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4000000005

第5章 幽默是突破思维的语言技巧

众所周知,幽默不是肤浅的谈笑,不是低俗的嘲讽,而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很久以来,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屡发幽默之语却不知道幽默何来,以至于把它遵奉为极其玄妙的艺术,认为幽默根本没有技巧可言。其实,在其看似朦胧的背后存在着有章可循的学问。现在,就让我们徐徐揭开幽默的面纱,细心审视它内在的脉络。

夸大其词,高人一筹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段,有时夸张的修辞手法能使语意变得具有幽默的效果。运用夸张来创造幽默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幽默故事产生的源泉,想象力越丰富,幽默的意味会越浓,幽默的故事会越加绚丽多彩。而具有卓越的想象力的人才能使夸张这种很平常的修辞方法产生出令人惊叹的高级幽默来。

有一个美国人和英国人在一起互相吹牛。

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制造香肠的机器!这种机器真是神奇,只要把一头猪挂在机器的一边,然后转动机器的把手,那么,香肠就可以自动地从机器的另一边一条一条地转出来!”

英国人一听,不屑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这种做香肠的机器我们早就有了!你们美国人真是少见多怪!我们早就把这种机器改造得更加神奇了!”

“怎么神奇?”美国人问。

“我们新的制作香肠的机器,只要做出来的香肠,不符合我们的口味,我们就可以把香肠放在机器的一边,然后‘倒转一下’机器的把手,那么,机器的另外一边,就会跑出原来的那一头猪。”

上面的故事中,美国人的话虽然也十分夸张,但英国人的话比美国人的话更能产生幽默效果,这是因为英国人的话带有更加明显的荒谬性,从而使整段话起了质的变化,幽默也就展现出来了。

还有一段吹牛的幽默也颇有意思:

几个瞎子凑钱一起买鱼吃。凑的钱太少,买的鱼又小又少。

鱼少人多,只好用大锅熬汤,大家尝尝鱼汤的鲜味而已。

瞎子们都没吃过鱼,既不知味道,更不知怎么做,便把活鱼直接扔进锅里煮。

小鱼又蹦又跳,蹦到了锅外面,瞎子们也不知道。

汤烧开了,大家围在锅前,一边尝,一边齐声赞叹:“好鲜的汤!好鲜的汤!”

谁知那鱼还在地上蹦来蹦去,一下蹦到一个瞎子脚上。

他伸手一摸,呼道:“鱼没在锅里!”

众瞎子一听,叹道:“阿弥陀佛!幸亏鱼在锅外,若在锅里,我们都要鲜死了!”

以上两则幽默的成功,都在于对关键的地方,用语言进行恰到好处的夸张。

夸张是一面放大镜,能够将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要素放大,让人对其包含的爱与恨、美与丑看得很真切,不再有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

一个中学生向人抱怨说:“我妈妈是个爱小题大做的人,我一咳嗽,她就以为我得了支气管炎;一头疼,她就相信是肿瘤;说一个小小的谎言,她就认为我将来一定能进国会。”

这个中学生通过夸张的语气,将生活中小小的事情引出极大的结果,一眼就能看透的现象自然地表达着它的不可能性,从而,听了他的话的人,一定会在哈哈大笑中思味着其中的讽刺意味。

夸张是一面“哈哈镜”,通过优化整合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最大限度地释放喜剧效果,让人领略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幽默原来如此奇妙。在不经意间放飞所有的心事,尽情地捧腹大笑。夸张的幽默会使生活变得更美,让人们变得更加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而领悟到幽默的精义:笑看人生,笑看自己。

鲁迅先生曾就女士们的高跟鞋幽默了一回,他说:有些女士已在想别的花样,用一支黑柱子将脚跟支起,叫它离开地球。于是,他接下去推论说:“由过去以测将来,则四朝(假如仍旧有朝代的话)之后,全国女人的脚趾都和小腿成一条直线,是可以有八九成把握的。”

鲁迅先生用“黑柱子”代替鞋跟,用“地球”代替地面,这是大词小用;由高跟鞋造成的脚面的轻度倾斜而推出全国的女人都将变成两脚直立的圆规,这是“顺竿爬”。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夸张的幽默意味显得更加浓厚。

总之,巧妙使用多种方法营造强烈的感觉效果,会使幽默故事的意思更加荒谬可笑。但是要想在利用欢笑点缀生活的同时,又不存在讥笑他人的嫌疑,还需要在生活中勤加修炼,才能收放自如。

妙用比喻,言此及彼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所谓比喻,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说明或描摹甲事物。运用比喻可以把人们感到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表达得浅显具体;把平淡无奇的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在口语表达中,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言谈话语既形象生动,又风趣幽默。

张伯苓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譬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把三种婚姻分别比喻成狗皮膏、橡皮膏、气球,并指出各自的基本特点,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这席话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起到了警示作用,让学生在欢笑之余更能领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通过分析张伯苓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比喻幽默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比喻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即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被比喻物和比喻物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二是被比喻物和比喻物之间不仅要在某一点上相似。大凡聪明的人都懂得使用说理生动的比喻手法,使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增加论辩的说服力,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和感染力,以达到说理服人的目的。

当然,一个人若想掌握比喻幽默法,除了掌握使用本体喻体的技巧外,更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迅速准确地捕捉事物的本质和彼此的联系,并且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将自己的心得表达出来。

偷换概念,大智若愚

所谓“偷换概念”,是指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来使用,这是一种违反常规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有可能偷换思维对象,造成文不对题,因产生了违反常规的推理而使幽默的效果横生。

两位老人住在海边的疗养院里。一天,一位侍者陪他们去散步。这时,一只海鸥从低空飞过,拉出一团粪便正好落在一位老人的秃头上。侍者见了,忙关切地对老人说:请待在这儿别动。我回去取手纸。

就在侍者匆匆奔向房子时,这位老人指着他的背影对另一位老人说:这个笨蛋!等他取来手纸,这只海鸥至少已经飞出一英里了。

侍者明明是要拿手纸给他擦头上的鸟粪,他却偷换了概念说成是给海鸥擦屁股,这个概念偷换得高超,以至产生了强烈的“笑”果,看似愚蠢,实则却透出了幽默的大智慧。

关于偷换概念还有一则非常经典的生活实例:

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匠,成天叮叮咚咚吵得厉害。富翁想过点清静的生活,请两家离开这里,于是,某天他特备一桌酒席宴请两位邻居,并在席间提出了搬家的请求,左右邻舍都非常痛快地答应了。

两家都搬了家之后,叮叮咚咚还是照旧。原来两家互换,左边的搬到了右边,右边的搬到了左边。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远离他家的地方,可从字面讲,只要把住处挪到别处就算是搬家。这一偷换的概念着实高明。

以上可以看出,偷换概念的关键在于一个“换”字,能否换得巧、换得妙,与幽默的效果有很大关系,首先,你得保证自己换的概念确实行得通,其次,让对方在听到你的话后,马上产生一种错觉——你把概念理解错了,再次,又得让他知道,你是故意这样做的。此时你再按你的思维继续发挥,你的道理也就出来了。

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研究院教授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刁难师生。

一天,林文庆把研究院的负责人和众教授找去开会,提出要把经费削减一半。教授们一听,立刻起来纷纷反对:“研究院的经费本来就少,连研究成果的印刷费都付不出,绝对不能再减了。”

林文庆却不管大家的说法,神气活现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他刚说完,鲁迅立即站起来身来,从口袋摸出两个银币,“啪”的一声放在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林文庆料不到鲁迅会说这句话来,弄得措手不及。鲁迅力陈研究经费不能减少的道理,一条条,一项项,有理有据,驳得林文庆哑口无言,只得灰溜溜地收回自己的主张。

为什么其他众教授的话不起作用,而鲁迅一席话却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显然鲁迅一开口的“有钱”起到了“威慑”作用。鲁迅就是巧妙利用两人“有钱”概念的不同,给林文庆当头棒喝,打乱他的阵脚,从而使对方在心理上先输了几分,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的小辩论,能够使用偷换概念技巧的地方很多。比如:

美国总统威尔逊新任泽西州州长时,一位议员好友去世了,威尔逊悲痛不已。

此时一位政客非常不合时宜地打来电话说:“我希望能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威尔逊对这个人感到十分恶心,就说道:“如果殡仪馆没有意见的话,我本人完全同意。”

一个历史系的女生某日感叹道:“古人没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话机,可怎么活呀?”

另一哲学系男生立刻接话说:“所以他们都死了。”

特别提示的是,在通常情况下,概念被偷换得越是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就越强,其幽默的效果就越明显;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是隐秘,发现越是自然,可接受的程度也就越高,就越容易引人发笑。切忌在包袱抖出来前就先说明你的道理,那样就全无“笑”果可言了。

拟人拟物,移行换位

比拟幽默法,就是借助想象力,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绘。正确地运用比拟,可以使听者不仅对讲话者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讲话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它分为“拟人幽默法”与“拟物幽默法”两种。

拟人化幽默,是指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色彩和行为动机,从而营造出幽默效果。

两个男子在小饭馆里就着一盘花生米、二两白酒扯淡。

一个人哭穷说:“我老家那边是真穷啊,很多农户每年都是青黄不接。为了平稳渡过难关,乡亲们下锅的米不是论斤论两,而是按粒算。为了生计,我只好出来打工了。”

另一个人不甘示弱:“我之所以出来打工,是因为我老家那边更穷。每年收割之前,只要留心,你总会看到几只老鼠跑到家里偷粮食……”

“那还成吗?不是还有粮食可以偷吗?”

