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到七连找到的第一个意义。”
——《士兵突击》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有一个叫做“经纪人”的假设,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个假设的始作俑者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经纪人”作为一种经济学科学的范畴对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无私与奉献的观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古人所崇信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今天的职场看似毫无用武之地,人们习惯了不相信在职场中还有不为自己考虑的人。撇开了风格,剩下的只是利益的分配。如果万一碰到了这样的好心人,人们又多半怀疑:他是否另有所图呢?
为了自己才是活着的意义,而为了他人都是扯淡,全是虚妄。是否是这样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职场中的为了他人呢?还是先看看许三多刚来时和史今的一段对话吧。
许三多:我会好好干,不落在别人后边。明年你不会走人。
史今:好。(他无声地苦笑)你会为别人着想了。
许三多:你不是别人。
史今:……明天你请个假吧……去送老马……你是他带的最后一个兵,跟别人不一样。
许三多:我有脸见他吗?
史今:现在有脸了。你现在是能为他人着想的人。现在快睡。
许三多听了这句话很快睡着了。因为他十分满足和高兴,他忽然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目标,他的成绩决定班长的去留,班长的前途由他决定,这让他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他在七连找到的第一个意义。从后来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许三多为了这个意义拼了全命,终于没有成为连队拖后腿的人,反而成为了一名标兵。或许很多人嘲笑立下这样志愿的人是多么可笑,但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管理理论来揭示原因。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具体阐述了“经纪人”的观点:
①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
②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愿受别人的指导;
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
④多数人工作是为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必须使用金钱和地位来刺激他们;
⑤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我们在嘲笑许三多的时候,应该把我们自己归为哪类呢?在和谐的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才能激励我们更多的潜能呢?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曾经说过:“社会责任不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让员工快乐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服务,让社会感觉到我们存在的价值,这才是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感所在,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有个企业家甚至总结:在办小企业的时候主要是为了自己和赢利,而当办成大企业的时候,则应该主要是为了社会。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为了他人乃至能舍生取义常常被人们看作只有称得上是高尚的人才能做的事,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这样的生活,只有懂得为了子女、为了父母去奉献才能换来家庭的美满。职场也是同样的道理,完全的利己并不是就能实现整体社会合理的利他。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并不是其他人的工具,其他人也不可能全是我们的工具,利己常常与利他共同作用。《士兵突击》所弘扬的突击精神从一个侧面上揭示了为了他人的重要性,这看似有违常理却能激发出一个人非凡的能量。许三多找到了到七连的第一个意义,那么我们的第一个意义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