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个人的好处强似记得他的坏处。”
——《士兵突击》
在春秋的时候,卫国人宁戚来投奔齐桓公。当时宁戚比较贫穷,就装成游走的商人,他赶着牛车来到了齐国都城的王宫外面。有一天,齐桓公出来迎接客人,碰巧宁戚在喂牛,他就敲击着牛角悲愤地唱歌,歌词的大意就是诉说自己是如何的怀才不遇。齐桓公听到了,想这个人一定具有非凡的才能,于是便决定任用他。这时齐国的大臣纷纷反对国君这样冒失地用人,认为反正卫国离齐国也不是很远,不如派人去打听一下这个人的底细。谁知齐桓公却拒绝了,他说:“不用去问了。假如我们去问,那么难免有人说他的小过失,而我们就会被这些小过失所吸引,而忽略他的才能,我就会失去一个人才。其实人都不是完美的,不如我们就看到他眼前的长处吧!”从此命管仲拜宁戚为上卿。宁戚果然没有让齐桓公失望,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齐桓公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用人很有魄力。反观我们今天的用人,如果是考核一个人的优点倒也罢了,但却还用不少笔试、面试千方百计来查一个人的弱点和不足。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人有什么特长并不能保证他在职场中立足,他的弱点和不足也起着关键作用。然后在职场实际的用人中,能够真正用人之善,不计人之过却是非常难得的。
记得曾经遇到过一个朋友,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单位里有过一段不光彩的过去,这段过去始终是自己的伤疤,还有很多人利用这个问题来压自己,不能施展抱负。当单位调来一个新领导的时候,准备对手下进行一些人员变动。而上面提到的这位朋友又被同事们把旧事翻出来议论,让他感觉到即使换了领导自己也很难再有作为。索性他就向新领导提出了辞呈。
新领导问他为什么要走,这个朋友说:“感觉太没意思了,这件事成天被人一直说来说去,什么都干不成。”新领导淡淡地对他说:“你的其他事我一概都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你是我们单位的标兵,为单位作出过巨大贡献,没了你我们单位要损失很大。”这位朋友最终选择留了下来,没过多久,他就取得了事业上的第二春。
这位朋友很幸运,他遇到的新领导具有齐桓公一样的非凡的领导才能。记得一个人的长处看似很容易做到,因为长处毕竟可以为我们所利用,但实际上很多人却容易被所谓的短处和不善处所蒙蔽。“记人之善,忘人之过”本是《三国志》里的一句话。当时诸葛亮问秦宓:“任安这个人的长处是什么?”秦宓回答:“记人之善,忘人之过。”看来,记人之善却是很难做到,能坚持做到的人就一定能成功。
许三多就是这样的人。钢七连解散的时候,许三多和伍六一闹了别扭,两个人谁也不服谁。有一天,许三多对伍六一说:“我们和好吧!记住一个人的好总强似记住一个人的坏吧!”伍六一当时虽然还没有完全接纳许三多,但临分手的时候还是对许三多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而我现在又知道什么?别记着我的坏处,就像你说的,记得一个人的好处强似记得他的坏处。”许三多正是凭借对人不心存芥蒂、始终心胸宽广,最终使每一个冷眼相看的人对自己坦诚相待、关怀备至。即便是当初对自己怎么看都不顺眼、百般挑剔的连长高城,许三多都始终没有怀恨在心(当然,除了连长不让许三多送班长史今那次),对于屡次瞧不上和戏耍自己的成才更是如此。在职场中,记人之善不仅帮助我们学会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长处和好处,重要的是,还能使一个人的心胸变得宽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事业和生活上,而不会被无谓的争吵和纠纷所阻碍,当然,也绝不会患上什么“红眼病”。懂得欣赏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欣赏。所以,有时间的时候,不妨给身边的人都列出一个优点清单,然后再对比一下,哪些是自己能做到的,哪些又是做不到的。相信会对你的人生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