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妥协是消除“应激反应”、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健康的心态,更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良好的合作行为,就像是在两个不同的数字之间去寻找一个公约数。
孔子周游列国,一日弹尽粮绝,使子路往民间借粮,子路至一富室俱以实告,拟借米五斗,主人曰:“尔能识我字,则借,不识,请自便。”子路笑曰:“我师乃当世大贤,岂有不识汉字之理。”主人于是划一“真”字于地,路道:“此乃:‘真’字也。”主人大怒:“小子不识吾字,尚在此猖狂,喝令乱棒打出。”子路返,以告夫子,夫子笑道:“且待我借米来。”乃随子路往,主人仍划一“真”字,夫子曰:“此乃‘直八’也。”主人大惊,果然高人,乃一米十斗,钱五百。
做人就是这样,连圣人都知道有的时候不能“认真”,而是应该向现实妥协,认做“直八”。妥协,是做人做得好和为人为的好的必要保证。适当的时候,人是要学会妥协的。给别人一点余地,乐于接受别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观点,不管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人都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必要的妥协。
妥协是说一个人不可以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并且凡事都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不愿意屈就,不愿意谦虚地考虑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并在经过理性的分析以后,勇敢地接受。
妥协是要有一定的分寸的。但一个不愿意有一点妥协的人终究要被这个社会的群体所淘汰。他只适合独处。妥协的分寸如果把握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妥协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做人做得好,是一种很强烈的美感。妥协是人在群体生活当中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和技能。妥协需要一种高超的忍耐和涵养。
妥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市场上,买家与卖家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成立。
在许多人的眼中,妥协是软弱和不坚定的表现,似乎只有毫不妥协,方能显示出英雄本色。但是,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实际上是认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生活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并非一潭死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矛盾纷争。比如耳鬓厮磨的夫妇,丈夫是个球迷,妻子酷爱文学;丈夫醉心于事业,妻子则更关心家庭;丈夫乐于社交,妻子文静内向……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如果彼此之间缺少谅解,各行其是,势必使矛盾激化,伤害感情,为此分道扬镳。
妥协的涵义不仅在此,有些时候,自我心态的调整,自我意识的校正,同样也是生活中的理性妥协。譬如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无名的惆怅,难解的怨气,心无烦恼地拨动自己的心弦,这就是生活之道的最佳选择。
理性的妥协并不等于麻木、怠惰、迂腐和世俗,并非弃昨日而不思,避明日而不想,处今日而无虑,毫无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也不是委曲求全,在一些大问题上,比如正确地教育子女、义务赡养老人、克服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嗜好等方面,就没法对无理的一方做出迁就和让步。不过即使这样,那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心静气的商量、耐心的疏导,导之以行,尽可能取得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
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我们要区分明智的妥协和不明智妥协。明智的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自身要求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善于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而且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在个人权利日趋平等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于妥协就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强者。
对个人来讲,妥协能够使人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对团队来讲,妥协能够沟通意见、团结同事,形成战斗力;对世界来讲,妥协能够加深理解、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
生活中的事总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缓解情绪,为了生活的微笑,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你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