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程标准注意在物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同时,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注重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个性心理健康是”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包括培养认知、兴趣、情感、意志,技能等方面的品质。心理品质直接控制着人体自然力的发动,调节着活动能量的释放。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能促进入的智力稳定发展。
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把学习物理的主动和兴趣还给学生,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物理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物理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终身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教育呢?
挖掘心理因素,激活心理体验
物理新教材在编排结构、内容选择等方面都较好地考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因素,具体表现在:
(1)新教材的编排
新教材打破以前按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知识板块进行编排,而是从学生最容易认识的简单现象入手,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进行编排。且教材中配有大量插图,图文并茂,便于学生感观,所有这些都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
(2)教育内容的来源
物理内容选择的是来自于自然、生活、社会中学生较感兴趣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表现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如杠杆中的汽水扳子、起重机的吊臂等等,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物理知识,都是从学生经常看到或体验到的大量生活经验出发而引出的知识。物理知识本身存在着趣味性,如雨后彩虹、幻日的形成等都能给学生以美妙与和谐、丰富的直观体验和揭穿物理谜底后的乐趣。心理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应用性和具体性较敏感,实际物理现象是学生认识物理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到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密切相关,进一步明确物理教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心,深入强化学习动机。
(3)以实验为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所提供的感应材料要比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更加具体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直观生动的物理事实,学生学习物理的感受比较深刻,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点表现较为强烈,希望看到不寻常的物理现象。新教材中所设计的学生实验活动,演示实验、小制作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4)科学家的故事
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物理学史、中外科学家的有关故事,通过介绍典型故事,结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来感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科学家对科学真理的这种执着追求,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品质深深地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勇克挫折的自信心。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物理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同时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因素。教者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材料生动化,以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心理活动,教材的应用实质上就是一种心智活动。只有把握教材的心育因素,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机适时地渗透,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创设物理情境,疏导心理障碍
分析物理教材教育因素的同时,也必须对学生学习物理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研究:依赖心理;传统的应试教育采取的是注入式教学法,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杈,养成学的惰性,形成强烈依赖老师讲解的心理;自卑心理;随着物理知识内容的增多,难度增大,部分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成功的机会很少,逐渐损伤自尊心,心理就产生了自卑感;厌学心理;由于部分学生只注重物理考试成绩,当他们经过努力物理成绩仍然不及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便使他们对物理失去了信心,若再得不到老师的耐心帮助,随着学习物理的深入,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出现上述心理障碍后,学生就很难投入到物理学习中去。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需要,以”假如我是学生“的心理去感受体验学生实际,正确分析学生心理,积极引导,热情帮助。在物理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求趣、求新、求动等心理特点,积极创造新异有趣的物理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愉快心理,从而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乐于接受物理知识。
(1)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及要求释疑的心理,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愿望。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物体的浮沉由哪些因素决定,可设计出问题:。为什么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在水中下沉?”学生经常回答铁块比木块重。进而再设问:“为什么用钢铁制成的铁船浮在水面上,而小小的绣花针却下沉到时水底?”学生对上述的结论就产生了疑问,彼此间相互讨论,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心理。教者在设计问题时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考虑到学生能回答出来,设问要问得准而能思,不可挫伤学生积极性。
(2)实验情境
物理实验以其形象、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等特点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富有浓厚的神秘感,能激发学生操作兴趣的形成,维持和强化学习需要。因此,物理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组织实验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思考归纳,粗知结论,激起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本质的内在需要。如在演示大气压存在实验中,教者课前准备好器材,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教材,再让他们亲自动手做“纸片会托住一杯水”的实验,通过这一生动的事实,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再启发学生分析实验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确实存在。
物理教学中通过情境设计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探索物理现象奥秘的气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让学生用自己的手、眼、口、耳、脑去揭示和领悟出物理知识的内涵,自觉主动接受新知识,从而为获得新知识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养成积极思维,勇于实验的学习品质。
建立师生情感,内化心理素质
物理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心理的情感交流。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症结,促其尽快进步;对待后进生不要过多指责批评,以免伤害自尊心,要有意识地接近他们,多给鼓励、表扬,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心理,形成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在感情上得到及时自制、自控,从而达到“以情动情”的目的,这样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内心总感到决不能辜负物理老师的期望,树立一定要学好物理的信心。
优秀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总是充满饱满的教学激情,表现出亲切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等表情。一个肯定的点头等等往往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些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来对等老师,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老师所授的教学内容。物理老师的语言深沉有力、筒洁意深,讲究物理术语的严密性。如“导体中的电流强度”、“导体两端的电压”等等,形成一种特有的语言教学魅力,使学生心理上感到接受物理知识入情入理,坚信不疑。所有这些都体现了“教态表情”、“语感传情”,从而实现“动之以情”。教师的教态、语感等成为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的线索,使学生能够长时间理解记忆。
学生具有善摸仿、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来影响学生,让学生默默地按照老师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已的个性。通过教者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的行动,深深影响学生的实验态度,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品质。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情知教学,才能启动学生的心理功能。
启发自我成功开发心理潜能
心理学认为,成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后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自豪的心理感受,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产生一种。好了还要求更好的自我激励、自我要求的心理,成为促使学生学习成功的内部诱因。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积极给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趣。
(1)提倡因材施教
教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拓展知识,对差生只需掌握基本知识。精心设计作业,可分为A、B、C三级作业,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级选择。试卷题目以基本知识为主,附加题目供选择,要让学生从考试成绩中看到希望,有所收获和提高,燃起学习物理的星星之火。
(2)鼓励“跳起摘桃”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宜直接予以解答,尽可能启发学生自己提取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答,给学习的大脑提供一些自动加工处理问题的机会,使大脑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大脑的这种自动化功能得以开发,并通过学习,推动和加速智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启发后去努力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解题后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最能激励人、鼓舞人。这种潜能的挖掘有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甚至无意地引发灵感顿悟。
(3)开展“表现教育”
好表现求刺激是学生的天性,在物理教学中加以正确引导,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使学生在表现中增强自尊心、自豪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形成。表现—成功——快乐的心理三步曲。如学过惯性知识后,让学生运用惯性知识来分析判断熟蛋与生蛋,请学生登台表演。最终由教者做出中肯的评价,表扬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自我成功的内在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应根据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心育因素,注重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认真钻研物理新课程标准,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