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教育曾一度推行应试教育,出现重理工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的片面倾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只会做事,不会思考。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技能,却科学素质上不去,人格修养跟不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树立科学形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他们改变了世界,创造着未来。这些科学家恢宏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介绍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的书籍,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
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通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
牛顿是以半工半读完成其在剑桥大学的学业的;爱迪生只读了三个月的书就因耳聋而辍学,从小以卖报为生。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他们的意志,造就了他们的事业。
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科学家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价值观
科学家们重视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更有敢于创新的精神。爱迪生想他人不敢想,做他人不敢做,不怕失败,做了2000多次实验,发明了灯泡,建立了纽约中心发电站,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引导学生去研究科学家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从而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建立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向自然和社会索取,更应在于通过自身的发展、实践向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人生观;确立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今世与后代公平、合理、和谐发展,以人类长远利益为崇高目标的人文理性的价值观。使青年学生具有高度民主的政治意识,公平、公正的社会理想。
科学家求真精神,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让学生掌握的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使得学生对物理学发展的曲折历史知道得很少。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了解。
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不同内容的历史,可以使学生得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例如利用”热机发展史“可以向学生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各种机器的发明,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先进机械设备的出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工业革命的发展又带动了机器设备的不断改进。社会要前进,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物理学史实中包含有深刻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介绍物理学的某段历史,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会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
科学的灵魂是求真,使我们获得对自然事物的了解,但不能为我们判断善、恶,鉴别美、丑。断了臂的维纳斯不必为真,却是最美的艺术。人类精神境界的全部内容就是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萨哈罗夫,这几位被称为核武器之父的顶尖科学家事后无一不对自己进行过忏悔和自责。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非常后悔自己曾写信给罗斯福建议美国研制原子武器,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废除所有核武器的运动中,萨哈罗夫更成为反核运动的前行者。
科学家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正是科学最根本的价值,人的精神价值的体现。科学家的故事必将激发学生去感悟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素质,去追求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