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朝开始,我们的记述正式开始,无论是夏桀的灭亡,还是战国的混乱,又或盛唐的衰败、宋朝的软弱、清朝的兴盛和结束等。那些纷纭复杂的历史情节后面,总是有着相同的东西延续了下来,人是其中的关键,不论是人的感情,还是智慧的光芒。不同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选择,范蠡选择荡舟五湖而伍子胥选择极忠尽谏,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没有什么是非选择不可的,不过一旦选择了,就只有走下去。
那么,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我们先来看一看大禹的儿子夏启所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是怎样从兴盛走向灭亡的,而商朝又是怎样自衰亡的夏朝中建立并繁盛起来的。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启当政以后,任命伯益做他的辅佐大臣,可是伯益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启献上丰厚的供礼来祭祀他。那时有扈氏不遵守夏朝颁布的法令,于是启就召集六卿共同征讨他,两军在甘这个地方大战了一场,启没有获胜。于是六卿建议启召集各路诸侯讨伐有扈氏。不料启说:“我的土地并不是很少,我的百姓也并不是很少,然而今天这场战斗我却没有胜利,一定是因为我的品德不够丰厚,我实行的教化还不够好吧,怎么还能够继续讨伐他呢?”于是启放弃了讨伐有扈氏。班师回朝以后,启不再听琴瑟、钟鼓,坐的时候不铺厚席子,也不吃美味的食物,孝敬爱戴自己的亲人并且尊敬长者,尊敬贤才并且任用有能力的人。这样实行了两年之后,有扈氏就主动归顺了。
启驾崩后,他的儿子太康被立为王,太康有五个弟弟,分封在卫地。太康做了君主之后,荒淫无道,不理国事,国家大权都掌握在有穷国的国王后羿手中。太康整天外出游玩,没有节制,有时甚至到洛水之外去打猎,过了一百多天还不愿意回来,老百姓心中对他渐渐产生怨恨,后羿趁机作起乱来,将太康挡在黄河北边,不允许他回国。那时太康的五个弟弟正驾着车带着他们的母亲在洛水边上等待太康,却怎么等也等不到,见到后羿兴兵作乱,就向他讲述大禹的戒律,又作了五首诗歌来表达怨怒之情。
太康回不了国都,于是只好舍弃了旧都,重新建都于夏阳,最后崩于夏阳。他死后,后羿迎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君。仲康一即位,首先就命令允侯掌管军队,借以限制后羿的兵权,但是仍然让后羿做相国。那时,掌管天文的官羲和和后羿是同党。有一天日食,羲和认为日蚀象征着天子有难,因为想使天子遇难,竟然没有上奏日食之事。仲康知道后大怒,命令允侯去征讨他,正好趁机剪除后羿的羽翼,仲康通过这种不明显的手段慢慢打消后羿想作乱的想法,所以仲康在位期间,后羿一直没能够逞恶作乱。
仲康在位十三年而终,接着帝相被立为君主,帝相性格软弱,不能制服后羿,导致后羿专权擅政,终于有一天被后羿放逐到商丘去了。后羿从此执政夏朝,自恃能征善射,武艺高强,不治理国家百姓的事务而一心打猎,走上了太康的旧路。
后羿抛弃了很多贤臣,而重用奸诈的寒浞,寒浞暗地里讨好后羿的妃子们,又贿赂了后羿身边的侍从们,让他们称颂后羿的功德,故意使后羿更加沉迷在打猎中,趁机操纵宫内外的人。忽然有一天后羿想起国家大事,准备回来,宫里的侍从当中有一个叫逢蒙的人为首作乱,伙同众人杀了后羿,把他煮熟了,让他的儿子吃掉,后羿的儿子不吃,他们就把他儿子也杀了。之后,寒浞自立为王。夏朝的旧臣们不能忍受这种情形,全都投奔了有鬲氏。寒浞趁机占有了后羿的妻子,所生的儿子名叫浇,浇是一个猛人,力气很大,能够在陆地上拉船。寒浞派浇去杀掉那个被后羿放逐在商丘的帝相,相的皇后那时将要生产了,在混乱中逃到了有仍氏那里,生下孩子,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以后,做了有仍氏的牧正,后来为了躲避寒浞的追捕,又逃奔到了有虞氏那里,有虞的国君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且给了他一些田地和军队,使他能够发扬自己的品德和修养,运用自己的智谋,慢慢收服夏朝的百姓和旧臣。最后,少康灭掉了寒浞,被拥戴为王,回到夏朝的故都即位,从此夏朝复兴。诸侯各国都很敬服少康,国泰民安,历时颇久。
少康在位二十二年后驾崩,他的后代们相继为帝,直到孔甲。孔甲是个无道昏君,喜好鬼神之事,又整天沉浸在女色中。从此,夏朝开始衰败了。
