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
这个被大火焚烧,遍地残垣的废墟,真的是我记忆中那座繁荣昌盛的王都吗?
一点都不像!
这座渺无人烟的空城,真的是往日神器所在,王侯贵族,世家豪门云集之地吗?
真不敢相信!
真是作孽!董卓你该死啊!
一生刚强,从未流过点滴泪水的孙坚见此情景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悲伤之情,不由得失声痛哭!
(由此可见,在那个人人为己的时代里,孙坚是少有的依然对汉朝保持忠心的臣子。)
和当初如鬼子进村般贪婪扫荡的董卓不同,对这座城市孙坚是心怀敬意,不敢有稍稍亵渎的,尽管这里现在已经被董卓烧成一片废墟。
明白悲伤已是无用,孙坚拭去眼角的泪水,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修复整理被盗挖的皇家陵地,并以“太牢之礼”祭祀。
(我也不清楚什么是“太牢之礼”,反正大家就当作是非常神圣的礼仪准错不了。)
好人有好报,这话一点都不假。
也许是孙坚的忠诚感动了汉室先帝的祖先,在这早就被董卓掘地三尺,掠尽珍宝的洛阳城中,他找到了一枚印信,上面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神啊,这是玉玺!在袁绍进宫诛杀宦官时所遗失的传国玉玺!
(负责任的讲,关于孙坚是否真的在洛阳城中找到传国玉玺,一直是有争议的。各路专家、教授互拍板砖,今天这个名人说肯定找到了,明天那个大家说纯属扯淡。在下区区一个小人物没资格参加这种争议,权且暂当这件事存在吧。)
根据《三国志》中记载,孙坚不但在洛阳城中找到传国玉玺,而且这其中的过程还颇有神话色彩。
话说孙坚的部队进城后,在清扫皇宫时发现,宫中有一口井不知为何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束(联想迪厅里的闪光灯)。但是由于科技不发达且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士兵们纷纷以为这是有鬼怪作祟,不敢靠近。
后来这事不知怎的传到了孙坚的耳朵里,一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孙坚名人下井探寻,结果意外地在井中捞到了传国玉玺。
史书中记载的很传奇,我以前一直认为这不过是后人为了凸显出孙坚高大形象而特意这样写,后来我跟一个学物理的朋友谈到这个话题,他告诉我这些记载有可能是真的。玉玺的材质和形状相当于一个棱镜,折射阳光就有可能形成各色的光束。(真是可怕的理科男,不对,他好像解决了一个了不得的争议!)
大家应该都知道玉玺是什么东西,它是古代最高权力的代表,是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而能得到它的人,就是未来的真命天子。
玉玺这东西是好东西不假,但是也是最能吸引仇恨的物件,好东西谁不想要?
别说窃国之贼董卓一直对这块玉玺垂涎三尺,就连孙坚那些自称忠义,实则心生异心的盟友也是眼热的不行。
所以说,处理地稍有不慎,这颗玉玺就将成为混战的导火线。
孙坚会怎样处理这颗烫手的玉玺呢?
不声张,藏起来。
之所以私自将玉玺藏起来,并不是孙坚对汉室不忠,他是迫不得已的。孙坚心里十分明白,现在的讨董联盟早就偏离了原本出兵的初衷,那些地方诸侯个个心怀鬼胎。不客气的说,如果他们掌权,说不定比董卓还过分!
拿出来很简单,但是交给谁呢?
实力强大的袁绍?袁术?还是交给汉室宗亲幽州刘虞?又或是交给被董卓劫持的汉献帝?
都不合适!
交给袁术,或者袁绍?
不行!
这二位兄弟手握重兵早就有了二心,若是再得到玉玺则更是如虎添翼,很可能会抛开大汉王朝,另起炉灶。
那交给德高望重,对汉室绝对忠诚的刘虞怎么样?
不行!
幽州刺史刘虞性情温厚,倒不用担心会生出反心,可是这样一个擅长安抚百姓,不好争斗的老实人,怎能在群狼四顾的乱世中守住玉玺。
交给身在长安的汉献帝?
不行!
年幼的汉献帝只是董卓手中的提线木偶,与其交给他,还不如直接交给董卓来的简单直接。这根本就没有意义!
纵观天下,无奈的孙坚发现原来自己才是最好,最合适的保管员。为了不让奸险之徒得到传国玉玺,他不得不把这颗危险的炸弹藏匿起来。
站在洛阳城高高的城头上,孙坚目视远方。
在那一座座高大山岭,那雄伟的函谷关的背后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关中之地,秦朝的起源地,依托先天的自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不客气的说,谁占据了关中,谁就有了问鼎天下的资本!孙坚怎么会轻易放弃这等宝地,更何况董卓正藏身其中。
要引兵进关中只有四条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的顶级谋士张良曾形象的把关中比作“四塞之国”,这四座要塞正是关中之地的四大门户,是进关中的必经之路。
那么具体是哪四座要塞呢?
东边的函谷关,西边的大散关,南边的武关,北边的萧关。
只要这四座要塞不失,关中之地,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孙坚明白,凭自己的力量去冲击这四座雄关无异于蚍蜉撼树,徒增笑而,必须回去请求盟军的协助!
孙坚带着本部人马撤回鲁阳,他请求袁术到酸枣和那里的驻军商量一下,配合自己一起出兵函谷关,拿下关中之地,诛杀董卓。但孙坚在鲁阳等啊等,等到花儿都谢了也不见联军大营的各路人马前来支援。
一心杀贼的孙坚现在还不明白,天下之势已经由诸侯对抗董卓转为各自割据势力,没有人希望再接受汉室的节制!
~~~
“报,阳人城遭受袭击,敌人是袁绍部下大将周喁!”
“什么!?袁绍的部队?!”
在鲁阳等的不耐烦的孙坚终于接到了手下的汇报,不过却不是援军前来支援,竟然是身为盟主的袁绍带头破坏盟约偷袭了自己。
孙坚愤然而叹,
“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
英雄孙坚,在这个时代他再有能力也只能是个悲情英雄!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岂不悲乎!
(我想问一下,大汉王朝的覆灭,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董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