“哪里,哪里!那些老鼠无一例外都是高高兴兴地进去,忙了一圈后含着泪水出来——因为一粒粮食都找不到。”

这则幽默的趣味就在最后一句话上,男子故意将老鼠人格化,把它变成了一个会思考有感情的动物,从而在哭穷对决上占得了上风,幽默至极,让人喷饭。这就是拟人化幽默。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生收养了很多流浪猫。

朋友问她:“你怎么收养那么多猫啊,不是增加了生活负担吗?”

女生笑道:“这群孤儿孤老活得更不容易啊!”

其实,人们对这类幽默运用得较多,并且效果特别好,例如你可以形容宠物每天都在“痴情”地等你回家、一对鸟“偎依在一起亲热”等等。只要你放下架子,把你常常用在与人交往时所有的语言借给其他的生物用一用,你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的乐趣。

拟物化幽默则是把人当作物来描绘,临时赋予人以物的情态、动作。是物的特性移植到人的身上,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应用过这一手法,如形容人听得认真——竖起耳朵听,形容人气喘吁吁——吐着舌头喘气,形容人骄傲——尾巴翘起来,等等。在口才表达中,企图运用比拟达到幽默效果,需要做到两点:其一,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说“侵略者夹着尾巴逃跑了”,是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说“人民用乳汁哺育了我”,是基于对人民的热爱和深情。其二,进行比拟的人或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要有相似或相近之点,能引起人们的想象。

总之,只要我们有与物同行的心态,与动物分享同等语言待遇,适当地放松自己,调侃自己,就可以享受到别有洞天的乐趣,就会感受到幽默带给人的愉悦情调。

两相对照,幽默顿生

生活是和谐统一的,但在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论与实际等方面会产生强烈的不协调,于是形成了不和谐的对照。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产生幽默,充满情趣。

两相对照幽默法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是一物两面对比,二是两物对比。

一物两面对比,就是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议论,加以对照,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一天,吴老先生邀请一位老友到家里来,一起泡茶、聊天,并下一盘棋,借以消遣、打发时间。两个老人一边聊过去的趣事,一边下棋;可是一盘棋还没下完,吴老先生已经跑厕所跑了三次。吴老先生第三次上厕所回来后,有点不太好意思,但也很幽默地说:“哎呀,人老了哟!想当年,年轻的时候,尿都可以憋得住,就是话憋不住;现在,变成老头子了,话倒是很能憋得住,但是尿就是憋不住啊!”

吴老先生通过对照自己年轻和年老的身体变化,表现出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人生轨道上的衰弱与成熟的变化,富有生活哲理,耐人寻味,诱人发笑。在避免尴尬的同时,让人感到了他的那份智慧。

两物对比,就是把两个本质截然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来描述。例如:冯骥才的《神鞭》中,有一段关于中国人和洋人的有趣对比:

“三爷不知,洋人和咱们中国人习俗大不相同,有些地方正好相背。比如,中国人好剃头,洋人好刮脸;中国人写字从右向左,洋人从左向右;中国人书是竖行,洋人是横排;中国人罗盘叫‘指南针’,洋人叫‘指北针’;中国人好留长指甲,洋人好留短指甲;中国人走路先男后女,洋人走路先女后男;中国人见亲友以戴帽为礼,洋人就以脱帽为礼;中国人吃饭先菜后汤,洋人吃饭先汤后菜;中国人的鞋头高跟儿浅,洋人的鞋头浅跟儿高……”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式的对比,说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人与洋人的“大不相同”,充满了幽默风趣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制造很多幽默,比如你可以调笑某个缺乏活力的年轻人为“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态”,而赞扬某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为“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等等。

仿造词句,推陈出新

仿词造句,是指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句、调、篇及语句格式,它在修辞当中也被称“仿拟”“仿词”“仿化”“仿用”。仿词造句的最关键处“在于出人意料地把毫不相干的事址在一起,内容越是风马牛不相及越好,距离越大越能引起惊讶”,从而塑造幽默的效果。而其幽默的关键便是模拟本体与新词结构的相似性,越相似,就越有幽默性,越容易引起人们联想与回味。所以,把一些用惯了的旧了的语句做做整容手术,转化成新鲜的语句,就能够使语言闪烁着生动有趣的意味,带给人们别有一番幽默的蕴义。仿词造句是诸多幽默构成方法中的最常用的一种,在幽默者的语言宝典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般来说,“仿词造句,推陈出新”幽默技法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分为以下四个境界:

首先是仿造新词,达到幽默效果。例如:

某人神秘兮兮地对大家说:“我告诉你们一则‘新闻’……”朋友们听完后,哈哈一笑:“我还以为是什么新鲜事呢?这早就是‘旧闻’了。”

听者依据“新闻”仿造出“旧闻”,对比鲜明,幽默有趣。

其次是仿造短语,达到幽默效果。固定性较强的熟语、俗语、成语和常用语句等这些短语都可以加以改动而创造新的语句,这是较窄的概念。如果将范围扩展些,则可以将仿辞的其中的几个形式合二为一,或合三、四为一。这样仿辞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它的特点是把现成的短语中的某个词或某个词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词或词素,形成一个新的短语。

如:某青年个头儿较小,当有人问他找对象的要求时,他说只有一个宗旨——“娶”长补短;有人依据“大材小用”仿出“小材大用”,形容某些无能之辈在其位不谋其政;某人提升较快,可以说“三级跳远”“撑竿跳高”“坐直升机”;男女相爱,疏远哥们儿,可以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某人谈对象较多,可以说是“有一个加强排”;某两人关系恶化,可说进入“冷战时期”;不相往来,可以说“断绝外交关系”;初步和解可说“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和好如初,可以说“恢复外交”等等。

实际上,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可碰出幽默的火花,生活从此也将是晴天丽日,你的说话风格也会越来越受人欢迎,你的人缘儿也会越来越好。

再次是仿造新句,达到幽默效果。通过模仿交谈对象的句子形式造一个新句子,表达针锋相对的含义,即可营造出轻松幽默、讽刺调笑等各种氛围。

一次丘吉尔的同事、保守党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上演讲,看到丘吉尔一个劲儿地摇头,便问:“我想提请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丘吉尔对答道:“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最后是仿造篇章,达到幽默效果。就是通过改写名人名言、经典词作等优秀文化作品,为我所用,或针砭时弊,或博人一笑。

总之,仿拟作为幽默艺术和语言移植手段之一,往往借助于某种违背正常逻辑的想象和联想,把原来适用于某种环境、现象的词语用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新的环境和现象之中,而且模拟原来的语言句式、腔调、结构甚至现成篇章,造成一种前后不协调、不搭配的矛盾,给人以新鲜、奇异、生动、幽默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仿拟,可以更好地帮助你沟通与交际对象的情感;可以把原本生硬、很无味的“死”语言化为生动活泼、诙谐幽默、意趣横生、新颖奇妙、耐人寻味的“活”语言。

一语双关,一石二鸟

所谓双关,是运用语言文字上的同音或同义关系,使字词或句式同时涉及两件事。双关幽默的精髓在于说一含二,言此及彼。通过巧妙地衔接,使得语言或不合常规、反差强烈,或妙趣横生、余味无穷,充满幽默的趣味。

一般来说,双关幽默具有以下四种常见的类型:谐音双关幽默、语义双关幽默、借义双关幽默、语境双关幽默。

谐音双关幽默

谐音双关幽默,通过音同意不同的字词巧妙蕴含言外之意,达到幽默效果。

北宋时有一不学无术的秀才喜爱卖弄文才。一日,他去拜访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走到半路正好碰见了欧阳修,欧阳修问他去哪里,他面有得意地说了原因。欧阳修笑笑,也不说破,故意打趣说:“我也要去拜访他,咱们一起走吧!”于是两人结伴而行。走到一条河边,一群鸭子吓得纷纷跳下水去。

秀才见此景诗兴大发,忍不住吟道:“一群鸭仔婆,一同跳下河……”

欧阳修见他摇头晃脑的酸劲,顺口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人刚上岸,秀才又诗兴大作,禁不住吟道:“二人同上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语带双关地讥讽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秀才没有醒悟,连声赞道:“妙,佳句!”

在这个例子里,“修”与“羞”便是谐音型的双关语。“羞”是“修”的谐音,欧阳修借用双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婉转而又幽默,微妙而又含蓄。

语义双关幽默

用于语义双关的词汇往往同音同字,具有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语义双关幽默,就是利用这种一词多义的特性达到幽默效果。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新上任的县官,带着随从骑马到王庄处理公务,走到岔路口,不知该选择哪条路。于是,便大声地问路边一位老汉道:“喂,老头儿!去王庄怎么走?离这儿还有多远?”老汉看他穿戴得倒是挺华贵,说话却没礼貌,忖道:“这算什么人!”有心教训他一下,便答道:“离这儿还有180亩。”县官感到好笑:“老头儿!路程都讲‘里’,哪有论‘亩’的?”老汉冷笑道:“我们这里的人都讲里(礼),只有你们这些人不讲里(礼)!”