到了夏桀统治的时代,夏王朝的统治已发生了动摇,桀是夏代的最后一个国君,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本人生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而且力大无穷,能用手把铁钩扳直,还能把鹿角折断,不仅如此,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其实桀并不是胸无谋略的糊涂虫,他身手不凡,聪明机智,只是没有把才智用到兴邦治国上来,而是一心寻求刺激,吃喝玩乐。
桀为政残暴,常常对外滥施征伐,不断勒索弱小邻邦。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自恃勇武,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抗不过,便请求投降,把多年来积攒的奇珍异宝全部取出献给桀,又从民间挑选了许多年轻美貌的姑娘,一起进贡给他。在这许多美女中,有一个名叫妹喜的,夏桀一见就十分喜欢,于是下令停止攻打有施氏,领兵回朝。
桀回国之后,很快就把妹喜封为皇后,宠爱无比,他觉得原来的那些宫室都配不上给妹喜居住,于是就下令征集民夫,重新为妹喜建造一座高大华丽的宫殿。宫殿建成以后,远远望去高耸入云,好像要倾倒一样,因此,这座宫殿被称为倾宫。宫内有琼室瑶台,象牙嵌的走廊,白玉雕的床榻,一切都奢华无比。桀从此以后更加不理国政,每天陪着妹喜登倾宫,观风光,尽情享乐。
这样还不够,桀怕妹喜思念家乡,就按照有施国的房屋样式,建造了很多新的民舍给妹喜参观欣赏,还按照妹喜的要求,派人挑选了三千名美女到倾宫整日歌舞;为了跳舞,又派人督做三千件刺绣的舞衣,凡是交不出绣衣的,就要被严刑拷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家家都心怀怨恨。
为了享乐,桀下令在庭院的树上挂上肉,称作肉林;又在庭院中挖了一个大池,里面装满美酒,称作酒池。每逢他和妹喜登上倾宫,就命令三千美女一齐起舞,舞累了就让美女们到肉林中取食,趴在池中痛饮。有一天,桀听到妹喜说裂帛的声音清脆无比,十分悦耳,就每天让力气大的宫女将一百匹帛撕裂给妹喜听,以取得她的欢心。
看到这种情形,很多大臣都忧心忡忡,可是夏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忠臣们根本没有说话的余地。有一个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之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桀十分宠信他,把朝政都交给他,于是大臣们更加灰心了。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着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自好地爱惜人民,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如今您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享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一条路啊。”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看夏桀如此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朝的灭亡是迟早的事了,于是就去投奔了商汤。
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劝告桀道:“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保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使得百姓都盼望您早些灭亡。您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民心啊。”不料桀听后勃然大怒,不仅不听关龙逢的劝告,反而下令杀了他,还对大臣们说:“天上有太阳,太阳会灭亡吗?我就是太阳,除非太阳灭亡了,否则我永远不会灭亡。”大臣们看到关龙逢的悲惨下场,知道夏桀残暴成性,都不敢再劝说了。
桀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无偿劳役,榨干百姓的血汗,百姓对他的暴政已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因此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时日曷丧,予及女偕亡!”就是说,你如果能死掉,我宁愿和你一起灭亡!百姓的愤恨,由此可见一端。
