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这就是你选的埋骨之地吗?皇家陵园啊,眼光不错嘛!”
看着对面神色仓皇的西凉军,孙坚低吟一声,猛地拔出长剑,高举过头顶,大喊一声:“随我冲锋,上阵杀贼!”
接着,孙坚一马当先领着大军冲向敌军。
连胜数场,兵锋正盛的孙坚部与连败数场,士气正低的西凉军在洛阳帝陵间对战,用兵如神且身先士卒的孙坚对上无心恋战,暗生退意的董卓,这场战斗的结果其实在刚开始就已经注定。
董卓不敌孙坚的勇武,为求保命只得逃往长安。
当然董卓也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直接撂挑子的人,在跑路之前他还是用心布置了一番的。(要逃跑,总要有人在后面挡住追兵啊!)
以董越屯兵渑池,段煒驻守华阴,牛辅坐镇安邑,其他各将分守各县,最后派温侯吕布在洛阳断后。
按说董卓的安排已经非常完善了,渑池、华阴、安邑,三地距离不远互成掎角之势,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战略防御圈。攻其一方,其余两方可在侧翼偷袭,安全系数得到极大提高。
布置完,董卓安心的走了,临走前还说了句废话:
“关东联军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只有这个孙坚是个刺儿头不好对付。我走之后,你们千万要多加小心啊!”
(感觉董卓说这话有些不要脸,你自己都被孙破虏打得晕头撞向,还有什么资格说教别人?再说大家也不是瞎子,看得清眼前的局势!)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我记不得是谁说的这句话,可能是拿破仑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人。但我可以肯定,孙坚一定了解这句话的真谛。
面对西凉军看似滴水不漏的防御圈子,孙坚没有胆怯,没有犹豫,昼夜星驰加速穿过三地,来到洛阳城下!
而董越、段煒、牛辅三人忌于孙坚的威名紧闭城门,眼睁睁的看着孙坚的大军堂皇过境,愣是一个屁都没敢放。
(老董绝逼没想到,自己的属下竟然如此惧怕孙坚,连阻拦都不敢。其实这也正常,身为老大的董卓都跑路了,他手下的人还能有多少胆气?)
~~~
洛阳之战。
望着不远处高大巍峨,皇权所在的大汉王都,孙权往日平静的心湖此刻波涛澎湃。
我从未想过会有今日,能有幸领着麾下骁勇善战的儿郎进京除逆,拨乱反正。大汉的命运有可能在我手中改写!
江东孙氏一脉没落的时间太久,太久了。久到世人都已经快要忘记那个出过兵圣孙武的伟大姓氏!今日,祖先们的荣耀必将在我身上重现!江东孙氏的威名将再次传遍这片天地!
为了我的追求,为了随我征战的将士,为了江东孙氏的崛起,为了捅破笼罩太阳的满天乌云!
无论如何,此城必破!此战,许胜不许败!
洛阳城,我来了。
那么现在挡在孙坚面前的洛阳城现在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洛阳城虽然在迁都之时被董卓毁坏的不轻,但破船尚有三斤铁,作为大汉最大的一座城池(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坚固而高大的城墙,各种犀利且致命的暗堡碉楼,保养良好的各种守城利器,一样都不缺!而守城的也不是一般人物,正是董卓手下第一能打的大将,有万夫莫敌之勇的吕布。
孙坚真的能冲破坚城,打败赫赫有名的吕布吗?
若是看表面的实力对比,应该是不能。
如果认真的分析整个关东联军的构成,你就会发现在战场上纵横驰骋,跟西凉主力战斗的孙坚部只能算是联军的先锋部队,兵马并不充裕。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在古代的攻城中,攻城方一般要有几倍于守城方的兵力才能比较顺利地破城。这样就比较尴尬了,孙坚没有这么多军力,而联盟里的各大诸侯正忙着勾心斗角呢,哪有心思管这事。
仅凭孙坚一人之力对抗依坚城而守的西凉军,没有人数上的压制,更没有地形上的优势,想破城,难,很难!
毋庸置疑,孙坚是个聪明人,至少要比我聪明多了。我所能看出来的东西,他当然也看得出来。明知攻城很难,庸人会选择绕开洛阳,不去啃这块硬骨头(我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而孙坚不同于庸人,他是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者!
“洛阳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孙坚下定决心要攻洛阳,而且他有信心攻下这眼前这好似固若金汤的城池!给他信心的不是别人的支持,而是他一点一点亲手打造出来的“势”。
“势”这种东西听着挺玄乎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的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不可小瞧。历史中有许多靠“势”反败为胜的经典战役,那么“势”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简单的举几个例子,破釜沉舟是一种“势”,名正言顺是一种“势”,众志成城是一种“势”,甚至嗜血残杀也是一种“势”。
那么孙坚所依靠的“势”又是哪一种呢?
一败华雄,夺下阳人;二败胡轸,击退反扑;三败董卓,拿下大谷关;再败董卓,击贼远遁,孙坚靠的是令西凉军闻风丧胆的大胜之“势”!
既然有信心,那就别耽搁了!兵贵神速,万万不可留给敌军准备的空当。
简单的在城外休整一下,孙坚下令超雄伟的洛阳城发起进攻。
这是一场攻坚战,一场虎头蛇尾的攻坚战。
为什么在这里我会用虎头蛇尾这种词来修饰“战争”这个严肃的词呢?
你看了下面对这场战斗过程的说明就明白了:
虽然孙坚携大胜之势攻城,但毕竟人数太少,守城方凭借着坚城高楼守上一段时间是完全可以的。等孙坚部的锐气被消磨的差不多之后,双方的形势就会慢慢发生改变,最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但就在攻城战最激烈的时候,身为守城方的西凉军内部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见局势危急,有人害怕了,逃跑了。而且跑路的这个人还不是一般人,恰恰是守城主将,董卓义子,温侯吕布!
(我不能理解,吕布为什么要在这最关键的时候撂挑子?难道以勇武著称于三国的吕奉先是一个胆小之人?我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我觉得最可能的情况是,吕布在当时已对董卓心生不满,没了报复所以故意将洛阳城拱手相让。)
主将都跑了,下面的士兵再坚持下去还什么意义?
得了,命是自己的,功劳是长官的,还是投降吧。
在这种走大运的情况下,孙坚没费多大劲便接收了洛阳这座昔日王都。
当孙坚以胜利者的身份,昂首挺胸跨过城门,望着城墙内的场景,本应该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他,哭了!
大哭,哭得呼天抢地。
一代英雄,被盟友拖累,受小人陷害,没有皱过眉头。冲锋陷阵,兵败负伤尚且没有红过眼睛,但此刻孙坚竟像一个妇女般嚎啕大哭。
为什么?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