县官脸一沉,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拐着弯骂人呢?”老汉说:“我本来不会骂人,只是家里出了件古怪的事,心里不痛快。”县官问:“什么古怪的事?”老汉有板有眼地说:“我家有匹马下了一头牛。”“真的?马怎么会下牛呢?应该下马才对啊!”县官感到莫名其妙。老汉煞有介事地回答:“世上的怪事多着哩,我怎么知道那畜生不下马呢?”县官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面红耳赤,立即下马道歉。

面对县官的无礼,老汉两次一语双关地讥讽了县官。“里”“礼”谐音双关指出县官的不敬;见县官没有悔意,他又机智地运用语义双关“下马”斥责县官是不懂礼节的畜生。格调高尚文雅,内容纯净正派,没有粗俗低级,更不是泼妇骂街,其骂法实在高明。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位长官到连队巡查,正赶上士兵们吃中午饭。

“伙食怎么样?”长官问士兵们。

“报告长官,汤里泥土太多。”一个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们入伍是为了保卫国土,而不是挑剔伙食!”长官非常生气地大声斥责道,“难道这个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毕恭毕敬地立正,又斩钉截铁地说,“但绝不是让我们吃掉国土。”

士兵们的伙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国土”既指国家领土,又指泥土。士兵抓住这一信息,并将其生发开去,不无关联地与国家的形势、国土的沦丧和军人的职责密切地结合在了一起,既体现了一个军人对祖国的忠诚,又巧妙地达到了伙食改善的目的,同时还给枯燥无味的军旅生活带来了无限生趣。

在日常生活中,语义双关的词汇很多,比如说“足下”“小鞋”“聪明绝顶”等等,只要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语境双关幽默

在特殊的语境中,一些字词句往往会引申出新的含义,并寓嬉笑怒骂于其中,起到一语双关的作用。使用这种幽默,往往会使人忍俊不禁,赞叹你对生活的领悟深刻透彻。

西莫多·冯卡门是现代著名的航空大师,在他八旬高龄时,美国政府授予他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当授勋仪式结束后冯卡门走下台阶时,他因患严重的关节炎,显得步履维艰,美国总统急忙上去搀扶他。冯卡门在向他示意感激之后,轻轻地推开总统的手,说:“总统先生,下坡而行者,无须搀扶;唯独举足攀登者,方求一臂之力。”

冯卡门在这里借用语境,巧设双关,表面上是说下坡、上坡之事,实则暗指希望总统平时多多关注在困难的条件下向科学高峰辛勤攀登的科研工作者,含意深刻,表达得体。巧用双关语,必会使事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这则关于指挥家贝姆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著名指挥家贝姆有一次应邀去吃夜餐,由于餐桌上没有西方人所用的餐具刀叉,他只好拿起筷子。因为不习惯,他左夹右夹,就是夹不起来要吃的东西。面对众人投来的目光,他举起筷子说:“一根棒子可以使我赚很多的钱,但是这两根棒子恐怕会把我饿死。”在座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这个例子就是利用眼前的事物——这双不听使唤的筷子做文章,通过求同思维,联想到自己运用自如的音乐指挥捧,将两者相提并论,指出它们对自己的利弊,形成强烈的反差,收到很好的幽默效果,为自己解脱了尴尬。

借义双关幽默

借用一个词语、一句话的意义,来表达另一种意义,就叫借义双关。双关的最大妙处在于,你听着似觉得我在说自己,或说其他,但你也听得出来,这实际上是在说你。这样,说者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而你却抓不住明显的借口进行反击,只有受用、听、想,理智地进或退,如:单位上有几个人老是不听经理的话,不按他的旨意做事,让他不舒服。经理作了几次暗示他们还是不听,于是,经理在一次会议上借机说道:“一个人多听点话总会有好处,尤其是在家里,做儿女的,更应听父母的话。不然,吃亏的总是小的、弱的儿女。我大儿子一贯不听我的话,对不起,我就一直给他还以颜色,给他找碴。你让我不开心,我让你更不开心。”

经理这席话,是绝妙而又幽默的双关语。做下属的再不有所感悟,工作上怕就要给你不开心了。

断章取义,自圆其说

“断章取义,自圆其说”的幽默术是指通过对字、词、句等要素不恰当的判断产生荒诞意义的一种幽默技巧。成功地运用这一幽默术,往往能够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有一次,马克·吐温和主张一夫多妻制的摩门教徒争论一夫多妻制的问题。

马克·吐温说:“一夫多妻,连上帝也反对。”

那位摩门教徒问:“你能在《圣经》中找出一句禁止一夫多妻的话吗?”

“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马克·吐温使用的正是断章取义,自圆其说法,从而于嬉笑中表达了观点。他的这则幽默不由得让人想起一个相声:某人自诩常听有关三国的京剧,渐渐地摸出了许多门道,知道很多人物的职业,如赵子龙是卖年糕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京剧唱“赵子龙老迈年高”!只不过这里是从谐音入手罢了。

断章取义幽默术的关键在于能否荒谬断章,经过你的断章后所产生的意义与本义相差越远或越荒诞,就越幽默。它的目的性隐含于这种“断章”中,有时你也可以根据你的需要“恰当”断章,当你的需要由于你的“断章”而被表明或被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油然而生了。

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吝啬鬼财主叫伊哈给他当雇工。

“好哇,可你给我多少工钱呢?”

“工钱?”财主眉头一皱,“我给你吃喝,给你住,给你穿,怎么样?”

机灵的伊哈眼珠一转就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写下契约。人们都为伊哈捏了一把汗,因为那个老吝啬鬼可恶着呢!

当天晚上,伊哈吃了些东西,躺下睡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上午十点钟,还没起床。财主大发雷霆,跑来训斥他:“喂,你想睡多久?我看你是发神经病了吧?”

“咱俩究竟谁发神经病?”伊哈说,“我吃了喝了,又住下了,现在遵照契约,正等着你来给我穿哪!”

财主的意思是只管伊哈的吃、住和穿,却不付工钱,而伊哈却故意断章取义,用幽默的智慧战胜了吝啬、奸诈的财主。

其实,断章取义幽默术可以用在多种场合,家里、办公室中、课堂上、聚会上……到处都充满着机会,只要抓住时机,巧妙断章,荒诞取义,开怀一笑之余,也会为沉闷的生活抹上光彩的一笔。

借题发挥,小题大做

“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幽默术是指抓住对方语言中的一个点加以延伸,或者将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造成与常理相悖的“歪理”,从而衍生出笑料的幽默方法。这种幽默法往往能起到插科打诨、融洽谈话氛围的作用。

小题大做幽默术能起到很多作用,比如:插科打诨,融洽交谈氛围;引起对方对讨论点的重视;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

有一位老人看不惯现在许多年轻人的一些作风,但又不想直接将这点表现出来,因为他更怕别人说他落后了,跟不上潮流了。

有一天他去公司散步,迎面过来一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

“喂,老头儿,对对火!”那家伙叼着一根烟,不礼貌地冲着他说道。

老人掉头就走,有人觉得奇怪,便赶上去问他为什么怒形于色。

老头掩饰道:“哦!那小子想跟我对火,我才不干哩!”老人解释道:“因为那样我就一定会跟他说话;一说话他就会问我家住在哪儿,我当然不能不告诉他;那么他就会到我家去聊天;那样糟啦!因为我女儿一定会爱上他,这么一来他就有权继承我的家业了。你想想看,我能把自己的家业白送给一个我并不了解的人?”

这位老人由于讨厌年轻人的作风,所以不愿与对方“对火”。但是当别人追问原因的时候,他又不想表白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免被人嘲笑为落伍、传统守旧。于是,他就以“对火”为中心点,小题大做,通过推理步步延伸,反而说成是出于防范引狼入室。看来,在某些特殊场合小题大做一把往往能够收到奇效,幽默、化解困境两不误。

最后,在小题大做幽默术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故弄玄虚,捉弄对方,它的目的仅限于使自己在笑声中摆脱僵局或者自圆其说。超过了这个限度,那样不仅有悖幽默的目的,甚至可能弄巧成拙,使眼前的问题更为棘手。

东拉西扯,不伦不类

东拉西扯,就是把两个以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截然不同的内容、互不相关甚至互相矛盾的概念硬凑合并列在一起,以造成正反跌宕、不伦不类、滑稽可笑的效果的一种幽默构成方法。它的幽默构成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故意违背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把不同类别的诸种事物任意无序地组合在一起。

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了按照正确而正常的逻辑思维、谈话,一旦在某个特定情境中听见或发现这种违反逻辑的矛盾及不和谐的并列,便会在出人意料的句序中发出会意的微笑,幽默、滑稽、讽刺、调侃、诙谐便由此分娩了。

东拉西扯式的幽默,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操作的简便性。运用东拉西扯可以创造一种幽默氛围,调解交际情趣。

你想调侃自己,不妨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托尔斯泰、高尔基和鲁迅、郭沫若,我就是最好的作家了。”

如果你想贬抑一下别人(善意地开玩笑),你就可以这么说:“喂,我这一生最佩服的就是希特勒、高俅、秦桧和老兄你了!”

