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选自《穷怪录》,史志不曾著录,疑是六朝隋间人所作的志怪小说。此书已佚,残篇存于《太平广记》中。《穷怪录》所记的故事有精怪和神仙两类,而以神仙居多。神仙故事中最出色的是文士书生艳遇仙女一类的故事,书中共录五条,《萧总》是其中之一。
萧总,字彦先,南齐太祖族兄环之子[1]。总少为太祖以文学见重[2]。时太祖已为宋丞相[3],谓总曰:“汝聪明智敏[4],为官不必资[5]。待我功成,必荐汝为太子詹事[6]。”又曰:“我以嫌疑之故[7],未即遂心[8]。”总曰:“若谶言之[9],何啻此官[10]!”太祖曰:“此言狂悖[11],慎钤其口[12]。吾专疚于心,未忘汝也。”总率性本异[13],不与下于己者交[14]。
[1]南齐太祖: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族兄:同高祖的兄辈,泛指同族之兄。
[2]少(shào):年轻时,年少时。见重:受到重视。
[3]时:当时,那时。
[4]汝:第二人称“你”。聪明:视听灵敏。智敏:才智敏捷。
[5]为官不必资:当官不必靠论资排辈。资,门第,声望,阅历。这里指论资排辈。
[6]荐:推荐,介绍。詹事:官名。秦汉置詹事,秩两千石,掌皇后、太子家事。东汉废,魏晋复置。
[7]嫌疑:被怀疑有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8]遂心:称心,合自己的心意。
[9]谶:迷信的人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10]啻:止,仅仅。
[11]狂悖:狂妄悖逆。
[12]钤(qián):闭住。
[13]率性:禀性。
[14]下于己:身份、地位比自己低。交:结交,交往。
自建业归江陵[1],宋后废帝元徽后[2],四方多乱,因游明月峡[3],爱其风景,遂盘桓累岁[4]。常于峡下枕石漱流[5]。时春向晚[6],忽闻林下有人呼“萧卿”者数声,惊顾[7],去坐石四十馀步[8],有一女,把花招总[9]。总匆异之[10]。又常知此有神女,从之。视其容貌,当可笄年[11]。所衣之服,非世所有,所佩之香,非世所闻。谓总曰:“萧郎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12]。”总恍然行十馀里,乃见溪上有宫阙台殿甚严[13]。宫门左右,有侍女二十人,皆十四五,并神仙之质[14]。其寝卧服玩之物[15],俱非世有,心亦喜幸。一夕绸缪[16],以至天晓。忽闻山鸟晨叫,岩泉韵清。出户临轩[17],将窥旧路,见烟云正重,残月在西。神女执总手谓曰:“人间之人,神中之女,此夕欢会[18],万年一时也。”总曰:“神中之女,岂人间常所望也[19]。”女曰:“妾实此山之神,上帝三百年一易[20],不似人间之官,来岁方终[21]。一易之后,遂生他处。今与郎契合[22],亦有因由[23],不可陈也[24]。”言讫乃别。神女手执一玉指环,谓曰:“此妾常服玩[25],未曾离手,今永别,宁不相遗[26]?愿郎穿指[27],慎勿忘心。”总曰:“幸见顾录[28],感恨徒深[29],执此怀中,终身是宝。”天渐明,总乃拜辞,掩涕而别[30]。携手出户,已见路分明。总下山数步,回顾宿处[31],宛是巫山神女之祠也[32]。
[1]建业:今江苏南京。江陵:今湖北江陵。
[2]元徽:南朝宋后废帝年号(473—477)。
[3]明月峡:位于西陵峡东段,距宜昌25公里左右。因峡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辉映,使整个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因此得名。
[4]盘桓:徘徊,逗留。累岁:连年。
[5]枕石漱流:枕山石,漱涧流。喻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6]向晚:傍晚。
[7]顾:回头看。
[8]去:距离。
[9]把:握,执。
[10]异:惊异,诧异。
[11]可:大约。笄(jī)年:女子成年。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
[12]宿契:宿缘。
[13]严:整齐。
[14]质:形体,外貌。
[15]寝卧服玩之物:供睡眠、穿着和观赏用的各种物品。
[16]绸缪:情意殷切,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
[17]临轩:在窗前。轩,窗户的栏杆。
[18]欢会:指男女相会寻欢。
[19]望:希望,期待。
[20]上帝:天帝。易:改变,更换。
[21]来岁:来年。方:将。
[22]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23]因由:原因。
[24]陈:陈述,诉说。
[25]服玩:服,佩戴。玩,欣赏。
[26]宁:岂,难道。遗(wèi):给予,馈赠。
[27]穿指:把指环套在手指上。
[28]顾录:顾念留恋。
[29]感恨:遗憾,怨恨。感,通“憾”。徒:徒然,白白地。
[30]掩涕:掩面流泪。
[31]宿处:住宿的地方。
[32]宛:好像。巫山神女:相传赤帝之女名姚姬,未嫁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楚怀王游高唐,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宋玉《高唐赋》载,神女答楚王云:“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他日[1],持玉环至建业,因话于张景山。景山惊曰:“吾常游巫峡,见神女指上有此玉环,世人相传云:是晋简文帝李后曾梦游巫峡,见神女,神女乞后玉环。觉后乃告帝[2],帝遣使赐神女。吾亲见在神女指上。今卿得之,是与世人异矣!”总齐太祖建元末,方征召[3],未行帝崩[4]。世祖即位,累为中书舍人[5]。初总为治书御史,江陵舟中遇,而忽思神女事,悄然不乐[6],乃赋诗曰:“昔年岩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湿巫山雨。”
[1]他日:日后,后来。
[2]觉(jiào):睡醒,清醒。
[3]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
[4]崩:古代帝王、皇后之死称为“崩”。
[5]累为:最终、最高被封为。
[6]悄然:忧伤的样子。
这则小说虚构了南朝宋末年世家大族子弟萧总艳遇巫山神女的故事,歌颂了人神之间的美好爱情。
小说开头通过萧总与南齐太祖的一段对话,交待了他是一个聪明智敏、文采斐然、狂傲狷介的风流儒雅之士,这是他能遇“仙缘”的基础。萧总喜流连光景,在风景秀丽的明月峡中盘桓累岁,枕石漱流,心境恬淡,远离人世的喧嚣,这又使他在心灵上与神女拉近了距离。神女真心爱慕萧总,“把花招总”,与他有了“一夕绸缪”的幸福与温馨。无奈人神有别,天晓之后,不得不分离。此时“山鸟晨叫,岩泉韵清”,“烟云正重,残月在西”,景色也甘当二人的陪衬。萧总和神女执手分别,喁喁细语,情致缠绵。神女以“玉指环”相赠,反复叮咛“此妾常服玩,未曾离手,今永别,宁不相遗?愿郎穿指,慎勿忘心”。十指连心,意味深长,话虽不多,却深深打叩着情人的心弦。这段遇仙的描写是文中重点,写景、抒情都细腻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发人们对爱情、幸福的追求与向往。遇仙话别之后,小说叙述并未终止,而是别具匠心地通过对话补充了神女指环的来历,突出玉指环的贵重与不凡。结尾又写萧总再至江陵,旧地重游,山川依旧,物是人非,思绪万千,赋诗寄托自己深深怀念之情。
小说描写了萧总与神女无拘无束,超越了世俗功利的爱情,表现了魏晋六朝文人对自由的渴望。文中充溢着清新、纯朴的气息,围绕萧总与神女的爱情,娓娓而谈,透出隽永深长的情意。
(尚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