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灭了夏桀之后,各路诸侯举行大会推举他为天子,汤不肯做君主,再三退让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有真正有德行的人才可以领导它。”但是诸侯坚持推举他,于是再三推却后汤即了天子之位,成为商君,然后命令伊尹作《大》之曲来歌颂开国功勋。汤的后代把《大》作为祭祀祖先的乐舞。这支《大》至今仍作为中国六大舞乐之一而流传着。
说到汤的伟业,就不能不提到伊尹,因为汤的每一件事情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总是有伊尹的作用。伊尹的人生历程,几乎伴随着商朝初期繁荣的历史。
伊尹又叫伊挚,出身奴隶,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个奴隶出身的宰相。他是夏朝莘国,即今天的山东菏泽市曹县人,从小就是个聪明勤奋并且极具心计的人,对历代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和当时的社会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当初,汤与有莘氏成婚,伊尹作为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来到商,做了汤的厨师。
一次,汤向伊尹询问饭菜的事,伊尹回答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治理好。”(这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商汤听了这番话很受启发,便产生重用伊尹之意,但伊尹却不愿在朝中做官,不久,便回家乡伊水河畔务农去了。后来汤派人带着礼物去请他,才再次入朝。
当初,桀看到商国一天天地富强起来,心中也有些害怕,就听信赵梁的奸计,假意召汤来朝议事,趁机扣押了汤,将他囚禁在夏台。消息传到商,商举国上下都很着急,这时,全赖伊尹主持大局,他派人搜罗珍宝和美女进献给夏桀,又暗中贿赂赵梁,终于使得汤安全回到商地。
商汤灭夏以后,第一次建都在景毫,也就是现今的山东菏泽市。伊尹辅佐汤制定并健全了很多国家制度,让官吏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劳,否则就要受到责罚,甚至会被罚做奴隶。伊尹重视农业生产,注意体察民情,充分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因此深受民众的爱戴。商朝初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甚至虽然遇到了连续七年的大旱,百姓对国君汤和伊尹仍衷心爱戴和信服。在商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汤的三个子孙人丙、仲壬和太甲。
据《史记》记载,太甲继承了王位后,伊尹年龄已经大了,但是仍然非常地尽心尽职,教太甲怎样做个贤德的君王,如何分辨是非,如何治理国家;还给他讲解汤时的法律制度,教育他按照祖宗的规矩办事。太甲起初还能听从建议,但时间久了就有些忘乎所以。他觉得任何事情都可以依靠伊尹,所以无视法规制度,一意孤行。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根本听不进去。最后,伊尹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把太甲送到汤墓附近的桐宫桑林去住,让他在那里反省自己的行为和祖先创业的艰难,以免终身都不醒悟。此时一切国政仍由伊尹办理。太甲在汤王墓地桐宫住了三年,仔细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惭愧又后悔,暗想当初如果能听从伊尹的话,勤劳节俭、爱民勤政该多好,如今懊悔不及,只有暗自哀叹不已。伊尹知道太甲确实已经改变了,便亲自携带着君王的冠冕衣服,来到桐宫,迎接太甲返回商都,再登王位。太甲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勤政修德,体察民情,把商朝治理得繁荣昌盛,百姓生活安定,各诸侯国都按时来朝拜。伊尹又写了《太尹训》三篇,褒奖太甲施行的德政。
伊尹共当了三代商君的相国,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活了一百多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人臣的代表,史称元圣人。
伊尹去世后,当时在位的沃丁以天子的礼节安葬了他,并且亲自为他治丧。然后任用贤臣咎单为相,一切朝政都仍旧按照伊尹在世时的做法来办理。
在这之后经历的几代君主,他们受惠于祖先的基业,身处太平盛世中,变得懒散起来,朝政渐渐趋于疏慢。在太戊之后,由于黄河水害频繁,商朝曾经经历了几次迁都。到了盘庚时,迁都于毫,改国号为殷,这就是商朝又被称为殷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