把众所周知的几个名声不好的人物与你要贬抑的对象扯在一起,自然而然便把他也放到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境地,他会在又气又笑中真的佩服你的幽默与机智。

有这样一个故事。岳父大人是势利眼,对有钱有势的大女婿、二女婿都另眼看待,对又穷又苦的三女婿也是另眼看待,不过这个另眼看待与对大女婿、二女婿的相反罢了。这天是岳父大人寿诞,自然三个女婿都到了。席间岳父大人提议,以“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客厅摆的,厨房用的”为题,请三位贤婿各说一段,说得好的赏酒三杯。三女婿一想,明明岳父知道他客厅没摆的,厨房没用的,似乎是故意为难他。

依次大女婿先说:“天上飞的是斑鸠,地下跑的是黄狗,客厅摆的是春秋,厨房用的是丫头。”

二女婿说:“天上飞的是凤凰,地下跑的是绵羊,客厅摆的是文章,厨房用的是梅香。”

三女婿说:“天上飞的是鸟枪,……”

这时老岳父一听“鸟枪”,不待三女婿说下去,便抢过去说:“大女婿、二女婿说得很好,到了你就乱说——鸟枪是人用的,怎会在天上飞呢?你不会说就算了!”

三女婿说:“岳父大人您别急,且听下文:天上飞的是鸟枪,打你的斑鸠和凤凰;地下跑的是老虎,吃你的黄狗和绵羊;客厅摆的是火炉,烧你的春秋和文章;厨房用的是小二,娶你的丫头和梅香。”

为了对付势利的岳父,三女婿刁难没有按照常规出牌,而是东拉西扯,将鸟枪、老虎、小二纳入诗中,看似不伦不类,却暗藏玄机,将另外两位女婿提到的物件通吃,大获全胜,进而让岳父刮目相看。

运用东拉西扯的技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若拼凑起来的各方没有意义上的关联,也应有句式的统一,即指字面上的部分类同,而意义上的似是而非。

二是东拉西扯的各方面虽是拼凑起来的,但细推敲应有意义上的关联性。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同属概念、事物间的本质差异,差异越大,对映衬的效果就会愈加鲜明,收到的幽默味也就愈浓郁。

所以,运用此法最关键是要把握好个度,在种属不同的前提下找准与该种属相类似的“插入词”,要求是种属概念截然不同,字面形式极其相似。

声东击西,攻其不备

声东击西法,是指目标在西而先假意向东,出其不意地给对手一击。它实际上是一种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

斯克尔顿是位著名诗人。一次,他去赴宴,酒喝多了回不了寓所。于是,他住进了一家小客店。半夜,他渴得厉害,大喊伙计要水。但没人应他,他又喊自己的马夫,马夫也不在。“怎么办呢?这样下去可不行!”他灵机一动,大喊道:“救火啊!救火啊!”顿时,全店乱成一团,所有的人都起来了。他继续喊,不一会儿马夫和伙计便拿着蜡烛冲了进来:

“火在哪里,怎么看不到呢?”

“在这,”斯克尔顿指着自己的喉咙,“火在这里面,快给我端水来,浇灭它!”

声东击西幽默术宛如武侠小说中的虚晃一招。二者都是利用对方对外界事物的第一反应做文章,以自己意图之外的东西去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人防范或拒绝,再以实际的意图“攻”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只不过一是为了产生幽默,一是为了在交手中获胜。

声东击西幽默术很有些“兵不厌诈”的意味,它利用人们的预期心理,“指”向“东”方,当人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时,忽然又反打“西方”,这样在“东”“西”的一反一复中,不和谐的因素产生,幽默的酝酿也就成熟了。

因为声东击西幽默术含有欺诈的成分在内,这固然能“骗”住对方,从而产生幽默,但若经常玩这种诡诈的把戏,别人就不会认为这是幽默,反而要怀疑你的人品了。这样,幽默的目的没有达到,还失信于人,实在是得不偿失。因而我们不能把“声东击西幽默术”当成法宝,不厌其烦地搬出来使用,而应当适度掌握分寸,不然牧羊小孩那“狼来了”的悲剧说不定就会重演。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讲的是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刘邦灭秦后,被项羽封为汉王。在从关中往汉中去时,他听从张良的计策,沿途烧毁栈道,以表示无意东归,麻痹项羽。后来,刘邦又表面上修栈道,却暗地里绕道陈仓打回关中,取得了楚汉战争的初步胜利。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幽默术就是指表面一套做法以掩人耳目,暗地里却另有打算,明与暗之间的反差给人以不和谐的感觉,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因为这表面的一套往往吸引了人的注意力,所以暗地里的意图就经常能实现。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关键在于“修栈道”,让对方不能明白你的真实意图,这样你才能顺利地“暗度陈仓”,实现自己的目的。“修栈道”的目的就是迷惑对方,做得越像,对方越容易上当,你就越能轻易地“暗度陈仓”。

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术不佳,但兴致很大。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还每画完一幅作品,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流放他乡。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图,悬挂在厅堂,又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

“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怕什么?”

来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来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来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来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来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来人:“风又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来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老鼠又怕什么呢?”

来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新来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通过环环相扣的“怕”字拐弯抹角地达到了批评的目的。这种“修栈道”与“度陈仓”之间的反差,迸射出了幽默的火花,让人开怀一笑,在笑声中,心情豁然开朗。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幽默术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运用,如你要称赞别人歌唱得好,并标榜一下自己时,就可以说:“你唱歌真棒!差一点可以赶上我了。”别人当然会捧腹大笑,并佩服你说话的本领。你呢?借“你唱歌真棒”明修栈道,用“差一点可以赶上我”暗度陈仓,既称赞了别人,又标榜了自己,还令人大笑,一举三得,这样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幽默术,是指运用对方所使用的手段,反过来加之于对方身上,让对方无计可施,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令对方自食其果的情形通常能诱发幽默。又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幽默术的运用,重要的是抓住对方的“道”,这样,才能在“还施彼身”的时候显得有力。这“道”越集中,越典型,起到的作用才越明显,幽默味才越浓。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理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旅行家将海涅与驴子相提并论,具有明显的歧视和攻讦意味。在受到侮辱的时候,如果海涅以粗口或者诉诸武力,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并不见得高明。众所周知,犹太人是聪明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乐观的民族,幽默的民族。他们把幽默当做主食,把痛苦和忍耐当做人生不可或缺的调剂品,因此面对侮辱、攻讦甚至灾难都能幽默处之。作为犹太人的精英,海涅自然深谙幽默的妙处,于是巧妙利用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方法让旅行家自食其果,并且显示出他过人的幽默能力。从海涅的故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幽默通常是轻松愉快的心境的体现,是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它通常以戏谑和调侃对方为主要手段,融洽双方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当然这也有例外,有的幽默往往带有一定的攻击性,在使人发笑的同时还要达到某种还击的目的。还击的锋芒虽是内敛的,不似泼妇骂街的直白。

还有这样一则故事。英国作家萧伯纳是一个富有民主精神的人,他关注社会问题,同情穷苦人民,在自己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抨击那些为富不仁的大亨、政客和贵族。因此英国的所谓上层人士对他是又恨又怕。一次,他到伦敦市郊的一条林荫小路上散步。迎面碰上了一位大腹便便的富贾。富贾傲慢地说:“我从来不给驴子让路。”萧伯纳微笑着说:“我则恰恰相反。”说着,彬彬有礼地让到路旁。

通过分析比较海涅和萧伯纳的故事,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运用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幽默术。并且这种幽默术有其独到的妙处:它是以对方惯常的手段来回击对方,既可眩惑对方的眼目,又可使对方感到措手不及,没有思考的余地来还击,这当然会令你大获全胜,而幽默也在这种较量中产生出来。作为一种幽默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既可令人解颐,又可达到预期目的,这也是它能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幽默术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掌握分寸,找准对象。面对论敌,你完全可以充分发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威力,让论敌无处容身,只好俯首称臣;面对同事和上司,你就得适度运用,不能让对方下不了台,不然,你不仅不能制造出幽默,反而会弄巧成拙,让人厌恶你。因而,在使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幽默术之前,你得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对生活中的某些难题应付自如,欢声笑语也就长伴着你了。

正话反说,开合有节

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与字面完全相反,就叫正话反说。如字面上肯定,而意义上否定;或字面上否定,而意义上肯定。这也是产生幽默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在不直接指明对方错误的基础上,使他们自我反省并认识自己的错误。

秦朝的优旃是一个有名的幽默人物。有一次,秦始皇要大肆扩建御园,多养珍禽异兽,以供自己围猎享乐。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大臣们谁也不敢冒死阻止秦始皇。这时能言善辩的优旃挺身而出,他对秦始皇说:“好,这个主意很好,多养珍禽异兽,敌人就不敢来了,即使敌人从东方来了,下令麋鹿用角把他们顶回去就足够了。”秦始皇听了不怒反笑,并破例收回了成命。

优旃的话表面上是赞同秦始皇的主意,而实际意思则是说如果按秦始皇的主意办事,国力就会空虚,敌人就会趁机进攻,而麋鹿用角是不可能把他们顶回去的。这样的正话反说,因为字面上赞同了秦始皇,优旃足以保全自己;而真正的含义,又促使秦始皇不得不在笑声中醒悟,从而达到了他说服的目的。

正话反说幽默术借助话语一前一后的相互对应,让人一看就能明白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却又因为简单地玩了一个前后颠倒的把戏,不免就让人开怀一笑。正话反说,字面上意思给人一种十分突兀的感觉,深层里却又传达出另一种意思来,这层意思虽不明言,双方都心照不宣,前后两层意思的碰撞就产生了幽默。而且这种正话反说表达的意思往往比明白讲出来更让人易于接受。当然也更能展示出说话者的幽默感。

而在生活中,人们之所以通常都幽默不起来,就是因为习惯于按正常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凡事都以正统的眼光来看待,说话按部就班。一是一,二是二,从来不敢想到可以把一说成是二,把二说成是一,正儿八经得让人难受。其实只要你脑瓜稍微一动,来一个正话反说,既能让别人对你的意思了然于胸,又妙趣横生,何乐而不为呢?

