邻厦门、漳州、闽南金三角地区,南接广东潮州、汕头,西北与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相连,为沿海经济开发区与闽粤赣边区相沟通的走廊和桥梁。
然而,高山阻隔,密林深锁,却使闽西经济长期处于封闭和滞后状态。
闽西决策者们肩负的必将是大山般沉重的使命!
任何事物都是一柄双刃剑。
领导者的谋略与智慧,在于扑朔迷离中穿越雾障举起希望的火炬。
既看到闽西是沿海的腹地,又看到闽西是内陆的前沿。
一个新思路变得十分清晰:依托南方沿海大区域经济优势,借助毗邻地带成熟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具有闽西特色的小区域经济。
一个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呼之欲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既接纳闽东南特区开放区的辐射,又直接向粤赣经济技术协作区与内陆纵深地带延伸。
交通,历来被社会学家称之为激活区域经济的大动脉。
然而,闽西人面对的却是一组苦涩而尴尬的数据:全区现有公路4200多公里,其中一级公路为0公里,二级公路仅15公里,三级、四级公路2800多公里,不列等级公路1400多公里。
显而易见,落后的交通已成为严重制约闽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形势逼人,迫在眉睫。
1992年9月,地委、行署对“先行工程”作出整体部署:争取在五年内建成龙岩地区交通主干道,即建成以319国道、205国道和福三线省道为骨架,以闽西首府龙岩市为中心枢纽,区内外相通的公路主干线。
“要致富,先修路”——成为响彻闽西大地的口号。
僻远而宁静的闽西沸腾起来了。
人人参与,年年参与,全社会参与——修路成为闽西270万人民的共识。
资金短缺,采用“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民工建勤、民办公助、逐级分段、县乡承包”的公路建设新体制。
广大群众或投工投劳,或以资代劳,或以物换劳,全区干部捐资达2500多万元,70多个乡镇承包路段共投入60多万个劳动日。
闽西高等级公路迅即向区外延伸。
无疑,这是闽西人力量与意志的承载——如此气势,如此规模,如此场景,令山河为之动容!
1993年,闽西全区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七年实现翻两番目标。
1993年,因电力不足减少产值60个亿——恰恰相当于该年度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数目。
一边是高速发展的经济。
一边是严重短缺的电力。
电,历来被比喻为整个经济腾飞的“先行官”。
地委、行署发出总动员令:打一场“电力大补缺”战役。
大中小并举,水火并举,电网建设与电源点建设并举,闽西掀起了多渠道多形式全民办电热潮。
改革,无疑是一场检阅民众凝聚力的社会运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动全社会参与。
闽西办电,闯出了一条“股份制、中外合资、社会集资、企业筹资、个人独资、国家、地方和群众投资”异彩纷呈的新路子。
目前,全区已开发建成大小水电站1002座,总装机容量达19.5万千瓦,年发电量7.5亿千瓦时。正在兴建中的水电装机总容量超过20万千瓦。拟建的永定棉花滩水电站落成后,将使闽西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
20世纪中叶勃兴的科技革命,将偌大的地球缩小成了一个“地球村”。
开放时代一个显著特征是: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广泛架设起了“信息高速公路”。
今日,闽西人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从供电式电话一步迈入程控电话,跨越了一道高高的历史门槛。
人们记忆犹新,闽西原有的通讯设备是:龙岩20台(每台100门)1903年清朝政府进口的供电式交换机、漳平400门国产准电子交换机,以及其余各县清一色的摇把式电话。
闽西——不啻于一座与世隔绝、与世无争的沉睡的山峦。
1986年,当地委、行署果断作出“全区电话改制工程”的决策时,同时也向全世界推开了尘封网结的窗门。
八年辛苦不寻常。
经过三轮通讯设施大建设,毫不夸张地说,闽西通讯已跃升到世界先进水准。
目前,龙岩市区每八人中即拥有一部电话;在闽西任何一个地方都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电话联络;全区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可直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同20多个国家建立起商务关系,众多的投资者提着“大哥大”即可捕捉到东西半球、国际市场上瞬息万变的商业、经贸信息。
