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本不产糖,自古以来虽有甘蔗,却没有制糖之法,所以古人说“甜”的概念时,多用蜜、饴之类的比方。蜂蜜是一种单醣,本就不甜;饴则是淀粉转换而成,甜度亦不高。
唐代虽有制糖之法,甜食却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负担得起,所以传统小吃中,甜食较少。欧洲地区的历史发展也是如此,欧洲连甘蔗都没有,自然不产糖,十字军到了东方以后,才晓得天下有此至味,不但从此趋之若鹜,还将吃甜食当作一种身份的表征。
十六世纪以后,前往中美洲的西班牙人开始将一些当地的特产带到欧洲,其中以可可(cocoa)最为重要。可可经加工、烘焙磨粉后,就成为上好的饮料,有人将之加上牛奶、糖同煮,称为热巧克力,前一阵子,有部电影专讲这种热巧克力的美味及功能,颇有几分可信。
可可如果冷却定型,就是常见的巧克力,这种新食品千里迢迢从美洲到欧洲,售价自然不低。一六五七年,伦敦开了一家专卖巧克力的店,一磅(约四百多克)要卖到十五先令,在当时,这个价钱大概够一个人一个月的面包开销。
此后,欧洲的巧克力专卖店如雨后春笋,除了一般巧克力之外,也加上樱桃、草莓等各种口味,也有加各种坚果仁,则称为“pra-li n e”,全为手工精制,热量甚高。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欧洲贵妇都长得胖胖的,大约与大量的巧克力制品有关。
十九世纪以后,瑞士人发明一种较为简单的巧克力定型法,解决了巧克力遇热速溶的困难,从此,巧克力更易推广,大街小巷都卖巧克力,似乎欧洲人天生该吃巧克力。我念书时,曾有一位同学在瑞士边境的一家著名巧克力工厂打工,待遇虽然不算顶好,但可以用员工价买巧克力。那个暑假,与他熟识者雨露均沾,每个人都胖了一两公斤。
巧克力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以用来烘焙各种糕点,其中以黑森林蛋糕最获我心。黑森林蛋糕是一种简单的叫法,学名是“黑森林来的樱桃蛋糕”(Schw arzw a¨lder Kirschtorte)。解释这个名称之前,先要了解何谓“torte”。
因为做法不同,德国人对蛋糕的称呼也不同,简单烘焙而成的,称为“kuchen”;如果再以大量鲜奶油涂装,则称为“torte”。樱桃蛋糕就是先以巧克力和入面粉,加上鸡蛋、牛油等搅拌均匀后放在烤箱中,烤成圆形的巧克力口味蛋糕基座;待凉后,把蛋糕水平切成三片,将樱桃、樱桃水及糖煮过,待凉后,涂布于三层之间;再放到转盘上,外部涂以打好的鲜奶油,修饰完成后,再洒上巧克力碎片而成。
但是德国黑森林地区的人,对本乡本土的农产品相当自豪,所以,一个樱桃蛋糕要是以产于黑森林的材料制成,就会特别标示成“黑森林的樱桃蛋糕”,其中,“樱桃水”(kirschw asser)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关键。
欧洲许多地区会将夏天盛产的水果酿酒再加以蒸馏,制成烧酒(brandwein);如果用各种水果混制而成,就称为水果水(obstwasser),用单一水果则各以其名称之,如樱桃水、梅子水,黑森林中盛产各种“水”,可千万不要上当。一回,我在奥地利茵斯布鲁克打工时,随老板参观一家“烧锅”,主人用一个小杯装了一半的“梨子水”,我因不察,一口喝下,硬是醉了半天。
现在,台北许多地方都可以吃到樱桃蛋糕,有些店家就直接标明黑森林蛋糕,恐有商榷余地。我在黑森林旁住了近十年,对黑森林蛋糕稍有认识,特为正名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