已经下课了,可老师还在不停地讲课。有个学生眼睛不住地往操场上瞧。老师批评他说:“你呀,人在教室,心在操场,这怎么行呢?”

学生听了说道:“老师,让我人到操场,把心留在教室,好吗?”

这就是突破常规思维的正话反说。老师的拖堂,学生一般都很讨厌,又不好说出来。这位学生却另辟蹊径,运用反向思维正话反说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又不失幽默风趣。

一位顾客在饭馆吃饭,米饭中沙子很多,顾客把沙子吐出来一一放在桌子上,服务员见此情景很不安,抱歉地问:“尽是沙子吗?”顾客摇摇头微笑地说:“不,也有米饭。”

这就是正话反说的莫大益处:一句幽默、风趣的反语,一句善意、巧妙的批评,化解了矛盾,增加了理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因为正话反说幽默术是突破常规思维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说服作用,并且让人记忆深刻,所以,这种幽默技巧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

总之,正话反说故意把白的说成黑的,把明的说成暗的,名实相违而又彼此心照不宣,借与自己意图相反的话语来表示出真正的意思,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幽默就在这反差中喷薄而出。话语表里两层意思的反差常常是幽默的原动力,幽默的生命也常是靠此维持,正话反说因此也就是一项极为常用的幽默术了。

转弯抹角,指桑骂槐

转弯抹角幽默术是指遇到一些难以言传的情形时,采用与主题毫不相关的一些话语,再巧妙地转一个弯,与主题发生联系以产生幽默的一种方法。它常利用风趣的语言来反驳某种观点或对某件事情表示不满,是一种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

一个秀才说话喜欢拐弯抹角,一天,他骑着马到朋友家讨酒喝,朋友说:“我有一斗酒,可惜没有下酒菜。”

少年说:“这好办,就把我的马杀来煮着吃吧!”

朋友很惊异地说:“那你骑什么回去呢?”

少年随即指着院子中的鸡说:“我骑着它回去好了。”

朋友恍然大悟,不觉失笑。他想故意再难为一下这少年,说:“鸡可以杀来下酒,就是没有柴煮好它。”

少年说:“这还不容易,把我的衣衫脱去煮吧!”

朋友笑着问:“那你穿什么呢?”

少年指着门前的篱笆说:“穿它。”

秀才就是利用拐弯抹角的办法把自己想以鸡下酒的念头以幽默的方式明确地表达出来。面对朋友的诘难:没有下酒菜,他说杀他的马,这自然让朋友过意不去,便问他骑什么,于是就有骑鸡的回答。他的意思谁都明白是要让朋友杀鸡款待他,不好直说,就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说出让人为之失声大笑的话,却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又有着十分动人的幽默力量。

一个小伙子到未婚妻家吃饭,接受未来岳父母的考验。未婚妻说她家有个规矩,就是客人不能自己盛饭,否则不受欢迎。不巧的是,吃饭的过程中,未婚妻和未来的丈母娘以及岳父大人由于聊天聊得高兴,谁也没注意到小伙子的碗已空空如也。小伙子见满桌的美味佳肴,举箸沉思,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开口道;“伯父,你们打不打算修房子呀?”

“修倒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紧张。”

小伙子见上了道,便接着说:“我有个朋友有批木料,还是柏木,最小的也至少有这么大——”说着,他用碗口比划了一下。

准岳父这才发现小伙子的碗里是空的,忙叫老婆子给盛饭。小伙子又吃上饭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这位未来岳父还挂念着事。继续问:“你刚才说的那批木料,他卖了吗?”

小伙子夹了一口菜,吃了一口饭答道:“他先前没有饭吃,打算卖,现在实行了责任制,有饭吃了,他就不卖了。”

面嫩的后生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只有按捺下蠢动的肚肠,强忍饥饿,装成吃饱的样子放碗离席。礼数虽然周全,但却亏了肚子。小伙子灵机一动,来了个拐弯抹角,既富有幽默效果,又不失自己的形象和风趣。

转弯抹角幽默术要取得幽默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转的弯与所抹的角和实际情形之间的反差。这含有设置悬念的味道,一开始你的话离你所想表达的意思相距十万八千里,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强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后你才转弯抹角地把话题拉近,最后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却往往与对方所期望的情形有较大的出入,期望与现实产生冲突,幽默也就应运而生。

转弯抹角幽默术能起到指桑骂槐的作用。它特别适合于那种你心怀不满而不便明说的场合,有时候你又不得不说,只好把话题绕远,再向主题靠近,犹如剥笋一般一层一层地把笋壳去掉,最后才露出笋的本相一样,直到最后方表明自己真正的意思。因为绕了一些圈子,说了一些题外话,别人对你所表露出来的反对或不满就不如你直接说那般难以接受,并且幽默也在其间充当了缓和剂,不至于让你和别人的矛盾激化。在笑声中,谁能再板起脸对异己分子加以回击呢?

主人请了一位客人来家里吃饭。客人酒醉饭饱仍不想告辞。主人终于忍不住了,指着树上一只鸟对客人说:“最后一道菜这样安排:我砍倒这棵树,抓住这只鸟,再添点酒,现烧现吃,你看怎样?”

客人答道:“只恐怕你没砍到这棵树,鸟早就飞跑了。”

“不,不!”主人说,“那只是笨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离开!”

当然,运用这种幽默虽然能够婉转地提出意见,但还是容易得罪人。所以如果不是特别要好的朋友或者你已经打算跟他绝交,那么在话说出口之前,一定先开动脑筋,从正反各方面多角度地考虑情况,选择最适宜当前情形的表达方式,适当得体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传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可能产生的矛盾,并博人一笑。这也正是幽默的一个重要作用。

装“疯”卖“傻”,难得糊涂

莎士比亚在其著作《第十二夜》中,让主人公薇奥拉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人,要有足够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故意装“疯”卖“傻”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机灵和智慧,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疯”和“傻”,但客观上会因话中所含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谐趣。

房客对房东说:“我没法再忍受下去了,屋顶一刻不停地往我房间里漏水。”

房东反驳说:“您还想怎么样?就您那一点点房钱,难道还想漏香槟不成。”

这的确是个很精湛装“疯”卖“傻”的幽默。房客的前提是“不管漏的什么都有碍于他。”但是老成的房东故作糊涂,说成是“漏香槟比漏水要好,漏水次之”。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处理不好着实令人尴尬万分。遇到这类情况时,想要化解难堪,不妨假装糊涂,幽默应变。对方一开始也许会心生疑窦,云里雾里,但随着疑问的涣然冰释,你的真实意图所带来的幽默就会如春风般拂过人们的心田。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是讲经理考问员工机智的。他的题目是:“假如你无意间把房间推开,看见女客一丝不挂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第一位答道:“说声‘对不起’,就关门退出。”第二位答道:“说声‘对不起,小姐’,就关门退出。”,第三位答道:“说声‘对不起,先生’,就关门退出。”

前两位的回答都不幽默,唯独第三位的回答很幽默。它妙就妙在假装没看清,装“疯”卖“傻”,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使自己摆脱了尴尬。在俄国诗人普希金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普希金年轻的时候并不出名。有一次,他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一个小孩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略带惊奇地看着她说:“对不起!我尊敬的女士,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开舞厅。剩下那位女士又气又恼却不知如何向别人诉苦。

普希金用装“疯”卖“傻”的办法巧妙地回击了无礼的贵族小姐,使自己体面地下了台。类似上面这种突发情况下的假装糊涂,这其实是一种高超的机智应变的手段。

装“疯”卖“傻”幽默术要求你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愚蠢”惟妙惟肖地展露。其要点有三:一是表里不一。表面既“疯”又“傻”,内里高度机智。大凡擅长幽默的人,常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二是不动声色。装“疯”卖“傻”,自然要煞有介事,假戏真做,令人大吃一惊,产生问号,继而加以思考,随之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三是心照不宣。装“疯”卖“傻”的背后藏着的真实意思,应当使对方略加思考后即能明白。如果对方百思不得其解,那就不能透过“傻”相而领会到幽默的本意,幽默也就无法构成了。

此外,装“疯”卖“傻”还能够麻痹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装“疯”卖“傻”的妙处就在于对真、假、虚、实的灵活运用,有时候尽管自己很清醒,还是故作糊涂来迷惑对方,从而巧妙试探出对方的真正意图。

两个陌生人在别人的介绍下约会。小姐问先生:“你有奔驰吗?”先生摇摇头:“没有。”“你有洋房吗?”“没有。”小姐讪笑道:“那么,看来我们也没有缘分!”

先生无可奈何地起身,自言自语道:“难道非要我把宝马换成奔驰,把二百平方米的别墅换成洋房吗?”

这位先生的糊涂装得真是有水平,他明明知道“奔驰”“洋房”就是财富的代名词,而小姐初次见面就问自己这些问题无非是进行财富考量,是在为缘分寻找着力点,但是他却装“疯”卖“傻”地刻板回答,从而试出了小姐的真心。更妙的是,在分手之际又故作糊涂地“自言自语”。相信这位小姐听后一定会后悔自己有眼无珠,同时也会为自己嫌贫爱富的势利感到无比羞愧。

从语言技巧层面来讲,装“疯”卖“傻”还表现在答非所问上。即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成幽默效果。答非所问并不是逻辑上的混乱,而是用假装错误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的意思。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现在在做些什么?”

