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得明白多数人是好,少数人是坏。”
——《士兵突击》
我们生活在一个始终同时存在多数人和少数人的社会,虽然人们一直耳濡目染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巨型的社会机器同样还伴有“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样的杂音,在这种混合的交响乐中,少数人总会发出与多数人作战的呼声,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似乎就要被多数人给剿灭了。
五班长老马曾经用“五条狗”的故事把这种对立形象地描绘出来:
“狗栏里关了五条狗,四条狗沿着顺时针方向跑圈,一条狗沿着逆时针方向跑圈。后来顺着跑的四条狗都有了人家,逆着跑的那条狗被宰了吃肉,因为逆着跑的那条不合群养不熟,四条狗……甭管怎么说,它们的价值也是一条狗乘以四——你听明白了吗?”
许三多听完了,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他特有的迟钝,仅仅说了句“哦”。
老马耐着性子分析:“我给你分析,有时候你也许觉得自己做得对,别人都是错的,但不要太相信自己对,要想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对的。明白?”
“可是……我不觉得顺着逆着就是对错呀?”
老马气得直挥手,他决定走,并且带着一种“我终于把所有事说通了”的表情。
许三多忽然叫了起来:“班长我明白了!”
老马满脸期许地回过头,许三多站在岗楼上,逆着阳光也能看见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说:“我就是那条逆着跑的狗吧?”
老马听了这句话当时差点晕倒。虽然逆着跑并不是什么“出头鸟”,但在故事中却没有摆脱被“枪打”的厄运。许三多在进入草原五班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格格不入刚开始并不严重,因为其他的大多数人相信自己能改变这个看上去蔫了吧唧的老实人,然而这个老实人到最后也没有变成大多数人,相反却改变了大多数人!在职场中,我们常见的是新人进来了,被逐渐磨去了棱棱角角,最终被彻底改变。
不过,实际上也存在许三多这样的人,他们一般都具有人格魅力,表现出来自信、坚毅、敢作敢为等性格,所以我们称这样的少数者为变革者。当然,也存在破坏职场纪律的人,我们又该如何把他们和许三多区分开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少数人是否代表了职场发展的方向——如果是属于职场良性的变革者,那么这样的少数就会像许三多那样,早晚能变成多数人;但如果要是属于职场发展的破坏者,那么这样的人早晚要被职场唾弃。说穿了,这并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是否看准了职场发展的方向。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表现出了他的睿智。他在刚刚推出相对论的时候,世界上充斥着怀疑的声音,在德国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反对相对论的书,题目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想想看,几乎顶尖的大多数科学家(一百位)都站起来反对这么一个人,要是别人肯定怒发冲冠或者至少是即使表面上无所谓内心也难以平静了。谁知道爱因斯坦听到以后,哈哈大笑,别人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反问道:“干吗要一百位这么多呢?如果真的证明我错了,一位不就够了吗!”
爱因斯坦是聪明的,聪明的团队也应该表现出这样的眼光,即用真理或者是办事的效果来区分人,而不是在数量上一争高下。老马曾经承认自己没有带好五班这几个兵(除了许三多),他认为草原上方圆几十公里就这几个人,想好好待下去,就得明白多数人是好,少数人是坏。他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从众者,自己却没有什么主意,生怕大多数人抛弃了自己。多数人对少数人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控制方法,适合老马掌握,但却不是一个人性的管理方法,因为人性总要落在个人上。
爱因斯坦用真理消灭了多数人和少数人数量之间的差别,但在实际职场中,由于多数人和少数人这种区分易于掌握,所以还是会经常碰到,此时当消灭不了的时候又该怎么样呢?我们说,应该有包容的心。许三多虽然清楚地意识自己是少数人,但却对多数人表现出无私无畏的包容,并最终成功;而老魏、薛林等人明明是多数人,却不能对少数人表现出一丁点宽容,始终无法成功。
著名电视主持人阿忆曾经说过:“大多数人习惯了做职场的‘大多数’,随波逐流,轻松而保险。殊不知,这也注定会远离成功。”其实他只说对了表面的东西,因为成功的固然是少数“出头鸟”,但大多数人难道就没有自我满足的成功体验吗?见仁见智,是做多数人还是少数人,我们不妨眼里看着、心里却能放下,这才是职场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