在桀渐渐众叛亲离的时候,商部落渐渐发展繁荣起来。
最初,商只不过是当时的一个很小的部落,始祖叫契。契曾协助大禹治水,立下了大功,舜帝就封他为司徒,让他治理商这个地方,从契以后传了十四代到汤,正值夏桀在位。在这个时候,商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夏朝东部的一个势力强大的部族。
商的首领汤是继尧舜禹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留名千古的贤君,他英明果决,任用贤才,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鼓励贸易,还把大批奴隶投入到生产中去,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得部落强盛,百姓生活富足。
那时,汤是夏朝的方伯,有征伐的权力,邻国葛伯不举行祭祀,汤就派人去质问。葛伯回答说:“那是因为我国祭祀用的牛羊不够用!”于是汤就派人给他送去了牛羊。葛伯把这些牛羊都吃掉了,还是不举行祭祀。汤就又派人去问他为什么不举行祭祀,葛伯又说:“我国的粮食不够用啊。”于是汤就派自己国家的人去替他耕种。不料葛伯却率领他的人马去抢夺,凡是抢夺时不顺从的,都杀掉。当时有一个小孩子正拿着黍子和肉去给耕地的人送饭,葛伯想抢夺,那孩子说什么也不肯给,葛伯大怒,就杀了他,然后夺走了他的东西。这下汤勃然大怒,起兵去征讨葛伯,老百姓都非常喜欢,惟恐汤的军队去得迟了。
有一次,汤外出,看见人四面张网捕捉,嘴里祈祷说:“那些从天上掉下来的,还有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以及从四面八方来的,都到我的网里来吧!”汤看到了说:“哎呀!这岂不是都被捕捉完了么!”于是解开那网的三面,只留下一面,重新祈祷说:“想去左边的就去左边吧,想去右边的就去右边吧,想到高处去的就到高处去吧,想到低处去的就到低处去吧,哪儿都不想去的,就到我的网里来吧。”南方的诸侯听说了这件事,都说:“汤的品德可以说完善得到了极限,连禽兽都可以惠及,何况人呢?”于是有很多个国家都归顺了汤,愿意做他的臣民。商汤看到了夏王朝的腐败统治,渐渐坚定了推翻夏桀、救百姓于水火的决心,因此制定了灭夏的计划。在这之前,汤看到桀把国家弄到将要危亡的境地,心里深为不安,决定把贤才伊尹推荐给桀,希望劝说他改恶从善,以挽救夏朝。而退一步说,假使桀不听劝谏,伊尹也可以摸清夏朝的底细,这就为下一步灭夏做了准备。于是汤说服了自己的臣属,派使者带着礼品去请伊尹,并把伊尹推荐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可是桀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汤看到夏桀不重用伊尹,就请他重回商都,正式拜伊尹为右相。伊尹在夏朝的期间,仔细考察了朝廷的内部情况,并且留心夏朝的军队部署,这些都为汤讨伐桀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伊尹辅佐汤大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的国力更加强大。伊尹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
公元前1711年,汤在伊尹的谋划下,联合诸侯起兵讨伐夏桀。他首先攻灭了夏的属国韦国和顾国,又击败了昆吾国,然后大举兴兵向夏朝的国都进攻。老百姓早已吃尽了桀的苦头,听说商军来攻,便纷纷欢呼响应,倒戈帮助商军,使得商军很快就逼近了夏朝的国都。这时桀慌忙调集军队迎战,双方军队在鸣条,即今天的山西省安邑县西会战。商军在商汤“讨伐暴君,为民除害”的号召下舍身冲锋,势如破竹,而夏朝的兵将不愿为夏桀卖命,因此一触即溃。在这场大战中,桀惨败,带着妹喜和珍宝逃走,乘一只小船渡江逃到今天的安徽省巢县后,被汤俘获。商军攻占夏都以后,汤建立了商王朝,将桀放逐在南巢。桀一辈子生活在宫中,养尊处优惯了,在荒僻的山乡无人侍候,自己又不会劳动,最后饿死在卧牛山上。可是桀至死仍不悔悟。
夏代自夏启建国,至夏桀彻底灭亡,传十七任国王,存续了四百多年。此后,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开始了它的繁荣兴盛和衰败灭亡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