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

那位先生问的是小仲马近来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意思的,但他偏偏装“疯”卖“傻”,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位先生:不要再纠缠了。小仲马故意把蓄胡子当做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对方的问话目的不相符合。他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位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的信息。

鞋店里售货员问顾客:“您要什么样的鞋带?”

“噢,我要一根左边的,一根右边的。”

我们一看就明白,顾客说的话等于没有说,实际是意义上完整而在回答问题上却苍白无力的答话。成双的鞋带都是一根左边的一根右边的,但售货员希望顾客说出他所需要的规格、颜色。这样心理重点发生了位移,将条件的小范围位移为一个大范围。

答非所问很讲究技巧,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不留痕迹地闪避实质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的连续性,求得出其不意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

总之,装“疯”卖“傻”,答非所问能以“假疯”“假傻”的言语产生新奇鲜明的印象,构成强烈的幽默感,迅速抓住人心,在笑声中奉告某些意思,能使言谈风趣,增强表达效果。所以,在生活中,你不妨在适当的时候给你的朋友来点故作糊涂的幽默:你朋友脸红,你可以建议他少吃点苹果;你朋友脸黑,你就建议他少吃点窝头;朋友问你抽烟吗,你说你不喝酒……你越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凑到一块,就越能显示出你的“糊涂”,你的可笑,你的幽默和你的智慧。

顺水推舟,突发奇兵

所谓顺水推舟是指按照对方的思维模式因势顺推,或者以对方的核心论点为前提进行演绎推论,得出一个明显错误或荒谬的结论,然后集中火力,发起猛攻,制服论敌。其中“顺”是承接,是“推”的前提;“推”是逆转,是结果。顺水推舟的方法有很多,如因果顺推、选择顺推、归谬顺推。

一个吝啬鬼推开了牙医的门。

“请问拔一颗牙要多少钱呢?大夫。”

“两分七十比索。”

“需要多少时间呢?”

“大约十分钟。”

“只十分钟就要将近三分钱。”吝啬鬼嘟囔着说,露出极不情愿的神色。

“只要您能坚持,用多少时间都可以。”医生接着吝啬鬼的话说道。

面对吝啬鬼的挖苦,医生回答十分巧妙:不正面讲理,顺着对方“只十分钟就要将近三分钱”的话茬说下去,答应以慢慢的速度拔一颗牙。无疑,这将置对方于被动,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这位医生运用的就是顺水推舟法。

顺水推舟,是借人之口,为己所用,不作正面抗衡,而是在认同、甚至赞美的言语中出其不意、巧妙制敌。利用这种方法会让对方防不胜防,就像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其中一位占尽优势的人满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正暗自得意,不料对方突然使出破解之法,扭转了整个局势,又瞬间将自己推向了深渊。

美国剧作家马克·康奈利最突出的特征是他的难寻一毛的秃头,有人认为这是智慧的象征,也有人拿它取笑。

一天下午,在阿尔贡金饭店,一位流里流气的中年人用手摸了摸康奈利的秃顶,讨他便宜说:“我觉得,你的头顶摸上去就像我老婆的臀部那样光滑。”

听完他的话,康奈利满脸狐疑地看了看他,然后他也用手摸了摸,回答说:“你说得一点不错,摸上去确实像摸你老婆的臀部一样。”

对那些人的攻击,康奈利不是直接与之对抗,而是顺水推舟,借对方之口反而讨了对方的便宜。

顺水推舟幽默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顺着对方的话说下去,并且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某个漏洞大做文章,从而制造出幽默效果。上面的两个故事都具备这一特点。我们将其称之为“突发奇兵”。顺水推舟,突发奇兵是逻辑思维强、思维敏捷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加修炼。下面再来看一则故事。

冬天,小王陪女朋友到公馆夜市闲逛,看到许多卖衣服的小摊。后来,他女朋友突然很兴奋地对他说:“你看,这条黄色围巾很漂亮!”

“嗯,不错,蛮高雅的!”

于是,小王的女朋友转向老板问道:“这条黄色围巾多少钱啊?”

“八百五!”老板说。

“啊?这么贵啊?八百五可以买五条漂亮裙子了耶!”小王的女朋友每次买东西,都一定有向老板“嫌贵”的好习惯。

“是啊,八百五是可以买五条漂亮裙子,”老板笑了笑接着说,“要不然,你买五条漂亮裙子挂在脖子上?”

女孩子酷爱购物且嫌贵是正常的,但是常常这样抱怨就有可能被人抓住漏洞,跟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故事的幽默之处就在于老板在肯定对方观点的同时“随身附赠”一句话,得到了荒诞不经的结果,让人莞尔。

总之,“顺水推舟,突发奇兵”的技法与武侠世界里的“借力打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精髓就在于把对方的话语加以深化,从而显示出矛盾点,出现幽默效果。只要细心一点,善于从对方的语言中找到着力点,我们就能为本技法找到用武之地。

釜底抽薪,以退为进

“釜底抽薪,以退为进”幽默术是指首先就某一问题提出一种假设,取得对方的承认,然后将这一假设中的某个部分抽掉,从而达到证明自己某种要求合理性的目的。这种幽默技巧重点在于推理过程中对某一条件的巧妙“抽”法,难点也在于一个“抽”字上,如果“抽”得巧妙,“抽”得准确,则可以立刻穷人以理,驳人以趣,相反,则会兴味全无,缺乏幽默感。

杰克逊来到某游览地的一家旅店,要求给他开个房间。

“请问,你办预订了吗?”接待员问。

“预定?没有。”杰克逊回答说:“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到这儿来,已经10年了。我从来不用预订房间。”

“对不起,”接待员说,“今天确实是全满了。如果你没有预订的话,我们没法给你安排房间。”

“听着!”杰克逊说,“假如有人告诉你,说今天晚上总统要来这儿,我敢打赌,你一定会痛痛快快地拿出一个房间来。”

“那当然了,因为他是……”接待员解释。

杰克逊打断他说:“好了,我告诉你:今晚总统不来了,你把房间给我好了。”

杰克逊正是利用了“釜底抽薪”术将对方引入圈套的。首先,他作了一个假设,即“如果总统今晚要来,办事员一定会设法为他安排房间”;第二步,他使得对方也将这个假设加以接受。至于对方为这一假设的成立准备作出的附带说明,绅士是置之不管的;第三步,釜底抽薪,即在以上的假设中抽取了“总统今晚要来”这一部分,而将自己“替补”进去,这样就达到穷人以辞的目的了。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两兄弟在一起吃饭,盘子里只有一大一小两条鱼。哥哥先把大的那条鱼夹了,弟弟十分不快,说道:“你怎么能抢先夹那条大鱼呢?”

哥哥笑道:“假如你是我又怎么做呢?”

“我当然夹那条小的。”

“那好哇,你抱怨什么呢?那条小鱼我给你留在那儿呢!”

在这里,哥哥也是用假设釜底抽薪的办法,问弟弟“假如你是我又怎么做呢”,弟弟自然要发扬孔融让梨的风格,不好意思说要大的。这时候,哥哥突然撤去“假如”,并指出按弟弟的方案也会出现现在的结果。这种釜底抽薪的办法,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让对方防不胜防。

总之,“釜底抽薪,以退为进”幽默术就是一种将自己与对方共同接受的观点进行某种成分上或性质上的抽换代替,从而做到自圆其说,穷竭对方的幽默技巧。幽默的力量离不开语言,但光有语言还不够,一则深刻、含蓄的幽默往往是语言和逻辑推理共同组合的产物。釜底抽薪术是这种组合的典型技巧。

自吹自擂,舍我其谁

自吹自擂幽默术就是通过“吹”“擂”故意抬高自己,而你所“吹”所“擂”的东西却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异,并且表意明确,从而使对方很容易就通过你的话语看出你的名不符实,进而产生幽默效应。

可以说,自吹自擂幽默术是一种卖破绽的幽默技巧,是一种“厚脸皮”的幽默技巧。

有一次,萨马林陪斯图帕托夫大公围猎,闲谈之中萨马林吹嘘自己说:“我小时候也练过骑射,即使说不上精通,也算得上箭不虚发。”

大公要他射几箭看看,萨马林再三推辞不肯射,可大公非要看看他“箭不虚发”的本事。

实在没办法,萨马林只好拈弓搭箭。

他瞄准一只麋鹿,第一箭没有射中,便说:“罗曼诺夫亲王是这样射的。”

他再射第二箭,又没有射中,说:“骠骑兵将军是这样射的。”

第三箭,他射中了,他自豪地说:“瞧瞧,这才是我萨马林的箭术。”

自吹自擂往往与现实形成反差,幽默就从其间产生。自吹自擂的时候,可以毫不脸红,却免不了误打误撞,言过其实。不过,从制造幽默的角度来说,情况与事实有出入而自己却津津乐道,恰能透出浓浓的幽默情趣。请再看下面这则例子:

邓超自以为精通棋道,总是不服输,又很爱吹牛。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盘盘皆输。过了几天,有人问他:“那天的棋下了几盘?”

