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位再高又能怎样?
“三公”之名听着是无比威风,可你若看破,这不过是个高级奴才的称呼,可是无论多高级的奴才也只是一个奴才而已!
名声再大,家世再显赫又能如何?
无论你多么优秀,多有威望,倚为无论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多么昏庸,多么垃圾,你还不是一样要呆在那个人之下!
官场如同职场,最令人绝望的不是慢道龟速的升迁速度,而是当你一步一步奋斗到第二把交椅时才发现,无论你多么努力,为这个团体付出多少,你也没有再进步的可能!你永远只能是别人的打工仔!
我不甘心!真的不甘心!
凭什么一定要仰他人鼻息而活?为什么我就不能当老大!?
我想要的东西,仅仅这样循规蹈矩下去,一万年也不可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没人会给我,也没人能给我!
只能靠我自己,只能靠阴谋诡计,只能靠强兵壮马,只能靠刀枪剑戟,只能靠伏尸百万!我想要的是站在世界的颠峰处,甚至比那天还要高!
那时,我看着昏聩的汉灵帝重用宦官,大肆敛财把天下高的民生鼎沸。虽然我看着那些无辜遭难的求学士子、平民百姓有些不忍,也曾心痛这大好河山,但我没有站出来阻止这一切,甚至心中莫名涌现出一股淡淡的激动。
那时,汉灵帝驾崩,我看着何太后、何进与蹇硕为皇位的继承人选争得个你死我活,最后演变成以何进为首的外戚与以赵忠等人为首的宦官的生死对决。借此机会,我为何进献策引西凉董卓进京诛杀宦官。其实我心中明白,拥兵而骄的董卓是一匹凶残的饿狼,他的到来必将会把已暗流涌动的大汉彻底搅成一锅乱粥!但是我还是那样做了,因为这个结果正是我想要的!
那时,手握重权的外戚与横行霸道的宦官同归于尽,我看着带兵入京的董卓凭借着血腥的手段镇压了朝中反对的声音,控制皇帝,把持朝政。我笑了,因为我已经看到往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已经从神坛打落到凡尘,我看到那些地方诸侯磨刀霍霍,心怀不轨!
我知道,我一直苦苦等待的机会要来了!
我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
可笑董卓这厮还想以高官厚禄拉拢我,让我做他的狗腿子。他根本就不知道,他能有今日的一切正是我的引导!他根本就不懂我,我缺官当?缺钱花?我会在意他丢出来的几根破骨头?
我想要的东西永远只有一样,那就是天下!
来到冀州,我举起反董的大旗,招揽天下的名士猛将,凭借着好名声在我身边很快就聚集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军事力量。可这也引起了冀州州牧韩馥的猜忌之心,我的行动受到不小的掣肘。
为了摆脱冀州韩馥的制约,更好更快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我积极响应号召参加了讨董联盟。一切按照事先所设想的那般,凭借着往日的好名声和袁家几代积累下来的威望,我顺理成章的担任了讨董联盟的盟主。
拿着调动大军的虎符,望着帐外随风猎猎的大旗,我明白,梦想不远。
(这一段虽然只是我个人的分析,但绝不是信口开河。)
~~~~
身为讨董联盟的盟主,袁绍虽为众望所归,其实很负众望。身为盟主,他既不率先杀敌,也指挥不动这支十几万人的部队。更过分的是,他还是导致联盟分崩离析,半途而废的罪魁祸首!
会盟之后袁绍在干什么?难道只是整日里在酸枣纵酒享乐吗?
不,并没有!
他再谋划一件事,一件可以彻底改变局势走向的大事。
换个皇帝!
在董卓西迁长安后,袁绍拉着韩馥以汉献帝太过年少且被董卓所控制为由,提出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当然袁绍之所以提出改立皇帝,不是出于为了挽救大厦于将倾的公心,他是在结合自己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反复考虑做出的决定。
刘虞是东海恭王之后,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且德高望重为人宽厚(宽厚代表着老实,便于控制),让这样一个人当皇帝别人很难找出反驳的理由。
原来,袁绍是想跟董卓学习,通过控制汉室的最高领导人来行使王权,借此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把手。
(想起非常应景的一句话,仗义皆是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
换皇帝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大事,袁绍现在只是得到了冀州牧韩馥的支持稍显单薄,所以在正式提出这件事之前,他准备拉几个人跟他一起干。
第一个被袁绍想到的人是主管联军军纪的奋武将军曹操。(补充一下,这个奋武将军的头衔是联盟临时任命的,并没有得到正式的任命。)
袁绍派人请曹操过来赴宴,酒至半酣,闲聊许久后,二人终于讲到了正题。
“曹将军,献帝刘协还只是个小娃娃啥都不懂,还被董卓那奸贼控制着,我觉得他已经不适合当皇帝了。你觉得幽州牧刘虞这个人怎么样?我觉得挺不错的。”
曹操是个聪明人,袁绍的那些小算盘岂能瞒得过他的眼睛?对大汉忠心耿耿的他当然不能坐视袁绍变成另一个董卓,义正言辞道:
“董卓的罪行太多太多了,我们这些人竖起讨董的大旗聚集在一起,天下诸侯无论远近没有不来的,这是出于义。现在虽然皇帝年幼受制于董贼,但没有亡国的危险,而如果现在改立新帝,那天下就再也不得安定了!”
后来袁绍又得到一枚玉印(可以肯定不是传国玉玺,很可能是袁绍本人假造的),他拿给曹操看,示意立刘虞为帝绝对没问题。但曹操只是大笑,没有应答,实则对其万分厌恶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而袁绍找的第二个人不是外人,正是他的族弟袁术。
为了取得弟弟的支持,袁绍专门费尽心思写了一封书信,大意是这样的:
前一段时间,我和韩馥商量天下以后的走向,怎样才能使汉朝中兴。现在长安城中那名义上的小皇帝不是皇家血脉(这个应该是袁绍乱说的),而且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听董卓的命令,我们靠他是不行了!现在只要我们堵住关津要塞就能让董卓衰竭而亡。立幽州刘虞为帝,这天下太平就不远了!况且我袁氏家室遭到屠戮,决不能再北面事之了。
说的挺好,既有国仇又含家恨,但是这能打动袁术吗?继续往下看吧!
“不行,这件事我是肯定不会同意的!这样太有违公义了!”
当然袁术并不是像他所说的那样出于公义才反对,他是另有私心的。看到汉室衰微,他心底也是有想法的。
得,这两兄弟真不愧是亲兄弟,想到一块去了。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想袁绍掌权!
(这兄弟俩之间的龌龊,以后会专门解释,这里就不赘言了。)
~~~
“你们不同意没用!我非要扶刘虞上台!”(我想,袁绍此刻一定是忘记了,他当初在洛阳怎样发对董卓改立新帝的事情了。)
虽然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同意,一意孤行的袁绍依然坚持推刘虞为帝,他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将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面对着皇位的诱惑,刘虞向世人做了一个忠臣的榜样。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镍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刘虞再得知张歧的来意之后,厉色叱之。
(滚你丫的,我可是汉朝的死忠分子!想让我背上那千古骂名?不可能!)
袁绍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这脸打得,真是“啪啪啪”响啊!
这下好了,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袁绍不但好处没占到一点还落了个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