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与弱
强者勿狂,狂必败;弱者须勇,勇则胜。
一般说来,谁都渴望自己强大,但老子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人在活着的时候身子是柔弱的,人死了以后躯体就是直挺僵硬。万物中的草木生长时柔软脆弱,死后就变得枯萎干硬。所以说坚强的事物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事物属于生存一类。因此,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就会招致灭亡,树木强盛就会招致砍伐。因此,强大的总是会处于下等地位,而柔弱的反居于上等地位。
老子的这一观点我们不敢完全苟同。人活着,“活就活他个龙摆尾,活就活他个虎生威”,只有这样,才能“不白活一回”。当然,强和弱,也是辩证的。
公仪伯以力气大而闻名于诸侯,堂级公把这个公仪伯推荐给周宣王,周宣王就备好各种礼品去聘请他。公仪伯来了,看他的样子就像个胆小力薄的人。周宣王感到怀疑,便问公仪伯说:“你的力气怎样?”公仪伯说:“我的力气,只能折断春天螽斯虫的腿,刺破秋天蝉虫的羽翼。”周宣王变了脸色,说:“我的力气,可以撕破犀牛的皮,拉住九头牛的尾巴,还嫌我的力气不强大。而你只能够折断螽斯虫的腿,刺破秋蝉的羽翼,还以力气大而闻名天下,什么缘故呢?”公仪伯叹息着退出座位,说:“好啊!大王的提问!我斗胆实话告诉您。我的老师叫商丘子,他的力气大到天下无敌,而他的亲戚朋友都不晓得,因为他从来没有表现过他的力气。我却甘愿服侍他。”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看似强大未必真强大,看似懦弱也未必真懦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确实有不如人的地方。论经济实力,不如人强;论知识水平,不如比人强,甚至论长相,也觉得不如人家英俊、漂亮……一句话,就是没人家强。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很重要的一点是心理上不能弱。弱者,最需要的是志气,是勇气,是自信,是自强。
三国时魏国有个大将军钟会,他哥哥是个弱者。钟会后来领兵与另一位大将邓艾灭了蜀国,在于他从小就有智有勇,可他哥哥却不行。他们的父亲是大书法家钟繇,在曹操手下做事,他有一次带着两个儿子去见曹操。哥哥当时八岁,胆小老实,见了曹操又怕又急,满头大汗。钟会还小一岁,却像没事儿一样。曹操就问弟弟说:“你为什么不出汗呢?”小钟会说:“我怕,怕得汗不敢出。”钟会回答得很俏皮,曹操便觉得新奇。
兄弟俩一强一弱区别这样大,后来的出息也截然不同,钟会扫平蜀国,威震天下;哥哥太懦弱,就没有什么成就。
如果弱者有了勇气,再有一点智谋,那么,以弱胜强便是完全有可能的。东晋时,秦王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再度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向东晋进攻,以苻融为统帅,指挥9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直逼建业(今南京),声势之大。苻坚曾扬言:“投鞭足以断流。”
偏安于江南的晋孝武帝,为了抵抗进犯的秦兵,则拜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军队合计共有8万人。谢玄领命之后,以敌我兵力过于悬殊,便亲自去见大都督谢安请示军机,谢安只淡淡地说:“不必谈了,皇上自然有指示!”谢玄只好退出,另派部将张玄之去请示。张玄之刚一进门,谢安就邀他到山上的别墅去下棋,一直下到晚上才送行,半句军情都没谈。
镇守西都的江州刺史中郎将恒冲,也担心强大的秦军压境,无法抵抗,要派3千兵马回京都防卫,谢安又拒绝了,让留此3千人马防备西境之敌。
敌军开始在各地进攻了,寿阳、陨城等要地相继失陷,赴援前线的胡彬将军,得知寿阳失陷,只好退守于第二线在峡石一带布防。
另外,秦国的卫将军梁成等也有5万军兵驻扎在洛涧,蠢蠢欲动,谢安和谢玄知道了,便在离洛涧25里的地方安营防备。不巧,驻峡石的胡彬派人到谢安处要求粮草,这位使者被苻融的部将捉获了,问清晋军的实力,得知晋军不过8万人,满心欢喜,立即通知在项城的秦王苻坚,请来寿阳,研究总进攻的计划。
符号到了寿阳,军事会议确定,实行向晋军招降,就派原来是晋国的官员,被俘的梁州刺史朱序做说客。
朱序见了谢安及各将领,说明来意和自己愿为内应的意图,并透露秦军的形势:“秦国先锋梁成,不过是一名有勇无谋之辈,现驻扎在洛涧,攻之甚易,且是时机,若到了百万大军到齐的话,就难以抵抗了,不如趁大军尚未聚合,迅速集中力量消灭了梁成,挫其锐气,继续进击则必破秦。”
此进军计划经过审慎考虑,谢安立即派将军刘牢之挥军五千渡水进袭洛涧,三两个回合便斩却梁成,秦军无主,全部崩溃。此战一胜,晋军士气大振,随即挥军分水陆两路向寿阳进发,屯兵于淝水一带。
一天晚上,谢安召其侄子谢玄入见,述说秦王所败,未敢轻进,想退兵又担心被人耻笑,正在犹豫未决之时,你可急攻,我要回京都,以安主上之心,以此进攻,谅朱序一定会做内应,则稳操胜券。
这时,秦王苻坚把大军沿淝水北岸,列下阵势,晋兵也不能前进一步,形成对峙局面。
谢玄想引诱敌军出兵,就派一能言善辩者,在淝水对岸叫敌帅苻坚答话:“吾奉都督将令,拜马上将军。你深入我地,进退两难,实非决一胜负之计,有种的,要决一雌雄,若有胆量有决心的话,可退一箭之地,让我军渡江应战,又何必这样旷日持久,自劳其师,浪费粮草呢!”
苻融将这一番话告之苻坚,认为我众敌寡,即使退兵也无大妨碍,而且可以乘其渡江之机,拦腰截击。于是,下令退兵10里。谢玄见其阵脚一乱,迅捷下令,兵分两路半夜渡江,乘风势烧敌营,秦兵一见,大起恐慌,便各自逃生,在敌阵的朱序,也煽动一些原本是晋国的降兵,高声叫喊:“秦兵败了,快快逃命吧!”后面的士兵拼命逃跑,前边的士兵也跟着逃命,整个阵势大乱。晋军趁势猛烈追击,秦军全部崩溃,90万大军,一夜之间损失惨重。
晋国从而转危为安,苻坚则英名丧尽,没过几年,最终其国被瓜分。
谢安以弱胜强的故事告诉我们,强和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弱者有了勇气,有了智谋,恰恰是真正的强者;而秦军正如老子所言: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就会遭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