他回答说:“三盘。”

人家又问:“谁胜谁负?”

他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第一盘我没能赢他;第二盘他又输不了;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干!”

总之,自吹自擂就是用荒谬夸张的话来表达幽默,使人备觉趣味。自吹自擂之所以能造就幽默效果,是因为这些话题与内容经过夸大之后,变得不合常理,大大出人意料。在某些特定场合尤其是在朋友之间,用自吹自擂制造幽默是可取的,他们不会认为你不谦虚,而是心有灵犀知道你在逗他们发笑。

自我揭短,幽默调侃

有位哲人说过:“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自我揭短幽默术能够帮助人们解脱尴尬的境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有这样一个习惯:愚蠢的、幼稚的、粗劣的、丑陋的都会成为自以为聪明的、成熟的、优秀的、美丽的人的笑资。如果想获得幽默的效果,引起别人会心一笑,就可以运用嘲讽的语气通过自我揭短来嘲笑自己的缺陷和毛病。

生活中,你可以适当地调侃一下自己,比如,某人是这样嘲笑自己的长相的:“我这长相,对不起观众,上街都得备着钱,以防有损市容被罚款。”

两位歌唱家见面时交谈着。

“我初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观众献给我的鲜花,让我妻子开了个花店还绰绰有余。”第一个歌唱家非常自豪地说。

另一个回答说:“哎呀呀,这算什么!我初次登台时,听众们送我一栋房子呢!”

“你在胡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

“真的,他们的确送了我一栋房子,每一个观众都投了一块石头到台上,足够建一座房子了。”

面对竞争对手不着边际的吹嘘,一般人往往会因自尊“吹”出更夸张“的”牛,而第二位歌唱则另辟蹊径,故弄玄虚,采取了一段自嘲式的揭短,给人以不和谐的感觉,激起了幽默的浪花,显示出了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从而成功地扭转了局面。

在自我揭短、幽默调侃方面,下面这位老学者的话既富有文化气息,又幽默诙谐,绝对算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

老学者这样调侃自己:我今年93岁,须发全白,是个“皓首匹夫”;牙齿已经全部脱落,是个地道的“无耻(齿)之徒”;老伴早逝,一人独居,是个“独夫”;身患心脏病,时好时坏,是个“坏良心”;年老体衰,骨头缺钙,属于“软骨头”;每早吃稀粥、腐乳,可谓“生活腐化”;午饭喜红烧肉,古人云:“食肉者鄙”;我一辈子执教鞭,又常参加社会活动,兼写文章,是个“不务正业”之徒,家中种种新颖用具一概不懂用,是个“等伯”;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我年届耄耋,当然是个十足地道的“老贼”了……

这一系列式自嘲,文雅诙谑,别出心裁,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创造了浓郁的幽默美感。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揭短创造幽默时语言要注意把握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否则,失了分寸,过了火候,容易发生误会,使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自我揭短要注意两点:第一,揭短时要说得越加的荒诞玄妙,似真似假,这样才越会产生幽默感。第二,自我揭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态,注意表达你对事物的坦荡胸怀和对人生的乐观情调。有了这种心态、情调,就会引发听众欢悦、兴奋的笑声。

依靠“声”援修炼极品幽默

语言是展现幽默的最主要媒介,声音是传递语言的最重要途径。借助声音的援助力量,巧妙地运用声音的变化,如模拟其他事物的声音,控制音量变化,发出反常的声音,调整声音节奏和调子,都可以创造出幽默效果。

“声”援幽默的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声”援方式一:模仿其他声音。

最近几年来,模仿秀节目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给千家万户送去了欢声笑语。其中,一个大支系就是声音模仿,包括唱歌模仿和说话模仿,这些幽默天才在舞台上尽显幽默才华,为荧屏增添了一抹难忘的回忆。东北模仿高手盲人杨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星光大道、快乐大本营等一系列节目中,他展示了超凡的模仿才华。他不仅能够将众多一线明星的歌声模仿得惟妙惟肖,更能够模仿众多人物说话。比如阎肃老师、余秋雨老师、毕福剑老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模仿易中天品《三国》:“说,古今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纯正的湘味儿普通话夹杂着些许沙哑,惟妙惟肖,令人震撼。当然,声音模拟最好的例子是口技表演,口技演员能通过一张嘴模仿自然和社会中千奇百怪的声音。在日常生活中,学学狗叫猫叫都能产生幽默。比如说你正在和朋友聊天,窗户外面有几声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如果你也学着发出这种“呱呱呱”的声音,就可形成幽默,这是异体再现效应。

“声”援方式二:调整说话节奏和语调。

调整说话节奏和语调,故意使声音变调,或颤抖,或沙哑,或用尖嗓子,或用粗嗓门,都可能产生幽默效果。

亨利·盖伊·卡尔顿是美国剧作家。他创作剧本和他的口吃一样为众人知晓。但是他并不为此忧虑,常常利用这种特殊的说话节奏营造出幽默效果。

有一次,他对朋友,也是喜剧演员的纳特·古德温打招呼:“古……古德温先生,我……我能占……占用您一……一刻钟吗?”

“当然可以,您有什么事?”

“我……我想与……与您谈……谈5分钟的话。”

利用声音变调制造幽默,可操作性更强,适用范围也很广,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不过,这种幽默如果运用得不好,很可能会给人以低俗的感觉,而且这种幽默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场合,在较为庄严的场合尽量不要使用这种带有一定滑稽色彩的幽默。

“声”援方式三:停顿异常。

一篇文章、一段语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调的变化通常是由于语句或词语在声音上的间歇形成的语音停顿造成的。如果故意违反常规而作停顿,就会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从而构成风趣的幽默艺术风格。

停顿异常的幽默构成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违反正常规范的语音停顿法则,造成语句间的中断,形成了说话谈吐的时间差,表情达意的语义差,从而使人们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听见与自己习以为常的语言思维相矛盾的信息,在出人意料的停顿、接连惊讶省悟中产生微笑,获得幽默、讽刺、诙谐的表达效果。

停顿异常会造成悬念,引起听众的好奇和注意,在听众急于知道下文的时候,讲话人会从节奏的变化中创造出幽默的语言艺术。这种艺术手法在相声、小品、演讲等曲艺中广泛应用。例如有这样一段相声:

甲:你少废话,我这处长不是为你当,我一天忙到晚,为什么?还不是就为自己……

乙:怎么着?

甲:机关这些同志们。我具体管房,不讲原则……

乙:嗯?

甲:……是不行的。别的我不管,我就看你的礼……

乙:啊!

甲:理由充分不充分,最好你拿酒……

乙:什么?

甲:九口人的证明来。

这段相声,每句话都是没有结束的半截子话,每句话的停顿或者利用谐音,或者故设悬念,亦庄亦谐,饶有风趣。可以看出,停顿异常极其富有表现力,常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幽默效果。在现实生活中,停顿的异常构成的幽默随处可见。比如你可以对朋友说“你炒的菜不好吃……”,然后稍加停顿,对方必然感到一愣,可是你紧接着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对方又会转怒为喜。这种语音的异常停顿会使语句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会给对方带来生活的乐趣。

“声”援方式四:故弄玄虚,调整音量。

交谈中的音量一般说来是稳定的,如果突然改变音量则可以造成幽默效果。比如,交谈中运用压低嗓门的方法,再配合表情变化,造成的幽默效果会更好。

一天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等一行20来人参加道奇夫人的家宴。不一会儿,就出现了大宴会经常发生的情况:人人都在跟旁边的人谈话,而且在同一时间讲话,慢慢的,大家便把嗓音越提越高,拼命想叫对方听见。

马克·吐温觉得有伤大雅,很不文明,但一时又不能安静下来。

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便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我要把这场骚乱镇压下去。我要让这场吵闹静下来,法子只有一个,我懂得其中奥妙:您把头歪到我这边来,仿佛对我讲的话非常好奇。我就这样低声说话。这样,旁边的人因为听不到我说的话,所以才更想听到我的话。”

“我只要叽叽咕咕一阵子,你就会看到,谈话会一个个停下来,接着会一片寂静,除了我叽叽咕咕的声音外,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

接着,他就低声讲了起来:“十一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的庆祝活动时,第一个晚上设了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退伍军人有600多人。坐我旁边的是××先生,他耳朵很不灵便,有了聋子通常有的习惯,不是好好地说话,而是大声地吼叫。他有时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钟,然后突然一声吼叫,会吓你一跳。”

说到这里,道奇夫人那边桌子上闹哄哄的声音小下来了,再后来寂静沿着长桌,一对对一双双蔓延开来。

马克·吐温以“悄悄地”压低嗓门的方式最终制造出了幽默效果,这个善意的小玩笑达到了战胜噪音的作用。

随身携带几张幽默脸谱

脸是心情的晴雨表,记载着人的内心世界。当我们喜悦时,我们的双眼会眯起来,嘴角上翘;当我们狂喜时,我们的眼睛会放光,咧开嘴;当我们悲伤时,我们的眼睛会变得黯然,肌肉紧绷……这一张张脸谱是心情的符号,“出卖”着人的情感。那么在这众多的脸谱中,用什么样的脸谱能表达幽默的情怀呢?

