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保险精英
做客户的心理医生,他才会在“康复”后愿意为你的付出买账。
由于对意外险的不了解,一些客户难免会对产品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因此,作为意外险推销员,不仅要做好本职推销工作,更要充当这类客户人群的“心理医生”,这样他们才会对你依赖有加,在“康复”后成为你的客户。
现场直击
卖意外险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互相猜疑,双方毫无信任可言,因为购买意外险的客户本身对“意外”这个词就是忐忑不安的,此时如果推销员不能将心比心地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平定客户不安的心,那保单即使签成功了,也会充满隐患,对于这一点,推销员老赵深有体会。
老赵有一个很特别的客户,无论他说什么,对方都想让他出示有力的证据才肯相信。最开始,老赵只是因为不想放弃这位客户而答应了对方的请求。但面对客户的猜疑心理,久而久之,老赵就没了耐心,以为这位客户没有诚意购买,心想:“我又不是你的心理医生,凭什么这样对你?”后来老赵也开始敷衍对方,就这样两人的隔阂越来越严重,第一笔保单签成后那位客户再也没来找过老赵。
看来,当双方都掉进猜疑的心理漩涡时,就已宣告没有信任可言了,曾经再完美的合作也会因此告吹。或许老赵并非故意而为,但毫无疑问,老赵不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
比起老赵的疏忽,推销员冯刚略胜一筹,至少他懂得购买意外险的客户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不是担心理赔不到位,就是担心保费太高,交的钱还不够解除意外的。所以他很懂得开导客户。因为,在他看来,客户心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推销结果。或许,客户心情一糟糕,就连买产品的心情都没有了。
有一次,冯刚见客户心情不太好,于是没有立刻和对方讨论业务上的事,而是主动邀请对方一起去健身。运动一番过后,客户在冯刚的开导下心情也由阴转晴,还没等冯刚开口谈业务,客户就撂下话:“你也辛辛苦苦陪我一天了,我知道你们推销员其实很辛苦。不为别的,就为你让我开心,我也要买你的产品。”
就这样,冯刚成功和这位客户签了保单。而且,幸运的是,这位客户其实是某集团的副总裁,其资金和人脉都不容小觑。后来,这位客户成了冯刚的大客户、老客户,并帮冯刚介绍了不少新客户,成了冯刚的“恩人”。
方法践行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客户的误解和心理波动,我们应该努力作好对方的心理疏导,否则,当客户心存疑虑时,是很难做出签单决定的。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和客户长相知,不猜疑。
猜疑是客户对我们每个推销员都存在的基本问题,但既然你决意加入卖保险这一行,就要击退客户内心猜疑的“病菌”。猜疑的实质其实是客户对推销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这一点在意外险的推销过程中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意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对于正常人而言,每个人都不想让不幸发生,所以,当他们在为自己购买意外险产品时,就会显得格外吝啬,似乎推销员说什么,他们都不容易相信。但我们如果不及时阻止客户的猜疑,就会在以后酿成更多的误会,产生更多的隔膜。所以,作为“心理医生”,首先要消除客户的猜疑心理,做对方长相知的好伙伴。当我们一旦发现对方有猜疑的心理时,就应该主动寻找让对方产生怀疑的原因,而不是顺着猜疑的方向思考。应该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客户会这么想?有什么事实根据吗?总之,在作出决定前,多问自己为什么,不要无端猜疑客户。
积极暗示客户,消除心中阴云。
由于大多数客户对于意外险的理赔比较关注和挑剔,而推销员在和客户的交往中,也难免因为别人的非议和流言而让客户产生糟糕的印象,同样,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事情对客户产生误解。就像第一个故事中的推销员老赵,当客户索要数据时,他以为是人家不诚心购买,此时保险推销员要做的就是积极地暗示对方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帮助客户采取精神制胜法,不把他人的议论放心上,只要关注产品本身就好。这样一来,双方都得到了彼此的信任。
客户在信服时更有安全感和快乐感。
对普通人来说,“意外”是个敏感又不详的词汇,因此在和客户谈论此话题时,易由于沟通不畅,给客户造成沉重感甚至是心理阴影。但成功推销意外险,推销员靠的绝不是威胁和恐吓。正相反,在推销时,我们应该希望客户在信任我们的同时感到快乐,使双方在愉快的氛围里成交。若客户迟迟不买账,这是因为客户对我们的推销还没有心服口服。所以,若是开导这类客户,我们就要特别强调参与投保意外险和没有投意外险的差别,让对方感到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只是投资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总之,要充分展示对方的收益,就算从未发生过理赔,对方也会心服口服,并在获得安全感与快乐感的同时选择继续投保。