以“交通线”、“电力线”、“通讯线”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全面展开,迅速使闽西“旧貌换新颜”。
闽西,在世界的眼睛里变得更加婀娜多姿。
闽西,素有“金山银水”之美称。
山上满目青翠,地下宝物深藏。全区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产达60多种,尤以铁、锰、煤、石灰石、高岭土、膨润土等藏量居福建全省之冠。
林产富饶,森林覆盖率达62.5%,林木蓄积量7289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3亿株。
闽江、九龙江、汀江均发源于此,尤以母亲河汀江横贯闽西全境;全区水力资源富足,流域面积达18000平方公里,总径流量198亿立方米。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使闽西盛产水稻、烤烟、油菜、蔬菜、茶、果。
开发闽西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成为启动闽西经济的首要之举。
——水泥工业发展迅猛,成为闽西建材业的支柱产业。目前,已有200多家大小水泥厂星罗棋布地散播在全区的山峦峻岭之中,年产水泥达500万吨。
——闽西烤烟素以质优而著称,优质的原料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地产名优卷烟的发展。连续五年跻身于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的龙岩卷烟厂,1993年完成卷烟产量32.45万箱,实现销售收入7.86亿元,创税利4.32亿元,成为闽西重要的财政支柱。
——福建龙马集团公司是一个囊括汽车、机械、机电、轻工、建材、食品等12家跨行业、跨部门企业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生产的“龙马”牌农用车占领了全国22个省市的市场,并远销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自1990年以来,产量、产值、税利一直雄踞全国同行业榜首,也是全国团又跃上新台阶,与福建汽车厂和漳州龙江、龙溪工业公司组成了实力更为雄厚的“联合舰队”。
——地处闽西东部丘陵山区的永定县虎岗乡,群峰环抱,层峦叠嶂,当人们步入虎岗乡境,却有豁然洞天之感:一座座工业厂房依山傍水拔地而起,蔚为壮观。该乡利用灌洋水库梯级开发,兴建三座水电站,滚动式办起七家水泥厂,以及煤炭、运输、建材、食品加工等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138家。一个穷乡僻壤,崛起一片工业群体,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了从封闭型的自然经济向开放型的商品经济的可喜转变。
——漳平市永福镇地处闽西南的高山盆地,曾是闽西最大的贫困乡镇之一。永福镇农民利用春暖迟、秋寒早、年平均气温较低等独特的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开发无污染的绿色企业,大力培育兰花、苏铁、瑞香、杜鹃、茶花等1100多个品种的花卉,年销售收入高达2000万元;另种植茭白、甜椒、白菜、甘蓝菜、萝卜、番茄、佛手瓜、生姜等1万余亩反季节性蔬菜,年产量1.6万吨,年销售收入达2200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深圳、汕头、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并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永福农民养花种菜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徜徉在闽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你会时时感受到一股扑面春风:大改革,大开发,大建设,义无反顾地成为生活的主调。
“山高水远,地瘠民贫”已成了昔日的写照。诗人忘情地歌吟:“历史/在凝眸注视/这片土地如今春深似海/岁月/在含情招手/闽西儿女已把蓝图铺开……”
无疑,这是一种大山的旋律——更富于力量、气度、意志,回荡着生命神韵的闽西人的心声!
下篇:海之恋
山之高耸,唯其垒砌千仞之土。
海之博大,唯其集纳百川之水。
闽西,作为相对贫困、落后、闭塞的山区、老区、林区、侨区,面对勃然兴起的商品经济大潮,曾经惶惑、迟疑、徘徊过。
毋庸讳言,比之沿海经济开发区,闽西的改革开放工程更具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更须百倍努力千般奋斗,犹如移动一架大山。
观念的变革是全部社会变革的内核。
封闭的地缘环境和传统的自然经济,必然滋生出一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惰性。
首要之举是:让思想犁铧划开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