一是扮鬼脸。扮鬼脸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幽默技巧。在交谈中适当运用挤眉弄眼、瞪眼睛、吐舌头、鼓两腮、皱鼻梁、歪嘴巴的表情,也就是俗称的“做鬼脸”可以达到幽默效果。

一位男士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被大人抱着的小孩子,那孩子正脸朝后大胆地盯着他看,他也就盯着孩子看,还不时地做个鬼脸,一会是很简单的左右眼交换着闭上,一会儿是咧咧嘴,一会儿又伸伸舌头,逗得那个小孩子笑起来合不拢嘴。

扮鬼脸不需要借助任何语言就能够达到良好的幽默效果,值得我们在某些场合使用。柏格森曾说:“一个可笑的面部表情将是这样一种表情,它使我们想起那是普通活动自如的颜面上的某种僵化了的、凝固了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凝固的肌肉痉挛,一个固定的鬼脸。漫画中的颜面越是善于把可能概括这个人人格简单的、机械的动作暗示出来,它就越滑稽。有的脸看来好像老是在哭,有些好像老是在笑,或者吹口哨,还有的好像老是在吹一支无形的喇叭。这些都是滑稽的脸。”

当然,要扮好鬼脸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都知道,著名喜剧大师德菲耐曾经靠他魔幻般的鬼脸表演轰动了全世界,不过这种成就是靠他几十年都致力于各种鬼脸的刻苦训练换来的。你可能不会成为喜剧大师,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做鬼脸,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技巧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幽默作用。此外,扮鬼脸要视对象的年龄段和性格来定。一般来说,这种靠出自己洋相来收效的扮鬼脸的幽默技巧只适合对熟悉的人或者小孩子使用,如果对一个陌生的成年人来做出这些表情,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对刚刚谈了不久的女朋友做出这些表情,很可能就会把她吓跑了;当然,在一些严肃的场合更不宜使用这类做鬼脸的表情幽默。

除了扮鬼脸以外,表情夸张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它是指把欢喜、吃惊、恐怖、忧伤等表情进行大幅度的夸张,这种表情幽默特别适合在交谈中叙述某事时使用。

比尔情场失意,当着一些朋友的面大骂:“女人是祸水,女人是天下最毒的毒药,我劝你们千万不要接近女人!”

可是过了三天,他的朋友却在酒吧中看到他和另外一个女人亲热异常。

“你怎么又跟毒药混在一起了?”

比尔故意哭丧着脸,作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唉声叹气地说:“自从女友离我而去,我变得非常颓丧消极,老是想服毒自杀。”

比尔的话固然幽默,而他极其夸张的表情则进一步配合和增强了这种幽默效果,使人不想笑都难。

除了上面的扮鬼脸和夸大表情外,在述说中,装着毫无感情体验的淡漠样子,呈现表情上的“空白”,也是效果较好的表情幽默之一。但是要想雕刻出这样的一张脸谱并非易事,它要求说话者故作一本正经地把幽默的话语讲出来,且在别人哈哈大笑时,自己仍然“无动于衷”。如果你对自己的表情有足够的控制力,如果你有足够的表演天赋,不妨试用一下这种别致的幽默方式。

举手投足传递幽默风情

形体幽默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幽默方式,许多哑剧就是利用这种形体动作传递着幽默元素的。名扬天下的卓别林是动作幽默大师。他四岁的时候,便上街赚钱,模仿一些著名歌唱家的调子,演唱的同时,他还做出各种可笑的动作逗乐路人。他那绝妙的“鸭子式”步法,为许多后来人争相仿效。

在国内的众多艺术形式中,小品也是非常重视运用形体幽默的。例如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就有很多经典的形体幽默:拖着坏腿摇摇摆摆地行走,紧握对方的手表示激动等,对自己的同谋挤眉弄眼……这些经典的肢体动作都创造了十足的幽默感。试想,如果是单纯的音频效果,《卖拐》还会那么深深地扎入普通百姓的心田中去吗?

而一些由于形体动作产生的误解,也会产生出强烈的幽默效果。

有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作起手势模仿蘑菇的形状给那位服务员看。服务员恍然大悟飞奔离去。大仲马拈须微笑,心里暗自得意。不料几分钟后,那位服务员气喘吁吁地回来,递给他一把雨伞。

由于对动作的误解,服务员错误地以为大仲马需要雨伞,完全出乎了大仲马的预期,从而产生了幽默效果。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犯了错误,尤其是在理解上犯了错误时,总会感到十分可笑。

除了误解动作造成的幽默外。还有一种幽默出自形体动作,那就是通过模仿他人的动作制造出幽默色彩。柏格森说:“模仿生命的机械动作,这就是滑稽。有些姿势,我们并不想笑它,然而一经别人模仿,就变得可笑了。”惟妙惟肖的模仿,夸张的模仿,甚至是拙劣歪曲的模仿都能制造幽默,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现实生活中,让男子模仿女子走路时的姿势能产生强烈的不协调感,这也是造成幽默的良方。

当然,一般来说,比起语言的幽默,动作幽默还是比较初级的,作个幽默高手更多的还需要以智慧的语言取胜,正如卓别林能名扬四海,喜剧性的动作固然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情节因素。如果动作幽默没有内涵,一味地靠姿势的可笑来产生幽默效果是不能持久的。

同类推荐
  • 商道文化常识(第二辑)(中国文化常识丛书)

    商道文化常识(第二辑)(中国文化常识丛书)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经商之道的相关知识;对中国历史上的名商大贾做了详尽的介绍和评价;深刻剖析了晋商徽商等中国历史上各个商帮兴起和衰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贴心的幸福:忙忧一族心理能量补给书

    本书涉及现代人所关心的幸福感、家庭、事业、感情等方面,通过贴近生活的各种心理学知识,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现代都市人进行心理调控和情绪疏导。文字清新精致,风格更易让大众接受,让人从知识的学习和自我的实际调整中获得美感与幸福感。既是一本心理学读物,也是一本心灵指引书!
  •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别败在不会说话上

    在这个日趋开放的社会,需要人际之间越来越多越广地交流。沟通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重要。而沟通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说话能力之上。
  •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怎样做一个女人?是单纯地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管理员、孩子的保姆,还是成为一个有自主生活方式,有自己事业的新时代女性?这是一个不算很艰难,但是却往往让人困惑的选择。曾几何时,女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生活,是一个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人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女人也有机会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准确定位。
  •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旅行,那么输赢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几处驿站,而成长则是艰苦的旅程以及动人的风景。输赢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只有通过成长,一个人才能最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比输赢更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认知而编著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青少年朋友们对人生、对自己都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完美的规划。
热门推荐
  • 亿万蜜婚:神秘帝少甜娇妻

    亿万蜜婚:神秘帝少甜娇妻

    他是一个掌握帝国兴衰的男人,但凡是招惹他的人,只有——毁灭!可为了搭救母亲,她只有潜伏到他的身边,一次次的被这个男人推到、推倒、推的肆无忌惮!她终于忍不住暴走:“靠,还有完没完了?老娘要分手!”
  • 制霸系统凌于天下

    制霸系统凌于天下

    女主是地球远古世家凤凰世家的手中宝,5年前任性逃出,来到地球并建立了暗夜组织,人称夜凰大人,所到之处,令人闻风散胆,血腥镇压,手段残酷。但却因为一次天生异象,被迫穿越到幻云大陆,天,,离地球有254亿光年,她怎么回去。然而,致使她穿来的罪魁祸首居然是来自河外星系高级文明的制霸系统,罢了,不管在哪里,她都要逆转乾坤,称霸天下,那什么魔君神君靠边去,我看不上。。。。
  •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最受青少年感动的2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上古世纪之冥神降世

    上古世纪之冥神降世

    一个关于上古世纪2000年后三块大陆的故事,种族憧憬着神明,勇者追寻着英雄,风云骤变的大陆卷起铁与血的纷争,四大种族直指向那最终的故土。看一个魔幻的世界,那些弱小的种族踏上征途,铸就的史诗。
  • 海贼王同人爱上路

    海贼王同人爱上路

    她,是天界的月亮公主,水逸月她,是个被人称作怪物的少女当,天界公主来到了海贼王的世界会发生什么事呢?
  • 像铁人一样工作

    像铁人一样工作

    铁人追求完美、苛求细节。用最高、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拥有最优秀的品质和素质,他热情、踏实、自律;他精业、乐业、敬业:他忠诚、知恩图报,是当代员工的典范。铁人精神。是大庆精神典型化的体现和人格化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具有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魅力。铁人精神推动了石油大会战走向胜利。推动了中国石油的发展。同样。伟大的企业必然要有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全体人员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通过它,在企业内部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使每个人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起高昂的士气,提高工作激情。
  • 狂战荒帝

    狂战荒帝

    他,荒之子。为情,逆天命,闯九幽。为义,弃江山,忘天下。……报父仇,战十方,度雷劫,成帝王。
  • 来自天国的交换日记

    来自天国的交换日记

    冷落逸是夏盛学院的恶魔校草,苏熙颜从骄傲的一个公主变成了一个校草的专属丫头,女生们都很惊讶,女神和校草在交往啊。苏熙颜的闺蜜都成双了。
  • 天涯风途

    天涯风途

    世上可有仙?一个古村少年从十万大山古村走出,踏遍天涯追寻那飘渺仙路。
  • 血色寻仙

    血色寻仙

    何为仙?不沾世俗、不食五谷、不感六欲七情。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翩翩衣袖,濯濯而立,便是李寻心中的仙。然而当李寻见到真正的仙人,心中所感彻底被颠覆。仙变成血!寻仙便意味着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